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岗职工创业故事

2016-11-07

即使道路坎坷不平,车轮也要前进;即使江河波涛汹涌,船只也航行,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下岗职工创业故事。

下岗职工创业故事1:500元起家做美发 下岗五年变身千万富姐

以500元起家,一个挺着大肚子的孕妇下岗后重新择业,她从一家普通的美发店起步,在短短5年内硬是用一把剪刀“剪”出了千万财富。昨日,回忆起当年创业时的种种艰辛,现年41岁的全国再就业明星雷长碧十分感慨。

500元办起一家美发店

1999年,重庆市公路运输总公司的雷长碧下岗了。为了生存,她先后摆地摊卖过书,还当过装卸工,但都没有找到感觉。后来,喜欢打扮的她发现发廊生意火爆,便下了决心---这就是我要找的理想工作。

为学到美发技术,雷长碧在美发师傅门口站了好几天,终于感动对方收下了她这个大龄弟子。从此,她像着了魔似地钻研各种美发技术,还到北京著名的美发学校去进修。为了练手艺,她就挨家挨户为邻居们免费理发。

此后,她的美发技艺日趋成熟。终于有一天,雷长碧用借来的500元开了一家小美发店。

挺着大肚子艰苦创业

虽然雷长碧的小店开在沙坪坝的中心地段,但开始时顾客并不多,第一天开业的收入仅有26元钱。此时,她还要面临着两个十分具体的问题:一是她每天上下班在路途上要花费4小时,从早到晚工作12小时,每天天不亮就要提着饭盒上路,晚上回家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倒头便睡;更困难的是,她怀孕了,强烈的妊娠反应令腿部一直发肿,朋友们说她整个人都变形了。

虽然很辛苦,但从一开始,雷长碧就对自己的技艺要求苛刻,务必做到让顾客的发型更美观漂亮。付出终于有了回报,她有了第一个回头客———一位大姐。好心的大姐鼓励她说,每个女人都会遇到你同样的困难,挺过去就好了。

“被动就业不如积极创业”

苦尽甘来,在接下来的5年创业中,雷长碧的美发生意越做越大,她一剪刀一剪刀“剪”出了一个集4个美发连锁店、13家美发加盟店、一所专业美发学校为一体的重庆太阳风化妆品公司,资产已逾千万。昨日,谈起创业的甘苦,雷长碧感慨地说,她悟出了一个道理:被动就业不如积极创业。

虽然经过多年打拼成了富足的老板,可雷长碧依然坚持每年“深造”十多次:中央电视台的化妆间、德国威娜化妆技术部等处,都留下了她的足迹。

雷长碧成功了,但她念念不忘帮助下岗人员再就业。如今,雷长碧创办的太阳风美发学校,已变成了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培训学校”。至今已有7000多名学员到此培训过,他们经过3个月到2年不等的培训和岗位锻炼,再就业率达到了95%以上。

下岗职工创业故事2:下岗工行善背包袱 被逼创业变身千万富翁

1999年10月,山东省临沂市一位下岗女工朱呈镕偶然路过一片山楂林,看到有个老农正流着泪砍山楂树,而树上的山楂已是红通通的一片。老农告诉她,山楂目前才卖到2分钱一斤,因为赔钱,他只好把树都砍了,想改种别的作物。

善良的下岗女工于心不忍,竟然冲动地当场决定要买下老农的9000公斤山楂!她一下子买这么多的山楂怎么可能卖得掉,为了不让近5000元钱随着这堆山楂一起烂掉,无奈之下,从来没做过糖葫芦的她,只好学着用这批山楂做起了糖葫芦。为此,丈夫气得把她“赶”出了家门……

这个善良的下岗女工能把这批山楂卖出去吗?她的命运将发生怎样的神奇变化?如果我告诉你,就是因为背上这9000公斤山楂的“包袱”,她现在成了拥有固定资产2000多万、企业员工1500多名和年销售收入达到几个亿的大企业总裁,你相信吗?

