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道德关系的论文

2017-06-19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人们的社会生产、交换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与此同时道德建设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道德关系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道德关系的论文篇一

《试论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

摘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发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都是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我国新时期道德建设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身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道德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商品生产的强大的精神动力,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唯物史观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强大的反作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阐明经济发展和道德进步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因此,我国新时期道德建设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给我国的道德建设注入了新的动力,提供了新的物质基础[1]。同时,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作为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又具有重要作用。

一、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背景

2001年10月,中共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了道德建设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原则,这是结合我国社会道德生活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而发生了很大变化的实际情况提出来的,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坚持社会主义道德市场经济相适应。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的积极作用,不断增强人们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正确运用物质利益原则,反对只讲金钱、不讲道德的错误倾向。在实践中确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规范,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与思想保证。”这里实际上提出了公民道德建设的立足点问题。我们开展公民道德建设,首先要找准立足点。找准了立足点,才能找到方向,找到标准。在我国经济体制转轨、市场经济逐步发展的过程中,社会上出现了一些“道德滑坡”的现象。如贪污腐化、钱权交易、权力寻租、损人利己、制假卖假、走私贩毒等等。这些现象既损害了国家的利益,又坑害了广大人民群众,引发人们对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的关系问题的强烈争论[2]。

二、道德建设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的意义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发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都是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没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生产力的巨大推动作用,社会主义道德就没有长期存在的物质基础。同样,没有社会主义道德进步保驾护航,市场经济的发展就有可能偏离正确的社会主义方向。所以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会主义道德建设二者相互促进,相互依赖,共同发展。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我们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规范体系,以促进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发展。

(一)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看,任何经济基础都有与之相适应的包括道德在内的社会意识形态,市场经济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运行方式,它的建立和发展,也必然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道德体系,作为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道德基础[3]。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建设是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内在要求。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既依赖于市场经济基本规律的作用,也离不开道德力量的支持。

(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能动作用

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作为我国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程中,只有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价值导向,倡导社会主义道德规范,才能在新的形势下引导人民群众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向。否则,就会导致见利忘义、违法乱纪等现象的发生,从而不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4]。通过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可以在全社会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坚持和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在全社会形成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三、道德建设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保证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持久、稳定、健康地发展。

(一)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正确方向。

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而不是两极分化。因此越是集中力量发展经济越是加决改革开放的步伐,就越需要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以保证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

(二)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使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团结一致,形成安定团结、社会稳定的政治局面。

社会主义道德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的伟大旗帜。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重要内容,它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最大追求,它能使全国人民同心同德,齐心合力,为祖国的繁荣和富强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因而必然出现安定团结、社会稳定的政治局面。

(三)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建立文明、有序的市场经济新秩序。

社会主义市场,应该是公平交易、平等竞争的文明市场,是讲质量、守合同的信誉市场,是铲除假冒伪劣的法制市场。而这本身就包含着深刻的道德内涵。平等竞争,公平交易,体现着对人格和利益的尊重。讲质量,守合同,既是市场交易的准则,也是做人的准则。是一个诚实、正直的人的标志[5]。我们要建立的是文明、信誉、法制的市场,而只有以社会主义道德为指导,体现社会主义道德要求,才能建立健康、文明、有序的社会主义市场新秩序。

总之,社会主义道德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动力作用,不是可有可无,也不是从外面强加上的,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必须有精神文明建设的配合和精神文明的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和完善的过程中,道德建设必须起推动和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贾秀兰.论社会主义经济道德规范的建设和发展[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7).

[2]张晓东.试论市场经济道德及其建设[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5).

[3]罗箭华.社会转型期道德失范的主体分析[J].广西社会科学,2002(4).

[4]肖冬,吴克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自议[J].经济伦理,2004(3).

[5]陈文开.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基础的几个问题[J].社会科学家,1997(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道德关系的论文篇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

摘要:中国在经济社会现代化方面取得巨大成就,与此同时,在中国社会各个领域中,也出现了道德"滑坡"的现象,早已为大家所重视。本文集中力量从理论上探求原因寻找有效对策,以求尽快制止"滑坡",并为市场经济和社会进步提供有效的道德支持。

关键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危机;道德建设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正经历着一场全方位的转型,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道德规范受到强烈冲击,而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的道德体系尚未完全建立起来,因此,社会道德出现了某种混乱和无序状态。甚至,在中国社会各个领域中,还出现了道德"滑坡"的现象。

