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小镇读书笔记,江南小镇读书札记

2017-02-27

江南小镇出自文化苦旅,大家的笔记怎么写呢?来看看小编精心为你整理江南小镇读书笔记,希望你有所收获。

江南小镇读书笔记篇一

这是《文化苦旅》中的一篇普通的游记,只是自己多少也算是一个江南人的缘故,对于这么一篇描绘自己所处地域的文章,便会认真起来!

作者从青年时的一段往事入手,那时正值“文化大革命”时期,刚刚上大学的作者,无疑也成了需要被“改造”的对象之一。

江南的小镇,也只是这些风华正茂的青年人,前往军垦农场的前一站罢了……

但透过大仓库的缝隙,穿过那时纷繁的时局,江南小镇人家看在作者们的眼里,却是一种向往已久的恬静。

作者以“陈逸飞的《故乡的回忆》中的景象来反衬江南小镇的幽静。似乎两者正完美契合,正说明着画家心中故乡的样子,就是江南小镇那般的宁静,那样的唯美。

作者以小船作为载体,进入周庄。对于周庄风景的描写,更多是趋向于一种整体性的描述。明清的古建筑,小桥流水,很显著的水乡人家特色……

它的纵横交错的河道,它的小桥流水,它的石桥不长、不雄伟,但一座座的紧密,展示着一座“东方威尼斯“的风韵。

在游览周庄时,作者着重游历了明代大商贾沈万山的宅邸,那番讲排场,却不曾奢华的气度,给作者的游览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作者着重写了沈宅的历史深度,连同它的主人沈万山人生的沉沉浮浮,都加以了介绍。最后沈万山是被流放到了云南边疆,再也没有回来。这似乎是他人生的悲剧性的收场,一句“夜夜梦回周庄的流水石桥,……人生孤舟却搁浅在了如此边远的地方。怎么也驶不进熟悉的港湾。”

可以看出沈万山到死,都对江南小镇,有着浓厚的情感。

同时作者进一步分析了沈万山失败的原由。他以商业雄心,迈上的却是政治决心的道路,确因为不一样的心理与想法,怎么可能不处处碰壁,遭遇窘迫呢?

作者对于同里的喜爱,有甚于周庄。这从点滴的词句里,是可以被感受到的。一句同里更注重对古建筑的修缮,似乎气魄也更大。很好地点明了作者心里江南小镇的发展方向。

“退思园”,是作者点明指出的。也许是这里的游人少,反而可以静静地品,细细地看了。也让它在作者心中占据了更高的地位。

作者对“退思园”的身世,作过一番探觅。似乎当年只是一名退职官吏的隐世、自保之举,却成了他留在这人世间,最值得炫耀的资本了!

“江南小镇”是值得作家、艺术家们驻足的。作者举例了一个日本艺术家,每年会花大半的时间,隐居在一座太平洋小岛上。然后带上自己的音乐、自己的作品,游历世界的故事。

似乎“江南小镇”也如太平洋上的小岛一般,正教会我们以一种文化智慧的心境,来消除人们心里的太多烦嚣,使文化人格与生态人格得到一种和谐的统一!

江南小镇读书笔记篇二

中国如若缺少了江南小镇,那就是缺少了一种再亲昵不过的人文文化,缺少了一种把自然与人搭建的无比巧妙的生态环境,缺少了无数中国文人心底的思念与企盼,缺少了人生苦旅的起点和终点,实在是不应该的!

江南小镇,我想无论是对谁来说都不陌生吧!“夕阳西下,小桥流水人家”,这是当代不断忙碌奔波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的人所向往追求的宁静的生活。谈起江南小镇,很多人都会想起:乌篷船,小桥,河水等等,这些细小的画面就汇成了一幅精美的中国画卷

在余秋雨的笔下的江南小镇格外的美丽,格外的令人陶醉在其中。余秋雨采用细腻的写法,从表层一步一步地渗入到内在,层层渗入,表面上看似是谈论中国的江南小镇,而实质上却是探讨中国江南文化,无不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余秋雨叙述的很细致,文章结构也相当的清晰,而且,前后之间紧密相连,使文章整体读起来很有韵味。

本就有江南特色的周庄在余秋雨的描绘下更显得精致、美妙,从言语间,你很容易地就可以感受到当地人们的热情好客,很热情的对待外来游客,在那里,你似乎能感受到家的温暖亲切,从而感觉到中国人文力量的强大,中国文化无不蕴含在热情好客的船民身上和那些具有古朴的房屋、小桥、有特色的小船上,就是这些典雅更显江南文化的珍贵!

