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旅游工作讲话稿
旅游业是以旅游资源为凭借、以旅游设施为条件,向旅游者提供旅行游览服务的行业。又称无烟工业、无形贸易。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2016年旅游工作讲话稿,仅供参考。
2016年旅游工作讲话稿篇1
同志们:
今天大会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旅游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20xx年旅游工作,全力推进我区旅游业转型升级、跨越发展。接下来卢区长还将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领会、落实到位。下面,我先讲四点意见:
一、总结成绩,增强信心
20xx年,是我区旅游业加快转型、实现突破性进展的一年。我们积极应对“禁止公费旅游”的市场压力,继续围绕建设“世界水电旅游名城核心景区”的奋斗目标,大力实施“景区精品化、配套人性化、服务规范化、环境生态化”的发展战略,旅游经济保持了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并以全省最高分通过“湖北旅游强区”复核,全区旅游发展规模进入全国百强县市区行列。
一是发展势头强劲,主要经济指标再超历史。全年接待游客721.14万人次,同比增长34.67%;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1.44亿元,同比增长39.92%;门票收入4.13亿元,同比增长19.03%。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经济效益大幅提升,拉动作用日益显著。
二是项目投入加大,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20xx年11个重点项目开工建设,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8亿元。巴王寨文化演艺区建成对外开放;金狮宾馆更新改造工程竣工对外营业;三峡大瀑布景区综合治理重点工程完工投入使用;三峡人家王家坪换乘中心建设加快;太阳山生态休闲旅游区和百里荒景区全新规划通过评审、启动。
三是营销方式创新,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我们针对高端旅游、大众旅游、复合旅游、专业旅游的群体,不断创新,策划、营销、推广夷陵旅游产品,进一步拓展客源市场,提升夷陵旅游形象。以京广高铁、沪蓉高铁的全线贯通为契机,在郑州、石家庄开展了“美丽中国新快线-灵秀湖北夷陵行”、在陕西开展了“朝秦暮楚”等旅游产品推介活动,成功举办了“20xx年上海旅游节静安金秋都市游?灵秀湖北 探秘神农 相约夷陵”风情展活动;借助第二十届上海国际茶文化旅游节闭幕式暨中国三峡第三届茶文化艺术节、中国三峡国际旅游节、三峡奇石文化展等活动,大力宣传旅游产品,有力地提升了夷陵旅游的知名度和吸引力;拍摄了一部旅游微电影形象宣传片《爱在山水间》。
四是带动作用增强,乡村旅游发展步伐加快。通过实施“八村十大项”工程,旅游的带动作用增强,乡村休闲游、体验游已成为我区旅游业的重要增长点。组织专家对全区乡村旅游资源进行了调研,启动了全区乡村旅游规划编制工作;王家坪和兆吉坪奇石产业专业村、石牌旅游专业村和官庄郊城生态休闲村建设加快推进。官庄城郊生态休闲村、文仙洞民俗体验休闲村已初具形态,节假日人气较为旺盛;完成了130家星级农家乐创建,全区星级农家乐达到415家,带动了5000多人就近就业,增收致富。
五是节庆消费旺盛,假日活力进一步彰显。假日旅游保持强劲增长势头。20xx年“元旦”“春节”等7个节假日,全区共接待游客176.65万人次,同比增长40.25%,占全区全年游客接待量的四分之一;综合收入达12.6亿元,同比增长88.9%。节日期间,全区餐饮业、各类住宿、休闲娱乐场所和商场纷纷爆满,极大地促进了节日消费,拉动了地方经济,彰显了假日旅游的活力。
六是市场秩序规范,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结合宣传贯彻落实《旅游法》,以三峡人家及三峡晓峰景区周边为重点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全区旅游市场秩序规范有序;坚持“安全生产是旅游的第一生命线”的理念,各部门紧密配合、齐抓共管,以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为主抓手,认真落实了安全生产工作要求,积极开展“安全生产月”和安全应急演练活动,有效增强了企业的应对能力;围绕“101”服务品牌,扎实开展了A级景区创建、饭店创星、旅行社创A及诚信等级创建活动,全区旅游接待服务质量及水平明显提升。一年来,旅游市场秩序良好、安全工作平稳有序,无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发生。在省旅游局组织开展的全省游客满意度调查中,我区排名第一。
