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书法家代表作品

2017-06-11

古代书法家往往都有一个代表作品,他们的代表作品可以说是他们一生中的所有的书法艺术都集中在了那副作品之中,价值非常的巨大。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古代书法家代表作品,希望对你有用!

古代书法家代表作品欣赏

古代书法家代表作品图片1

古代书法家代表作品图片2

古代书法家代表作品图片3

古代书法家代表作品图片4

以筋骨之说喻书法“力感”之美

书法之所以具有美感,是因为书法的点画、结构、章法以及墨韵,无不体现一种生机盎然的生命力。可以说,“力”、“力度”、“力量”、“力感”是构成书法审美活动的基础。

书法艺术的“力”,首先存在于“笔画”即线条中,是一种可以感觉到的审美形态。“力”是具有运动特征的,“力”的存在,是书法美从物质的笔墨意态,到人的心灵的审美愉悦体验得以实现。钟繇《用笔法》云:“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这里提出了“丰筋”的美学概念,“丰筋”就是筋脉丰满畅达,比如人的骨骼强健有力,筋脉丰满,血气流通畅达,使人感到神采奕奕,精力旺盛。古代书论中把“筋”作为“力”的从属范畴,也有将“筋”和“力”与其他词搭配使用,如“筋骨”、“骨力”等。在古代书法美学中,“筋”和“骨”这对美学范畴是有区别的,清代刘熙载《艺概·书概》云:“字有果敢之力,骨也;有含忍之力,筋也”。

书法的“筋”与“骨”虽有其美学上的界定和区分,这种区分只是相对的,二者有着较多的相互联系和共同属性:二者相存相依,互成互补,具有相近品格,都是“力”的范畴。因此,历来书论又往往将二者联结在一起使用。“筋骨”又常常和“血肉”相联系,明代丰坊《书诀》、清代朱履贞《书学捷要》都有“书有筋骨血肉”之说。清代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云:“六朝人书无露筋者,雍容和厚,礼乐之美,人道之文也。夫人无疾病,未有露筋。”康有为把书法艺术创作中露筋与否同人的身体健康状况相类比,对艺术形式的追求达到了高度自觉的程度——“筋骨不存,肉将焉附”。钟繇在书法创作中也身体力行运用这种观念。梁武帝萧衍的《观钟繇书法十二意》中也有这方面的评述:“平,谓横也。直,谓纵也。均,谓间也。密,谓际也。锋,谓端也。力,谓体也。轻,谓屈也。决,谓牵挚也。”意思是横要平,竖要直,笔画间隔要均匀,衔接要紧密,末端要出锋,骨体要有力度,曲折处要轻快,不可拙滞,牵挚处要决断,不可犹豫。说明“力度”、“骨力”在书法创作中的重要性。钟繇提出的“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这一书学论断,特别是提出“丰筋”这一美学概念,美学意义重大,一直为后世所援用。在书法美学领域,依此衍生出很多与之有关的美学概念,如“雄强”、“刚柔”等。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