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队为什么要裁军_部队裁军的原因

2017-06-13

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宣布中国将裁减军队员额30万。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部队裁军的原因,一起来看看。

部队裁军的原因

举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缅怀和纪念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付出的巨大牺牲和作出的重大贡献,目的是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习主席在这次大会上宣布我国将裁减军队员额30万,充分彰显了我国同世界各国一道共护和平、共谋发展、共享繁荣的诚意和愿望,也展示了我国推动国际军控和裁军的积极的负责任的态度。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多次主动进行裁军行动,先后裁减员额100万、50万、20万,中国军队现有总员额230万。根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决策部署,经过深入研究和科学论证,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决定再裁减军队员额30万,使军队总员额减至200万。这个决定符合我国国情和军情。通过裁减军队员额,进一步调整优化规模结构,把我军搞得更加精干、编成更加科学,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努力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保障。

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的裁军

新生的共和国百废待兴,急需休养生息,发展生产,医治长期战争遗留下来的创伤。为此,党中央确定把恢复国民经济、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好转作为中心任务。

1950年3月,为大量节减军政经费,毛泽东主席提出全军可整编缩减为400万人。当时全军共550余万人,以陆军为主体,空军、海军和陆军特种兵几乎是空白,军费开支占国家财政总支出的41.1%。5月,全军参谋会议研究讨论了整编复员的具体方案,将全军总员额压缩至400万人,并重新定额各军种。其中,陆军进行了较大规模压缩,总数为381.86万人;而空军、海军、军兵种机关和部队、军事院校则有了较大发展,空军定额为12.64万人,海军定额为5.5万人。但由于抗美援朝战争的爆发,人民解放军的首次大裁军自动终止,又开始扩编。到1951年底,全军总员额增至627.9万,为我军历史上兵力最多的时期。

当志愿军把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从鸭绿江畔打回到“三八线”附近地区之后,朝鲜战场形势处于相对稳定的对峙局面,而国内剿匪作战大体完成,镇压反革命运动也已获得显著成效。于是全军精简整编问题再度提上议事日程。

1951年10月上旬,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确定实行“精兵简政,增产节约”的方针。9日,军委决定为适应现代战争要求、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大幅压缩军队总规模。1952年1月5日,毛泽东批准施行《军事整编计划》,规定3年内把国防部队总人数控制在300万人左右。其中,陆军由53个军、185个师整编为30个军、100个师,人数由274万精简至134万,特种兵(空军、海军、炮兵、装甲兵、防空部队、工兵)则由61万增至84.3万,并把地方部队全部转为公安部队。4月15日,毛泽东、周恩来签署中央军委、政务院《关于集体转业部队的决定》,把41个师、11个团共46.5万人转为各种工程部队和屯垦部队。这是人民解放军的第二次大裁军,也是精简员额最大的一次。截至当年10月底,共精简19个军、73个师近200万人,全军总员额减少到420万人左右。军费开支占全国财政总支出比例下降到32.9%。陆军初步完成由分散领导向集中统一指挥、从单一步兵体制向诸兵种合成体制的转变。同时,海军、空军和院校建设得到了加强。

1953年7月,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国内剿匪作战也接近尾声。此时,全军总员额已降至406万,但仍有伤病人员、供给关系在军队的家属小孩等非列编人员47万余人,以及文化学习队、子弟小学、托儿所等机构工作人员20多万人。为给实行义务兵役制、军衔制、薪金制做准备,8月28日,中央发出军事系统应在整顿组织、精简机构和冗员、加强技术训练、提高部队质量的基础上,大力缩减军费开支的紧急指示,由此启动了人民解放军的第三次大裁军。这次裁军至1955年底完成,全军共精简员额23%左右,总部机关和军区、军兵种机关得到调整和加强,重点加强了海军、空军和陆军炮兵、装甲兵、工程兵等技术兵种建设,极大地推进了人民解放军合成化水平。

1957年1月,中央军委扩大会议通过了《关于裁减军队数量加强质量的决定》,确定“在裁减军队数量加强质量的原则下,将人民解放军员额裁减三分之一,即从383万人中裁减130万左右,保持250万或者再少一些的常备军队”。同时调整全军的组织编制,把原来的陆军、海军、空军、防空军、公安军5个军种改为陆军、海军、空军3个军种,八总部领导体制改为三总部领导体制。

到1958年底,人民解放军的第四次大裁军基本完成,人民解放军编制体制实现了一次根本性调整,打破了以陆军为主体的军事力量格局,大力发展海军、空军及陆军技术兵种,初步达到战略合成的要求。

往事链接

开国少将回乡务农

2013年9月26日,习主席在接见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时,亲切问候并向大家介绍坐在第一排的一位老人。习主席饱含深情地向大家介绍,这位全国道德模范就是开国将军甘祖昌同志的夫人龚全珍老人,甘祖昌在新中国成立后回家当农民。半个世纪过去了,我们仍然要弘扬这种革命精神,要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向老前辈致敬。

