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羽茶文化的研究内容

2017-06-03

茶圣陆羽为中国和世界的茶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现在掀起了研究陆羽茶文化的潮流。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陆羽茶文化的研究内容,一起来看看。

陆羽茶文化的研究内容:陆羽茶文化的起源

身为弃儿的陆羽自幼被龙盖寺智积禅师所收养,禅师好茶,耳濡目染,陆羽的爱茶之心也由此种下。长大后,陆羽离开佛门,受人赏识被送去读书,学问大涨。20岁时借机出游,先后游历了襄、荆、峡州等茶区,并进行了考察。安史之乱爆发后,陆羽离开了故乡流落到湖州,结识了对茶有着浓厚兴趣的诗僧皎然、诗人皇甫冉、皇甫曾兄弟。

陆羽在写诗喝茶拜会朋友之余,遂萌生了写一部茶学专著的想法。于是,他在湖州生活的33年中,来往于湖州各地考察茶事,还曾亲自种茶,对当地的气候、生态、土壤和茶树的生物学特性都做了认真的研究。此外,陆羽还曾到杭州、苏州、无锡等地小住,搜集茶叶、泉水等相关资料。在前后历时二十多年的考察与实践,经过两次修订补充之后,世界上第一部茶学著作《茶经》才就此刻印问世。

这部千呼万唤始出来的“茶叶百科全书”以“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饮,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图”共十章来总结介绍中国的茶文化,许多关于茶的论断至今读来依然熠熠生辉。

例如在“一之源”中,陆羽认为适合茶生长的环境为“上者生烂石,中者生栎壤,下者生黄土”,国人熟知的武夷山乌龙茶又称“岩茶”,大红袍就生长在山腰烂石之上。不仅如此,陆羽还提到辨别茶品相的经验:“野者上,园者次。阳崖阴林,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芽者次;叶卷上,叶舒次。”自然天成的茶叶自然是上品,这也契合了中国人崇尚自然的理念;陆羽还借助茶适宜生长于“阳崖阴林”的特点,寓意阳刚阴柔相济则万物滋生的中和之理,也由此提出了茶的药性:“精行俭德之人,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肢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

其中陆羽首次提出了茶道精神——“精行俭德”,开创了饮茶精神追求之先河。陆羽在自述诗《六羡歌》中这样写道:“不羡黄金壘,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登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陆羽用一生践行着“业精于行,以俭为德”的饮茶精神,而“精行俭德”也成为后世无数饮茶之人的毕生追求。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饮茶也是如此。在“二之具”和“四之器”中所讲到的采茶、造茶的工具和煮茶、饮茶的茶器共有28种之多,对其形状、性能、质地、用法等都作了详细的介绍和评论。在陆羽看来,对茶器的要求无非是“质量好,效能高,既美观,又实用”。陆羽还亲自操刀设计了许多茶具来贯彻这“十二字方针”,最具代表性的当属煮茶烧水时所用的风炉。

“三之造”中,陆羽介绍了茶的采集和成品茶的加工制作程序以及品鉴饼茶优劣的方法。他将唐代制造饼茶的过程分为“采、蒸、捣、拍、焙、穿、封”七道工序,并加以详细叙述,指出茶叶品评不能单看外形,应主要通过香味来判断。他还提出二月、三月、四月是采茶的好时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春茶的采摘时节。这些独到的见解,即便在今天对提高茶叶品质仍有重要意义。

陆羽对“煮茶”十分重视。在“五之煮”中,陆羽首先提出了对煮茶用水的要求,指出“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煮水也十分讲究:初沸之水要加入适当的盐(调之以盐味);第二次沸腾时,舀出一瓢水,并将茶末沿漩涡中心倒下(出水一瓢……则量末当中心而下);待到再次沸腾,则倒入刚舀出的水来止沸(以所出水止之),以“育其华也”。

在我们大口大口“牛饮”着茶水以求止渴时,或许不会想到1000多年前的陆羽在饮茶上也下足了功夫。“六之饮”中,陆羽着重强调了饮茶的方法、饮茶的讲究以及茶的作用,并感叹“茶有九难”:喝上一杯好茶不但要有好茶好炭好水好茶具,还要有会烹煮,会品饮,有高雅的修为。

“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和“十之图”则分别介绍了唐以前关于茶的故事、各地产茶的品质、特殊环境下可以造茶、煮茶可以省略的步骤以及教人用绢分写《茶经》以便悬挂记忆。

这部洋洋洒洒7000余字的《茶经》将饮茶提升到文化的高度,作者陆羽也无疑是茶文化的开创者。宋代陈师道为《茶经》作序中说:“夫茶之著书,自羽始。其用于世,亦自羽始,羽诚有功于茶者也。”梅尧臣对陆羽更有“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约事新茶”的赞誉。

