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为什么会失败

2016-11-09

三国演义里,大国贼董卓从权倾天下到后来失败身死。是什么原因导致他失败的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关于董卓为什么失败的原因,欢迎阅读!

董卓为什么失败:暴戾

董卓暴而不仁,与天下为敌,必亡 凶残不仁 倒行逆施 东汉献帝年间(公元189年一220年),民间广泛流传着一首民谣。

“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歌词中“千里草”、“十日卜”合起来是董卓的名字,“何青青”、“不得生”则深刻地表达了当时广大老百姓对误国权臣董卓的极度痛恨,都希望他早日死去。这首民谣是东汉人民对董卓整个人生的基本评价,同时也从侧面反映了董卓对东汉末年政治和社会的消极影响。

董卓为什么失败:霸权

当时的制度是帝国制度,帝国是以皇帝为国家元首和国家象征的,谁要是在这个问题上犯了错误,那可能就会一败涂地,而且永世不得翻身。董卓对待现任皇帝的态度最野蛮,他的做法是废立,就是废掉现在的,另外再立一个皇帝,废掉谁呢?废掉当时的皇帝在历史上叫做少帝的叫刘辩,立谁呢?立刘辩弟弟陈留王刘协。那么董卓为什么要换皇帝呢?我觉得他真实的原因还是要树立个人威望,控制中央政权。但是董卓没有想到,这个皇帝是不可以随便换的。 因为在当时人的眼睛里,皇帝是一国之君,也是一国之本。换皇帝就等于动摇国本,只能造成天下大乱,所以董卓虽然是做成功了,但是他留下千古骂名,成为全国共讨之,天下共诛之的“众矢之的”,这就是董卓最后要灭亡的原因之一。

董卓为什么失败:内部管理

董卓迁都长安后,守住潼关,拥有潼关以西的地盘,进可攻退可守,在战略上处于有利地位。事实上,在凉州军与关东军的冲突中,凉州军始终处于优势。不过,在董卓接受了京都的奢靡生活后,他似乎已经被腐蚀掉了,他已经不再是一个剽悍的凉州武士,也不再有年轻时的抱负与冲劲了。即使如此,关东军也不能把他怎样,董卓的覆灭是因为他没有协调好内部的矛盾。董卓的军队主要分为凉、并两派。凉州派有李傕、郭汜、胡轸、樊绸、张济等人,并州派主要有吕布、张辽、李肃、杨奉。次外,董卓麾下还有一孤独的名将辽东徐荣。

董卓利用吕布杀死丁原,兼并了并州军。丁原死后,吕布成了并州军的首领。董卓是很信任吕布的,与他“誓为父子”,但并州与凉州兵的关系却十分紧张。并州军被兼并,是不会完全甘心的,然而又处于被压抑的地位。而凉州军以胜利者自居,没有把并州军放在眼里,甚至对吕布也是如此。董卓曾派胡轸为主将,吕布为副将攻打孙坚。胡轸扬言要杀了吕布以整肃军纪。不论胡轸是否会真的动手,他这种严重的挑衅必然会引起吕布和整个并州军的仇恨。结果还没和孙坚交战,董卓的部队因为内讧不战自溃。这么大的事董卓肯定会知道,但他似乎并未采取什么措施以缓和凉州军和并州军的矛盾。也许他找不到什么好办法,也许在他看来象他们这样的武夫争执甚至斗殴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过去就没事了。但吕布对凉州军的不满却与日俱增。董卓是个直率的人,他不会隐瞒自己的好恶。吕布曾经使董卓不满,董卓就拿起短剑向他掷去,吕布虽不敢发作却怀恨在心。而且吕布曾和董卓的婢妾私通,吕布内心更加不安。

在东汉政府身居高位,却对董卓阴怀不满如司徒王允等人看出并利用了这个矛盾。王允利用与吕布同乡的关系极力拉拢吕布,目的很明显,借刀杀人。凉州军和并州军矛盾激化,吕布对董卓不满而又内心不安,加上王允的挑唆,吕布终于下定了决心杀掉董卓以自立。王允、吕布利用凉州军主力在关东讨伐袁绍的机会,刺杀了董卓。董卓死后,并州军被凉州军赶到了关东。吕布在曹操的打击下灭亡,张辽率一部分并州军投降了曹操。凉州军在董卓死后没有统一的指挥,关中的凉州军在不断的内耗中渐渐消亡,宛城的张绣部也投降了曹操。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