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励志经典名人小故事
有时间的话我们可以找一些成长励志经典名人小故事来看看,那么成长励志经典名人小故事都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成长励志经典名人小故事:“心地善良”的天才
1879年3月的一天,他出生在德国的一个犹太家庭里,但很快便被戴上了“天资愚钝”的帽子,家里的女佣称他为“小笨瓜”——一直笨手笨脚,且到3岁多时才会说话。外界的嘲笑让他产生了自卑感,同时养成了一个癖好,在对人说话之前,一定先要小声地对着自己说一遍,演练一次,直到觉得没问题,才敢说。
6岁时,他被母亲送到学校,但也因为“愚钝”和不爱听老师的话而被迫退学。后来无奈之下,母亲只好把他送进一个天主教的学校里,他也因此成了该所学校70多年来的第一个犹太学生,可他的表现依然不是很好,老师们都不愿意关注他。
虽然学习不是太好,但他却有一个好品质——心地善良。10岁时,他遇到了一个叫马克斯·塔木德的哥哥,塔木德是一个家庭非常贫困的医科大学生,在学校连像样一点的饭菜都吃不起。
于是,他便请求父母让这个哥哥每周来他们家吃一次饭,算是加餐,并且要求母亲要拿出最好的食物来招待塔木德。
他的善心深深地感动了塔木德,作为一个穷学生,塔木德没什么东西能回报这个小弟弟的,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每次来都带上一本从图书馆借来的书给他看,这些书都是科学书籍,包括21卷的《通俗自然科学》丛书,该书强调生物和物理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且详细地记载了当时世界上的许多科学实验,这让他如获至宝,仿佛一下子开窍了似的,开始了如饥如渴地阅读了起来。
接着,塔木德又给他带来了一些几何和数学方面的书籍,这些书本该等他再长大些才能看得懂的,但他却能看得津津有味,有不懂的地方便向塔木德请教。
大约3个月后,塔木德发现自己已经无法解答他的问题了。“因为弟弟的水平已经超过了我!”
他便是后来享誉世界的伟大物理学家、相对论的创立者——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得感谢塔木德哥哥,是他帮我开启了探索科学的兴趣大门,他是我真正的启蒙老师。”
而塔木德却说:“我不敢邀功,我当时做梦也没想到,自己是在跟一个天才打交道,是他的善良和爱心,让我觉得必须得为他做点什么。”
做一个善良的好人,到底有没有用?爱因斯坦的这个真实经历,或许已经给了我们答案。
成长励志经典名人小故事:胡适妙解白话
1934年,胡适在北大讲课,每次都要对白话文的优点大颂一番。
一次,他在北大讲课时又对白话文的优点大加颂扬。一位学生提出抗议:“胡先生,难道说白话文就没有丝毫缺点吗?”胡适冲着他微笑着说:“没有的。”那位学生反驳道:“肯定是有的!白话文语言不精练,发电报用字多,花钱多。”
胡适丝毫没有生气,他解释道:“不一定吧!前几天行政院有位朋友给我打来电报,邀我去做行政院秘书,我不愿从政,决定不去,为这件事我复电拒绝,复电是用白话文写的,看来也很省字。请同学们根据我的这一意愿,用文言文编写一则复电,看看究竟是白话文省字,还是文言文省字。”
15分钟后,胡适让学生们报告用字数目,然后从中挑选一份最少的文言文电稿,电文是这样写的:“才疏学浅,恐难胜任,不堪从命。”
胡适说:“这份电稿写得确实简练,仅用了12个字。但我的白话文只用了5个字:‘不干了,谢谢。’这就是白话文的优点!”
胡适话音刚落,教室里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笑声。
成长励志经典名人小故事:不要忘了18岁时的梦想
18岁那年,他读大学一年级。有一天,在学校图书馆里,他偶然看到一本书《硅谷之火》。书中讲的是乔布斯、比尔·盖茨等硅谷英雄的创业故事,正就读于计算机系的他看得热血沸腾。
接下来的好几天,他不断地追问自己:“我该怎样去塑造与众不同的人生?我该怎样让自己活得有价值、有意义、有追求?”然后,他听到了自己内心最深处的回答:“像乔布斯那样,在中国的土壤里,创办一家在世界上受人尊敬的企业。”这是他18岁时的梦想。
他并没有把梦想停留在继续做梦上。他用了两年的时间修完了大学所有的课程,还发表了论文,完成了毕业设计。上大四那年,当周围的同学忙于做毕业论文、找工作时,他已经以卖电脑的四五千块钱作为启动资金,和三个高年级的同学一起办起了公司。后来,由于经营不善,这家公司开张半年之后就关门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次创业,以失败而告终。
大学毕业后,他加入了金山软件公司。在那里,他一干就是16年,从初出茅庐的年轻程序员一步步地成长为举足轻重的高级管理者。在金山软件公司最艰难的岁月里,他带领着他的团队冲出重围,最终使公司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经过十几载的摸爬滚打,在中国互联网行业的江湖里,他称得上是稳坐头几把交椅的掌门人。
金山成功上市后,他却选择了隐退。
一转身,他又一跃成为中国最成功的天使投资人。他投资的凡客、优视科技、多玩网、拉卡拉等,都堪称经典,都很快成为10亿美元重量级的公司。
活到40岁时,他功成名就,过着人人羡慕的生活。日子,本可以这般一如既往地向前滑去。
可是,有一天夜里醒来,他想起了18岁时那个没有实现的梦想。原来,多少年过去了,他心里还一直有一把“硅谷之火”。他问自己:“你还有勇气去追寻小时候的梦想吗?你还要去创办一家世界级的伟大的公司吗?”
其实,年龄越大,谈梦想越难,因为输不起。他深知,创业是一件高风险的事情,其艰难程度难以想象,还有可能因此身败名裂、倾家荡产。周围的朋友、原来的部下都很成功,如果自己创业搞砸了,岂不是毁了一世英名、遭人嘲笑吗?
但就这样认命吗?他有点儿不甘心。经历了一番犹豫和挣扎,40岁生日那天,他终于下定决心去赌一把。他说:“只有这样做,我的人生才是圆满的。至少当我老了的时候,还可以很自豪地说,我曾经有过梦想,我曾经去试过,哪怕我输了。”
那天,在生日宴上,和伙伴们分享了一盆小米粥之后,他开始了人生的第二次创业。不久,在素有“中国硅谷”之称的北京中关村,一家名叫“小米”的科技公司诞生了。
小米手机一经问世便受到了追捧,在国内智能手机市场的占有率迅速名列前茅。短短4年的时间,“小米”科技就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发展成估值100亿美元,包括手机、电视、电视盒子等多条产品线的新型公司。它的崛起成为商业界的一个奇迹。
命运又一次青睐于他。他把自己的成功归结于勤奋、努力,有着坚实的基本功,同时抓住了机遇,站在了台风口。当然,最重要的,还得有梦想。
他叫雷军,是小米科技的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他相信“人因梦想而伟大”。带着这种信念,他在40岁的时候重新起航,去圆18岁时的梦想。
纪伯伦说:“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当年华逐渐逝去,你是否还记得你18岁时的梦想,是否记得涉世之初你对人生的期许?那是我们心灵最隐秘的角落里与上天的约定,是值得用生命的长度去履行的对自己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