二、把握形势,抢抓机遇
当前,旅游业正处在压力与动力博弈、良机与危机并存的转型发展关键时期,我们肩负的责任重大。
一是准确把握发展新趋势。从旅游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来看,它正在实现三个转变:就是由经济增长点向战略支撑点转变,由消费引爆点向转型突破点转变,由基本需求点向幸福评价点转变,转变过程呈现出的“五化”趋势。
边界模糊化。在经济全球化的带动下,旅游跨国界、跨领域、跨行业、跨产业、跨部门融合发展的趋势日益明显。旅游是无业不包、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无人不想。跨业洗牌、跨界分金趋势明显。对旅游业发展来讲,是机遇,更是挑战。
需求多样化。旅游已不再是过去的“游山玩水”和欣赏名山大川。凡是能给人们带来精神和物质上的享受的,都可能成为游客的需求。需求多样化决定了服务的多样化。旅行社应该是一个盈利点很多、盈利能力很强的行业,但由于我们的服务模式转变不快,利润比农产品还薄,需要旅行社行业自转、自立、自强。
竞争区域化。以往的旅游竞争,更多的表现在景区景点上的竞争,现在更多的是一个区域旅游综合功能、综合品牌、综合实力和综合影响力的竞争,也就是旅游目的地之间的竞争,精品旅游线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
发展全域化。针对一个城市和一个区域,我们必须要用旅游的理念来规划,用旅游的标准来建设,用旅游者的眼光来管理。
服务智慧化。随着科技新技术革命的迅猛推进,旅游从过去传统的点对点、面对面的服务,变为以融合通信与信息技术为基础,以游客实时互动体验为中心,以一体化的行业信息管理为保障,以激励产业创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为特色的信息化旅游服务新模式。如何创新我们的服务方式,为游客提供更加便捷和满意的服务,需要做的工作还太多。
二是敢于剖析自身不足。我区旅游发展虽然在全市、全省处于前列,但与国内旅游强区强县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
在政府层面上,旅游强区创建的整体性战略措施不强;全域规划滞后,各自为政,缺乏系统性;服务体制与机制滞后,服务力度不够;政策支持不够,针对性不强,氛围不够浓;统一思想和系统学习不够,认识差异大,合力显现不强等。旅游强区创建任重而道远。
景区和精品线路核心竞争力不强。三峡人家、三峡大瀑布天生丽质,但与张家界、九寨沟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乡村旅游尚处起步阶段。
配套设施不够完善。实现由观光游向休闲度假为主的目的地游转变,与旅游目的地要求尚有很多大差距,路、水、电、通信、环境卫生等配套设施建设任务艰巨。
发展机制不活。与旅游强区的定位相比,与建设鄂西圈核心城市要求相比,与外地先进经验相比,我们在推动发展的体制机制上还存在许多不足。如何充分调动各方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旅游转型发展、快速发展,急需寻找突破性的措施。
三是抢抓善抓发展机遇。
《旅游法》和促进消费的重大政策提供强大动力。《旅游法》正式颁布,国务院出台了《国民旅游休闲纲要》,以及之前国家为拉动旅游消费而出台的系列措施,旅游业已经成功纳入国家战略体系,旅游促进已经上升到国家事业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层面。特别是《旅游法》,把旅游业推上了依法治旅的轨道,这既是推动民众出游的强心剂,也是推动旅游发展的催化剂,必将为旅游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各级党委战略决策提供强大动力。省委省政府 “建成支点 走在前列”的战略决定,以及加快实施“一主两副”“两圈两带”“三峡城市群”城市圈区域发展战略;市委市政府以“两坝一峡”为龙头、大力建设宜昌三峡旅游新区,以及培育千亿文化旅游产业的重大战略决策;区委区政府建设“三峡旅游名区”、“湖北城乡统筹示范区”的发展战略,等等,这些战略决策,都将为我区旅游业发展带来良好机遇。
巨大的消费潜能释放提供强大动力。随着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的协调推进,旅游将成为人们的必需消费品,旅游消费规模、层次和领域将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一个庞大的旅游消费潮流正在涌动。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的数据,20xx年全球国际游客可增长5%,达到近10.8亿人次,其中中国对国际旅游的增长贡献率超过30%。中国正在形成全球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人均出游超过2次,旅游消费在国民消费中的比重稳步提升,这是我们的最大源动力。
