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周立波会坐牢

2016-11-30

周立波,(1967-04-22)海派清口文化的发起人。师从上海曲艺界暨滑稽界元老周柏春,成名于80年代末,其表演风格独树一帜,融各派冷麵滑稽于一体,又不失人文才情的调侃和嘲讽。那么,他为什么会落下坐牢的下场?

记者:你坐过牢?

周:是的,我也出来过(笑)。严顺开老师早就说我:想干什么干什么,没有控制自己的意识,早晚有一天抓进去。后来我进去第一夜就想到他这句话。

记者:有狱中日记吗?

周:没有。但在里面是人性最赤裸裸的面对,有好人也有坏人,这205天,影响了我今后所有的人生道路。监狱里也有很多当年响当当的人物啊,渐渐就会被人们遗忘,老死在监狱里。也有走出牢房走向刑场就此消失的。所以这个世界上根本不多你一个成功,也不少你一个失败,都无所谓。

记者:感受如何?

周:我在里面呆了205天,其实非常受用。门锁上了,出是出不去的,首先得认命吧,得适应这个环境。我的适应过程没用24小时,刚送进来半个小时,睡着了,心态好。每天过得不幸福是一定的,但是看到了更多不幸,我在那里解读了很多不同的人生。

周立波

记者:沉寂10年后,你才又复出?

周:做了10年生意,2006年复出第一场演出,严顺开老师说了一句:浪子回头金不换,用金子也不换。

记者:喜欢哪种生活?

周:当然是现在。我现在做的是自己最开心的事,让整个社会开心:每天晚上1300个人跟着你坐过山车,要他笑就笑,要他安静就安静,我是演唱会的开头交响乐的结尾,最后掌声雷动,这不是用钱可以买来的。

周立波人物评价

梳着小分头,穿着得体西装,会说上海话、宁波话、温州话等多种吴语方言,也会说普通话,再加几瓶矿泉水,周立波不换装,不休息,一个人,一张嘴,一个提示夹,撑起了一台海派清口表演。他的单口,既有传统噱头,更多时尚笑料;既有脱口秀,又有才艺表演和短信互动。他正话反说,漫谈爱情、婚姻、家庭、事业、财富,常在不经意中穿插匪夷所思的连环噱头,并将自己的人生感悟融入到与观众的闲聊中。滑稽泰斗周柏春逝世后,他以自己逼真的模仿让观众领略大师风采。股票狂跌、次贷危机,他又推出“我为‘财’狂”财经专场。

周立波坦言,他的这种独创既有评书、小品的影子,更有脱口秀、独脚戏即兴活口的特色。像“笑侃30年”由于“新型武器”多媒体的加入,昔日草绿军装、喇叭裤、爆炸头、上海电信博物馆中觅到的老式公用电话和砖头大哥大、“有车一族”珍藏的自行车票等珍贵旧物件,都在台上一一重现。他自豪地表示:“我就是要让更多的观众感受到滑稽的艺术魅力,纠正一些同行错把庸俗当亲民的误导倾向。”

在生活中,周立波特立独行,争议不断。在微博上,他与方舟子、孔庆周立波东、徐峥等名人均发生过言语冲突,他奉行“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原则,遇到挑衅坚决回击,甚至在微博上发生过与数万网民公开对峙的“对骂”场面。

周立波的杀手锏是“促狭”,他始终是20年前成名时的那一脸坏相,寥寥数语就能把观众逗乐。他的噱头别具一格,表演亦庄亦谐,寓教于乐,台词更是充满了海派思维和丰富想象,如“去年股市是脑充血,充发充发,就半身不遂了”;“这30年,2只轮子少了,4只轮子多了,原来坐出租的是大户,现在坐出租的算散户”……在他嘴皮子的翻滚中,在紧贴时代的各种趣闻轶事里,观众们怀旧与感悟。专家称赞:“充满笑声却处处蕴涵哲理的噱头,已不再是昔日的小市民滑稽,而进入了既适合老上海人又使新上海人折服的大滑稽境界。”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