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走访调研报告范文
走访之后要做走访的调研报告,你们知道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7走访调研报告范文,欢迎阅读。
2017走访调研报告范文篇1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全会的精神,进一步引深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干部在泽州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激发大学生村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加强大学生村干部与农民群众的沟通,县委组织部专门针对所有大学生村干部开展了这次民情大走访活动。
此次活动的目的是让大学生村干部详细了解每一户农民群众的家庭情况和生产生活情况,通过与村民谈心了解农民群众在就业就医、上学社保、吃水行路、通讯用电等基本民生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收集农民群众对党委政府的意见和建议,使大学生村干部进一步融入农村,真正成为泽州新农村发展的领导 者、建设者、推动者,为泽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积极地贡献。
4月9日,我们山河镇的全体大学生村干部在镇政府会议室集中,党委副书记肖书记和组织委员张委员主持了会议,并具体部署了这次的民情走访活动。会议结束后,我回到村里,将这次活动向村主任和书记做了汇报 ,在得到他们的支持后,我开始着手准备走访事项。
至5月10日,岭东村的调查工作圆满结束。现将岭东村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调查开展情况
这次调查采取的是逐户调查的方式。岭东村共203户,有31户因工作等原因全家都迁往城里居住,不便调查。实际接受调查的有172户,占全村总户数的84.7%,涉及调查人数688人。调查结束后,我将调查的172户的数据进行汇总统计,分析后得出以下调查成果。
二、调查成果说明
1、打工就业及子女受教育情况
岭东村没有任何经济产业,农民还是依靠种地为生。大部分的村民都在家务农,家中的主要劳动力会在农闲时外出进城打工。而外出打工只能选择一些临时性的建筑工,到农忙时还需回家照顾耕地。
子女受教育方面,由于岭东有一所寄宿制中心小学,这就方便了本村和邻村的孩子上小学,初中一般都选择衙道中学就读。由于享受到国家对农村九年义务教育“两免一补”的优惠政策,九年义务教育在这里已经得到普及,贫困家庭的孩子也能背起书包上学堂。
2、种植及养殖情况
岭东村主要以种植为主,耕地总面积为680亩,主要作物有小麦、玉米、黄豆、谷子等,人均330斤口粮;在养殖方面,全部为家户分散养殖,由于缺水等条件限制,并没有形成大型养殖规模。
3、全村家庭平均资产情况
岭东村有两户分别在207国道两边经营小型超市,一户在国道旁建有小型加水厂一个,以给过往运煤车辆加水为生;超过半数以上的家庭在近两年都新修了房屋;农用机械以犁地机、打麦机为主;电视机已成为较普遍的家用电器;交通工具多以摩托车为主。
4、吃水行路及社保情况
岭东村无资源,无企业,无集体经济收入。由于缺乏资金,投入不上,目前,全村未实现家家通自来水,村民只能到村里几个固定的吃水井挑水吃,一旦水源遭到破坏,村民的生活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而且缺乏水利设施也大大阻碍了种植和养殖的发展。
而且也是由于资金的短缺,村里4000余米的街巷道路至今没有硬化,只是在20xx年完成270米的环村公路硬化工程,仍有1600多米环村公路未硬化。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村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居住环境的改善。
参加保险方面,20**年全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比例为95%,他们着实体会 到了“新农合”带来的实惠与好处,大大减轻了农民的看病负担。加入养老保险的村民占全村的51%。
三、调查成果分析
这次调查主要是了解农民群众在基本民生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现将调查中发现的主要问题总结 如下:
1、农业发展方面
