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论文

2016-12-24

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与归宿。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意义重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心理素质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心理素质教育论文范文一:医学生医德心理素质教育分析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临床专业2012年9月至2014年6月之间下至附院实习的同学195人,其中男93人,女102人,年龄20~23周岁,平均年龄(21.6±1.7)周岁。所选同学中均无思想消极,性格极端情况出现。自然情况间均无明显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

2.方法

由我院教务科拟定《医学生医德情况调查表》。其中包括:(1)医德认识(15项);(2)医德情感(12项);(3)医德行为(10项)。问卷中问题清晰易懂,答案有“√”与“×”只需填写在问题后的方框内即可。问卷均为匿名进行,要求学生必须如实作答,如有漏答则问卷作废。收卷后进行统计工作并计入表格(见表1),答案由院内社会与科学教研室教师依照《新时期医德要求标准》为标准制定,每项1分,答案准确者不记分。为验证本次问卷的准确性,在测试同学中随机选取95人(男45人,女50人)一个月后再次重复测试,得出相关系数。

3.统计学方法

将结果输入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问卷中的各项得分进行χ2检验,对重复调查与之前结果相关系数采用t检验。统计结果若显示为P<0.05则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结果显示在实习生食物医德认识方面与医德情感方面整体得分的均数均较高,而医德行为方面得分均数较低。经统计学检验,男、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医德认识、医德情感与医德行为方面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两次测试问卷的三个大方面的相关系数均呈高度显著性(P<0.05),证明此问卷结果可信度较高,具有观察价值。

三、讨论

医学生的职业素养体现为医德,是医学领域中体现社会道德的表现。医德品质是每个医务工作者个人的品德表现,具体指的是在日常工作行为中所反映的经常性的特征及倾向。于心理学方面,医德情感、行为、认识三方面是所有道德品质的基础,并同时认为该三方面间存在相互联系及促进的关系,若医德能够完善的形成,就必须三方面综合发展。本文中,受试者在这三方面的发展不是十分平衡。研究结果表明,在医德的认知上,37.9%的人对概念理解尚不清晰、无法明确判断是非,甚至存在消极的情绪;但另一方面,受试者工作态度较好,言行举止符合要求,本文调查充分体现出了这一点。受试者的道德面貌可由行为直接体现,故可认为在医德面貌方面,大多数受试者均较好。但这种医德面貌较不稳定,常会由于对医德认知不充分,受到外界影响。社会道德也可通过医学生医德来体现,而实习的医学的医德则具有鲜明的代表性,具有一定的年龄、时代特点,作者认为,本组受试者可能出现医德情感、行为、认识三方面的不平衡发展,但不可以点代面,整个医学院校多数学生的医德品质,还需进一步调查。无论哪种医德品质的形成,都伴着矛盾的存在,为内、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本次试验中,导致其心理结构不平衡发展的因素众多,无法全面讨论,本文尝试从主、客观因素等方面做一粗略分析。本次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医学院校学生医德品质进行研究。由于事先考虑到多种因素,如受试者顾虑、受试者意愿等,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对每个测试内容均进行了预测,并根据情况不断修正,以确保效度。本次调查不及姓名及班级,打消受试者疑惑。在问卷内容上,我们在打乱有效测试条目的基础上,又扩充了无用条目,使受试者很难察觉调查目的,减少其顾虑。综上所述,若能选取适当的方法来打消受试者的各种顾虑,得到他们的信任及合作,问卷调查的方法是可行的,本次调查结果也充分证明了此点。众所周知,人的生活习性与其生活环境间关系密切。医生道德品质的养成,医学素养的形成也受到环境影响。因此,当代医生在何种环境下学习、成长,也就意味着日后其医德品质的发展方向。积极的社会风气会从侧面影响其道德心理,在道德品质极高的环境下学习,无论是社会的风气,还是舆论宣传上都会对其产生监督、约束的作用。从自身来讲,大多数人都怀有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均有良好的职业愿望、强烈的求知欲、积极进取的精神,这些都会促进其道德品质向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心理素质教育论文范文二:人才心理素质下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1.现代社会影响人才心理素质的关键因素

1.1工作学习压力影响人才心理素质

由于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用人单位对于人才的逐渐从体力要求转为了对于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目前的社会对于人才不仅是学历的要求,同时必须保证人才有信息的想法及较强的适应能力和抗压能力。为此当下人才将面临学习压力和进步前进的压力。此外,由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原因,现代社会工作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越来越多的人因为无法适应过强的竞争压力导致心理崩溃。

1.2人际交往和社会压力影响人才的心理素质

当下社会较为复杂性,其对于人才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和社交能力要求变得越来越高。一部分人由于各种各样的内外在原因,无法良好地适应社会环境,无法与他人、社会保持良好的关系,这一点不仅造成人才周围的人际关系紧张,同时也增加了自身心理压力,对自身的发展有一定的限制。

1.3家庭压力影响人才心理素质

家庭是每一个社会成员心灵的归宿,因此家庭对于社会成员带来的影响也格外明显。由于现代社会的复杂性,家庭、婚姻、亲朋任何一种关系处理稍有不协调就有可能导致比过去更加严重的家庭问题。现代社会,有不少人因为无法处理好社会与家庭的关系,导致家庭出现了极为严重的矛盾与纠纷,造成社会关系严重不协调,人际关系紧张,长期发展不仅影响了自身的心理素质,也影响了身体素质。

