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官发财”观根植于大学本身
“如果你是为了升官发财来到复旦学习的话,那么你在学校会受到鄙视”,在最近的开学典礼上,针对“为什么要上大学”,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引用了老校长的话告诫大学新生,“学生的本分是学习”(9月19日东北网)。
“升官发财”是上大学目的,当然应该被鄙视。因为这种浮躁的功利主义大学观和人生观价值观,不仅不符合大学生的学习本分,也严重违背大学自身作为“养成人格”的教育事业的根本价值立场和使命。
这或许正像北大教授钱理群最近感叹的“我们的一些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很明显,所谓“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其实也就是“升官发财”的践行者。
这也就是说,“升官发财”的功利价值倾向不仅存在于学生,更深深地根植于大学本身。以“升官”为例,时下中国大学的高度行政化权力化,便是最突出的体现。比如,大学的行政级别、“官位”越来越高,从“厅级”直升“副部级”。大学内的官员也越来越多,“校长一走廊,处长一礼堂,科长一操场”。同时,大学本身的管理逻辑同样也高度权力化、官本位化,如“当处长比教授更开心”现象十分普遍。
再看“发财”,同样也是如此。大量高校教师尤其教授博导等名师高度“老板化”――都积极找课题、办公司、跑项目、要经费。再如,为追逐现实利益,个别大学热衷于为权贵富豪量身定制批发假文凭、假学位;高校职称评选“开房收钱”沦为心照不宣的“潜规则”……
无疑,相比学生心中的“升官发财”观念,这种大学自身普遍存在的“升官发财”倾向,不仅显得更为本源,社会危害也更加巨大,更值得并需要被鄙视。
如果大学自身不能从“行政化、学店化”的“升官发财”价值取向和体制环境中解脱出来,确保真正回归“养成人格之事业”的大学教育本位,而任由大学的衙门化、官僚化以及逐利化、老板化同时蔓延恣肆,那么,学生身上的“升官发财”价值观,如何能真正祛除?“以其昏昏”,怎能“使人昭昭”?
湖北 张贵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