一、原因探讨

问题的关键还在于探求造成道德滑坡的原因。如果从道德之外寻求其客观社会历史根源的话,其因有三:市场经济转轨、法制建设滞后、社会文化污染。市场经济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但却同时刺激起人的卑劣贪欲,这是历史进步的代价。如果有良好的法制基础和社会文化环境,我们可以把代价减少到最低限度。但不幸的是,我们的市场经济又恰恰是在十年动乱之后,在新旧体制转轨、相应法律配套严重滞后、精神文明相对落后的形势下超常速度发展起来的。这便在客观上加速了道德滑坡的速度。一方面,新旧体制法律政策并存,不同法律政策间的漏洞百出,使道德规范失去可以依傍的法律权威和是非基础;另一方面,传统文化或外来文化中低级庸俗的文化垃圾,在暴利的驱动下大肆泛滥。

因此,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道德滑坡是中国社会转型期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制止或解决道德滑坡也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除去应当寻找并解决造成道德滑坡的外部原因之外,还更需要深入寻找并解决道德危机的内部原因。

(一)我们首先来讨论因道德层次缺位偏执崇高造成的现实道德危机

道德从来不是抽象的。从道德的自我践履和律己难度或从道德的社会功能即利群程度讲,现实道德是有常德、美德、圣德层次之分的。实际上,人们日常的道德尺度,便是常德尺度,而不是美德或圣德标准。美德,尤其是圣德不具有道德普遍性。但长期以来,我们在道德教育或倡导中却恰恰偏执崇高,把一些圣德规范如"大公无私"、"舍己为人"等等作为常德规范进行普及。我们不能违反道德运行规律,执着于圣德而忽视甚至取消面对大众的常德教育。

(二)现在我们来讨论因道德规范错位所造成的道德危机与理论困境

道德产生并服务于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基础。中国传统农业社会和改革前的计划经济体制,基本上是伦理或政治一元化的社会,由此决定或造成中国长期来的一元化道德传统。而改革开放后的中国,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生活已经走向多元化,而我们仍然恪守并习惯于用一元化的道德来规范现代生活,由此便造成严重的道德错位现象,并对市场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产生了消极影响。

二、寻求新道德建设

认真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伦理道德标准和规范,划清它同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和资本主义的伦理道德之间的界限,是当前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试就这个问题作些粗浅探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观主要包括社会主义的义利观,社会主义的致富观,社会主义的竞争观以及平等交换,互相合作,文明经商,讲求信誉等观念群,其内容十分丰富。当前最突出的道德观,可以概括成以下几条道德原则:

(一)义利统一的原则

义利观是伦理学最重要的范畴,是整个道德体系的核心。不同的义利观,反映着不同时期的经济基础,并对经济建设起着促进或促退的作用。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建立在封建小农经济基础之上的伦理道德,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原则就是“重义轻利”。这样,就导致了我国封建社会经济长期停止不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极为缓慢的局面。今天,要发展市场经济,就必须破除“重义轻利”的传统道德观念。毫不讳言,发展市场经济就是要以正当的手段重利、取利、追求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所遵循的伦理道德原则,强调义利的一致性、统一性。由此可见,义利统一的道德原则,与资本主义唯利是图、金钱至上的道德原则是完全不同的。

(二)勤劳致富的原则

当前,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以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遵循和坚持勤劳致富的道德原则,就是承认分配方面的合理差别,承认劳动者通过辛勤的劳动获得合理的物质利益,从而激励人们向着共同富裕的目标迈进。

(三)开拓竞争的原则

开拓竞争的原则是人们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所形成的自主意识,创造精神和竞争态度的道德表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这种开拓竞争的道德原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它与坐享其成、无为自居、清心寡欲、不求进取的封建小农经济的道德信条是格格不入的,与尔虞我诈、弱肉强食、互相吞并、大鱼吃小鱼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原则也是水火不相容的。

(四)诚实信誉的原则

诚实信誉的原则是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生产经营者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处理自己同国家和消费者关系的行为准则。它是生产经营者们必须具备的职业道德。这种道德是以“诚”、“信”为基础,以为用户着想和对用户负责为目的的。在市场经济活动中,诚实信誉的原则具体表现为:货真(质量上乘)、价实(价格合理)、量足(计量准确)、有誉(热情周到)。生产经营者们诚实信誉观念的强弱、正误,都会直接影响自己的生产和经营活动的成败。在市场经济面前,生产者和经营者只有坚持诚实信誉的原则,才能达到生产和经营的预期目的,才能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刘爽.近年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研究[J].求是,2001(06).

[2]陈杰,刘彦朝,周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关系再探讨[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3]仇潇蓉刘莹.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18).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