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纳毕业论文范文
出纳是会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负责处理企业的现金收付和银行结算工作。出纳对于企业来说非常重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出纳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出纳毕业论文范文一:出纳实训与电算化实训教学改革论文
一、出纳实训和电算化同步教学一体化实训中存在的问题
一、两门课程的同步教学过程中会有交叉部分,重复交叉的部分会造成课时和资源的浪费。出纳实训和电算化课程都是基于平时的会计理论课的基础上,单科实训不具备知识的系统性,固然造成出纳实训和电算化同步实训时的重复内容较多。二、职业岗位还有待进一步优化,学校平时的教学中尽量将出纳实训和会计电算化的实训课与实际工作岗位相匹配,但这也仅仅局限于尽量的与实际相结合,无法实现与岗位间的衔接关系。三、对实训平台的过分依赖,现在各种会计职业技能大赛都是采用各种实训平台,而各种平台也都尽可能的去仿真实际业务,两者间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四、这两门课程本身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存在着沟通不善的问题,多数高职学校都是将会计电算化这门实训课程单独开设,在教学计划中也未将出纳实训课程和电算化实训教学很好的融合,违背了两门课程同步教学的意义,也不符合社会工作的要求,对学生的能力和岗位培养也无一益处。高职院校目前大多在用的软件多的是会计电算化实训室、ERP沙盘实训室、出纳实训室,各个实训室各司其职,分别承担着相关课程的实训任务,能更好的将每门课程的内容都尽量的最大化利用,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个问题,就是无法将资源进行整合,将资源的综合性发挥到极致乃至最大价值的发挥。
二、出纳实训与电算化实训的改进对策
1.加强实训室建设
出纳实训教学主要侧重于理论知识的教学而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侧重于实践的教学体系,两者对于学生来说都是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体现,前者体现的是手工帐的基本能力,后者体现的是上机操作的基本能力,而两者都是未来工作的重要环节,只有将两者有机的结合才能将会计本身的工作做到尽善尽美。由于会计行业本身具有一定的保密性质,所以学生很难实实在在的进入到企业中去实习,无法设身处地的去企业实习。而针对当今社会的现状,大多企业都希望新进公司的员工上手能力较强,能很快的胜任工作岗位,这就对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培养有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在对会计专业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必须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让学生更真实的在学校能体会到企业的实际工作环境,让学生尽快的能融入职业角色,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做铺垫。在实训的过程中学生能体会到不同部门所应该承担的任务。如何更好的将理论转变到实践,还需要各方面会计软件和实训室的合理建设到位才能将企业的真实环境搬到学校中来。
2.完善实训室的设施
出纳实训室的教学过程中,主要针对的是手工材料的配置齐全;而会计电算化实训室需要用到的设施相对来说就比较复杂了,需要电脑的配合还需要相关软件的配合,一是多媒体的教学系统是肯定需要的,以便教师授课。二是模拟企业的相关软件,比如用友U8软件,需配置四个岗位:出纳会计、成本会计、总账会计和会计主管。每一个岗位各司其职,为了实现学生的手工账目处理与电脑操作的处理还应当给学生配置会计人员的专业桌。
3.实训资料的配套齐全
实训室的配置和实训平台的搭建是基本配置,同时还应该对实训资料进行完善,以往对出纳实训和电算化会计两门课程都是各自为政,互不干涉,故无法体现两者的同步教学。出纳实训过程中未考虑到电算化软件中对数据的要求,要将两者进行结合务必要对业务进行修订和完善。同步实训教学所需的资料必须覆盖企业会计核算的整个过程,不能仅仅局限于以往资源的整合还要适应社会的需要和发展,具备一定的时效性和及时性,还要结合会计制度的变化而及时的更新。
4.教师的综合素质提高