茶虽为国饮,好茶者众,但懂茶者寡。陆羽和《茶经》让人们知茶懂茶,让被“囚禁”在柴米油盐等琐事中的人们能够透透气,在茶香中感受生活的悠闲与惬意。或许这才是我们今天品茶闲聊、感怀陆羽的最大意义。

陆羽茶文化的研究内容:弘扬陆羽茶文化的方法

拓展范围,从茶文化产业到茶产业的全面发展

为了促进天门市茶文化产业的发展,肖新国先生提出,需要做好与茶相关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工作,比如涉茶的出版物、广播影视、文艺表演、文化保护、文化研究、文化旅游、广告会展、休闲健身娱乐、工艺品经销以及茶叶的生产与销售等。这些观点非常正确,实用,有效,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茶产业涉及茶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主要涉及的是茶叶栽培种植,第二产业主要涉及的是茶叶加工制作,第三产业主要涉及的是茶叶销售与文化,可以从这些方面综合考虑,全面发展天门市茶产业。

建立陆羽茶园,开发陆羽品牌茶叶,推进陆羽茶文化旅游

陆羽是世界文化名人,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陆羽茶经研究中心、湖北省陆羽茶文化研究会、天门市陆羽研究会都扎根在天门市。因此可以将陆羽作为天门的“形象大使”,用国际化的视角来经营陆羽茶文化资源。

2004年,天门市陆羽研究会按照韩国茶文化研究会的要求,在火门山陆羽读书处栽种茶树108棵,并立碑“茶道源远,友谊流长”以志纪念。陆羽在《茶经》中,说茶树的鲜叶,“阳崖阴林,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牙者次;叶卷上,叶舒次。”对茶树生长地,陆羽说“其地,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可以按照陆羽所说的三类形态和三个等次,将天门市现有的茶树资源进行整合,打造旅游观光茶园。一方面,可以丰富已有的陆羽纪念馆、陆羽故园等茶文化旅游项目,为将天门打造成世界茶文化旅游中心添砖加瓦。另一方面,可以物尽其用,采用现代加工技术,开发陆羽品牌茶叶,打响茶圣陆羽品牌。固定的茶园,可以采取旅游营销措施吸引游人前来观光。流动的茶叶,可以走向四面八方产生经济效益和宣传效应。

建立陆羽茶馆,弘扬陆羽茶道,推进中国茶馆业发展

天门市陆羽研究会创作的《陆羽茶道十规四十式》,系依据陆羽《茶经》主要内容整理、提炼、编排而成,体现了陆羽茶道精神:清、和、俭、怡、健。第一规蓬莱拜圣(礼神)和第十规余韵悠远(谢圣),于茶道演示之先以及在表演结束时,向陆羽神像鞠躬致敬,表达对茶圣陆羽的景仰之情。这是弘扬陆羽茶道精神的一个重要而有效的载体。在重大茶文化活动中,天门市陆羽茶道表演队已经多次进行成功表演。

天门花鼓戏《茶缘》围绕陆羽写作《茶经》的际遇,通过一系列纯朴、古老的茶俗和茶事(祀茶、开茶门、定亲茶、相思茶、斗茶等)为背景和载体,塑造了陆羽、紫笋、常贵等茶人形象,真情演绎了陆羽与茶的不解之缘。

《陆羽茶道十规四十式》、花鼓戏《茶缘》都是很好的作品,需要一个好的展示平台。可以建立陆羽茶馆,演示陆羽茶道,表演花鼓戏《茶缘》,协助有关单位定期举行“全民饮茶日”等类似性质的活动,将陆羽茶馆打造成具有特色的示范性茶馆。条件成熟时,在全国建立连锁型或者合作型陆羽茶馆,传播和普及陆羽茶文化知识,倡导和推广全民饮茶风尚,引领中国茶馆业的蓬勃发展。

加强陆羽茶文化研究,发挥研究成果的影响力,拓展茶产业内涵

《陆羽研究集刊》是全国最早的陆学研究刊物,《茶圣陆羽》宣传画册、袖珍本《茶经》、竟陵版《茶经》都具有特色,可以继续提供给国内外有关机构阅读参考,充分发挥出版物的影响力。可以编辑《茶文化乡土教材》,进入天门市中小学课堂。也可以编辑《陆羽<茶经>》,作为越来越多的高校茶艺、茶文化专业学习教材。

在全国各地,茶圣陆羽的塑像形象各不相同。天门市的“陆子奉茶图”制作有根有据,可以作为茶圣陆羽标准像推向社会。陆羽像,天门造,提高茶圣陆羽故里美誉度。

利用陆羽的人品资源,办好陆羽学校、陆羽医院、陆羽宾馆等品牌行业,经营好“陆羽神”系列酒等相关产品。定期举办陆羽茶经问世周年学术报告会、国际茶文化节,开展海内外茶文化学术研讨、茶艺茶道交流,引进来,走出去,加大对陆羽茶文化的宣传力度,吸引世界各国与茶相关的机构和人员来天门市朝圣。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