岭东村的产业主要以种植业为主。主要种植小麦、玉米、黄豆、谷子等杂粮,小麦种植是全村的主要品种,占总种植面积的80%。由于岭东村属丘陵地区,十年九旱,主要靠天吃饭,全村土地等级不高,水利设施基本没有,土地抗旱和自然灾害的能力差,致使粮食亩产量不高,导致了农业发展无后劲,农民在土地上增加收入受到严重制约。而且平均每户耕地面积不足5亩,人均口粮330斤,一年的收成除维持一家人的口粮外,剩余的只能用来兑换些大米和油等等,难以通过种植实现客观收入,再加上肥料的涨价,成本的提高,种地对农民来说根本不划算。
养殖方面,主要以家庭养殖为主,比较分散,而且缺乏水利设施和养殖技术,很难形成规模养殖。
2、外出打工方面
大多数农民只有在农闲时才能外出打工,而且只能从事建筑、煤矿等苦力活,多是临时工,固定性较差,相对不稳定,无固定保障。到农忙时又需回家种地,严重影响了农民的增收,降低了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3、致富门路方面
由于多数农民思想保守,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文化程度偏低,受教育的机会少,接受新事物、新技术的渠道不畅,缺乏致富信息、资金、技术及致富项目,没有招工信息来源,导致农民想挣钱,但是不知道怎样挣钱,一身力气却无处施展。,只能依靠微薄的种地和打工收入来维持生活。
4、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资金的缺乏直接导致了村里道路无法硬化,村民至今吃不上自来水。这不仅影响了村民的日常生活,也阻碍了岭东村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在调查的过程中,我遇到一位老人,他误以为我是收电费的工作人员,说明情况后才了解到,这位老大爷因为去外村修路挣钱,错过了上门收取电费的工作人员,而自己并不知道去哪里交电费,只能黑灯瞎火地过日子,等待下次来收电费时补交电费通电。老大爷现在一人生活,老伴去世二十多年了,儿子高中毕业就离家出走,至今杳无音信,基本没有任何经济来源。这样的情况在农村可能还有很多,他们非常需要我们的帮助。
在岭东村有一些外来村民,他们在这里租住房子给小孩做饭,由于本村没有幼儿园 、小学,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生活又无法自理,只能家长跟着孩子一起“上学”,这样远距离地送孩子上学,无形之中又加重了家庭的负担。还有些村民,自己的孩子考上了大学,但由于不了解申请助学贷款的具体手续,苦于筹不到学费而发愁。
四、发展建议
1、调整种植业结构,着力解决好农民的增收问题
岭东村作为一个纯农业种植收入的村,解决农民的增收问题,主要应在有限土地上做文章下功夫。一是要加大对土地的投入,引导农民要科学种田,选用优质良种,增加对土地的投入,保证增产增收。二是要调整种植结构,适时扩大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要紧密结合当地土壤,气候条件,选择适合本地能种植且效益高的粮作物品种。三是修建水利设施,保证土地旱涝丰收。
2、政府出面,以点带面扶持农村经济
政府应该起到主导作用,积极向农民提供致富信息及技术。在即将进入农闲之季,向农民提供招工信息,架起用工企业与农民工之间的桥梁。对于有致富想法但缺乏资金的农民,政府可以出面帮忙解决贷款问题,消除农民的资金难题。还可以建立项目示范点,提供技术和人才,以点带面扶持农村经济。
3、培育新农民,改变落后观念,提高农民素质
要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就要从改变落后的观念做起。要按照“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标准,以县、乡农业科技培训中心和村内远程教育网络为培训平台,通过集中分散培训,加强对农民在自身素质,科技知识,法律常识等方面的学习培训。要建立完善的培训制度和培训内容,围绕产业需要,用新思维、新观念、新知识来武装农民的头脑,提高农民的素质。要让农民朋友们意识到,不能总是等着政府发放扶贫款,摆脱贫困不能依赖政府救济,要想挣钱致富,只能依靠自己的双手,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腰包鼓起来。树立起正确的观念,在致富的道路上才算是迈出了第一步。
调查工作结束了,但是岭东村致富的道路还永无止境。这次进村入户调查对我的影响很大,感触也很深,深刻体会 到了农民朋友们的苦和累。农村的发展是城乡和谐发展的重心,岭东村的经济发展任重而道远,需要在多方支援的情况下,发挥自己的优势,向着美好的明天迈进。
2017走访调研报告范文篇2