坚实的发展基础提供强大动力。随着多年来的发展,我区旅游体系趋于健全、旅游产品日渐丰富、配套功能逐步完善,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浓厚的发展氛围正在形成,为旅游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善于抓解放自己的机遇,形成强大的内生动力。理念一变天地宽,道路升级、河道治理、乡村绿化、环境卫生、厕所配套、城镇改造、城市休闲慢行系统等,只要理念一变,处处为旅游加力,不愁旅游搞不快、水平不够。
面对旅游业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和新要求,不进就是失职,慢进就是贻误时机。全区上下要切实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紧迫感,明确目标,创新思路,加快发展,迅速掀起我区旅游发展的新高潮。
三、明确目标,把握关键
20xx年是“智慧旅游年”,要围绕“旅游全域化、景区智慧化、环境生态化、配套人性化、服务规范化”工作思路,加快产业升级转型,提升服务水平,努力把夷陵区打造成湖北旅游全域化示范区,逐步实现由观光为主向以休闲度假为主的多样化、复合性发展跨越,由第三产业龙头向我区经济支柱产业跨越,由旅游资源大区向旅游经济强区跨越。力争全年接待游客达到8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8亿元。
一是以规划为龙头,在推进我区旅游全域化进程上有新突破。坚持规划先行,在产业发展上,以全域化规划为基础,加快编制全区乡村旅游规划;对“十三五”旅游规划项目提前调研、超前谋划。在线路布局上,将旅游线路从景区延伸到城区、到乡村、到工农业旅游示范点、到特色居民点,推出若干精品线路。在产品开发上,找准资源的独特性和唯一性,打造差异化的旅游品牌,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同时积极开发四季产品,形成“春城无时无处不飞花”的格局。在产业融合上,拟定城市建设和相关产业发展规划时,将旅游同步规划、同步发展,推动农旅融合、工旅融合、商旅融合、文旅融合,促进全域化、跨产业、多行业发展旅游。
二是以项目为抓手,在打造精品上实现新突破。旅游业要做大做强,必须靠大项目作支撑。今年要全力抓好全21个重大旅游项目的实施。要以市政府建设宜昌三峡旅游新区和《宜昌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修编为机遇,加快三峡人家、三峡大瀑布、太阳山生态旅游度假区、百里荒旅游区、大老岭国家森林公园景区等重点项目建设。
三是以乡村旅游为重点,在突出特色上实现新突破。去年,我区开展了“八村十大”工程建设,在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乡村旅游游客暴涨,成为节日一大亮点。我区大多地方处于山区,生态资源富集,发展乡村旅游是大有可为的。要以乡村旅游规划为引领,以星级农家乐和休闲农业示范点创建为抓手,以推出精品乡村旅游线路为关键,以培育赏花游、果蔬采摘游、休闲游等旅游产品为重点,以完善配套和节点为基础,加快乡村旅游发展。要充分发挥旅游在城镇化中的支撑和服务功能,赋予城镇更多旅游功能,加快形成一批具有区域影响力、鲜明特色的旅游休闲目的地。省里提出,要打造20个左右以旅游为主导产业的示范县市,使旅游成为推动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的引擎产业;发展50个左右的旅游小城镇和旅游新社区,强化旅游古镇、名街的保护和利用,提高大型旅游景区周边小镇的承载能力。我们要抓住机会,积极开展申报创建工作,争取有一批旅游城镇进入省扶持计划名单,推动旅游经济快速发展。
四是以公共服务为基础,在旅游服务体系建设上有新突破。要以智慧旅游年主题活动为契机,把智慧旅游工作作为全面提升旅游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抓手,并把我区智慧旅游有机融入“智慧城市、智慧景区”城市发展战略。以推进三峡人家智慧景区建设为突破口,逐步建立城市智慧旅游服务、智慧旅游管理和智慧旅游营销等三大体系,不断提高我区旅游服务与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强力推进旅游道路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标识系统,提升旅游服务保障水平。
(五)以营销为手段,在扩大知名度上实现新突破。市场营销在旅游工作中占据着核心地位。要注重产品包装,要注重合作营销。要善打组合拳,资源共享,统筹行动。不仅部门与企业之间、企业之间要加强合作,也要注重与相邻重点地区、精品景区之间的合作。要注重针对性,要结合实际,针对不同的产品特征、需求群体,突出重点区域、精选营销方式、创新宣传活动,增强市场营销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强化领导,狠抓落实
