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特殊类型,它培养的是具有高素质的技术型或技能型人才,走的是“实用型”路子.作为基础课程的高职数学虽然在以往的改革中有了较大发展,内容有不少更新,但在很大程度上还沿用传统的知识体系和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与市场、专业和学生的需求不相适应,与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结合不够.学生学完数学后不知道在专业里怎么用,理论和应用完全脱节,觉得学数学没意义.因此,为了提高数学课的教学质量,更好地发挥其在高职人才培养中应有的作用,新一轮的高职数学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更新教学理念
传统的高职数学教学在教学思想上偏重于知识的传授,而对于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不够.根据高职基础课程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培养目标,数学课程的改革要以深度挖掘岗位技能所需的数学知识为基础,以职业能力具备的素质要求为核心,要与专业课程改革同步,为专业领域内的课程改革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数学课程应该在为学生传授数学知识、使学生掌握数学工具的同时,强化对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与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要改变应试型教学,要加强基础,加强应用,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
二、课程内容模块化
课程设置问题不能凭空而论,学校在课程设置之前要进行社会需求分析、个体需求分析、教学现状分析,应使课程内容既满足高职学生的就业要求,又要适应高职学生今后职业生涯的发展.可以结合市场需求,增设一些新兴课程,改进传统课程,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由于高职人才培养的特殊性,数学课程内容要有职业教育特色,课程的开设应具有实用性、针对性和目的性,数学的教学内容不能偏离专业过远,要为专业知识的学习提供更为直接的运算工具,专业间对数学需求的差异性更要在课程设置中凸现.笔者认为可以把高职数学课程内容分为三个模块:基础模块、实用模块、提高模块.基础模块是以保证满足各专业对数学的要求为依据,是高职数学中的一些最基本的内容,对所有学生都是必修课.实用模块可由各专业课教师和数学教师共同研讨确定,结合不同专业的需要选取相应的内容,主要特点是体现专业性,所有内容都要体现一个“用”字,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我身边”.可以选取数学思想、数学建模、数学应用软件等内容,通过现代教育技术介绍数学在各专业领域的应用.提高模块主要是为了满足一些学生继续深造的需要而选取相关内容.
三、改善教学方法
1. 减少不必要的理论推导
高职教育培养人才的从业岗位,决定了他们不必像理科学生那样对数学公式、定理的来龙去脉搞得清清楚楚,而要能用这些公式来解决实际运算问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不必要的、花时间较多的理论推导、公式证明都可以删减,采用导学、精选、精讲、精练、精点相结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能力.
2.合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
利用现代化教学媒体与教学设计等教育技术手段使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可使教学过程生动活泼,使抽象概念形象化,使学生易于接受数学理论,激发学习兴趣.目前教学中虽有使用多媒体教学,但存在平铺直叙、交互性不强、没有针对性、空间局限性等问题.在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时,应避免这些问题,在课件的制作、应用方面教师之间要积极合作、不断探讨,以求不断提高、资源共享.另外,可借助数学软件的强大功能,使抽象、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直观、便于学生理解.
3.融入形象具体的“数学实验”
扭转过去以“做题”为主的课堂教学方法,加强“数学实验”的环节.“数学实验”课程的内容主要以计算机为主进行数学概念的理解、数学理论的应用、数学思想的渗透、数学模型的建立及数学结论的验证.开展数学实验活动可以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致力于高层次的学习状态,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是记忆定义、定理和公式,而是通过操作实验来建构知识,有效地领会数学知识结构中的思想方法.通过操作实验学习数学,可以获得更多的反馈信息,并且不断地改进学生对数学新知识的理解.
四、丰富考试方式
高职教育考试的主要功能不是选拔人才,而是认定、激励和导向功能.针对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学生,可采用开卷与闭卷相结合、独立完成与分组讨论完成相结合等多层次、多样化(笔试、小论文、口试考试、数学实验、课堂提问、作业等)的方式综合评定.如将学生的总评成绩分成三块:一是平时成绩(占30%),包括作业、提问、课堂表现等;二是开放式考试成绩(占30%),这部分考核以数学实验的方式进行,由学生自由组合,三人一组,教师事先设计好题目(例如按揭贷款月供的计算),规定完成的最后期限,学生可根据需要查找相关资料,并对计算的结果进行数据分析,结合实际给出可行性建议,最后以小论文的形式上交评分;三是闭卷考试成绩(占40%),这部分以考核学生基本概念、基本计算能力为主,按传统的考试方式,限时完成.这种多样化的考核方法,有利于帮助学生端正数学学习态度,克服恐惧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其终生学习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