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治理发展自考毕业论文
中国政府多年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环境治理,然而很多地区环境恶化,治理失灵。造成环境治理失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环境治理体制不合理、机制不完善、法制不健全、投入不足、能力不强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环境治理发展自考毕业论文,欢迎浏览。
环境治理发展自考毕业论文篇一
《 旅游产业发展环境治理论文 》
1旅游与环境影响的相关系数
(1)国内旅游总人次与SO2的排放相关
系数-0.85466,国内旅游总人次与能源消耗相关系数很高且反向变化,说明旅游业能源的消耗并没相应的增加SO2的排放量,这种现象可能一是因为技术进步使能源的利用率提高了,二是废气中的SO2排放含量通过废气治理来降低,这或许与近10年来中国增加了10倍的废气治理费用投入有很大关系。
(2)国内旅游总人次与生活烟尘排放量
相关系数为0.6937,可能是由于旅游活动带来的烟尘的绝对排放量低,在整个生活烟尘排放的比重不高而引起的。通过对国内旅游总人次与废水排放和废气排放的相关系数分析,进一步证明了旅游活动越频繁相应的环境污染就越大,不过10余年来也不断加大了对环境污染治理的投入力度,有效遏制了其对环境的危害,解决旅游业对环境污染的重要手段就是通过环境治理和技术的进步。
2旅游产业发展对水环境影响及其治理绩效
旅游人次与废气、废水等污染物的排放有很大的关系,表明旅游业的发展也增加了环境的负担,相应的生态环境的破坏也制约了旅游业的发展。为进一步定量论证旅游活动与环境污染的相互关系,在旅游人次与生活废水排放量存在某种函数关系假设的基础上,根据2000年以来的中国统计年鉴数据、中国旅游统计年鉴数据和中国环境统计数据进行函数模型拟合。
休闲旅游人次增加与生活废水排放增长散点图分布特征几乎呈一条直线(除2002年以外),基于此,假设两者是线性函数关系,进行OLS回归分析,结果如下:X生活废水排放总量=0.162914Y旅游总人次+0.847747R-squared=0.991361S.E.=0.0237D.W.=2.0724回归分析证明:每增加1%的旅游总人次,就增加0.16%的生活废水排放量,按照2000~2010年中国旅游总人次年均18.6%的增长速度推算,旅游活动造成了生活废水排放高达2.97%的增长率,生活污水是旅游活动中排放最多的,增加了景区的环境压力,以及污水处理的成本,使景区环境质量降低了。为建立旅游总人次与COD和生活氨氮排放量的函数关系,首先假设在技术不变和废水治理不变的条件下,以2000年污水排放技术水平为基期(即单位生活污水COD和氨氮含量不变),生活污水排放量增加的同时,氨氮和COD排放总量也在增多。
技术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因加大了废水治理的投入而减少了生活废水COD、氨氮排放量与实际统计生活COD、氨氮排放量之间的差额。基于污染治理费用投入增加额与COD、氨氮排放减少量之间的高相关关系,通过分析三者的散点图,以2006~2010年数据进行OLS回归分析,结果为:R-squared=0.99672S.E.=4.034D.W.=2.4145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水环境的污染以及污水的排放是在所难免的,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旅游业的发展。只有通过加大环境治理的投入,从而降低休闲旅游业对水环境的破坏。
3旅游产业发展对大气环境影响及其治理绩效
景区环境空气质量良好不仅是健康旅游的必要条件,也是吸引游客的关键所在,更是凸显了景区与其他景区的竞争优势。理论上,景区短时间内急剧增加旅游人数,餐饮、住宿等相关的服务产业也在增加,从而导致大量物质资源的消耗,进而造成水污染和大气的污染。
从理论上说旅游人数的增加必然带来相应废气排放量的增加,然而,对近10多年来的环境统计数据分析表明:尽管随着经济的增长废气总排放量在不断快速增加,但是废气中SO2、烟尘等污染因子总量却增长缓慢,S02的排放总量却在逐年下降。所以,休闲旅游人次与生活SO2排放并不相关,与生活烟尘排放量相关系数也很低,但是与废气治理投入的费用在统计量上密切相关。
这一结果并不能否认休闲旅游人次增加导致了废气总量的排放这一事实,只表明技术进步和废气治理投入的增加降低了废气中环境污染物质的含量。2000~2011年《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表明,生活污染源废气排放量占整个排放量的比重很低,2011年生活用的SO2排放量在总排放量中仅占14.68%,生活烟尘排放量是总排放量的27.24%。
事实上,休闲旅游产业CO2、SO2和烟尘的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比重更低,短期内休闲旅游人次的增长难以改变其占总排放量的比重。因此,假设环境治理技术和费用投入不变的条件下(技术进步与空气污染治理费用对工业和生活排放SO2、烟尘等治理的单位贡献是相同),休闲旅游空气污染物的排放量占生活排放量的比重是一定值,旅游中空气污染物的排放增长比率必然约等于生活空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增长比率。休闲旅游人次与技术不变条件下生活SO2排放量和烟尘排放量相关系数很高,这一结果不仅证明了理论假设,而且为二者构建某种函数关系提供了实证依据。
在技术不变和空气污染治理不变条件下,休闲旅游人次的增加对空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尽管其绝对量很小,比重不高,但是增长速度很快。尤其是旅游高峰期,短期内旅游人次的高速增长对景区空气环境质量的负面影响更加明显。旅游区高质量的大气环境是休闲者关注的重要因素,休闲旅游人次的高速增长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空间,控制单位时间和空间内的人流量则是解决这一矛盾的重要手段。