1955年,时任新疆军区后勤部部长的甘祖昌被授予少将军衔。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甘祖昌的头部曾3次负重伤,严重的脑震荡后遗症使他难以坚持工作。领导和同志们都建议甘祖昌到条件比较好的地方去长期休养,但他却说:“活着就要为国家做事情,做不了大事就做小事,干不了复杂重要的工作就做简单的工作,决不能无功受禄,决不能不劳而获。”

时值第四次大裁军。为了不给国家增加负担,甘祖昌决定解甲归田,但他的请求没被组织批准。7月,总政治部副主任萧华视察新疆军区。甘祖昌又当面提出申请,终获同意。

将军当农民,甘祖昌是新中国第一人。回乡后,他始终过着节俭简朴的生活,不光养猪种菜,就连抽的烟叶也是自己种的,而上级按有关规定要给他盖房配车,都被他一一拒绝。回乡后的29年里,他和乡亲们一起,用辛勤的汗水修起了3座水库、4座水电站、3条公路、12座桥梁,还有25公里长的渠道;他还坚持从每月330元工资中挤出三分之二,把攒得的85000多元捐给家乡,用来修水利、建电站、盖校舍、办企业,为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1986年3月23日,甘祖昌因病在莲花县逝世。弥留之际,他还交代家人:“领了工资,先交党费,留下生活费,其余的全部买农药化肥支援农业。”

改革春风里百万裁军

——以“消肿”为突破口,提高现代条件下诸军兵种联合作战能力

“文化大革命”期间,部队组织编制混乱,比例失调,机构臃肿,干部严重超编。据1974年底统计,全军共有干部152.6万人,超编46.7万人,压缩定额、调整体制编制后,又多出10余万干部,超编总数达60余万。1975年6月,军委扩大会议集中讨论了精简整编和安排超编干部两项议题,决定3年内减少员额160万人,主要是精简机关、裁并重叠机构、把兵员减下来,减少保障部队,淘汰旧装备,保留骨干,保持部分满员师,加强特种部队。在这第五次大裁军中,精简最多的是工程兵、铁道兵,占陆军兵种部队精简总数的92.1%。到1976年,全军总人数减少了13.6%。

但由于“四人帮”的干扰破坏,精简整编任务尚未完成即被迫停止,直到1980年8月启动第六次大裁军,主要裁并了各级机关重叠机构,撤销了省军区独立师,部分陆军野战师由满员师改为简编师。

1982年9月,第七次大裁军以“精兵、合成、平战结合、提高效能”为原则,将人民解放军总员额减至400余万。其中,军委炮兵、装甲兵、工程兵机关改为总参谋部下辖的炮兵部、装甲兵部、工程兵部;军区直属的炮兵、坦克和野战工兵部队,大部划归陆军的军内建制;铁道兵并入铁道部;基建工程兵集体转业到国务院有关部门和所驻省、自治区、直辖市;撤销省军区的地方部队,部分边防部队移交公安部门。尽管这次裁军的力度很大,但邓小平仍不满意,在整编方案上批示:“这是一个不能令人满意的方案,现在可以作为第一步实行,以后还得研究。”

1984年11月1日,国庆35周年大阅兵刚过,中央军委在京西宾馆召开座谈会,全军各大单位的领导集聚一堂。

“从哪里讲起呢?”邓小平随和、亲切地望着会场上的诸位高级将领,“这次阅兵国际国内反映都很好。但我说有个缺陷,就是80岁的人来检阅部队,本身就是个缺陷。这表明我们军队高层领导老化,这种状态不改变不行。”

如何改变?唯有“消肿”。当时我军有400万人,机关庞大,官多兵少,官兵比例为1∶2.45。邓小平尖锐指出:“这样庞大的机关,不要说指挥打仗,跑反都跑不赢!”“精简整编,着重精简军以上的人员、干部和机构。精简整编,要搞革命的办法。一次搞好了,得罪人就得罪这一次。用改良的办法,根本行不通。”

这次,邓小平拿定了主意,要采取革命性的行动——裁减员额100万!

当时,我国面对的国际形势并不乐观,而裁军百万,意味着我军将减少四分之一的员额。这个决策的作出需要对国内外形势有准确的判断和科学的预见,需要有坚定的决心和超人的胆略。

1985年6月4日,邓小平在军委扩大会议上举重若轻地伸出一个指头——中国人民解放军减少员额100万!

