高一化学必修2期中复习知识点

2017-02-16

知识点是化学学习中不可缺乏的重要资料,帮助学生在高一的阶段有力提升成绩。下面是小编为您带来的高一化学必修2期中复习知识点,多多阅读有助记忆!

高一化学必修2期中复习知识点(一)

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实质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2.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第三周期元素

11Na

12Mg

13Al

14Si

15P

16S

17Cl

18Ar

(1)电子排布

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加

(2)原子半径

原子半径依次减小

(3)主要化合价

+1

+2

+3

+4

-4

+5

-3

+6

-2

+7

-1

(4)金属性、非金属性

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加

(5)单质与水或酸置换难易

冷水

剧烈

热水与

酸快

与酸反应慢

——

(6)氢化物的化学式

——

SiH4

PH3

H2S

HCl

(7)与H2化合的难易

——

由难到易

(8)氢化物的稳定性

——

稳定性增强

(9)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

Na2O

MgO

Al2O3

SiO2

P2O5

SO3

Cl2O7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

(10)化学式

NaOH

Mg(OH)2

Al(OH)3

H2SiO3

H3PO4

H2SO4

HClO4

(11)酸碱性

强碱

中强碱

两性氢 氧化物

弱酸

中强酸

强酸

很强

的酸

(12)变化规律

碱性减弱,酸性增强

第ⅠA族碱金属元素:Li Na K Rb Cs Fr(Fr是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位于周期表左下方)

第ⅦA族卤族元素:F Cl Br I At(F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位于周期表右上方)

判断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方法:

(1)金属性强(弱)——①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生成氢气容易(难);②氢氧化物碱性强(弱);③相互置换反应(强制弱)Fe+CuSO4=FeSO4+Cu。

(2)非金属性强(弱)——①单质与氢气易(难)反应;②生成的氢化物稳定(不稳定);③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含氧酸)酸性强(弱);④相互置换反应(强制弱)2NaBr+Cl2=2NaCl+Br2。

同周期比较:

金属性:Na>Mg>Al

与酸或水反应:从易→难

碱性:NaOH>Mg(OH)2>Al(OH)3

非金属性:Si<P<S<Cl

单质与氢气反应:从难→易

氢化物稳定性:SiH4<PH3<H2S<HCl

酸性(含氧酸):H2SiO3<H3PO4<H2SO4<HClO4

同主族比较:

金属性:Li<Na<K<Rb<Cs(碱金属元素)

与酸或水反应:从难→易

碱性:LiOH<NaOH<KOH<RbOH<CsOH

非金属性:F>Cl>Br>I(卤族元素)

单质与氢气反应:从易→难

氢化物稳定:HF>HCl>HBr>HI

金属性:Li<Na<K<Rb<Cs

还原性(失电子能力):Li<Na<K<Rb<Cs

氧化性(得电子能力):Li+>Na+>K+>Rb+>Cs+

非金属性:F>Cl>Br>I

氧化性:F2>Cl2>Br2>I2

还原性:F-<Cl-<Br-<I-

酸性(无氧酸):HF<HCl<HBr<HI

比较粒子(包括原子、离子)半径的方法:

(1)先比较电子层数,电子层数多的半径大。

(2)电子层数相同时,再比较核电荷数,核电荷数多的半径反而小。

3、影响原子半径大小的因素:①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最主要因素)

②核电荷数:核电荷数增多,吸引力增大,使原子半径有减小的趋向(次要因素)

③核外电子数:电子数增多,增加了相互排斥,使原子半径有增大的倾向

4、元素的化合价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最高正价等于最外层电子数(氟氧元素无正价)

负化合价数 = 8—最外层电子数(金属元素无负化合价)

5、同主族、同周期元素的结构、性质递变规律:

同主族: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的递增,原子半径增大,核对外层电子吸引能力减弱,失电子能力增强,还原性(金属性)逐渐增强,其离子的氧化性减弱。

同周期:左→右,核电荷数——→逐渐增多,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

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氧化性——→逐渐增强,还原性——→逐渐减弱,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增强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逐渐增强,碱性 ——→ 逐渐减弱

6、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就是离子化合物;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才是共价化合物。

7、用电子式表示出下列物质:

CO2、N2、H2S、CH4、Ca(OH)2、Na2O2 、H2O2等 如: NaOH中含极性共价键与离子键,NH4Cl中含极性共价键与离子键,Na2O2中含非极性共价键与离子键,H2O2中含极性和非极性共价键