旅游产业是朝阳产业、黄金产业,一业带多业、一业带百业。各级各部门务必把旅游业摆在突出位置,放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和转型跨越中来统筹谋划,加强领导,增加投入,强化监管,实现旅游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是加强领导,形成合力。旅游业涉及面广,只有齐抓共管、紧密配合才能实现更好更快发展。各乡镇一定要根据各自的资源秉赋,制定好旅游发展规划,明确旅游发展定位,加强对发展旅游业的组织协调。区旅游局要加强对全区旅游业发展的研究,认真履行行业指导、组织协调、市场管理、行政执法等职责, 充分发挥总牵头作用,协调好各方面关系,全面组织实施,推进各项工作落实。各部门要强化“大旅游”意识,树立“一盘棋”理念, 建立工作协同与配合机制,主动配合做好相关工作,加大项目争取力度,积极支持旅游业发展。规划部门在制定各专项规划时,要充分考虑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将旅游发展要素融合进去;交通管理部门在完善交通网络体系时,既要充分考虑市民出行需要,也要充分考虑游客出行的交通服务需要,特别是在旅游车辆安全、交通标识设置、停车场建设及行车路线、停车配套等方面强化服务管理;建设部门在市政配套建设中要注重考虑旅游发展需要;国土、财政等部门在旅游项目用地、旅游政策扶持等方面要加大扶持力度;文体、经商、农业等部门也要加强与旅游部门的协同配合,共同策划推进各自领域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公安、卫计、安监、食药、环保、广电等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落实责任、密切配合。相关新闻媒体要加大对旅游工作的宣传力度,在全区营造重旅游、抓旅游、兴旅游的浓厚氛围。为了加快推进全区旅游全域化步伐,区政府印发了《夷陵区旅游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草案,请各乡镇、各部门、各企业会后加强研究,完善方案,认真组织实施,确保三年计划如期、高质量地全面完成。
二是加大投入,壮大规模。要加大对旅游整体形象宣传和品牌塑造资金的直接投入,进一步塑造鲜明的城市主题形象。各级各部门在实施项目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旅游形象和城市功能,把城市当成一个旅游产品来打造,建筑风格、文化元素、特色展示、形象功能要保持统一协调。要进一步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和对重点旅游景区开发建设的导向性投入,加大向上争取项目、政策、资金力度,为我区旅游业的大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加大重大项目的投入力度。同时加快建设更加健全、统一协调的旅游交通等基础服务标识体系。
三是落实政策,提档升级。为积极推进旅游品牌建设,有效开拓客源市场,鼓励旅游企业做大做强,促进全区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我区出台了夷陵区旅游业发展奖励办法及实施细则。奖励办法中,对新创建为国家3A、4A、5A景区的企业分别给予10万元、50万元、100万元的奖励。在4A、5A景区创建过程中,区政府还将给予相应的专项扶持政策;对新取得省级旅游名街、旅游名村、旅游名镇称号的街区、村、镇,分别给予1万元、2万元、5万元奖励;对新取得国家级旅游名街、旅游名村、旅游名镇称号的街区、村、镇奖励5万元、10万元、20万元;对新创建为省级、国家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的单位,分别给予5万元、10万元奖励。办法中还对旅行社创A、宾馆创星、农家乐创星、发展旅游商品、宣传营销都方面都制定了专项奖励政策,下来后请认真贯彻落实。我相信,随着这些政策的落实,必将有力促进我区旅游业的提档升级、转型发展。
四是强化监管,优化环境。要分门别类制定标准,全面组织开展企业管理年活动,引导旅游企业不断提升服务品质。要强化旅游行业安全监管,全面落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大力推进“两化”建设,建立旅游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认真排查治理旅游安全隐患,切实把各种事故苗头、旅游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要加大对“黑车”、“黑导”、“黑景点”等扰乱旅游市场秩序的综合整治,推动建立旅游投诉统一受理机制,规范旅游经营企业行为,全力维护旅游者合法权益。加大《旅游法》宣贯力度,提升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文明旅游依法兴旅的责任。积极组织开展游客满意度调查并适时整改,努力提升我区旅游的满意度和美誉度。今天,来参加会议的旅游企业有27家,你们是这个行业的主力军,你们的经营行为、一举一动,都直接影响到夷陵旅游产业的发展。没有投诉不等于没有问题,我不希望看到任何不文明不诚信行为在夷陵区发生。维护和提升好全区的旅游整体形象