在"联系群众、转变作风"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中,我们按照县里的统一要求,到诸葛镇河西村进行走访,我们带去了联系群众承诺书并留下了自己的联系卡片,通过座谈和问卷调查,逐步了解了农村群众家庭收入来源及支出的基本情况以及我县目前的教育状况,向他们宣传了国家的惠农政策,并认真听取了他们的诉求和建议。尽力帮他们解决困难,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对人民的关心。
一、村庄概况
河西村位于诸葛镇西南,是由前河西和后河西两个自然村合并的一个行政村,全村362户,1025人,党员44人,以前人均耕种面积多资源丰富,是有名的富裕村。农闲季节周边村庄请人唱戏都是河西村给出钱,民谣里说的‘金葛庄银河西’反映了它曾经的繁华,后来因修跋山水库占用了全村2000多亩地,民以食为天,失去土地的村民们生活慢慢的没有了保障,直到改革开放政策好了,村里的人不再指望靠种地吃饭,多数年轻人外出打工,生活才一天比一天好起来。我走访的前河西有195户,543人,党员28人,低保户14户,困难户10户,致富户6户。前河西可耕种土地有270多亩,平均每人0.5亩地,以种植玉米、小麦、花生等农作物为主,少量附带培育树苗丹参。果园60亩,种植桃树、苹果等,少数农户发展养殖业。养貂的有两户,养猪的有13户,群众总体收入中等。该村被评委诸葛镇20**年度先进党支部,20xx年度综合先进单位。
我负责走访的有39户,这次一共联系了34户,有5户因外出打工或常年不在本村居住无法联系上。陪我走访的是前河西村的村委委员李传军同志,他热情的向我介绍了村里的情况,20**年3月份新成立的领导班子努力想为群众办点实事,新班子上任后,翻盖了快要坍塌的村委会办公室,由上级部门扶持花60万元为村里建了变电站,村里的路崎岖不平,一到下雨下雪天就变得泥泞不堪,村民行路艰难,他们已经上报了计划,并经上级部门批准拨专项资金在村里修一条1500米的道路,以方便村民的出行,方便学生上下学。
二、农民的心声
因为是春天农忙的季节,村民除年老的,外出打工的打工,到地里干活的干活,所以有的人家去四五次都找不上人,村民们对我们的走访非常配合特别欢迎,因为是一对一的直访,他们对我们的调查问卷中提出的问题给予了真实的回答。通过走访联系,我内心感受到巨大的震撼。我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现在老百姓真好啊,老一辈子什么时候种地不缴皇粮啊,现在种地还有补贴,他们用最朴实的语言表达着对政府的感激。现在60岁以上的老人每月都能领养老金,他们对党的惠民政策给农民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利益充分肯定,特别对政府的养老保障和医疗制度赞不绝口。许多调查户纷纷表示,义务教育学费减免和资助,孩子们都能上学,村村通后出门不愁了,家电下乡、农机农资补贴、农村低保和救助等惠民政策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村里走访的干部多了,真正踏踏实实的为百姓办实事,老百姓的生活有盼头了,他们脸上流露出的笑容反映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存在的问题
因为掌握了真实的第一手材料,回来后在整理调查问卷中也发现了群众普遍存在一些问题:
1、文化水平低,受教育的程度差。在我走访的34户户主中,7人是文盲,占走访户的21%,小学文化的10人,占29%,初中生13人,占38%,高中生有3人,占9%,中专生只有1人,占3%。
2、养老难
在全县的经济建设中,广大的父老乡亲付出了辛勤的汗水,但是他们的居住环境差,农作物种植收入低,文化生活匮乏,老年人的生活虽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仍然存在养老难的问题。老人缺少收入,虽然有医保制度了,药价现在也很透明,降低了不少,但检查费用太高,仍然负担不起,村民崔学中、刘成美夫妇都是80岁的老人了,夫妻靠种一亩地每年收入仅1000元,妻子刘成美常年卧病在床,去年看病花去了一万元钱,尽管生活如此艰难,走访中病床上的老人一直感激着政府每月给予的养老费,我被他们的淳朴和善良深深的感动了。随着经济的发展,村里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有的在县城买了房子不再在本村居住,这样村中有许多老人子女就不在身边,平时的生活缺少照顾,所以空巢老人多起来,有的一个人在家出点意外情况无法及时处理。所以走访中的老人们大多都提到要在村中建个养老院这样相互之间能有个照应。
4、宅基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