2.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人才心理素质中起的作用

培养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是思想政治教育中最为重要的任务。政治素质是大学生人格因素中的重要部分。不管从事什么工作,政治都是人才学习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拥有从政治上识别大是大非的能力能够保证人才不论处于何种状况都能够拥有清醒的头脑,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还需要对人才的心理素质进行培养和提升。心理素质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帮助人们提升本身的心理素质。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人才健康成长和发展所需要的心理品质的同时还采能够用说服教育、引导疏通等办法消除人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因为各种各样的压力而产生的心理障碍和矛盾,并且稳定了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其次,思想政治教育更多的是对人才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人格形成的培养。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了解学生学习的动机,并以此寻找出激励学生成才的动机,并通过对其进行品质意志等全方面锻炼,最终使其拥有一个健全的人格。最后一点,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作用是提升了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思想政治教育通过进行各种各样的座谈会、组织各种社会活动,帮助人才正确地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提升抗压能力,也使得人才的心理素质水平得到了提高。

3.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和提高人才心理素质的方法

3.1培养人才的非智力因素的心理素质

对于目前的教育来说,人才的培养不仅仅只是局限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增强体质的过程,更多的是对于人才面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面对挫折的承受能力的心理素质的培养。现代社会的复杂性和多元性导致了现代人才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比过去更加难以形成,但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恰好对人才的发展来说具有深刻而重要的意义。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充分发挥其在心理素提升中的重要作用,通过丰富的社会活动,对人才的人格与心理素质进行培养,使人才不仅拥有良好的知识储备,更拥有对于高尚的道德情操的追求和健康的思想政治素养。

3.2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

现代社会常常将培养心理素质与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联系在一起。社会实践活动能够帮助人们培养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特征。很多事物的现象和事物的本质都只能在社会实践中才能了解,才能感受到。社会实践才能帮助人们感受到挫折与成功,从而对自身所处的世界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进而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自身的心理品质和素质。思想政治教育能够通过社会实践引导人才认识和了解社会,促使人才拥有符合社会规范要求的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促进人才全面而健康的人格的产生与形成。并且,在社会活动中还能够锻炼人才的意志,完善个性人格的品质,促进人才心理水平的提高,最终达到培养人才心理素质的目的。

3.3开展心理辅导,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思想政治教育能够通过运用心理学知识针对人才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心理问题对人才进行科学而充分有效地引导。或者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心理学措施以及心理学辅导来帮助人才消除心理障碍,使其心理状况处于一个平和的状态,促进和维护人才的心理健康。认识和了解心里健康能够有效帮助人才提升心里健康水平,而宣传普及心里健康知识能够有效帮助人才了解自身心理状况,让人才充分了解心理状况发展的规律,了解自身的心里状况和特点,为人才正确认识和处理各项社会问题提供有效的帮助,并且起到相应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开展各项心理课程和心理讲座能够帮助人才进行科学而有有效的心理知识教育,能够帮助人才增强自身的心理调试能力,增强与他人交往的能力,使人才能够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提高人才的心理素质。

4.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4.1两者之间的区别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理论基础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社会发展观。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人才形成正确的三观和道德观,逐步提高人才的政治觉悟和道德素质。而心里健康教育是一种为了使人才形成健全的人格,培养提高人才的心里素质,运用一系列的心理学手段,有计划有目的的一种教育手段。其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全体的社会成员,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研究对象则是人的一些心理现象,主要侧重于人的心理层面。相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心里健康教育并不具有阶级性。第三,思想政治教育实用的主要办法为开展各种的讲座,多为一些经验的结语,具有从上至下的灌输性和一定的公开性,而心理健康教育更多的是通过心理辅导,心里测试等方法,,更注重人的主动性和隐私性,并且有着严密的保密性。第四,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内容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对人才进行政治和道德方面的教育,在不同的时期,会有不同的教育内容。而心里健康教育的工作内容主要是通过各种心理学方法来解决人才的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教育肯定人才的个人价值,尊重个人本位的价值取向。

4.2两者之间的联系

思想政治教育和心里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都是以人才作为教育对象的,二者的目的都是为了提高人才的全面素质,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者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与途径对人才开展教育,使人才能够树立起崇高的理想和追求。心理健康教育则是运用提供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和理论技术,更具不同的心里特点,培养人才的心理素质,增强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从目的来看,二者是殊途同归的,只是在进行教育时教育的内容和实用的方式不太相同。

4.3二者互为前提,互为条件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能够为人才树立正确的三观,使人才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减小阻力。而人才的正确的心理素质、良好的生活态度都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获得的,这充分说明了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以思想政治素质为前提的。而心理健康教育则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进行提供了保证。因为一个人只有拥有健全的人格才能对自己进行正确的评价,才能够在这样的心理基础上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达到思想政治教育该有的目的。

5.结语

伴随着现代社会的迅猛发展和急剧变化,人才的心理素质在不同程度上都被社会中各色各样的因素所影响。而人才的心理素质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才本身的发展,关系到民族的发展。对此,如何才能有效展开思想政治教育以提升人才的心理素质水平成为了目前教育中的重点问题。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开展各式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不仅锻炼了人才的身体素质,同时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锻炼了人才的心理素质,促进了健康全面人格的形成。

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论文相关文章:

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2.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范文

3.大学生提高心理素质论文

4.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浅论论文

5.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精选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