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应具备的知识有哪些
导语:新的世纪中,管理者必须保持不断的学习、培训和实践,以便获得与保持管理所必须的多重能力和工具。人们逐渐认识到,如果你想成为一个终身学习者,如果你想在竞争激烈的今天取得成功,你就不能依靠你过去的成绩,你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并且超越过去那种被称为“标准管理惯例”的认识。
管理者应具备的知识有哪些
一、管理者及其技能。
管理者是组织和利用各种资源去实现组织目标的指挥者、组织者。
作为管理者应具有以下基本条件:
①技术方面的基本条件,就是要具备承担某项具体任务的技能,包括所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计算工具等方面,并且善于把这些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②人文方面的基本条件,就是与人共事搞好人际关系,对部下进行有效地组织、领导的能力。
③观念方面的基本条件(如课本中的概念形成技能、诊断技能和分析技能等),就是对组织目标要有清晰地认识。明确组织目标,了解自己的地位、任务,了解外部环境对企业的影响。
以上三个方面对不同职位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对高层次的领导人来说,观念方面的要求高一些,而技术方面的要求低一些;
对基层的管理者来说,技术方面的要求高一些,而观念方面的要求可以低一些。但无论高层、中层、基层,对人文方面的要求都比较高。
企业管理的概念。
所谓企业管理就是由企业管理人员或机构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以提高经济效益,实现赢利为目的的活动的总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如下:
生产管理前的市场调研、销售预测、经营决策、产品开发,资金筹措以及产品出产后的产品销售、售后服务、信息反馈等工作。
二、管理的基本问题
管理二重性理论的现实意义。
①要全面认识管理的任务和作用。管理要求既要合理组织生产力,又要努力改善生产关系,两者不可偏废。“见物不见人”和“见人不见物”的倾向都是错误的。
②要全面认识对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管理的基本任务决定了管理人员既应具备组织生产力的技术知识和能力,又应具备处理人际关系及各种社会关系的知识和能力。“软”“硬”兼备,又红又专。
③要全面地认识国外的管理理论和经验。批判地吸收、学习和借鉴国外在生产力组织方面和处理人际关系及各种社会关系方面的先进理论和经验,不盲目照搬。
管理的职能。
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行为科学学派的几个主要理论:
需要层次理论。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美国的马斯洛提出了著名的五层次需要理论,认为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同时人的需要又是多层次的、多类型的。他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
①生理需要——由于生理原因产生的某些需要,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这一需要得不到满足,就谈不上其他需要。
这一需要人和动物是相同的,人们为了能够继续生存,首先必须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如衣、食、住、行等。马斯洛认为,生理需要在所有的需要中是最优先的。
②安全需要——生活方面有了保障后,就要求保证人的身体安全;要求职业生活有保障,不受外界的侵害。
③社交需要——社交需要是指人们对于友谊、爱情和归属的需要。马斯洛认为,人是一种社会动物,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都不是独立地进行的。
因此,人们总希望在一种被接受或属于的情况下工作,也就是说,人们希望在社会生活中受到别人的注意、接纳、关心、友爱、同情,在感情上有所归属,属于某一个社会群体。
④尊重的需要——包括自尊和受人尊重。人们都有取得成就、受人尊敬的需要。
⑤自我实现的需要——为实现个人某种理想和抱负而贡献一切,追求学术成就、追求某一真理的实现。 “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
【相关内容】:
管理者应具备的八项技能
1.掌握更多的技术。伴随着科技的日趋更新,电子邮件、可视电话等现代通讯设备已成为人们沟通的重要手段,管理者和员工通过信息技术保持一种远距离的联系。管理者可能发现他们平常和员工的沟通,事实上很少是直接面对面进行的,尤其是在全球性组织中。因此,管理者需要知道如何运用最先进的沟通技术使组织内外的信息畅通。其实,除了组织沟通需要外,组织中的其他职能领域也都受现代技术进步影响。据统计,在美国,目前大约有550万人利用电子通信技术开展一些活动,如通过电话线接受订单,填写报表及其他表格,以及进行信息处理和分析等。虽然在技术层面上,一名管理者不必是一个专家,但是必须紧跟科学技术的进步,始终处在技术进步的周期之中,从而掌握有效管理组织的技术。
