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是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他们所处的周围环境分不开。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论文篇一
《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目前,青少年尤其是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重,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由于环境的突然转换而之前没有得到很好的训练,不能尽快适应环境;大学里学习方法与氛围的不同;在与人交际方面的弱势;对未来生活的愿望、理想过高;父母的期望难以达成等原因,导致了一些大学生产生了焦虑、自卑、封闭的心理。这些心理上的不平衡,经由日渐的积累,心理健康的问题日益严重,不可忽视。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充分利用现有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通过科学的治疗途径,正面应对并有效解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对策。
随着市场经济所带来的一系列深刻的社会变革,给大学生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心理压力,也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引起了普遍的关注。据原国家教委1989年对12.6万名大学生调查发现,目前我国大学生中存在明显心理障碍者达20.23%.[1]校园内,出现学生精神失常、非正常死亡现象不断增加,给高等学校的安全稳定工作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也严重影响大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大学生是祖国和民族的未来,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各大高校的使命。大学阶段是一个人身心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长期以来,贫困大学生的经济求助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其实一些大学生的精神求助,同样不容忽视”[2]。《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大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能力、适应环境能力。”[3]
一、当前大学生心理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
1、环境、角度的变化导致难以适应新生活的焦虑心理。
作为大一新鲜人,在刚进入大学时就会遇到生活上的不适应。中国长期以来的教育体系使得学校忽视了对青少年心理素质的培养和训练,造成了相当严重的隐患。大部分的同学们都是父母心中的宝贝,在家里通常是饭来张口,衣来张手。而进入校园后,由于习惯了原来生活的亨受,则无法很好地适应新的大学生活。在另一方面的学习生活来说,大学里的学习制度和方法都与中学时的大大不同,一些适应能力差的学生在遇到困难时,常束手无策,焦虑不安,日积月累极有可能出现烦躁、紧张、疲倦失眠等神经衰弱症。
2、不擅人际交往造成的抑郁心理。
大学里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可以说成是一个小的社会群体。进入大学以后,人际交往是不可忽视的一大问题。而有的大学生可能性格上比较内向、孤僻,或不擅言谈,不知道怎么样来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这样就会不可避免地与同学产生矛盾,甚至导致疏离的结果。
3、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在进入大学前,经过高考的学生们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学习生涯再次重新归为零。在面对未来四年的大学生活都会很兴奋地想象自己的大学会是怎样,自己的学习生活又会是怎样。但事情往往不会那么顺利,有些学生因为家长的专制或成绩、运气等的因素,没有如愿地来到自己心目中理想的大学。他们就会感到前途渺茫,困惑失望,从而形成了失落的心理。
4、学习与生活的压力。
压力是无形的,是工作本身、人际关系、环境因素给我们造成的紧张感。大一新生刚进入校园,还不适应新的学习方式,再加上如果所学的专业并非自己感兴趣的,就很容易在学习上感到些微压力,更不用说预备考研,参加各类证书考试等等带来的应试压力了。目前,我国高校在校生中约有15%是贫困生,而这其中5%左右是特困生。对金钱压力的切身感受,让他们感到自卑,更加深了在学习上的压力。
5、对未来生活的迷茫心理。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转折点上,大学生们对未来的生活虽有向往和迎接挑战的兴奋,但在没有丝毫社会经验和对未来一无所知的情况下,没有他人的引导,反而更易产生迷茫的心理。在受挫之后,更加容易采取被动的学习和生活态度,徘徊不前。
6、自我意识不正确而致的自卑心理。
在上大学之前,很多学生都是中学的尖子。在老师和同学的眼中,自己总是受瞩目的,能干的,优秀的。而进入大学以后,环境改变了,原有的优势不再了,由于经验不足,屡遭挫折,进而陷入了自我否定的深渊。
7、恋爱的烦恼。
经过了高中严酷的学习生活,进入大学后的学生们不再受到过多的限制,学校也不像以前那样明文规定不准学生谈恋爱。所以,当在校园中看到一些学长学姐们的潇洒身影时,为了摆脱空虚和寂寞,也萌生了谈一场恋爱的愿望。而大学生往往并不能很好地把握交往程度,很可能出现一些伤害他人或伤了自己的结果,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正常生活和学习。
二、解决以上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已成为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为此必须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大学生阶段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也基本上是在此时形成。在面对新的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时,,如果放松思想政治工作,社会上的不良思想将会乘虚而入。如果他们忽视学习和道德修养,将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心理素质和人格的培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中指出:“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这是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统一,对于推进大学生思想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4]
2、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素质教育活动,普及心理卫生知识。
学校可以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让大学生充分了解有关心理上的专业知识,在遇到心理方面的问题时,可以通过有效途径解决。学校也可以开展并提倡学生心理咨询工作,让大学生了解情况,找到倾诉的对象,受到正确的引导,及时走出心理误区。
3、开展经常性的心理健康调查与研究工作。
学校可以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采用“心理健康问卷”从中筛选出有心理症状的学生,进行专门辅导。定期性地进行学生的必理健康调查,对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学生来源进行分类,做到对学生心理状况有一个全面的,系统化的了解,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与预防。
4、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学校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良好的,高效的校风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反之,恶劣的,呆板的生活节奏,沉闷、压抑的校园氛围,则很不利于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学校可以组织观看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电影,听讲座,出板报,提供大学生互相交流的活动平台,促进同学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帮助,有利于使人与人之间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康、乐观的生活态度。
总之,在目前社会迅速发展的形式下,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增多,包括学习方面、生活方面、人际关系方面、自我认知方面、情爱方面、情绪方面等,会不同程度出现焦虑、自卑、压抑等心理,严重影响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国家对人才的培养质量。因此,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