决策“消肿”已属不易,实行起来更是难上加难。裁并机关、裁减部队、转隶关系、精简干部、提高合成程度、调整军队院校等一系列举措实行之后,到1990年,全军总员额降至319.9万人,共裁减103.9万人。人民解放军整编了若干个集团军,新组建了陆军航空兵、电子对抗兵等部队,同时加强了特种兵建设,海军、空军也加强了诸兵种的合成。

当1986年“国际和平年”来临时,裁军百万的战略性行动已总体完成。这第八次大裁军与以往不同,并不是简单的裁减人员,而是军队结构性的大调整,标志着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指导思想已经由“准备早打、大打、打核战争”,转到围绕现代化建设这个中心全面提高指挥和打赢现代化战争能力的基础上来。事实证明,“减少一百万,实际上并没有削弱军队的战斗力,而是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

往事链接

裁撤命令下在最前线

自20世纪60年代后期以来,华北地区持续干旱,天津遭遇到历史上罕见的水荒,几千家工厂面临缺水而被迫停产,近800万人民群众的生活深受影响。1981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兴建引滦入津工程。工程中最关键、最复杂的是在河北省迁西县境内开凿一条高6.25米、宽5.7米、长9600米的穿山引水隧洞。工程总指挥、时任天津市市长的李瑞环把这个最艰险的任务交给了铁道兵第8师。

1982年3月,第8师官兵们高唱着《铁道兵战士志在四方》,来到引水隧洞工地——景忠山下。这一地区石质复杂,塌方频繁,施工难度相当大。

就在官兵们不畏困难,争先请战,夜以继日地进行正洞掘进时,5月23日,师长刘敏、政委张景喜奉命赶到北京参加铁道兵党委紧急扩大会议。谁也没想到,几天后,他们带回来一个令人心碎的消息:铁道兵并入铁道部,全体官兵脱下军装,集体转业。

如同一声惊天霹雳,让原本激情万丈的队伍一下子乱了阵脚。一时间,要求调转、退伍的申请报告,不亚于以前的请战书,像雪片似的飞往连部、营部、团部;第40团报告零点至6点的班没人上;第36团工程进度直线下降;全团3个井3天进度不到1米;有的连队一天躺下不少“病号”……

“绝不能给铁道兵脸上抹黑!”“为铁道兵写好光辉历史的最后一页!”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思想动员,官兵们澄清了认识,放下了包袱,重新振奋了精神,继续坚守各自的工作岗位。

1982年7月,总指挥部决定再缩短半年工期,确保引滦工程在1983年国庆节前通水。已没有退路的第8师决定倒排工期、背水一战。

被称为“泥老虎”的9号洞是引水隧洞全线最“烂”的洞子,石块一抓一把,沾水就流,一碰即塌,工程期间先后塌方了360多次。官兵们水大不惧,塌方就抢,前面倒了,后面接着上。石质碎软不能打眼放炮,他们就一镐一镐地挖,一锹一锹地铲,甚至用手抠。

深秋的一天夜晚,9号洞再次发生塌方。为了不引发严重影响工期的“通天”塌方,第39团工程师王国军高喊一声:“是党员的跟我来,现在是我们为国献身的时候了!”说着,就扛起一根枕木冲向最危险的地方。在他的带动下,官兵们也纷纷扛着枕木冲进洞里。经过两个小时的拼死搏斗,100余名官兵流血负伤,终于避免了一起即将发生的特大塌方。

尽管撤编在即,身上缠满急需解决的问题,但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时候,第8师官兵还是将高昂的士气和革命干劲,同科学的态度相结合,于1983年7月1日,比预定时间提前3个月完成了施工任务,创造了轰动全国的“引滦精神”。

科技强军下两度裁减

——突出精兵、合成、高效,实现军队建设的“两个根本性转变”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国际战略格局开始向“一超多强”的多极化方向发展。同时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高技术兵器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已使现代战争形态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对军队现代化的质量要求大为提高。

中央军委敏锐地察觉到这些新变化,在1995年12月的军委扩大会议上明确提出“科技强军”战略,依靠科技进步实现军队建设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走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1997年9月,江泽民在党的第十五届代表大会上宣布,3年内再裁减军队员额50万。到1999年底,人民解放军按照“精兵、合成、高效”的原则完成了第九次大裁军,调整改革了不合理的体制编制,增强了武器装备的高科技含量,解散了大部分守备部队,部分集团军建制的乙种师归武警部队,有20余万干部退出现役转业地方工作,军队总员额由300万降至250万。

进入21世纪,随着现代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世界新军事革命在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上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战争形态开始向信息化战争转变,江泽民提出了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努力完成人民军队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的双重历史任务,实现军队现代化建设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2003年9月1日,江泽民在出席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建校50周年庆典活动时宣布:在2005年前再裁减员额20万,使军队总规模降至230万。胡锦涛主持中央军委工作后,提出了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拓展和深化军事斗争准备,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等重大战略思想。这次裁军着重解决体制编制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优化编成结构,使部队作战效能进一步提高;理顺重大比例关系,使领导指挥管理和保障机制得到改进;适度减少数量,使部队规模更趋精干;注重提高质量,使部队建设的科技含量明显增大。2005年底,第十次大裁军完成,有2万人转入武警机动部队,裁减非作战部队及机关和其他管理机构近18万人,其中管理军官6.4万余人。

历史经验表明,强大的军队绝不是靠人头数量堆出来的。适度裁减军队员额,不仅不会降低战斗力,而且能够进一步优化结构,有效利用资源,提升作战效率。当前,世界新军事变革风起云涌,我军由机械化向信息化迈进任重道远,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任务艰巨。习近平主席作出裁军30万的重大决策,充分显示出中国珍爱和平、维护和平的决心和信心,也必将对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建设产生深远影响。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