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香港中学语文教学的成功元素

2016-11-12

香港历经百年的沧桑巨变,已发展为闻名遐迩的“东方之珠”,它之所以能创造诸多“奇迹”,在于将发展教育、开发人才始终放在首位。香港教育体系在中西文化的熏陶之下,已经形成了一个独特的颇具活力的体系。

笔者曾是广东省“第五批赴港交流人员”,受聘于香港教育局语文教学支援组,在香港圣安当女书院和福建中学(小西湾)两所学校工作了一年,认为香港语文教育有许多值得内地学习、借鉴的地方,具体而言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包容性——博纳古今,中西交融

香港文化的特质之一就是包容性强,主要体现在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西方文化的兼收并蓄方面。这一地域独特的社会文化背景,孕育了特色鲜明的“港式中文”,它是由“古”的文言、“土”的方言加上“新”的白话和“洋”的英文融合而成的。

2009年5月23日,笔者参加了香港大学教育学院中文教育研究中心举行的“粤剧小豆苗——粤剧融合中国语文科新高中课程及评估计划联校汇报”活动。当日参加汇报的单位有十个,汇报的主要内容是经验交流,如《粤剧教学初体验》(香港教育者工作联会黄楚村中学)、《粤剧的念唱做打》(博爱医院邓佩琼纪念中学)、《〈帝女花〉教学》(将军澳官立中学),还有小组朗诵、戏棚考察、简报展出、舞台表演等。这些实验学校非常认真,在教学实践中开展了很多活动,如改写歌词和剧本结局,讨论分析剧中人物性格等。有的学校还开展课外活动:观戏、考察戏棚、粤剧进校园等,其中博爱医院邓佩琼纪念中学将《帝女花·香天》的歌词唱腔用三个版本进行表演。

《香夭》第一个版本(原创):“落花满天蔽月光/借一杯附荐凤台上/帝女花带泪上香/愿更丧生回谢爹娘/偷偷看/偷偷望/佢带泪带泪暗悲伤/我半带惊惶怕驸马惜鸾凤配/不甘殉爱伴我临泉壤/寸心盼望能合葬/鸳鸯侣相偎依/泉台上再设新房/地府阴司里再觅那平阳门巷。”

第二个是英文版(自译):Wind blow flowers to the sky: Wind blow flowers to the sky/Dark moon hanging way up hing/Let' s pray for our parents before we die/Though we have no time to say goodbye/Tell me why that you don' t smile/Don' t just kneel down/My princess please don' t cry/For our true love just like a dream/Let us fly to moon side by side.

第三个版本是自创《落街无钱买面包》:“落街无钱买面包/靠赊我又怕被人闹/肚饥似只饿猫/受了饥寒/我开声喊/皆因肚中饥饿/我里面似系战鼓敲/最衰平日结交埋一班损友任性来胡闹。”

在众多参加汇报演出的学校中有一所学校的做法最值得欣赏:十对“周世显”与“长平公主”同时登台演出。

香港大学开展这一课题的原因在于,粤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藏之一,是粤港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积淀。粤剧以故事的形式,保存了中国传统对人、事、物的看法和价值观念,又以地方戏曲的形式,保存了民间歌谣、舞蹈动作等传统美学元素。学生投入粤剧的学习、观赏与演出,一方面能综合语文、文学(诗歌与戏剧)、文化(大传统与本地文化)的学习,另一方面也是让粤剧得以薪火相传的途径。在教学中,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了“风花雪月”,学校又带领学生去看香港民间的戏棚,到戏棚去体会民间文化的魅力。学生自创的英语、现代版本的唱词又融合了时代元素。在笔者看来,粤剧这个“土包子”,能在香港这个“国际金融之都”有一席之地,表现了香港人对传统文化的包容。香港文化博纳古今、中西交融,在不断接受异质文化的激发和营养的同时,自身也就具有了更强的生命力。

二、实用性——立足当下,放眼未来

香港语文教育强调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即实用性,从香港教材编选上便可窥一斑。在笔者看来,香港教材的特点有如下可以提及的:

香港教材更注重实用性,如在教材中会教授学生作笔记的方法——分栏记录法。分栏记录,可使手部横移的幅度收窄,因而提高书写的速度。一般而言,最多分为三栏,否则书写时便要频频换行。分了栏,可以提醒自己尽量用短句及点列的方式记下重要的内容。就如何读报纸,教材中也介绍了选择报纸和阅读报纸的方法。

由表1可知:香港把语文的教学范畴定位在9个方面,就是听、说、读、写、文学、中华文化、品德情意、思维、语文自学,可以说是多元化的语文教学。它以“读、写、听、说为主导,带动其他的学习范畴”。学生在“读、写、听、说”能力的训练过程中,吸收语言文字中的“文学、中华文化、品德情意”成分,并提高“思维和语文自学”的能力,因此香港中学语文能力的训练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正如香港语文教育专家何文胜所说:“语文教学是在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过程中学习一些品德情意,能力是工具性,品德等是人文性,这样就能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实际上是突出工具性,强调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由表2我们也看到,香港语文作文教学有量有序,比较规范,科学性强,特别强调实用文的写作,这主要是着眼于学生今后的工作实际。

三、生活化——创设情境,激趣启智

香港中学语文教材的一大特色是“题材生活化”,教材从写作、聆听、说话及综合运用部分设计生活化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学习,提升学习能力。”

例:2007香港中学会考中国语文(试卷四)口语沟通

题目:杏坛中学将举办美食节,一方面推广健康饮食文化,一方面为学校兴建的新教学楼筹款。假设你们是美食节的筹委会成员,请拟订活动的详情及筹款方式。

建构主义学者认为,“为了促进学习者更好地理解,他们必须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自我发现的活动中;他们必须用当前已有的知识经验实践新的信息,并且在新的信息与旧的知识经验不一致的情况下,解决这些矛盾与差异。”众所周知,语文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香港语文教学强调语文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选取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学生感兴趣的素材作为教学题材,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学习相应内容的策略与机智。香港学生从小学到中学,十几年的训练(香港学校都是小班制),练就了自然沉着、大胆得体的表达本领。

四、批判性——养学于思,意寓创新

香港社会注重人的创造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育方面表现亦然。如朗文版教材编写方针第5点就是“训练思维,并培养协作、沟通、创造、批判性思考、运用资讯科技、运算、解决问题、自我管理和研习等共通能力”。此外在语文运用方面,也特别强调“创意空间——从篇章内容引申设计有趣的创意思考活动,培养思考和创造能力”。教材注意学生思维的培养,如表1每一个单元强调思维能力的培养:创造性思考能力、批判性思考能力。语文课文练习题也有体现,如我们熟悉的《桃花源记》(启思版)的课后练习:试比较《桃花源记》和下引的一段《道德经》(老子),然后回答问题。(1)桃花源居民“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的生活方式和老子所倡导的“邻国相望……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生活方式有什么不同之处?(2)试写出上面一段《道德经》的主旨:通过描述________农村生活,表达甘于________、安于________的生活主张(填空题)。(3)你认为老子向往的生活和《桃花源记》所描述的生活有什么相近之处?在单元文化剪影《“桃花源”的文化意蕴》栏目中,解释了“桃花源”的内涵,并与西方“乌托邦”进行了比较。这些练习题,将陶渊明的“桃花源”与老子的“小国寡民”、西方的“乌托邦”全部涵盖,采用比较的方法,达成了“增进知识能力,要求有对文化的认识和反思,及反思能力”的学习目标。正如韩国高丽大学校长李基秀所说:“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性,很大程度上要看这个人是否能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在香港学校,教师经常向学生灌输的一句话就是“世界讲创意”。在他们平时的教学中也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随着内地与香港教育界日益频繁的交流,香港教师在内地听课后,对我们内地学生在课堂上洋洋洒洒的发言大加赞赏,但对内地学生照搬教辅资料,没有个人独到见解的发言颇有微词。

近几年因内地高考状元放弃无数学子魂牵梦绕的清华、北大而投奔香港的一些大学,引发网民热议内地教育,有的直指要害。孔子云“见贤思齐”,虽说内地的语文教育有几千年的历史,但面对今天不尽人意的教育结果,应该好好反思,学习借鉴香港的经验。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