现年48岁的朱呈镕出生在山东省临沂市的一个普通工人家庭,高中毕业后她进入大型国企临沂市毛毯厂做了一名推销员。在1997年之前,朱呈镕几乎可以算是一名风云人物:她在毛毯厂做了近20年推销员,由于大胆敢闯,她的业务量一直高居第一,不少人暗地里称她是“销售女王”。但是好运气到1997年就走到头了,由于工厂效益不好,需要大量裁员,朱呈镕这位“销售女王”在41岁时,下岗了。

朱呈镕一开始怎么也接受不了,凭什么该我下岗?她在客厅里的沙发上坐着、躺着想了整整7天,也没闹清楚自己下岗的缘由。第8天,丈夫发话了:“你这一辈子就打算躲在家里找下岗的理由,不打算出门见人了?”

想想也是,那么多人下岗了,又不是只有我一个人。朱呈镕翻身起来,骑上自行车出门散心去了。她一边走一边想:自己这岁数,再出去找工作恐怕不易,得自己做点小生意。可是做什么呢?大的做不来,小的恐怕要惹人耻笑。正好路边有一个修车摊,她便索性把车停下来跟摊主聊上了。这一聊才知道,对方也是下岗的,而且原来还是位高级工程师。

这位昔日的高级工程师告诉她,现在这世道做什么都不容易啊,修车修了一整天了,才赚了1.5元钱。朱呈镕当下就红了眼圈,下岗高工的命运让她唏嘘不已。但是回头一想,一个高工还摆着修车摊呢,自己一个小小的职工,有什么理由为下岗自卑呢?

她坚定了做小生意的想法,至于做什么,她一时没有主意。姐姐让她一起做批发服装生意,她说什么也不干——她自己从小不爱美,穿衣服从来都是以方便为好,哪能卖衣服呢?

下岗职工创业故事3:下岗女工的足疗事业

郭雅萍是新绛县人,初中毕业后,她被招进了当地一家纺织厂当工人。在那里,她一干就是17年。17年来,郭雅萍从一名修布工,成长为验布工,再成为后来的验布组组长。

然而,纺织厂效益越来越不好。她所拥有的技术和理论知识虽然都是一流的,但工资待遇并不高。

“我觉得自己在这里付出多,回报少,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就产生了辞职出去闯一闯的念头。”

2004年夏天,郭雅萍毅然辞职。

郭雅萍的父亲是全省医学界劳模,毕生从事骨质增生研究,对这方面的疾病相当了解。

“闲下来的时候,我会翻阅我爸的书,然后我就知道了,脚部按摩对人体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一次与朋友聊天中,郭雅萍了解到,在一些中小城市,足疗行业已悄然兴起。2004年秋天,郭雅萍师从当地一位有名望的按摩师,学习足部按摩。两个月后,她学成出师。同年,在家人帮助下,郭雅萍在新绛县城开了一家足疗店。

郭雅萍说:“因为前期工作做得比较到位,自己做起来就特别自信。小店生意一直不错。”

一年后,郭雅萍又不满足于仅仅把生意做在小县城了。2006年1月,她和妹妹结伴来到运城。姐妹俩初次出门闯荡,在运城又人生地不熟,所以她们做了最坏的打算:先在运城打工,一年后,实在不行,再打道回府。

通过招聘,两人到了槐东路一家足疗店打工。在那里,从事按摩工作的都是一些年纪不大的小姑娘,而郭雅萍当时已经30多岁了,但她并不为此感到难堪,她有自己的想法,那就是从最底层做起,先开始原始积累。想到做到,在那里,郭雅萍谦虚好学,只要觉得人家的按摩手法好,她就虚心请教。

一年很快就过去了,郭雅萍的按摩技术得到多数顾客的认可。2007年3月,郭雅萍在运城市区开了一家自己的足疗店。

谈起自己的创业经历,郭雅萍颇为感慨:作为一名下岗女工,应该认清形势,要发现并牢牢把握自己的优势,从自己感兴趣或熟悉的行业入手。这样,创业成功的几率才会大一些。信心是创业的“第一资本”和“第一资源”。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