同志们,旅游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是历史赋予我区的崇高使命,面对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全区上下必须聚心聚力,创新思路,敢于担当不推诿,勇于担难不动摇,勤于担责不懈怠,振奋精神,克难奋进,勇当“三峡旅游名区”建设的排头兵,为全区旅游新一轮大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2016年旅游工作讲话稿篇2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按照会议安排,我就20**年全市旅游发展情况和20**年全市旅游重点工作简要报告如下:
一、20**年全市旅游工作情况
2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旅游行业团结一致,奋力拼搏,在机遇与挑战中努力前行,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以及**地震、7月地质灾害的影响,全市旅游业仍保持了健康发展态势。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30.66亿元,预计占全省的35%,同比增长26.64%;接待旅游总人数1.55亿人次,同比增长27.68%;其中接待入境游客176.43万人次,预计占全省的88%,同比增长12.09%。三项旅游经济指标的增幅均居于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的首位。
(一)旅游发展氛围越来越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一直把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在政策上扶持,在资金上倾斜。同时,全市各级各部门旅游意识不断增强,加大了旅游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合力推进旅游业发展。各区(市)县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几乎都把旅游业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市建委加大了旅游城镇建设力度,市规划局对旅游功能区总体规划和多个旅游专项规划进行了修编,市政府法制办积极推进旅游法宣传贯彻,市委宣传部、市外办、市台办积极推进旅游联合营销,市文化、农业、体育、博览、商务等部门加快推进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市质监局积极支持旅游标准实施,市委、市政府目督办加大了旅游工作的督查,市应急、安监等部门积极支持旅游安全工作,市公安、工商、物价等部门加大涉旅联合执法力度,全市上下形成了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局面,全市旅游业发展的氛围越来越浓,旅游工作的环境越来越好。在此,我代表市旅游局,对各部门、各区(市)县对旅游工作的重视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旅游产业体系日趋完善。编制了《**市新创国家5a级旅游景区可行性分析报告》,启动大熊猫基地创国家5a级景区工作;新创4a级景区3个、3a级景区2个;新创省级旅游度假区5个;新增主题饭店2家、星级饭店8家。旅游商品获国家级铜奖1件、省级金奖5件、省级银奖4件。全市90个重点旅游项目完成投资**5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7 %,其中竣工项目12个、新开工项目**个。
(三)旅游管理服务质量不断提升。深入贯彻落实《旅游法》,加快依法兴旅、依法治旅进程。成功创建第二批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城市,新增区域性地方标准5部、企业标准15部,培育旅游标准化示范区(市)县10个、示范企业82个。在全国60个样本城市中,我市游客满意度综合排名居全国第3位,创历史最好水平,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和中西部城市中均居首位,连续四年稳居全国前列。加强旅游市场日常监管,全年开展日常检查80次,专项检查5次,联合执法12次;依法查处旅行社1家、取缔无证社**家、处罚导游8名。受理旅游投诉278件,结案率96.5%,理赔率100%,游客满意率98.5%。组织旅游安全培训6次、应急演练2次、安全检查52次,我市已连续**年未发生涉旅安全责任事故。
(四)旅游公共服务水平逐步提高。抓住财富论坛、华商大会契机,实施旅游软件提升工程,开展全市a级景区、星级酒店管理人员专题培训8次,对45家3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外文用语和公共标志进行了规范整治;启动西部旅游枢纽和智慧旅游指挥平台规划建设,开展了主城区旅游标识标牌规划调研工作,进一步优化全市旅游公共服务设施。
