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方法有哪些

2017-06-14

中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培养对其学习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搜集整理的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方法文章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方法:让学生自主积累和自由运用

广泛阅读。在课内要通过朗读,使学生对课文的语言达到熟记在心,在“读”中感悟到作品语言的内涵,把别人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教师要帮助指导学生制定明确的课外阅读目标,培养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自主阅读的意识。还要加强课外阅读的检查督促,了解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及时予以指导,提高阅读效率。

熟读背诵。学习和掌握语言,若能要作到运用时随心所欲,得心应手,就必须对语言文字做多次重复,强化诵读,细心咀嚼,用心体味。这样,才能使语言文字的含义、使用规律、情味等在头脑中扎根。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把握文章实质,指导学生加强对语言文字的品读感悟,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让学生品出言中之意,悟出言中之理,感受言中之情,将名言佳句、精段妙篇化为己有。

丰富语言积累。语言的实际运用,这里概括为“看、听、说”。 看,指观看荧幕。荧屏是特殊的百科知识窗门,学生通过观看,既丰富文化生活,拓宽视野,又积累了语言。听,指学在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听到别人交谈时的谚语、对联和富有哲理的语言,要做好记录,并且进行欣赏。说,就是交流。加强学生说的训练,让学生把从影视和生活中积累的语言,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在班上进行交流,在交流中学习语言,丰富语言,提高鉴赏语言能力和运用语言能力。

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方法:正确引导和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

情感体验是学生认知的一个方面,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基础。在语文教学中,需要学生的情感参与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体验中积累审美情趣,培养审美能力。教师运用课堂教学手段,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体验,与学生共同讨论,分享知识,获得情感体验。教学中必须摒弃一讲到底,或一问到底的做法,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学生的思维空间、学生的思维量和活动量,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如主讲式、讨论式、合作式、研究式、朗读式、活动式等等。可以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开展配乐朗读、情景对话、提问抢答等活动,激活课堂,让学生获得不同体验,在学习中体悟,在活动中探究。这些活动,决不是为了走过场、搞形式,而是为了学生的参与,使学生的心灵愉悦,培养审美情趣,提高读写创造的激情。

朗读教学是帮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的重要环节。教师应充分发挥“引导”的作用,通过放录音或范读方式,引导学生把握文本语言的内涵,把握语气,正确表现文本语言所要表达的情感。以《唐雎不辱使命》为例,文中人物秦王、唐雎,性格各不相同。在朗读时,语言表达的语气也各不相同。如果教师不作示范性的朗读,学生就不能体会到秦王骄横、狂妄,唐雎从容镇定,毫不畏惧的神情。须知学生的“读”是建立在其认知基础、情感体验之上的,教师的范读可以帮助学生尽快获得认识,促使学生更深一步的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自主体验,从而建构个人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方法:让学生直接体验作品的人文精神

人文教育应植根于文本的生命意识教育之中。如:《语文》七年级(上)第3课《生命生命》是一篇哲理散文,教学时教师可先引导学生概述生命中的三个片断:①小飞蛾在险境中挣扎;②香瓜子在墙角砖缝中长出幼苗;③“我”静听心脏的跳动以感受鲜活的生命。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作者是一个残疾人,他从这些寻常小事中体悟到了什么?对我们有什么启发?经学生自主探究、讨论后,一致认为,“ 虽然肉体的生命短暂,生老病死也往往令人无法捉摸,但是,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使我们活得更为光彩有力,却在于我们自己掌握。”

语文课本中的文学作品,为学生打开了一扇情感的窗户,展示了各种各样的心灵世界,使学生能自由地呼吸人文精神的气息。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