作者余秋雨是聪明的!他借着原是明代初年江南首富沈万山(中国14世纪杰出的理财大师)凸显了江南小镇的宁静,不争功名利禄的生态,更深一层方面是更加显现了中国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大与中国思想的保守和封闭以及人们固守小农经济,重农抑商的思想!由于沈万山的教训,小镇上的人们更加宁静无为了,不要大富,不要大红,不要一时为某种异己的责任感和荣誉感而产生焦灼的冲动,只让河水慢慢流,小船慢慢摇。在沈万山的凄惨的经历面前,江南小镇更加明白了自己应该时刻珍惜和恪守的心态。

明代,正是中国加强中央集权制度时期,而余秋雨选择富商沈万山与封建朝廷的官场人,正是印证突出了中国封建制度力量的强大,同时,在另一方面,更深深的突出了中国官场朝野间官官相互袒护与腐败无能,沈万山,一个富商,一个如此有影响力的人都难逃朝野之间的轰炸,更何况是一个普通的老百姓呢?

同里镇,一个同样具有江南韵味的小镇,在某种程度上构筑比周庄更典雅,对古建筑的保护也比周庄更用心。在同里镇,有特别的建筑:崇本堂、嘉荫堂、耕乐堂,无论是哪一个堂子,都有其自己的独特的建筑风韵,都有其传奇的故事。气死,江南小镇也曾有过热血涌动、好奇充溢的年月,在同里镇三元街的住宅里,陈去病组织过雪耻学会,推行过梁启超的《新民丛书》,还开展过同盟会的活动,至少在当时的那个岁月,江浙一带的小镇或多或少的隐藏着这样的决心以热血和生命换来民族生机的慷慨男女,他们的努力与聚会构成了一系列中国近代史中的著名事件,一艘艘小船在岸边不断牵动着,也不断牵动着整个中国的生命线……

每次读这样充满诗意的文章,心里都会产生莫名的遐思,真希望自己有一天也能与几个好友或者是和家人来到这江南水乡走进这清灵的天空之中,撑乌篷船行走在清澈的河水中,领略一下周庄、同里镇、退思园等等更所江南小镇的小巧玲珑与典雅您经,切身的感受一下中国这种古典美,了解江南小镇的美与文化,更多的了解中国文化……

我想,这一天应该不会很远…….

江南小镇读书笔记篇三

翻开《文化苦旅》这本书,一下子就被《江南小镇》这个题目吸引住了,一股莫名的亲切感从心底油然而生。江南小镇,在我心目中,就是光滑的青石板路伴着青砖青瓦的古色古香的房子,还有随处可见的拱桥的身影,在一轮桥的倒影边,是一级级用青石铺起来的石阶,总有几个农家姑娘伴着欢声笑语在石阶上洗衣、洗菜。

余秋雨描写的江南小镇似乎比我想象的更好。在他的笔下,小镇多水多桥,石阶是从楼板下一级级伸出来的;姑娘蹲在石阶上洗脸打扮,还有从不远处的乌篷船上袅袅升起的一缕缕的白烟。河岸边又有石栏相映衬,石栏边三三两两地倚着几位老人,深邃的目光凝视着河面,仿佛要看穿小镇悠远的历史。

也许先生描写的才是最真实的江南小镇,我虽生于江南小镇,但现代化的进程早已冲刷去了小镇原有的古韵,只能在心底一遍遍勾勒小镇的模样。

如同先生之说,江南的小镇没有雀桥、乌衣巷的沧桑感,仅有的是那一份淡泊。江南的小镇不屑于荣华,因此没有磅礴的气势,有的只是幽幽的山林,悠悠的水流,自古以来都是这样,不曾有过升沉荣辱,只默默滋养一方土地,养活一方百姓。

江南的百姓是江南小镇的代言,谁都不能否定他们的朴实、淳厚,即使他们比喧闹的都市人多金,也宁愿淡泊处世。他们的生活永远是忙碌而安静的。伴着清晨的炊烟,小伙子们系好衣带,解开系在码头上的绳索,踏上一条船,慢慢滑动双桨,悠闲地哼着江南小调,逢人便裂嘴笑着打招呼。他们驾着轻快的小船,漾起层层水波,驶向远方。撒网、收网、捞鱼,一天的劳动就如此简单。而妇女们则倚着窗,静看家人的船驶向远处,然后洗衣,织布,烧菜……

江南的小镇,没有多少道路,河流就成了小镇的血脉。的确,没了河流,就不叫多水的江南,柔情的江南。江南的河流纵横交错,河里来来往往穿梭不绝的船只,把小镇的各处都连接了起来。而河里纯净清澈的水则把人世的喧嚣、滔滔的名利全部冲洗荡涤,让心灵得以净化。

想着余秋雨笔下的江南,耳畔回荡起一首童谣:“摇啊摇,摇到外婆桥……我幻想自己坐于船上,穿过一个个桥洞,浅渚波光云影,扑面而来的空气带来的古意渗透全身……江南小镇的河总给人童年、故乡的感觉。

读完了全文,我忽然希望去踩踏青石路,舀舀小镇水,访访江南人,感受江南古镇的文化,看穿历史在小镇留下的倒影。

江南小镇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1.文化苦旅读书笔记800字

2.文化苦旅读书笔记摘抄

3.访鲁迅故居的读书笔记

4.文化苦旅读后感1500字3篇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