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新课标知识点

2016-11-10

对于高中生来说,要怎样学好新课标里的生物知识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中生物新课标知识点以供大家学习。

高中生物新课标知识点(一)

生物育种是指人们按照自己的意愿,依据不同的育种原理,有目的、有计划地获得人们所需要的生物新品种。包括两种情况:

1.从不良性状中把所需要的优良性状(相对性状)分离出来或把位于不同个体的优良性状集中到一个个体上来。如利用基因分离的原理从高秆小麦中分离出能抗倒伏的矮秆小麦品种;通过基因的自由组合,把小麦中高秆抗锈病和矮秆不抗锈病两种性状进行重新组合获得矮秆抗病的小麦优良品种。

2.创造具有优良性状的生物新品种。如利用人工诱变育种技术培育作物新品种;利用基因工程的原理创造抗虫棉。

育种方法

(一)根据“可遗传变异的来源”原理进行育种

1.杂交育种:

(1)原理:基因重组(通过基因分离、自由组合或连锁交换,分离出优良性状或使各种优良性状集中在一起)

(2)方法:连续自交,不断选种。

(3)举例:

已知小麦的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锈病(R)对易染锈病(r)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现有高秆抗锈病、矮秆易染病两纯系品种。要求使用杂交育种的方法培育出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操作方法:(参见右面图解)

①让纯种的高秆抗锈病和矮秆易染锈病小麦杂交得F1;

②让F1自交得F2;

③选F2中矮秆抗锈病小麦自交得F3;

④留F3中未出现性状分离的矮秆抗病个体,对于F3中出现性状分离的再重复③④步骤

(4)特点:育种年限长,需连续自交不断择优汰劣才能选育出需要的类型。

(5)说明:①该方法常用于同一物种不同品种的个体间,如上例;②对于亲缘关系较近的不同物种个体间也可以用到杂交技术,如八倍体小黑麦的培育、萝卜和甘蓝杂交,但为了使后代可育,应做染色体加倍处理,得到的个体即是异源多倍体,这种育种方式就是多倍体育种。③若该生物靠有性生殖繁殖后代,则必须选育出优良性状的纯种,以免后代发生性状分离;若该生物靠无性生殖产生后代,那么只要得到该优良性状就可以了,纯种、杂种并不影响后代性状的表达,如2003年全国高考卷中的育种题,可参见“典型例题分析”部分例题。

2.诱变育种

(1)原理:基因突变

(2)方法:用物理因素(如X射线、γ射线、紫外线、激光等)或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硫酸二乙脂等)来处理生物,使其在细胞分裂间期DNA复制时发生差错,从而引起基因突变。

(3)举例:太空育种、“黑农五号”大豆

(4)特点:可提高突变频率,创造出人类需要的变异类型,从中选择培育出优良的生物品种,但由于突变的不定向性和有害性,因此该种育种方法盲目性较大,且必需大量处理供试材料,工作量大。

3.单倍体育种

(1)原理:染色体变异

(2)方法: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再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

(3)举例:

已知小麦的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锈病(R)对易染锈病(r)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现有高秆抗锈病、矮秆易染病两纯系品种。要求用单倍体育种的方法培育出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①让纯种的高秆抗锈病和矮秆易染锈病小麦杂交得F1;

②取F1的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

③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使染色体加倍,选取具有矮秆抗病性状的个体即为所需类型。

(4)特点:由于得到的个体基因都是纯合的,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所以相对于杂交育种来说,明显缩短了育种的年限。

(5)说明:该种育种方法有时用到杂交技术,其中的花药离体培养过程需要组织培养技术手段的支持。

4.多倍体育种:

(1)原理:染色体变异

(2)方法: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从而使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细胞继续进行正常的有丝分裂,即可发育成多倍体植株。

高中生物新课标知识点(二)

一、选种:即选取产量高,营养价值高、抗病虫害强、生活周期短的优良品种进行种植,这些优良品种可通过杂交育种、转基因技术、诱变育种技术等措施得到。

二、对农作物生长期进行科学管理。

1.为农作物生长提供适宜条件

(1)合理灌溉

①含义:根据植物的吸水规律适时地、适量地灌溉,以便使植物体茁壮生长,并且用最少的水获取最大的效益。

②依据:不同植物的吸水量不同;同一种植物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需水量也不同。

③意义:水分可以为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生理活动提供原料;水分是生物体内的各种生化反应的介质;水分有助于矿质养料的吸收;水分的散失有助于水分的吸收、水分及矿质养料在植物体内的运输以及散热等。

