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笔山水画名家图片_工笔山水画名家作品

2017-05-08

山水画语言是构成山水画风格外在形态和内在意蕴的表达体系,也是山水画创造者区别于他人的符号和特征。今天小编带给大家的是工笔山水画名家图片,希望你能喜欢。

工笔山水画名家图片欣赏

工笔山水画名家图片1

工笔山水画名家图片2

工笔山水画名家图片3

工笔山水画名家图片4

工笔山水画名家图片5

看了“工笔山水画名家图片”后,小编分享“浅谈当代山水画平面化图式的表现形式”文章!

浅谈当代山水画平面化图式的表现形式

一、平面性:抛弃三远法

三远的切实空间是中国传统山水画所要探求的,为了力求展现出适合士大夫隐居的真山真水,中国当代山水画较多的将画面中的空间融合为一体,把近中远三个层次的景象放在同一层面之中,往往运用整个画面中的各种符号的对比与协调来安排画面,具有很强的个人主观性思维,从而使整个画面能展现出平面所构成的特征。像陈平教授的山水画《费洼山庄系列》,整个画面总体来看色彩较为单调,好像用宿墨勾勒村庄、树、山等,显得质朴厚重,大面积用宿墨渲染及蓝色的天空和密云,这样造成《费洼山庄系列》的山水画几乎都包围在浓云群青色的天空之中,使画面充满神秘之感。从完整的画面中表现出大开大合,抛开了传统山水画的空间性特征,而是在现实生活中截取一小景,把各种符号安排在一个层面上从而放弃三远法中三景,把天、山、云及近景的树放在一起,通过黑白虚实错落的搭配,肯定的表现出了山水画的平面性特点。又如姜宝林的山水画《春色》,他的白描山水可以说是对传统山水画的极限挑战,把中国传统的山水画的置陈布势全然抛弃,用排比性的线网穿插来组织画面,用臆想化的笔表现出远近山,姜宝林就是通过这些线条的对比及线条与空白的对比来表现画面的效果,非常具有平面装饰性特点。

二、满构图:散点透视

满构图不是现代人所发明的,也不是西方国家所独有的,因为在早期的中国画中就出现过对满构图的运用,这用敦煌莫高窟中的壁画就可以证明。满构图与中国的传统山水画构图大有不同,满构图抛弃了天与地的理念而是将天空与大地融合景物为一整体而不去作留白的虚进行处理。这就告诉山水画家不想从远处观察而是走进去用心去体会面前的世界。

散点透视往往是一种将你自己所看到的景象放置在同一个画面之中再向外延伸,用以表现出距离虽近但很难相见的情形,像是远在天边一样的感觉式的构图。当代中国山水画的平面性就是利用散点透视,把这种景物表现出来的。经营一个画面一般是左右和上下方向伸展最为简单,使整个画面透进去伸展最为困难,组织一个完整的画面没有什么浪费的,这就要较多的考虑运用好空间,要把画面构图的角度与深度视为重点,近景与远景的结合,这样的话空间感就很强了。李可染先生在桂林写生时,画了一幅忽略远景的近景画,整个画面就画了两棵大树就把画面占满了。描绘了大树的茂盛枝叶和向内延伸的多条小路,并且在画面的一角深入的描绘了江水岸边和渡江的船支,经过在画面中对各种物象的处理,在构图中极大程度地利用了空间,这样画面所要表现的物象就丰富了并且占满了整个画面,这是很有意思的构图学问。讲虚实、空白是中国传统山水画所具有的特点,并视之为精辟,这种空白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变成了法则,形成了定式。这一层障碍在中国当代山水画中已被逐渐的消除,深远在置陈布势中消失了,空白也只视为山水画面的一种形式化语言,在画面中起到对比和呼应的作用。如林风眠先生把玄妙之感的空白塞满,在他的画面中所要表现的物象通常都是满满的,酷似汉画和敦煌莫高窟壁画的绘画风格。陈向迅非常喜欢将画面画的非常满而且不留空白的构图方式,让观画者只看到平面性的空间组合关系。如陈向迅的《江南系列》将平面性的置陈布势的方式作为形式和空间的结合,极力发挥材料的优势,使画面产生较好的肌理效果。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