作者:程秀兵
环境治理发展自考毕业论文篇二
《 河道及水源地环境治理论文 》
1河道及水源地环境治理成效
2013年以来,环保部门先后组织了4次打击涉水违法犯罪行为的专项执法行动,现场检查企业320家,对80多家存在违法行为的企业分别作出罚款、责令整改、停产等处理。市县两级环保部门否决、拒批涉水建设项目72项,涉及投资额近10亿元。水利部门加大河道巡查执法力度,开展联合执法行动百余次,查处水事案件50余起,查扣非法采砂设备20余台,下发整改通知百余份,有力打击了各类涉水违法行为。畜牧等部门对饮用水源地保护区进行全面排查梳理,关停取缔畜禽养殖场133处,管控力度不断增强,河道及水源地周边环境明显改善。
2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思想认识仍有差距
部分经济发展较好的县(市、区)对河道及水源地环境治理工作较为重视,取得成效较为明显。但个别县(市、区)存在“等、靠、要”思想,重视程度不够,行动迟缓,措施不得力,投入不积极,环境治理工作开展不深入、不全面,河道面貌改观不明显。
2.2部分河道排污问题仍然严重
河道排污是造成饮用水源地水质污染、水环境破坏的主要根源所在。目前,由于对地下配套管网建设重视程度不够,各县(市、区)建成区普遍存在污水管网不配套、不完善、雨污混流、污水处理能力不足等问题,造成部分河流排污现象严重,向河道排放污水等问题亟待解决。
2.3畜禽养殖清理取缔进展普遍迟缓
截至目前,多数县(市、区)禁养区划定工作尚未启动,畜禽养殖清理取缔进展缓慢。河道及水源地环境治理实施初期,各县(市、区)及有关部门对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内的畜禽养殖场等进行了排查梳理、登记造册。对一些规模小、易拆除的畜禽养殖场进行了关停取缔,但由于禁养区划定不到位、拆迁补偿费用较高等原因,对于规模较大的畜禽养殖场,清理取缔工作进展不利,管控力度有待增强。
2.4建筑与生活垃圾治理反弹现象严重
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已经成为影响水环境的两大顽疾,虽然多数县(市、区)已推行了“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模式,但很多地方垃圾集中收集处置还没有走上正轨,随意倾倒垃圾现象仍普遍存在。河道及水源地环境治理工作开展期间,各县(市、区)及有关部门组织人力、机械等对饮用水源地周边建筑及生活垃圾进行了清理,垃圾成堆成片现象明显减少,但由于执法监管不到位等原因,乱倒现象时有发生,部分河段反弹现象严重。
2.5宣传工作不到位
河道及水源地环境治理已经全面开展一年多,但市、县两级受理的投诉案件数量较少,实际日常生活中非法排污、随意丢弃垃圾等污染水环境的事件较多,说明群众对这项工作的知晓率不高,广泛参与、举报投诉渠道还没有很好运行起来。河道及水源地环境治理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公众的广泛参与,若仅靠政府系统效能的提高来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将缺少生命力和持久力,尽管短期内可以消除河流的黑臭污染,但难以换来河流长期健康的生命。
3建议
3.1以治污为重点,加快解决河流污染问题
建议以治污为重点,强化对工业及生活污染源防控,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污水管网配套,提高工业、生活污水处理能力等,尽快研究出台长效措施,着力解决污水直排等问题。
3.2加大畜禽养殖场关停取缔力度
建议未划定禁养区的县(市、区),尽快启动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工作,加大畜禽养殖场关停取缔力度,分期分批实施关停取缔和改造措施,按期完成清理取缔任务。大力推广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新模式、新技术,提高畜禽粪污的综合利用率和达标排放率,减少畜禽粪污对重点流域的污染。
3.3加快垃圾一体化处理设施建设
建议尚未实现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的地方,特别是沿库沿河村居,要尽快纳入一体化处理,实现村居配备保洁员、乡镇设有转运站、县(市、区)建有无害化处理场。对于建筑垃圾,建议在县(市、区)城区及镇街建设一批适当规模的建筑垃圾处理场,加强对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的研究,尽快解决建筑垃圾无处倾倒的问题。
3.4加大阻水障碍物清理力度
对于清淤清障不彻底的河段,特别是农村小支流、小沟渠等,建议抓住秋冬水少的有利时机,尽快清除河道内的阻水障碍物,同时解决人为阻断河道、围河圈养等问题,依法严厉打击违法采砂和破坏水资源的行为,确保河道水系畅通、环境整洁、秩序井然。
3.5加大宣传引导力度,提高公众参与积极性
建议将公众力量融入河道及水源地环境治理工作之中,把公众变成河道环境污染治理的参与者和监督者,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全面动员,提高全社会对该项工作的知晓度,调动其参与的积极性和责任感,使公众真正成为河流污染治理的生力军。河道及水源地环境治理工作意义深远、任务艰巨,需要各级各部门不断创新、积极探索、扎实推进,以全面改善生态环境,提升水资源质量,确保人民群众饮水安全。
作者:郝善丞
有关环境治理发展自考毕业论文推荐:
1.环境治理现状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2.环境治理研究优秀毕业论文范文
3.环境治理研究本科毕业论文
4.环境治理应用毕业论文
5.环境治理措施毕业论文范文
6.法律毕业论文自考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