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教学政治论文

2017-06-05

学案,是建立在教案基础上针对学生学习而开发的一种学习方案。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学案教学政治论文,大家快来跟小编一起欣赏吧。

学案教学政治论文篇一

浅析学案教学

摘要:学案,是建立在教案基础上针对学生学习而开发的一种学习方案。对教师而言,它为教师搭建了一个交流合作的舞台;对学生来讲,它培养了学生主动思考、乐于探究和集体合作的能力。本文对学案教学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关键词:学案;编写;使用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播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没有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惫,没有欢心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在学案教学实践中,笔者深刻地体会到:只有充满生机与活力,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为一体的开放性课堂,才能真正吸引学生,真正实现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学生学的法子,就是先生教的法子。”

近年来,随着我国素质 教育的不断 发展,很多人提出了我国中学教学中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转变问题,有些在教学实践中还做了有益的尝试。 写教案历来是教师最为繁重的工作任务之一。为写教案,花去了教师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使教师难得有精力进行业务学习和相关的课题研究,严重束缚了教师的手脚,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教师的发展。而且,教案仅仅是教师上课前对教学的设计方案,是教师一厢情愿写出来的,它使学生在课堂上只是被动接受教师所授知识,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潜力。笔者认为,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转变应是统一的,不能只强调一个方面而忽视另外一个方面,更不能用一个方面来代替另外一个方面,否则任何一种转变都是不可能做到的。

学案,是建立在教案基础上针对学生学习而开发的一种学习方案。新课程背景下,我们要改变传统做法,尝试站在学生的角度编写学案,此法犹如架起了一座师生共同发展的桥梁,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学案的编写

1.学案的设计与实施

学案设计的思路——从变通到创新,先找一块可摸到的“石头”,作为启发原型,然后通过借鉴、审视、进行变通。这能让教师感到由教变学是在换角度,并不是换内容,初步体验“好变”的成功、顺路后,教师就可以批判性地吸收,提出自己的设计构想,并达到创新的目的。首先由骨干带头,教师轮流,实现资源共享。由教研组长和本组骨干教师分别带头编写两节课的学案,并提前3~4天组织全组教师讨论,将各个教师的合理意见和提供的相关材料吸收进学案,之后印发给教师和学生。教师在学案的基础上进行各自备课,调整充实后上课。以后,学案的编写则由教研组长主持,教师轮流来写,这样一方面减轻了教师写教案的负担,也实现了资源共享。

2.研训一体,促进教师成长

在教师编写学案和采用学案教学的过程中,针对使用新课程共同存在的问题,由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主持,每两周一次讨论交流,每次一个主题,全组教师(包括教研组长)都在编写学案的基础上先上课,其他教师听课,课后执教教师做主题发言,大家一起评析、讨论,将校本教研、校本培训与编写学案结合起来。这种研训一体的方式,不仅提高了学案质量,且让每个教师都在编写学案和学案教学中更好地掌握新课程理念与教学方法,不断地学习与成长。

3.规范格式,明确目标,增强学案的指导性

参照一些地方和学科的有关做法,我们将学案内容与格式定为:课题名称,设计人,审核人,学习目标(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整合写出),学习重点(根据课程目标,不设难点,以免给学生一种心理上的积极暗示),学法指导(参照历年来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学生预习时反映出的问题,建议学生如何学习),学习过程(设计问题、训练、拓展性测评),评价与反思(教师评价,同学评价,自己反思后的心得与体会)。在写学案时,教师广泛听取学生的意见,特别是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普遍反映出的问题在学案中有所体现。这样,增强了学案对学生学习的指导性。

二、学案的使用

学案在上课前1~2天发给学生,让学生根据学案中的学习目标看书,做“自学检测”,了解和初步掌握一节课的基本内容,并思考“问题讨论”中的问题和目的与做法,预测其结果,对课本内容进行深入的理解与掌握。在课堂上主要进行“观察与思考”、“ 科学探究”及问题讨论。学生经过课前的准备,通过对在自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充分讨论,弄清尚不懂的知识,培养自身能力。教师在课堂上进行适当引导,最后通过“思维训练”达到一节课的目的。

通过“学案”的教学实验,我们感到它有以下优越性:

1.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并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案”教学将课堂教学中心由“教”转到“学”上来。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他们在课堂上通过讨论、小结得到教师的肯定和赞扬,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机,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对于中下学生,他们缺乏兴趣,甚至不知道如何进行预习。而“学案”有效地指导了学生的预习步骤及预习内容,让那些不懂得预习的学生跟着教师的步骤走,逐步掌握预习的方法。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2.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学生通过运用“学案”进行课时的自学,初步掌握了课本内容。上课时气氛活跃,自我表现欲增强,对于所学的知识不但理解透彻,而且印象深刻,达到了目的,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

3.教师的业务水平得到提高

“学案”的实施,要求教师事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好教学的每一个步骤,准确把握每一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并在授课的过程中一一突破。教师对教材要融会贯通,致力于钻研教材、了解学情、把握学情,业务水平得到了提高。

4.及时查漏补缺

学生在课后反思把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和学习心得记录下来,以备教师了解学生的不足之处,为今后的教学做进一步的改进和补充,教学相长。

5.注重学生个体学习,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学案较大容量的训练体现了教学中“精讲多练”的精神,对于提高常态课全体学生的学习成绩尤为重要。这些训练题不是刻板机械的复制,而是经过精挑细选变式的重组,训练过程也是在学生大面积活动中完成的。

“学案”中的练习难易适度,分层设置,分人人必做的普及题和学生选做的拔高题,较好地体现了以人为本、面向全体的 教育理念,使得学困生也有话可说、有事可做,同样得到锻炼和提高。

“学案”实际是“给学生一个拐杖,让学生学会自己走路”。“学案”具有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学什么,如何学,学到什么程度,在“学案”中都有表述。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案”的特点,注重学生主动学习、坚持预习、独立思考、钻研问题等习惯的培养。在整个学习活动中,从前一天的预习、自学到第二天课堂上的释疑、巩固,学生产生疑问、探究疑问、解决疑问的全过程都会在“学案”上留下清晰的印记,教师可以据此随时检查、指导和调控。

“学案”的实施,对教师而言,它为教师搭建了一个交流合作的舞台,通过集体备课实现了资源共享,避免了许多无效的重复性劳动;对学生来讲,由于强化课前预习完善了学习环节,培养了学生积极主动思考、乐于探究和集体合作的能力。

以学生为本,以 发展为本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学案,让学生知道教师的授课意图,让学生有备而来,给学生以知情权、参与权,去掉过去学习时的被动与盲目,找到了主动学习的支点,确立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学生通过自学过程中的查阅资料,独立思考获取的知识不仅理解掌握得更好,还有一种成就感、快乐感,因此深受学生欢迎。

与此同时,教师也从忙于各自写教案当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时间用于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更多的精力用于查阅教育教学资料,对于教学上的问题进行较深入的研讨与交流,大大促进了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和专业素质的成长。

参考 文献:

[1]赵加琛,张成菊.“学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教育探索,2002(2).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学案教学政治论文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