8、单质的熔点

(1)同一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

(2)同一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

9、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 (及其判断)

(1)同一周期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因此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得电子,从左到右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

(2)同一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因此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失电子,从上到下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

10、原子半径

(1)除第1周期外,其他周期元素(惰性气体元素除外)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

(2)同一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

高一化学必修2期中复习知识点(二)

1.原子( A X )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核外电子(Z个)

熟背前20号元素,熟悉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

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2;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3.元素、核素、同位素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对于原子来说)

4.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实质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5.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第三周期元素11Na12Mg13Al14Si15P16S17Cl18Ar

(1)电子排布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加

(2)原子半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

(3)主要化合价+1+2+3+4

(4)金属性、非金属性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加—

(5)单质与水或酸置换难易冷水

6.离子键与共价键的比较

键型离子键共价键

概念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作用叫离子键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叫做共价键

成键方式通过得失电子达到稳定结构通过形成共用电子对达到稳定结构

成键粒子阴、阳离子原子

成键元素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元素之间(特殊:NH4Cl、NH4NO3等铵盐只由非金属元素组成,但含有离子键)非金属元素之间

离子化合物: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叫做离子化合物。(一定有离子键,可能有共价键)

共价化合物: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分子的化合物叫做共价化合物。(只有共价键)

7、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

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周期;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族

8、如何精确表示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周期序数=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口诀:三短三长一不全;七主七副零八族

熟记:三个短周期,第一和第七主族和零族的元素符号和名称

9、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判断依据:

①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单质跟水或酸起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

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 置换反应。

②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单质与氢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 置换反应。

10、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①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A == Z + N

②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同位素。(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同)

高一化学必修2期中复习知识点(三)

1、糖类、油脂、蛋白质主要含有 元素,分子的组成比较复杂。

2、葡萄糖和果糖,蔗糖和麦芽糖分别互称为 ,由于结构决定性质,因此它们具有 性质。

3、有一个糖尿病患者去医院检验病情,如果你是一名医生,你将用什么化学原理去确定其病情的轻重?

4、已知方志敏同志在监狱中写给鲁迅的信是用米汤写的,鲁迅的是如何看到信的内容的?

5、如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在使用浓硝酸时不慎溅到皮肤上,皮肤会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化学研究和应用的目标:用已有的化学知识开发利用自然界的物质资源和能量资源,同时创造新物质(主要是高分子)使人类的生活更方便、舒适。在开发利用资源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建立“绿色化学”理念:创建源头治理环境污染的生产工艺。(又称“环境无害化学”)

目的: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发展的需求!

从学科观点看:是化学基础内容的更新。(改变反应历程)

从环境观点看:强调从源头上消除污染。(从一开始就避免污染物的产生)

从经济观点看:它提倡合理利用资源和能源,降低生产成本。(尽可能提高原子利用率)

热点:原子经济性——反应物原子全部转化为最终的期望产物,原子利用率为100%

6、海水的组成:含八十多种元素。

其中,H、O、Cl、Na、K、Mg、Ca、S、C、F、B、Br、Sr等总量占99%以上,其余为微量元素;特点是总储量大而浓度小,以无机物或有机物的形式溶解或悬浮在海水中。

总矿物储量约5亿亿吨,有“液体矿山”之称。堆积在陆地上可使地面平均上升153米。

如:金元素的总储量约为5×107吨,而浓度仅为4×10-6g/吨。

另有金属结核约3万亿吨,海底石油1350亿吨,天然气140万亿米3。

7、海水资源的利用:

(1)海水淡化: ①蒸馏法;②电渗析法; ③离子交换法; ④反渗透法等。

(2)海水制盐:利用浓缩、沉淀、过滤、结晶、重结晶等分离方法制备得到各种盐。

8、常见金属的冶炼:

①加热分解法:

②加热还原法:

③电解法:

9、金属活动顺序与金属冶炼的关系:

金属活动性序表中,位置越靠后,越容易被还原,用一般的还原方法就能使金属还原;金属的位置越靠前,越难被还原,最活泼金属只能用最强的还原手段来还原。(离子)

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10、判断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方法:

(1)金属性强(弱)——①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生成氢气容易(难);②氢氧化物碱性强(弱);③相互置换反应(强制弱)Fe+CuSO4=FeSO4+Cu。

(2)非金属性强(弱)——①单质与氢气易(难)反应;②生成的氢化物稳定(不稳定);③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含氧酸)酸性强(弱);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