(2)合理施肥

①含义:合理施肥就是指根据植物的需肥规律,适时地、适量地施肥,以便使植物体茁壮生长,并且获得少肥高效的结果。

②依据:不同植物对各种必需的矿质元素的需要量不同。同一种植物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对各种必需的矿质元素的需要量也不同。

③意义:可以保证植物体矿质养料的供应,为作物合成蛋白质、ATP、叶绿素等物质的提供原料,如Mg是合成叶绿素的原料;Fe参与叶绿素的合成;N是与光合作用有关酶、ATP、NADP+的成分,也是合成蛋白质的原料;P是NADP+和ATP的组成成分,在维持叶绿体膜的结构和功能上有重要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糖类,以及将糖类运输到块根、块茎和种子等器官中,都需要钾;等等。

(3)提供适宜温度。

①适宜的温度可以保证酶最高的催化活性;

②适宜的昼夜温差有助于有机物在植物体内的积累,提高作物产量。

(4)CO2的供应。主要是为了加强光合作用暗反应CO2的固定,这一点措施在大棚作物种植中尤为重要。对于农田里的农作物来说,确保良好的通风透光,既有利于充分利用光能,又可以使空气不断地流过叶面,有助于提供较多的二氧化碳,从而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对于温室里的农作物来说,通过增施农家肥料或使用二氧化碳发生器等措施,可以增加温室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同样可以提高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

(5)O2的供应。氧的含量主要影响到植物的呼吸速率。由于矿质离子的吸收与植物根细胞呼吸作用关系密切,因此,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也会影响到根对矿质离子的吸收,如温度、土壤中O2的含量、土壤的pH值等。农业生产上的中耕松土等措施,就是有助于增加土壤中氧气的含量,从而有助于促进根的呼吸作用。

(6)光照

①光照强度:在其它条件都满足的情况下,随着光照增强,光合作用增强。但在实际情况下,当光照达到一定光强后,由于其它条件的限制,光合作用的强度不再继续增加,此时达到了光饱和点。不同植物的光饱和点是不同的,阴生植物的光饱和点要比阳生植物的低。

②光质(即光的波长):由于色素主要吸收红橙光和蓝紫光,因此在实际情况下,白光照射时光合效率最高,其次是红橙光和蓝紫光的照射,黄绿光则不利于提高光合作用效率。不同颜色的光对光合作用产物的成分有影响,在蓝紫光的照射下,光合产物中蛋白质和脂肪的含量较多;在红光的照射下,光合产物中糖类的含量较多。这一发现在塑料大棚和人工光照的温室中具有应用价值。例如,在培育水稻秧苗时,蓝色的塑料薄膜有利于培育壮秧。

③日照长短:日照长短会影响到植物的开花期。经过短日照才能开花的植物叫短日照植物,经过长日照开花的植物叫长日照植物。在我国,南方一年中日照时间的变化不大,都是短日照,而北方的日照时间变化很大,冬天是短日照,夏天则是长日照。在作物南北移栽时,必须充分考虑到植物属于长日照的还是短日照的。

④光照时间:延长全年内单位面积上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时间,是合理利用光能的一项重要措施。间作、轮作、套作是农业生产上常用的措施。间作是指在一块耕地上间隔着同时播种两种或多种作物;轮作是指在一年里按预定的顺序轮换种植不同的作物;套作是指某一作物生长的后期,在行间播种另一种作物。这些措施,巧妙地搭配各种作物,从时间和空间上更好地利用了光能。

⑤增加光合作用面积:农业生产上的合理密植,是增加光合作用面积的一项重要措施。

2.植物激素的利用。据植物激素的作用原理,发挥植物激素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如适时解除作物的顶端优势现象、生长素的除草作用、无子果实的培育、乙烯的催熟作用等。

3.加强病虫害生物防治。尽量不使用农药,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形成绿色食品。

(1)利用转基因技术、诱变育种等方法培育抗虫作物。

(2)利用天敌捕食关系来消灭害虫。

(3)利用昆虫激素来控制害虫。如根据是幼虫期还是成虫期对农作物产生危害,用适量的保幼激素或蜕皮激素来控制害虫的发育进程;再如利用性外激素诱捕害虫或干扰雌雄昆虫的正常交尾,达到防治目的。

(4)利用昆虫趋光性的特点,用黑光灯捕杀。

三、发挥农作物的繁殖控制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如为了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人们常采用扦插、嫁接等营养生殖的方法来繁殖后代;再如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花卉和果树的快速繁殖、培育无病毒植物等方面的广泛应用等。

四、利用先进技术手段培育优良作物,如利用生物育种技术改良作物品种,大幅度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实现作物的高效、高产、高质;利用转基因技术让作物具有极少数生物所具有的固氮作用,既可增产,又减少化肥对环境的污染等。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