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造假的原因

2016-11-08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造假的现象也层出不穷的出现。那么,会计造假的原因是什么?下面就由小编告诉大家会计造假的原因吧!

会计造假的原因

1.两权分离是会计造假产生的根本原因

两权分离是指资本所有权和资本运作权的分离,也就是说,所有者拥有的资产不是自己管理运作,而是委托他人完成管理运作任务。在两权分离的过程中,资本所有权与资本运作权应该是一个统一体,无论是资本的所有者还是资本的运作者,都是为了一个目标,即实现最大化的盈余。但是,在实现这个最大化盈余的过程中,必定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对盈余分配比例问题,资本所有者总是希望凭借对财产的最终拥有权分享全部盈余,而资本运作者却希望保留一定比例盈余扩大生产经营,甚至还要考虑自身的回报(表现为薪水、福利等)。

2.监督乏力,是会计造假产生的重要原因

(1)从会计监督来看:因会计受聘于单位,使得其本身所具有会计监督功能因种种原因而被严重削弱,对单位财务收支等经济活动无法进行监督。(2)从审计监督来看,首先是内部审计监督乏力,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或因种种原因形同虚设。其次是外部审计监督乏力,外部监督主要体现在民间审计上,有些民间审计单位为了争取“回头客”,就对“顾客”提供优质“服务”,有的还承诺保证委托人不出问题,以至出现了虚假的审计报告。(3)从综合监督来看,各监督部门如财税、审计、物价等部门各自为政,没有形成全力,影响综合监督的效果。(4)从执法监督来看,虽然每年都有各种各样的执法检查,但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会计造假问题。根本原因就在于执法不严,对查出的问题没有严肃处理,导致会计造假事件的不断出现。

3.利益驱动是会计造假的直接原因

(1)政治利益。一些曾经有过辉煌历史的企业,由于市场的变化,激烈的竞争,从而失去了以往的优势,为了保住昔日殊荣,维护企业领导形象,企业负责人不惜一切代价虚报产值,虚报利润。而有些地方政府或主管部门为维护地方或部门形象,也有意识的引导企业会计造假。

(2)经济利益。经济利益驱动会计造假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为了筹措资金。二是偷逃税款。

4.会计人员职业的从属性,造成会计人员的被动造假

在目前的经济社会中,会计人员与单位负责人在地位上是从属关系,也就是说单位负责人对他们的工作完全拥有领导权和管理权。有了这种天然的从属关系,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在单位会计工作中,能否发挥作用,和发挥作用的大小,也就不可避免地具有了从属性。单位负责人为了达到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往往会向会计人员施压,致使会计人员违背现有会计法规,在会计工作中弄虚作假。因为这种从属性往往不以会计人员的主观愿望为转移,所以,要恪守职业道德,不少会计人员是很难做到的。

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

一、 加强职业道德建设,重塑会计职业道德

在社会生活中,道德是以善与恶、事与非、正义与邪恶、荣誉与耻辱、诚实与虚伪等概念来评价人们的各种行为,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和社会舆论的力量使人们心里逐步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培养良好的习惯。职业道德是在一定的职业生活中所遵循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原则和规范的总和。职业道德通过公约、守则、条例等形式,促使职工忠于职守、钻研业务,遵守秩序,服务领导,团结协作,推动各项事业的发展。会计职业道德是从社会与经济生活中提练出来的,会计工作的特征必然对于会计职业道德的特征产生直接影响,并且还会体现道德与职业道德的特征。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确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市场经济中,生产、流通、分配与消费是靠市场主体间的契约联结在一起的,为了保证这些契约的公正和得到遵守,就需要有完备的法律制度,由此意义上说,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另一方面,市经济的负面效应使社会转型时期的道德失范现象也严重存在,导致目前人们对道德的认识相当混乱,人们似乎有一种置身于道德空场之感。这些现象和模糊认识同样反映在会计职业领域中。接二连三的会计造假事件的事实证明,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当前会计改革中的重要环节。

(一) 建立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

建立与我国国情相符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市场经济也是法制经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人员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的变化,通过法律的手段来维护和建立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可以说是职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是一种道德的进步。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我国拥有庞大的会计人员队伍,这支队伍的定理不能仅靠凭着良心的职业道德一溜烟完成,还要依赖健全的法规法制来约束,建立与我国当前阶段社会、经济和政治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会计职业道德准则,对提高我国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增强市场经济中参与各方对于会计信任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二) 不断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会计教育不但要加强业务靠靠方面的技术传授和学习,而且要加强职业道德的教育,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光靠职业道德准则的推广实施,法规法制的约束是不够的,因为道德的观念是靠教育和引导的手段,将外在的要求转化为内在的要求,通过潜移默化会计人员的道德意志,提高会计人员的道德觉悟,促使会计人员自学遵守会计职业道德规范,进一步达到规范会计人员职业行业行为的目的。

(三) 完善会计职业道德的奖惩与建立舆论评论机制

针对以往会计造假事件的情况,我们能够看出在老的会计造假结束后就会有新的会计造假事件的发生,必须建立和完善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从业管理相结合的考评与奖惩机制,建议结合会计从业资格发证、注册、年检等工作,对全国会计人员进行注册登记,建立道德行为档案管理制度。对在各种财政、审计、税务检查中提供虚假信息,有会计造假行为的会计人员,进行量化考评,在会计年检时根据档案记录,采取相应的奖惩措施。建立扬善抑恶的舆论评论机制,社会舆论具有强有力的宣传鼓动作用,它会使道德主休受到强大的精神压力,甚至改变其行为,所以政府如是能够利用各种社会舆论大力宣传“诚信、真实”的会计职业道德观,批判个人主义的职业观念,指导群众舆论,使其纳入集体主义舆论机制,形成全方位、多层面的会计职业道德社会舆论范围。

