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岗再创业真实故事

2016-11-07

苦难与挫折是人生的一笔财富,经历了生活的坎坷,定会倍懂珍惜,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下岗再创业真实故事。

下岗再创业真实故事1:下岗工翻身成富翁 贩藕从负债到800万年产值

早上5点,蔡甸区永利村的刘吉本已经起床梳洗完毕,开始打电话。电话那头是广州、郑州、北京等地的采购商,他们电话的内容,则是咨询当天莲藕价格,刘吉本说,这是他每天起床后的第一件事,也是最重要的功课。

贩藕让他“腰缠万贯”,但入行比较偶然。

“2002年年底,我回蔡甸过年,发现家乡的莲藕品质很好,但农户却很愁销,”仔细考察后他发现,当时蔡甸藕的经销大部分靠政府,反之,农户自主的营销渠道太少了。这让从供销社下岗一直在外跟朋友做汽车配件生意的他有些兴奋。

春节后,他放弃外出“闯江湖”,拉了6个同伴,凑齐8万块钱,圈了一块宅基地,“合资”成立了蔡甸区永利村莲藕专业批发市场。

“这是蔡甸区最早的莲藕专业批发市场之一。”刘吉本说,但万事开头难,市场开业正逢非典,以及大雨天气,本地市场莲藕消费力锐减,“一亩地能产4、5千斤莲藕,能卖出1千斤就很不错了。”

本地没市场,刘吉本托朋友在西安、郑州、北京等北方城市打探,发现其实早在1997年,蔡甸莲藕在北方就已十分出名,但因交通,莲藕损耗太大,商贩们才放弃。

但当时交通状况有所好转,运到郑州只需半天,所以他们打算推销出省。

在定价上,刘吉本耍了个巧。

“当时藕价一斤5毛钱,但我决定每斤定到1块5,”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一来能突出莲藕的品质,二来也是一种尝试。

但没想到,这种策略的效果意外地好,批发市场就卖了900吨左右的货,年销售额2000-3000万,利润达80万元。

莲藕价格翻3倍,还让刘吉本“出了名”,很多媒体都前来采访,借着这股“宣传”的势头,刘吉本的莲藕开始远销全国,第二年,销量就翻番,许多外地商贩还主动到蔡甸找他要货。

除了批发市场负责人身份,刘吉本还是永新莲藕专业合作社的牵头人。“现在,合作社已经有500多家农户,”刘吉本介绍,每家农户交2000块钱就可入社,上不封顶,农户缴纳的资金则作为合作社的发展基金,用于统一寻找销售渠道和合作社的正常运转。

下岗再创业真实故事2:下岗职工李琼创业故事

李琼1985年高中毕业,成为一名幼儿教师。她很好学,业余时间她读完全部幼儿师范课程,拿到专业学历;又自学了经济管理本科。在幼儿园,她长期担任班主任,带过小、中、高班级,是名热爱幼教事业的合格老师。她的人生轨迹在2002年发生了大变化,企业改制后她离开了熟悉的岗位。

下岗后干什么?李琼一度很迷茫。但她知道,多学点本领是最重要的。她自学了会计知识,拿到证书;又自学了服装裁剪等技能,她觉得多个技能多条路。就在此时,机遇来找她了:小市社区有个闲置了一年多的幼儿园需人经营。李琼感到这是自己最热爱的工作。当时的幼儿园经一年多闲置,已破败不堪,重新建园需要大笔资金。她立马从亲朋处筹集了7万元资金,投入创建“宝宝乐园”。

她装潢了房屋,购置了大型玩具,按高标准筹办生活教学设施。又聘用了原幼儿园三名同事当老师。牌子挂出来了,但家长对她不了解,不愿将孩子送来。李琼只能一户户上门,向家长介绍,当年开园时,只招到了20名小朋友。创业起步难,由于招生不足,资金周转不灵,开头的几个月,给教师们开工资的钱还需父母退休金支持。凭着一颗爱心,李琼坚韧地前进,很快口碑效应显现了,半年后入园小朋友达60多名,企业开始赢利。2004年,李琼创办了第二所幼儿园“云燕幼儿园”,很快也满员了。

2008年,幕府西路一处千户居民的小区落成。小区配套了一所2800平方米的幼儿园。李琼在政府创业贷款的支持下,投入近200万资金,创办了她的“旗舰园”——海燕幼儿园。这是一所南京市高水平的民营幼儿园。走进海燕幼儿园,室外活动园地铺着塑胶,有跑道、游乐器械。

室内有9个标准化教室。李琼还投资设立幼儿音体室、绘画室、幼儿图书馆、科学发现室和鼓励幼儿动手的“蒙台索尼”教学室。

海燕幼儿园以文艺教育为特色,被评为江苏省唯一一家“幼儿戏曲基地”。经5年发展,李琼拥有3所幼儿园,在园儿童有500多人。有50多名教职员工,创业时的三名老教师都挑起了担子。更重要的是她注重培养年轻人,20多名专职教师全是幼儿师范毕业,目前业余都在南师大读本科。

下岗再创业真实故事3:九载创业 从下岗工人到千万富翁

2003年,郭祥盛因石首市第二酒厂停产而下岗,经过下岗失业后的阵痛和彷徨,他深深地认识到,要摆脱困境,只有自强自立,依靠党和政府的政策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他向亲友筹借来8000多元资金,在岳父的自留地上修建了一个简易的酿酒棚,开办了家庭式的手工酿酒作坊。这就是郭祥盛的创业之初。

老郭有一个最大爱好,就是在网上下象棋,一次和棋友大战之后闲聊,听说现在网络上能人颇多,能够帮助他把酒打入大型酒厂作为基酒加工。老郭精神为之一振,要是能固定为大酒厂送基酒,不仅解决了自家白酒的销路问题,说不定还能给自己带来意想不到的收益。

只是想进大酒厂谈何容易?老郭不是不知道,当初他给大酒厂送过酒,可人家一听说自己是下岗职工开办的个体作坊时,都不愿与他签订合作协议。

棋友介绍的所谓能人其实是一位资深的网络写手,第二天,老郭真在网络上找到了棋友所说的能人,顿时挺失望的,网店里所谓能人开着一个叫“鸣人软文”的网络店铺,主要业务其实是写作,就算是个“作家”,能帮啥忙?老郭心里烦了嘀咕。可看着棋友的面子,随便问了问,店主的回答让他精神为之一振。

“何不为自己的白酒打开知名度?创立品牌后人家还能看不上咱吗?”并专门为老郭搞了一个品牌策划方案,并答应低价为老郭全程负责广告宣传。

在“能人”的指导下,老郭在网络、报纸、电视上全面造势,并在当年向国家商标总局申请注册了“含芳”商标,打造出“绣林玉液品牌”,准确定位中端酒市场,将产品直接推销到宾馆、酒楼等终端市场。

企业订单如雪片一样飞来,老郭瞄准时机,相继收购石首市第二酒厂、第三酒厂,合并成立“含芳”酒业公司。2010年,著名保健酒品牌劲酒集团向他抛出橄榄枝,合资成立劲牌酒业(石首)有限公司,在石首市江北工业园,年投资2.18亿元,建设年产1.5万吨的纯谷酒生产项目。

九载创业,从下岗工人到千万富翁郭祥盛实现了从下岗工人到千万富翁的创业脱变。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