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解读高效课堂

2017-03-14

小编导语:高效课堂,是高效型课或高效性课堂的简称,顾名思义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高效课堂是有效课堂的最高境界,高效课堂基于高效教学。接下来小编向你介绍有关高效课堂的文章,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名师解读高效课堂

新一轮课程改革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的情况下,如何构建有效课堂,真正达到“教得有效,学得愉快”,一直是教师永恒的追求。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教材的使用,情境的创设,探究活动及练习的设计,谈谈几点看法:

一、领会意图,用教材教——构建有效课堂教学的支撑点

1、尊重教材。意味着尊重教材的编排意图。研究教材的编排意图,要做到“深人浅出”,没有对教材的“深人”,也就不会有课堂教学的“浅出”。优秀教师和平庸教师的最大区别就是,优秀教师常把复杂的内容教得非常简单,平庸的教师常把简单的内容教得非常复杂。这其中的原因,就是对教材的研究深度存在差距。

2、超越教材。尊重教材不等于唯教材。用教材教,就要从科学的角度出发,对教材进行学习化加工,使“教材”进到“学材”,让教材本身所承载着的数学意识、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情感等功能释放出来。

(1)选择素材要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为让教学内容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充满诱惑性和吸引力,教师在选择素材的过程中,应更多地将视角投向现实生活.努力开掘那些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同时又暗含着某种数学现象或数学规律的实际问题来建构学生数学学习的内容体系。

(2) 加工素材要能支持学生探究活动的展开。教材在没有进人教学过程之前,只是处于知识储备的状态,是静态的、抽象的思维结果。进人教学过程后,教师要将学术形态的数学转化成教育形态的数学,变成过程性的、学生重新建构的数学。以“单项式乘以多项式”教学为例,我们对学习素材作了如下重组:呈现实例,初步感知;动手操作,建构概念;类比迁移,构造模型;实践应用,拓展延伸。这样组织素材,着力表现出“问题情境——自主探索——数学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逻辑结构,更多体现“让学生做数学、研究数学”的价值取向,为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3)素材组织要做到得当相宜。首先,问题空间大小有度。高质量的问题既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答案,又能让学生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充分显示其自主性和创造性。这样的问题既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学生必须调动自己的经验,经过思考才能解决。其次,操作材料繁简有序。

二、妙设情境——构建有效课堂教学的助推器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认知的原生态,找准认知起点,创设创设与生活环境、知识背景相关的,同时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但是,所创设的情境要有一定的数学价值,既关注生活现实,尽量做到贴近学生的生活,又要有挑战性,更要尊重数学的本质,讲究科学性、严密性,能够为学生学习数学服务。

三、巧设活动——构建有效课堂教学的生命线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又指出:“教师要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的知识与技能,思想与方法,从而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要精心设计一些数学活动,使学生能在活动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和掌握,对数学产生兴趣与情感,让学生在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自主探究的成功,实现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 、巧设练习——构建有效课堂教学的催化剂

练习做为数学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形式,是全面完成数学教学任务所必不可缺的重要手段。在就就要求有限的课堂练习中,我们必须优化练习内容,设计的练习要适应每一个学生不同的发展需要,真正把数学练习变成学生发展的助推器。一是合理地使用教材中提供的练习材料;二是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适量采纳身边的素材,进行合理补充;三是针对问题,强化练习;四是运用变式、重构等方法,设计新颖巧妙和具有较高思维价值的题目;五是鼓励性的选作题。通过这些练习,不仅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还在练习的过程中激发兴趣,养成习惯,使智力得到发展,能力得到培养。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只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精心设计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我们的数学课堂就一定能迎来一缕灿烂的阳光。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