出纳实训与电算化会计的实训教学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同时对教师的综合素质的要求也很高。不仅要求教师具备会计理论知识、能灵活的熟悉会计信息化的相关知识,还要能灵活将相关知识实践化、灵活的解决实际问题。现阶段高职院校的大多数教师由于都是学校毕业之后又来到了学校,故理论知识扎实完备,但企业中的相关经验丝毫不具备,这就相当于是纸上谈兵的感觉,往往上实训课时有点手足无措,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定期送教师进入企业工作,让教师的理论知识能具体的应用到实践中,体会实践与理论之间的差异,丰富自身的企业经验,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将在企业中学到的知识能更好的运用到日常教学工作中;学校还应当聘请企业中的专业人才来校讲座和指导,还可实行在校教师和专业人才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力求做到相互补差,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5.设计同步实训教学的内容
两门实训课程教学如何结合是同步教学的关键所在,需要事先想好安排哪些会计岗位,何时做手工帐何时在财务软件上进行操作,看似简单的工作都需要做好精心安排。比如:对于原始凭证的填制只能手工填制和审核,总账处理和报表的编制可以利用会计软件来完成,可让学生在软件中模拟不同岗位的工作处理。做好这一切的准备工作,首先教师要能将各种环节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将各个环节有条不紊的安排好;教师在安排实训教学内容之前应该首先规范各项规章制度,让学生提早的涉及企业中的真实制度及业务流程;更好的将同步实训教学内容更贴合企业的实际运营状况,做到真正的同步教学。
出纳毕业论文范文二:银行柜台业务风险出纳管理论文
一、银行柜台业务风险概述
银行柜台业务风险是指银行柜台在为客户办理支付结算、现金存取、账户开销等业务过程中由于风险控制不到位致使客户或银行遭受损失的风险。银行柜台业务风险是银行操作风险的主要组成部分。
二、银行柜台业务风险存在的必然性
银行柜台业务风险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是客观存在的。其存在的必然性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决定:
(一)“人”的主观因素
在银行柜台业务中,无论是对业务单据、印章和相关资料的审查确认,还是客户身份的鉴别,都要依靠柜员依据专业知识和相关政策规定进行操作。由于需要人的操作,就不可避免的要受到人的主观因素的影响,正因为主观判断差错在所难免,所以导致银行柜台业务风险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是客观存在的。
(二)内部的管理机制
在银行内部管理层主要负责具体的经营管理,具体的一些银行柜台业务的权力责最终落实到员工个人,进而形成银行内部明确的委托代理关系。这样必然导致信息主体的分离和利益主体不一致,所以代理行为差错扭曲和信息失真难以避免,银行柜面业务风险也就成为必然。
(三)银行的本质
以金融中介为本质的银行其核心职能是为客户提供支付结算、贷款和存款等业务方面的服务。从银行柜台业务看,业务指令源于客户,业务的资金所有权属于客户,银行仅作为代理机构履行相关义务。
三、银行业风险控制体系的缺陷
(一)风险控制的技术水平科技含量有待提高
例如银行的监督检查、账户核对、客户身份识别、开户资料审核等方面还比较多依赖手工,现代的科技技术和管理手段没有得到充分运用,导致了柜台业务风险增大。
(二)柜员控制风险的能力没有得到重视
柜台风险控制的有效性也必须依赖直接面对和处理风险的柜员们,作为银行柜台业务办理主体的柜员,其对风险控制的能力、态度等方面的因素将直接关系到最终银行柜台风险控制的实际效果。但在柜台业务的实际工作中,这些并未得到充分重视。
(三)对规章制度认识不足
管理制度和业务规章是是柜台业务风险控制的主要依据,也是防范柜面业务风险的保障。通常情况下,柜台业务风险事故的发生,一般都经常伴随着有章不循和违规操作。但是在分析具体原因时,较少关注银行规章制度本身是否合理,通常把原因多归结于上级行的监督管理不到位和柜员、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方面。具体在实际中银行柜台业务的规章制度多存在以下问题:
(1)规章制度缺乏稳定性,修改频繁,而求比较庞杂,最终导致这些规章制度难以有效的掌握和最终落实。
(2)制度与实际操作不符。制度的制定脱离了基层的实际条件,而且也不符合银行柜台业务的客观规律。
(3)制度的统一性和灵活性较差。具体制度规定部分过于僵化,有的比较笼统,具体在实践中不好操作,所以导致规章制度不能很好指导柜台业务。
(四)监控的整合能力有待提高
银行有审计监督、会计检查、事后稽核三个方面为主体的柜台业务后续监管,这三个方面的监管对柜台业务的风险起到了一定的预防作用,但同样也存在着问题。
(1)审计监督、会计检查、事后稽核三个方面信息沟通不理想,最终影响到监管的效果,失去了最终控制风险的意义。
(2)监管的方式不科学。现在的监管方式多还在延续传统的监管方式,其对柜面业务的监管的方式主要是以审查凭证资料等为主要手段,以历史业务交易为重点。这样的监管方式科学性欠佳。
(3)审计监督、会计检查、事后稽核三个方面缺乏统一的协调规划,这样可能在实际的监管过程中会出现监督空白和检查重叠,这样增加了被检查机构的负担,同时也造成了监督成本等方面的浪费。这样对同笔业务进行审查时,会出现根据同样的凭据、流程、信息、规章制度进行审查,所以导致最终的监控效果大打折扣。
