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流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2017-06-11

电流所流经的路径即电路,那么你知道电流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吗?小编在此整理了电流形成的原因,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电流形成的原因

(1)电荷的定向移动产生电流,不论是正电荷(阳离子,半导体中的空穴)还是负电荷(阴离子,电子)。导电的是金属或者半导体器件的话原子是不会发生化学变化的,因为失去了的电子还会从别的地方补回来。 但是如果导电的是离子,那么离子在电极处是会电离成原子而附着在电极上的,发生化学变化。

(2)正电荷也会移动的,最容易想象的就是阳离子,在导电溶液中移动。规定正电荷移动方向为电流方向是因为方便,如计算的时候你把负电荷代入计算就得到负值,可知电流方向是与负电荷移动方向是反向的。

(3)电池提供电压,这点没有疑问。在电源电压之下,导体内产生电场,电荷在电场的作用下移动,形成电流。但是电流要持续,那么电池必须提供电子,否则导线内的电子都跑光了!但是导线中的电子又跑到哪里去了呢?毫无疑问跑到电源去了。所以电子从电源跑出来又跑回到电源去,电路断开后导线不带电,可见导线的电子没加没减,那么电池的电子也必然没多没少。所以电池不提供电子不消耗电子。电池只提供电压。

电流的磁效应简介

长期以来,磁现象与电现象是被分别进行研究的,特别是吉尔伯特对磁现象与电现象进行深入分析对比后断言电与磁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现象,没有什么一致性。之后,许多科学家都认为电与磁没有什么联系,连库仑也曾断言,电与磁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实体,它们不可能相互作用或转化。但是电与磁是否有一定的联系的疑问一直萦绕在一些有志探索的科学家的心头。

奥斯特的发现轰动了整个欧洲,对法国学术界的震动尤大,法国物理学家阿拉果在瑞士听到了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的消息,十分敏锐地感到这一成果的重要性,随即于1820年9月初从瑞士赶回法国。9月11日即向法国科学院报告了奥斯特的这一最新发现,他详细地向科学院的同事们描述了电流磁效应的实验。阿拉果的报告,在法国科学家中引起了很大反响。当时,以科学上极为敏感、最能接受他人成果而著称的安培(A.M.Ampere,1775-1836)对此作出了异乎寻常的反应,他于第二天就重复了奥斯特的实验,并加以发展,在一周内于9月18日向法国科学院报告了第一篇论文,阐述了他重复做的电流对磁针的实验,并提出了圆形电流产生磁性的可能性。安培在这个实验中发现磁针转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的关系服从右手定则,即是后人称它为“安培右手定则”。

电流的热效应简介

电流通过导体时会产生热量,这叫做电流的热效应,而电热器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来加热的设备,电炉、电烙铁、电熨斗、电饭锅、电烤炉等都是常见电热器。电热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发热体,发热体是由电阻率大,熔点高的电阻丝绕在绝缘材料上制成。

焦耳定律规定:电流通过导体所产生的热量和导体的电阻成正比,和通过导体的电流的平方成正比,和通电时间成正比。该定律是英国科学家焦耳于1841年发现的。焦耳定律是一个实验定律,它可以对任何导体来适用,范围很广,所有的电路都能使用。遇到电流热效应的问题时,例如要计算电流通过某一电路时放出热量;比较某段电路或导体放出热量的多少,即从电流热效应角度考虑对电路的要求时,都可以使用焦耳定律。

从焦耳定律公式可知,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强度的平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若电流做的功全部用来产生热量。即W=UIt。根据欧姆定律,有W=I²Rt。

需要说明的是W=(U^2/R)t是从欧姆定律推导出来的,只能在电流所做功将电能全部转化为热能的条件下才成立(纯电阻电路)。例如对电炉、电烙铁这类用电器,这两公式和焦耳定律才是等效的。

使用焦耳定律公式进行计算时,公式中的各物理量要对应于同一导体或同一段电路,与欧姆定律使用时的对应关系相同。当题目中出现几个物理量时,应将它们加上角码,以示区别。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