(五)旅游宣传营销成效明显。成功举办20**pata旅游交易会,利用财富论坛、华商大会开展专项旅游宣传营销;在美国纽约时报广场电子屏播出**旅游宣传片;在英国伦敦举行文化旅游推广活动,邀请俄、德、意、香港等地旅行社、媒体代表到**考察采风;制作微电影在爱奇艺、新浪微博宣传;在双流机场、北京机场开展**形象宣传;举办了“**72小时过境免签”系列活动;全年共举办旅游节庆活动150余个。在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旅游可持续观测点第二次年会上作主题发言,介绍**旅游可持续发展经验,受到广泛好评。
(六)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取得实效。编制完成《**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规划》。整合龙门山和龙泉山生态旅游综合功能区职能,进一步完善
“五个一”统筹推进机制。全年功能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43.2亿元,完成重大项目156个,其中投产30个,加快建设98个,前期储备28个;全年计划投资**2.8亿元,实际完成164.35亿元,占全年计划的124%;全年招商引资签约项目35个,签约金额118.1亿元,实际到位内资51.50亿元,实际使用外资5583.3万美元;联合举办赛事节会61项,其中国际级15项,国家级28项。
一年来,全市旅游行业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旅游发达城市和先进地区相比,我市旅游业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一是游客消费水平不高。20**年,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我市接待旅游总人数居第2位,其中接待境外游客数居第5位,旅游总收入居第5位,且我市三大旅游经济指标增幅均居第1位。但我市游客人均消费仅858元,居第**位,只有第1位杭州的一半。二是旅游度假产品缺失。20**年,我市接待游客总人数1.55亿人次中,境外游客只有176.43万人次,仅占接待总人数的1.**%;而“一日游”游客达1.**亿人次,占了接待总人数的73.5%。这一方面表明**的旅游集散功能仍很突出,但另一方面也表明我市度假产品缺失,过夜游客偏少。三是旅游企业经营难度加大。受国内经济调整和宏观政策的影响,我市旅游企业特别是高星级饭店经营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他旅游企业也普遍面临着成本持续上涨、盈利能力下滑、增速放缓、后劲疲软等困局。四是旅游门户功能面临挑战。随着绵阳机场航线成倍新增、九寨机场直飞航线日益增多、亚丁机场通航、青海—九寨公路通车、**—兰州铁路开建,**在西部的旅游集散中心地位将面临诸多挑战,致使客源被不断分流。综上看,经过近年的发展,**旅游数量规模得到急剧增长,供不应求的局面消退,竞争格局全面形成。虽然旅游市场仍在扩大,但发展的关键不再是“增量”,而应该是“质量”。**旅游业已走到转型升级的重要关口,必须转变发展方式、发展模式和发展形态,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转变,由注重规模向规模效益并重转变,由注重经济功能向发挥综合功能转变。
二、20**年全市旅游重点工作
20**年,是**旅游业变革的重要之年。从全球来看,加快发展旅游业成为很多国家的战略决策,旅游业融合发展的趋势明显,并成为产业投资的热点领域。从国内来看,旅游业的新产品和新业态层出不穷,产业融合、新技术革命、资本的倾注对旅游业影响日益加深,大众休闲、散客经济时代的到来将进一步促动在线旅游业务的发展。这些利好因素的存在,使得我市旅游业发展依然保持相对乐观的预期。但是20**年**旅游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任务,市场的转型、业态的转型、政府市场关系的转型必然导致旅游业有一个阵痛期。因此,20**年我市旅游业发展仍然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对此,我们将认真分析,清醒认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围绕“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统筹发展”的工作基调,坚持依法兴旅、依法治旅,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优化监管,强化服务”,努力向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迈进。
20**年,全年旅游经济发展目标为:力争接待游客总人数1.86亿人次,同比增长20%。其中,接待入境游客200万人次,同比增长20%;旅游总收入1663亿元,同比增长25%。将着力抓好以下重点工作:
(一)实施旅游改革创新工程。一是健全旅游综合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市旅产领导小组的统筹职能和市旅产办的参谋、协调和推手作用,推进旅游资源一体化管理。认真贯彻《旅游法》,修订《**旅游促进条例》,完善旅游市场监管协同机制,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探索出台农家乐经营免税、乡村旅游用地享受农业产业化项目用地等政策。二是建立旅游大市场机制。建立和完善区域、圈层旅游合作机制,推进规划共编、品牌共促、市场共推、信息共享,构建全域**大市场。依托旅游功能区“统规分建”推进机制,鼓励旅游景区探索市场化的经营管理新模式。三是创新旅游投融资机制。年内力争设立免税旅游商品店,积极引进国内外大型企业开发重点旅游项目;扩大中小担保公司职能,积极培育扶持优质旅游公司上市,扩大旅游企业投融资规模和渠道;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积极引进国际旅游企业参与我市旅游市场竞争,鼓励我市旅游企业走出去参加国际旅游市场竞争。四是创新考核机制。探索改革旅游的发展目标和统计体系,增加质量和效益指标,力争实现旅游总收入、入境旅游数增速快于旅游总人数增速、过夜游客增速快于一日游游客增速。
(二)实施旅游产业优化工程。一是统筹产业空间布局。推进重点旅游目的地与中心城区共融互进,提高龙门山国际山地度假区、龙泉山乡村休闲度假区、中心城区都市休闲区及环城游憩产业带的产业集聚水平,通过联线成片,促进城市、线路、景区有机连接,形成各具特色的立体产业体系。二是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力争新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1个,壮大旅游精品规模。强化宽窄巷子、锦里等街区文化特色,推进文殊坊、水井坊等历史文化街区建设,提升都市休闲旅游产品。实施乡村旅游提升计划,连片打造乡村度假旅游产品。不断完善古镇“四态”,提升古镇品质。三是健全旅游产业体系。积极引进国际旅游组织机构和知名旅游运营商、品牌连锁酒店,出台旅游企业扶持相关政策,鼓励旅游企业走集团化、网络化发展之路。优化酒店布局,引导农家乐向乡村酒店转型发展。鼓励交通企业增加旅游小车租赁业务,开发观光巴士线路。扶持地方特色旅游商品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改造。
(三)实施旅游融合发展工程。一是理清旅游文脉。深入挖掘城市文化内涵,通过旅游线路串联文化旅游景区(点),理清城市文脉,凸显世界遗产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彰显古蜀、三国、诗歌等文化,挖掘民俗、宗教、美食文化,推出文化旅游精品演出剧目。二是推进旅游融合发展。推进旅游与会展、商贸、科技、工业、农业、体育、医疗等的融合发展。积极开发旅游电子商务、自驾游、温泉疗养、山地运动、旅游演艺等新兴游业态,促进旅游产业纵深发展。加强与国际旅游组织、国际旅游供应商、国际航空公司的合作,承办好世界旅游组织中国旅游可持续观测点年会,全面提升**旅游交流合作层次。三是拓展旅游客源市场。研究挖掘并全力打造城市旅游形象品牌,做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抓好重大节会营销,牵头办好慕尼黑啤酒节、20**年乡村旅游节,积极配合办好米其林挑战赛、文化创意周等国际性活动,配合做好将于20xx年在我市举办的国际市民奥林匹克运动会前期营销工作,精心策划推广**旅游亮点。实施精准营销,综合利用友城、蓉欧快铁、国际航线、南丝绸之路及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等资源,加强与星巴克、携程网和万事达卡等的合作,持续进行旅游宣传营销。
(四)实施旅游服务提升工程。一是强化旅游标准化工作。进一步完善旅行社、a级旅游景区和星级饭店退出机制,培育一批旅游标准示范企业。实施旅游景区综合提升工程,引进专业化、市场化景区管理公司负责景区运营管理,推进景区管理向综合服务转变。力争游客满意度保持在全国前5位。二是完善旅游公共服务。加快智慧旅游建设,完成旅游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散客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建成全市旅游投诉统一受理机制。积极发展旅游客运班线及包车客运,优化“景区直通车”线路,构建“快旅慢游、便捷安全、无缝换乘”的旅游立体交通体系。完善旅游标识标牌,规划建设旅游集散中心、自驾车营地等。三是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试点旅游人才职称评定和等级认证,用好有关政策,引入优秀旅游人才,探索在蓉留学生参与旅游志愿服务模式。引进国外旅游教育资质认证,鼓励企业与学校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资源条件合作办学。
报告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