2.通过倾听进行领导。研究表明,有效倾听将是21世纪成功管理者的一项重要技能。通过倾听,管理者能从外部吸收大量的资源和信息,充分利用他从各方面听到的,甚至是商业圈外的信息,从而能使管理者开阔眼界和思路。此外,通过倾听,还能使被倾听方感到管理者对自己意见的重视,产生被承认的满足感,加深彼此间的信任。卡内基在其《打动人心》一书中认为,管理者不是用权力和金钱,而是从心理上去打动员工。其深刻含义就是指,管理者要热情地倾听别人的意见,这样才能深深地打动人心。因此,管理者应从下列八个方面提高自己的倾听技能:保持眼神接触、点头表示赞成并有适当的面部表情、避免干扰性的动作或姿势、提问、重新解释、避免打断说话人、不要说的太多、在说话者和倾听者两个角色间能自如转换。
3.培养情绪调节能力。1990年心理学家梅耶和萨罗维(Mayer&Salovey)首次提出“情绪智力”概念后,情绪智力的研究受到了广泛重视。美国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Daniel Goleman)在其《情绪智力》一书中认为情绪智力有五个要素构成,即自知、情绪调节、自我激励、同情和社交技能。其中情绪调节是指能够处理各种情绪和心情,不否认它也不压抑它。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面临工作压力是不可避免的事实,在未来更多的变革压力和冲突下,管理者要把这些变革视为挑战、学习机遇和甚至用来警觉自己的心理因素,恰当地运用情绪调节平衡工作中的压力。因此,如果管理者能控制自己的情感,就能在组织内创造信任和公正的环境,而管理者本身也能适应变革。
4.培养人际关系能力。传统管理强调的是对员工的监管,但是这种方式对员工的创造性和积极性的发挥却是阻碍。随着“朝九晚五”的员工在组织中占据很少一部分,兼职,自由员工、临时员工和弹性时间的员工在组织中越来越多,管理者将需要深刻理解这些多样群体的深刻含义,理解每个群体固有的弱点并利用他们的优势。而要管理好这些多样化的员工,管理者就需要具备将强的人际关系能力,这些能力包括沟通、冲突解决、协调和团队建设等,为员工创造一个信任、宽松的环境。此外,当组织进入深受东方文化影响的国家时,管理者更应该注重人际关系重要性。恰如一位西方学者所言:如果有意到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亚洲国家发展,最好有亲戚、朋友或同学在那里,甚至朋友的朋友也可,以此来构建自己的关系网,以适应当地的文化。由此观之人际关系能力的主要性。
5.注重管理团队能力。“团队”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西方管理学领域兴起“向日本学习”浪潮的产物,是从“日本经验”中提炼出来的。建立团队就是为了整合各个成员的力量以适应当前组织竞争的需要,它具有集思广益、增强协调、激励员工和加强信息沟通等作用,象松下的“横轴”团队、丰田的“接力团队”等对企业竞争力的提高均起着促进作用。但团队是否协调、发挥作用如何,首先取决于这个团队的核心人物-管理者,因此,管理者的团队管理能力就至关重要。这种能力指的是开发、支持、利用或领导团队实现组织目标,使团体成员对团队的强烈归属感与一体感,从而在团队成员之间表现为相互协作,在互动中形成了一系列行为规范。
6.建立组织愿景技能。愿景包含两层涵义,即愿望和远景。愿景本来是指我们想要的未来图景,价值观,为何达到目的地,目的和使命,以及组织存在的理由。对组织而言我们可以认为体现组织未来发展的远大目标,组织成员的共同愿望。因此,愿景意味着不只是季度目标或个人目标。在21世纪,管理者应该能够让员工看到公司将来发展的趋势,而管理者如何有助于组织远景的实现,将是管理者所必须具备的。具有愿景意识的领导者,能通过沟通让员工分享他的愿景,而这正是愿景的领导艺术:从个人愿景建立共同愿景。
7.培养良好的管理道德。道德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依靠内心的信念、社会舆论和传统习俗所维持的,以善恶为评价标准的意识、规范、行为和活动的总和。之所以在21世纪把管理道德作为重点提出是因为现在组织正在经受道德危机的困扰,欺诈顾客、隐瞒数据,甚至很多管理者通过非法地利用知情者的信息获取利润,安然、巴林等事件的出现也正反映了管理者管理道德的下降。在西方管理学领域正在经历着从科学管理和行为管理向伦理管理的转变。今天,已有越来越多的组织开展了专题研讨会和培训项目尝试性地改善道德行为,据统计,在美国已有44%的公司提供了关于道德培训项目。
8.管理多样性技能。多样性意味着不同:看待生活和业务的方式不同,看待这个世界的方式不同。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跨国公司、多国公司的出现,管理者面对的员工更加复杂,因为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年龄等的员工具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习俗,单一的管理模式可能在今天已经失去了昔日的风采。管理者要想在这种多样性组织中成功并且在其中茁壮成长,他们必须具有较高的文化敏感性,他们必须知道和欣赏与他们工作以及商业往来的世界各国人们的习惯和信念,从而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毕竟全球性组织只是地球村的一部分。
管理者应相关文章:
1.作为管理者应具备的能力
2.管理者应具备的知识有哪些
3.管理者应具备的能力要求
4.管理者应具备的能力
5.管理者应具备的品质
6.管理者应具备的哪些意识
7.管理者应具备的技能
8.管理者应具备的素养有哪些
9.管理者应具备什么条件
10.管理者应具备的性格
11.管理者应具备的心态
12.管理者应该具备的能力
13.成功经营管理者应具备哪些条件
14.管理者应具备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