(五)事前事后控制不足,过多依赖事中控制,
在银行柜台业务风险控制流程中,事前控制包括业务系统设计、柜员分工组织和客户调查了解,事中控制包括业务办理中的审批、授权、复核等方面,事后控制包括检查监督、风险分析、业务监测等方面。事前、事中、事后这三者只有各司其职,前后衔接,才能共同构成完整的风险控制链。但在现实具体的柜台业务中风险控制过度依赖于事中控制,而业务系统设计、柜员分工组织、客户调查了解、检查监督、风险分析、业务监测等事前事后控制较为薄弱,从而造成柜台处理手续多、环节多、流程多等现象。
(六)缺乏对客户风险的防范
作为银行柜台业务的委托人——客户,对其风险的防范,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客户风险银行柜台风险的重要根源,是银行信贷风险的主要因素。在实际的柜台业务中应该提高对客户风险的认识,加强对客户风险的防范意识。但在柜台业务中银行一般性存款户和“非贷户”, 缺乏客户事前的实地调查和事后的定期访问,未纳入管理体系,对这些客户资料的掌握仅限于开户时简单的资料,一些详细具体的资料缺乏,而且一些重要信息的真实性,缺乏有效的判断和认定。
四、加强银行柜台业务风险管理
(一)完善业务规章制度和流程
规章制度和流程是管理柜台业务活动的指南,同时也可以规范柜台业务操作,其作用重大,所以在制定章制度和流程时,必需符合柜台业务操作的实际情况,使其与基层的风险控制实践想吻合,与执行的客观环境相适应,而且要便于操作。从规章制度和流程制定看,要强调体现员工实践经验的总结,强调对基层员工意见的听取和采纳。所以要完善业务规章制度和流程,使之更加科学,更加人性化,更加便于操作。
(二)强化事前事后控制, 重构柜面业务风险控制流程
在保证对少数危险因素及时发现并严密跟踪的前提下,尽可能满足柜台业务服务要求,疏通柜台业务处理流程。要达到以上要求就必须要从业务系统设计、柜员分工组织、客户调查了解、审批、授权、复核、检查监督、风险分析、业务监测等方面整体布局,统筹规划,即从事前、事中、事后控制整体着手,撇弃传统的事中控制的习惯思维。在做好事前监控防范方面,要从优化业务系统、增进客户调查、规范岗位设置、优化客户结构着手全面改进;在做好事后检测监督方面,要建立完备的风险预警和业务监测体系,不断改进审计监控、业务检查和账户核对监控效果,使柜台业务中的柜员客户、交易都在严密的监控之下。只有从事前、事中、事后控制整体着手,撇弃传统的事中控制的习惯思维,才能实现全程均衡管理,提高防风险效率。
(三)转变监控方式,增强事后监控体系功能 ,
避免管理真空和职能重合,明确审计监督、业务检查、事后监督的职责分工。事后监督旨在提供线索、发现疑点和监测动态,重点负责柜台业务的持续性监测。审计监督重点是进行制度遵循性和有效性评估监督,履行再监督职责。业务检查重点是排除风险、评价风险、摸清情况。从监控方式上,事后监控体系应核实交易“真实性”为主要目的,以风险定位、数据分析、监控录像、模型监测等为手段,摒弃凭证审核和交易审查为中心的方法,全面提高柜台业务监控能力,从而实现全方位监控体系。
(四)健全柜台客户管理体制
健全柜台客户管理体制应该努力改善客户结构,建立“危险客户”和“瑕疵客户管理制度;建立存款客户关系维护、产品营销、定期回访、跟踪分析、开户调查等客户管理制度,贯彻“了解你的客户”原则,有效沟通银企双方信息,真正建立银企风险联防机制;确立管理职责和管理部门,将“存款柜面自动增长户”和“非贷户” 入银行客户管理体系,消除客户管理“真空”。
(五)提升风险控制的技术水平科技含量
现代的科技技术和管理手段没有得到充分运用,导致了柜台业务风险增大。所以要提升风险控制的技术水平科技含量,降低银行柜台业务风险。比如预警系统和风险监测能全面增强业务监测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从而改进监控质量;综合对账和短信通知系统能改善银企信息沟通,提高银企对账效果;指纹认证技术的唯一性和可靠性,能解决当前柜员卡使用保管的普遍问题。此外,电子密码系统、电脑验印技术等先进技术工具的推出,为银行改善柜面业务风险控制现状提供了全新的手段,可以提高我国银行业柜面业务技术防范水平。
(六)重视发挥银行柜员风险控制的主体作用
作为银行柜台业务风险认识和控制主体的柜员主管和柜员,是银行柜台业务风险控制的最重要的,也是最核心力量。要加强柜员对柜台业务风险的认识,提高柜台风险意识,认识到自身在柜台业务风险控制中的重要作用的地位,加强对其具体风险控制的培训学习。同时降低柜台处理复杂度,积极推进前后台分离改革;分解柜台业务压力,促进柜台业务分流;加大对合规操作和优秀管理的奖励,对违规的给予相应的处罚。
银行柜台业务风险控制涉及到多个方面,是一项复杂的工程。虽然银行柜台业务风险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可以通过有效的风险控制方法,使其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出纳毕业论文范文相关文章:
1.本科会计毕业论文范文
2.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3.本科生会计毕业论文范文
4.会计学毕业论文范文参考
5.会计类毕业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