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教育爱国故事

2016-12-02

爱的教育爱国故事 女教师的心愿

女教师李婉仪,原籍是广东台山。她父亲在她出生之前就去了加拿大。她长大后,母亲要带她出国去和父亲团聚。李婉仪很想见到从未见过面的父亲,可她没有出国。她想:我是个中国人,要为建设祖国出力。有那么多英雄,像董存瑞、刘胡兰,为祖国不惜牺牲自己,难道我就不能为国舍弃个人的幸福、割舍父女之情吗?于是,她决定留在祖国,参加建设事业。

大学毕业后,她坚决要求到边疆,从温暖湿润的南国来到了风沙不断的内蒙古草原,当了一名人民教师。开始生活很不习惯,吃、穿、住不适应,身体瘦了下去,只有80多斤。探亲时,母亲见了,心疼得直哭,再次劝她出国。她却誓不改志,又回到了学校。母亲去世后,她想到学生们对自己的希望,料理了丧事后,很快又走上了课堂。1978年,李婉仪的表弟从国外回来,动员她移居美国,过舒适的生活。她没有去,说:“我是吸吮祖国母亲的乳汁长大的。我没有权力辜负祖国和人民的希望,我要为祖国的教育事业贡献毕生的精力!”

像李婉仪这样的人民教师,是最值得同学们尊敬的人。

爱的教育爱国故事 冯如造飞机

飞机是20世纪初由美国莱特兄弟最早研制成功的。他们没想到,只过了几年时间,中国人就自己研制出了飞机。这个有志气的中国人叫冯如。冯如是广东的一个农民家庭的儿子。12岁那年,他要出国谋生,父母舍不得他走,他说:“大丈夫四海为家,一辈子守在家里,不是我的志愿!”

他来到美国,刻苦学习机械、电学等各种知识和技术。1904年,他听到祖国的东北被日俄侵略,中国人被任意屠杀的时候,气愤极了。当时美国莱特兄弟刚发明了飞机,冯如就想,如果中国有了飞机,守住边疆海口,外国就不敢欺负了。他对朋友们说:“我决定自己研制飞机,然后驾机回去,报效祖国。如果不成功,我情愿去死。”于是他四处搜寻资料,钻研学习,又用筹集到的很少一点资金,开始研制。父母亲想他,希望他回国探亲,他表示:“飞机不成,誓不返国。”

1909年,冯如成功地制出了飞机。他驾驶着自己的飞机在美国奥克兰上空飞行,航程超过了莱特兄弟的首次记录。美国报纸刊登文章说:“中国人的航空技术超过西方”。冯如后来回国筹办航空事业,在一次飞行表演时不幸失事牺牲,年仅29岁。他为振兴中华做出了令人难忘的贡献。

爱的教育爱国故事 孙中山号召振兴中华

“振兴中华”是人们常说的一句话。它是由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最早提出来的。在孙中山之前,也有许多先进的中国人,像林则徐、魏源、严复、李善兰、徐寿等思想家、科学家,还有一些清朝的官员,都在想办法使中国强盛起来,但是他们大都是在清朝的“躯体”上进行改革,不可能成功。孙中山看透了清朝的腐败和反动,认为只有推翻这个绊脚石,实行民主革命,才能真正救中国。

1894年,孙中山在太平洋上的檀香山(现属美国)创建了最早的革命团体兴中会。兴中会,顾名思义,就是振兴中华的意思。孙中山在成立宣言中明确指出,成立本会的目的,“专为振兴中华”。后来,他又经常不断地宣传振兴中华的思想。有一次,他说:“我们知道中国几千年来,是世界上头一等的强国。……到了现在怎么样呢?现在这个时代,我们中国是世界上顶弱顶贫的国家。……我们中国人要赶快想想法子怎么样来挽救……不然中国就会成为一个亡国亡种的地位。大家要醒!醒!醒!醒!”

他还要说过:“如果我们能从今天就醒起来,那么中国前途的运命,还是很大的希望。……我们就是要从革命这条路去走,拿革命的主义救中国。”

孙中山和他的战友们前仆后继,发动了一次又一次武装起义,很多人流血牺牲,终于在1911年取得了武昌起义的成功。清朝被推翻了。虽然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可这为祖国的富强创造了条件。“振兴中华”从此成为更多的中国人奋斗的目标。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