(四) 全面倡导会计人格道德教育

会计人格道德亦称会计人道德品质,是社会道德在会计人个休身上的表现,是会计人通过长期的会计道德实践所形成的稳定的、整体的个人心理和行为品质上的倾向与状态。会计人世间人格道德具体内容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和历史文化传统的继承及国际惯例等因素,对会计个人品质提出一些最基本的要求,一般由几个道德品质范畴构成:

1、忠直,即从总休上反映会计人个人对社会广义事业和人民利益的根本态度。具备忠直品质的会计人都会忠于国家、民族、社会主义事业和人民的利益,在任何情况下都会胸怀坦荡,刚直不阿、富有正义感。

2、诚信,从总的倾向上反映会计人员在处理与社会和他人关系中的实际表现。具备诚信品质的会计人,能以高度的义务感和责任心努力工作在任何情况下都江堰市能诚诚恳恳、言行一致、客观公正、守信无欺地待人接物。

3、智慧,即会计人员对事物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具有获得工作或事业成功的卓识远见。

4、坚毅,反映会计人员的顽强意志。具备坚毅品质的会计人,在强大的压力下是不会妥协、退让,在任何情况下都能锲而不舍、自强不息地拼搏到底。

5、积极,反映会计人的进取精神。具备积极品质的会计人,富有创造和开拓精神,勇于向落后腐朽势力、因循守旧陋习斗争,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以巨大的热忱进行革故鼎新、勤奋进取。

6、谦洁,反映会计人的谦虚廉洁的作风。具务谦洁品质的会计人,在任凭情况下都能一方面谦虚谨慎、严于律已和有错必改;另一方面宽以待人、廉洁守法、公私分明,从而做到修身养性,不断进步。

如果我国会计人员都江堰市做到以上几点,坚持四基本原则,遵纪守法,那么会计造假事件也不会接二连三的发生。

二、防范会计信息失真,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是会计造假行为的一项手段,也是形成会计造假事实的结果,随着会计日益国家化和国际化,新古典经济滴水穿石假宣判会计信息是一种商品,它既存在会计信息的供给方、企业。传统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是通过加强人工管理来实现的,无法有效地控制授权失误,确保会计信息安全。防范会计信息失真,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完善法规准则,利用法制手段的约束会计信息质量

会计准则的制定要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不断完善,按照公共利益理论,我们假定会计准则制定都为大公无私者,它会权衡管制成本与市场运作改善所带来的社会收益两者间的大小,从而尽量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然而,由于会计准则制定过程的复杂性,立法监督准则制定者的具体操作是很困难的,因而最佳会计准则是不可能实现的。我们应努力做的是如何把规则制定得更可行,使得其要现实经济业务中的各种应计项目或待摊费工等项目都能在法规中拭到相应的处理方法,尽量增强会计工作的客观性和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实证会计理论着重于分析公共干预的政治程序和解释会计标准的制定过程,于是这又导致了另一种管制理论——利益集团理论的粉墨登场,并且该理论也可能比公共利益理论更能预测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根据利益集团理论,由于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需要经过有关政治程序,因而各类形形色色的利益集团就会组成压力集团对准则的制定施加各种影响,以便把结果引导到有得于他们的方向,致使公共干预不能为总体利益而为强大的利益集团服务。

因而会计准则制定被人们视为是各种利益集团冲突的过程,而不是理性牌匾地的过程。显而,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会耗费大旱的成本。这种成本不公包括制定和实施准则的机构运行成本(直接成本)和公司的遵循成本,可能更多的是间接成本——政治成本,亦即是一种为了转移财富而进行的竟争所导致公司财富转移的经济后果。例如,美国政府为防止类似1929年经济危机的重演,于1933年颁布了《证券法》,实证研究表明这一法规作用甚微,其原因就在于管制成本太高。因此实证会计理论认为,会计准则制定应尽量发挥市场机制而避免利用公共干预的成本会远远超过市场失灵所带来的成本。

(二)完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

要根据新的业务发展趋势,根据经营决策的需要,及时修订会计信息披露制度。进一步明确会计或有事项信息披露的详细规定,形成规范化制度,以弥补表内业务信息披露的不足。完善会计报表体系,加强风险防范。

会计信息披露已不再只是公司行为,它的供给将主要受市场机制和公共权力等力量的交叉影响,会计信息披露的基本理论也随之不断发展,会计产生的公共产品、信息不对乐以及缺乏一致性等导致了会计信息市场的失灵,从而造成市场力量不能最有效地调节会计信息的供求,因此必须借助第三方(政府)加紧干预(准则制定)来实现会计信息披露机制的标准化,以限制资本市场上的垄断和投机行为。此时,为了实现“最优‘的政府管制,会计信息产生的准则应达到什么标准又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问题。许多财务会计学家试图借助社会选择理论来解决此问题。

(三)合理运用稳健和重要原则,在一的限度和范围之内修正历史成本,使不同项目采用不同的计价方法。

在反映不确定因素的经济业务时要求会计人员适度应用稳健原则,并在财务报表附注中加以说明。由于物价变动,历史成本不能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可靠的会计信息采用物价变动会计方法可反映企业各类资产的实际价值及各会计期间的实际财务成果,避免历史成本会计产生虚增收益。为投资者、债权人和企业管理人员决策提供更为可靠的会计信息。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