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山村的象棋
“高手在民间”,此话不假!记忆中,冯山村的象棋高手还真不少。下面小编给你介绍冯山村的象棋,欢迎阅读。
冯山村的象棋
那时,一到农闲季节,冯山村老少爷们就围在村里闲人摊子上下象棋。象棋只有一副,棋子大都张着血盆大口,呲牙裂嘴,尤其是常用的车马炮,更是残缺不全,差强辨认。棋盘是一块厚布子,上面用毛笔认真勾勒出楚河汉界,每天就搁在地上,时间久了,也破损不堪了。
大家扎堆在一起,围成一个小圈子,圈子里的人半蹲着,圈子外面的则伸长脖子、踮着脚尖,专注地盯着主战双方的一招一式。
棋盘上,红黑执子者,或凝神静气,或托腮沉思,每走一步棋子都要深思熟虑,每落一个棋子都显得艰辛万分。每当对局者手指将要触碰目标棋子时,外围的助阵者大都会紧急喊停,抢着争论,意欲扭转乾坤;更有甚者,争得面红耳赤、提臂挽袖,大有现场真刀实枪、武力定夺之势。
尽管冯山村下棋的高手不少,但敢在闲人摊子上“蹲阵”的也就那么几个人。棋技虽高但定力不够者,经不住外围助战者的煽惑,往往几步就败下阵来;棋技稍弱者底气不足,过过嘴瘾也就够了,安心守着外围圈子观战。我的父亲、冯锁子、冯再来等棋手属于前辈级别的,只要他们对峙,围观者便屏气凝神,不再相互争论了。
父亲自小读书,上过天水师范学校。就在天水上学时,一位语文老师没事就叫他去办公室下棋,逢见周末直接给叫到家里,顺便还能改善一顿。父亲的棋艺就是在那时候迅速提升的。
由于父亲跟高手学过,在冯山村属于一流棋手,能和父亲打成平手的,恐怕也只有冯锁子。冯锁子曾经当过兵,也在天水工作过,棋艺高超。
父亲和冯锁子对峙时,偶有围观者支招或争论,他们全然不顾,好像没听见一样,久而久之,围观者也就不再言语了。
父亲下棋,和他做人一样,凡事忍让,不争强好胜,以和为贵。他下棋从不主动上当头炮,轻易不吃无谓的棋子,实在要吃时,也是先把对方的棋子请去,再把自己的慢慢放在空位上,棋子方向永远是朝着自己的。从来没见过父亲下棋吃过对方的将或帅,都是在距离分出胜负还有四五步时,即示意对方差不多了吧,一盘棋就结束了。平时父亲下棋最多两盘,就会主动让位其他人,自己退到一旁,默默关注其他棋手对峙,鲜有支招。
年轻人则不同,一上手便大砍大杀。主战优势一方,往往得意地捣弄着棋子,赢来的棋子在手里上下翻飞,节奏自然,清脆响亮。突然间一声“将”,只见手起棋落,棋子砸在对方的“帅”上,人群一片哗然,一盘棋就此结束。外围的人群乘机揉揉腿,伸伸腰,再卷上一支旱烟过过嘴瘾。
冯山村的象棋2
父亲等老棋手们,虽然不太喜欢年轻人这种下棋的方式,但是只要有虚心的年轻棋手请教,他们都会悉心指导。在老一辈棋手的潜移默化下,冯山象棋有了自己独特的风格,那就是稳字当头、和棋为贵。
其实,一盘棋就是一个村庄。红黑双方代表各自的族群,各个棋子都有自己的位置,都知道轻重缓急,棋子该怎么走,哪些棋子之间需要配合,哪些棋子擅长单打独斗,都是有规矩的。这些棋盘上的棋子不就是冯山村家家户户的生活轨迹嘛!不管你是将士象、车马跑,还是小兵卒,大家都在努力地奔波着,有的快速进入小康,有的却还在贫困线上挣扎,但只要大家心平气和,追求幸福目标不动摇,最终都会过上好日子。
因为象棋,冯山人凝聚在了一起,一百多户的村庄一片和谐。即使在生活不如意的年代,大家饿着肚子,也不忘下棋。只有下棋才使人能全神贯注,忘记烦恼;只有下棋,才能发现自己有谋划生活的本领。冯山的男人们,十有八九都会下棋。
如今,冯山村的乡亲们已经不爱出门了,也不爱串门了,家家户户开通了网络电视,每个人手里也多了一两部手机,大家窝在家里上网、微信。曾经热闹的闲人摊儿上也很少见到人群拥挤的现象了,但令人欣喜的是,唯有下象棋的闲人摊子仍然存在。
时光飞逝,岁月无痕。一个个象棋前辈手撒手人寰,一群群年轻棋手茁壮成长,年轻棋手显然超越了故去的前辈棋手,他们把在网络上、电视上学到的高招、妙招,带回冯山,运用在冯山村的闲人摊子上,新老下法融会贯通,棋艺革新,给冯山象棋带来了新的生命。不过老一辈棋手的光荣传统却不曾丢却。
我给父亲买了最好的象棋,还有棋谱,棋盘可以清晰地展示在可以移动的桌子上。然而父亲并不喜欢,说太光滑,抓不住,不如闲人摊子上的棋子摸着舒服。
父亲已经老了,下棋的思维完全跟不上年轻棋手了,但让父亲这一辈人欣喜的是,冯山象棋风格仍然延续,那就是稳字当头、和棋为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