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幼儿心理发展的论文

2017-06-14

健康心理是人在成长和发展中所必须具备的素质,我们在培养智能型人才的同时绝不能忽视幼儿健康心理的培养。因此需要培养幼儿的良好的道德品质、自信心、人际交往能力、良好的性格等,来促进幼儿的心理发展。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浅析幼儿心理发展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析幼儿心理发展的论文篇一

《浅谈在游戏中如何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摘要】健康心理是人在成长和发展中所必须具备的素质,我们在培养智能型人才的同时绝不能忽视幼儿健康心理的培养。如: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良好的道德品质、自信心、人际交往能力、良好的性格等,来促进幼儿的心理发展。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最佳捷径。

【关键词】游戏; 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2-0279-01

奥地利著名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幼儿早期的经历非常重要,很多人的心理障碍与心理疾病都可以追溯到童年早期(特别是五岁以前)所遭受的挫折。童年早期所经历的创伤或挫折若没有得到及时地解决,幼儿就会痛苦,受到压抑,负性情绪潜藏于幼儿的内心,形成无意识。随着幼儿的成长,再次遇到挫折时,潜藏的负性情绪被现实所激活,孩子就会产生心理疾病。可见,幼儿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多么的重要!游戏是幼儿的生命,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游戏是贯穿于始终的活动,是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最有效途径。

一、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

幼儿时期是一个人道德品质形成的奠基时期,在这个时期,对幼儿的道德品质教育尤为重要。当幼儿离开家庭投入到幼儿园集体生活中,他们在各方面都要学着自理、自我服务,会有许多的不适应。此外,他们还缺乏对是与非的正确的判断能力,这些都制约着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认为:各种道德几乎可以从游戏中得来,什么自制、什么克己、什么诚实、什么理性的服从,这种种美德之形成,没有再比游戏这个利器来得快,来得切实。

规则是对人们行为的规范,是协调人们之间关系和行为冲突的社会性标准。对于规则本身的遵守,是道德发展的一个重要体现。游戏的规则是游戏的本质特征,是幼儿顺利进行游戏活动,实现游戏性体验的前提。在游戏中,强调游戏规则的遵守有利于培养幼儿的道德意识,发展幼儿的道德行为。一方面,只有遵守游戏的规则,才能开展游戏,实现幼儿自身在各方面的可能发展;另一方面,只有真正在游戏中,沉浸于游戏的情境和游戏的秩序中,才能够对游戏有触及心灵深处的感知、感觉,使幼儿通过游戏形成礼貌、遵纪守法、公平、平等等道德规范及相应的行为价值观,获得影响与控制环境的能力,建立起行为准则。如在玩角色游戏《买东西》时,就需要按照统一的规则来玩,售货员有售货员的行为规范,顾客有顾客的行为准则,不能想怎样玩就怎样玩,否则就玩不好。当幼儿按照规则玩下来时,他会感到成功的喜悦和心理的满足,从而激发起对良好道德行为的积极情感。

可见,游戏一方面可以给予幼儿充分的机会以发展自己的能力和健全的意志,另一方面又受到各种规则的限制,这就使之与德育心理相互联系、相互渗透。

二、让幼儿体验成功,培养自信心

在游戏中,幼儿因自身经验的不足或其它因素的影响,对所从事的活动缺乏自信心,表现出消极、被动和胆小。这样,本来能够完成的任务,也会半途而废。久而久之,这种胆怯的心理就会阻碍幼儿的心理健康,对幼儿的成长产生不利影响。因而,让幼儿在游戏中克服胆怯心理,勇敢面对任务,通过自身努力,体验成功的喜悦,是培养幼儿自信心的基础。

首先,在游戏时应让幼儿掌握基本的技能,明白游戏的任务,让他们从容地进行游戏其次在游戏中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引导和鼓励,让他们积极思考,大胆动手,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例如:在做插接积木的游戏时,我先和幼儿一起讨论学习镶嵌、接插等基本技能,有了活动的基础,他们在接下来的游戏中不再畏缩,而是跃跃欲试,想把掌握的方法运用到游戏中。在游戏中,尽管幼儿插接的物体很稚嫩,有很多缺陷,我总是用亲切的微笑、用信任的目光消除孩子的胆怯,用慈爱的抚摸鼓励孩子的进步,用赞赏的语言肯定孩子的成功。孩子们在老师的鼓励和信任中,看到了自己的点滴进步,相信自己一定能行,大胆地进行操作,并有了创新。渐渐地,他们的插接起了变化,有了很多的花样,小小的插件、积木在孩子们手中有了灵气,一会儿扎成了篱笆,一会儿垒成了房屋,一会儿建成了大桥,孩子们获得了成功,对自己的才能有了信心,都渴望在下次活动中展示自己的作品和才能。

成功是自信的法宝,幼儿正是在一次次成功的体验中克服了胆怯,积累了信心,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游戏中。没关系,我们重新再来、不要紧,再试一次、我一定能行,成了幼儿在游戏中用的最多的话语,他们不再害怕失败,而是用足够的信心参与游戏,去证明自己的才干。

三、培养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

幼儿的人际关系虽然简单,但与幼儿的心理健康关系重大。游戏是幼儿最乐于参与的活动,是培养幼儿交往兴趣与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游戏具有群体性,是幼儿对社会生活的一种再现。游戏中,幼儿以愉快的心情,兴趣盎然的再现着现实生活,对老师的启发、诱导很容易接受,通过自己与同伴的共同活动,把最感兴趣的事情反映出来,从中学会共处,学会合作。例如在进行我的家、看病、买菜等角色游戏时,让幼儿在扮演不同的角色中,共同商议,互相协作,互相配合,使他们不但能掌握社会行为规范,逐渐摆脱自我中心意识,而且能学习不同的角色间的交往方式:幼儿与老师的交往、医生与病人的交往、营业员与顾客的交往等。孩子们你来我往,能保持愉快的情绪,更增添幼儿交往的兴趣。为了能把游戏玩好,幼儿自觉地遵守规则,使自己的行动服从游戏的要求。此外,幼儿通过各种角色的扮演,可体验到社会成员的思想和感情,诸如老师对学生的爱心,医生对病人的关心,顾客要尊重别人的劳动,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理解和尊重。因此,通过游戏,可以使幼儿学会分享、谦让、合作、互助、理解、尊重,从而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四、培养幼儿良好的性格

让幼儿体验成功的乐趣,获得充分的自信心,是培养幼儿良好性格的基础。在游戏中,教师应善于鼓励、引导幼儿,让他们大胆操作,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游戏中来。并通过游戏有针对性地改善幼儿的不良性格。如对好动、稳定性差的幼儿,可安排他们在游戏中担任安静的角色,如门卫、解放军战士等,让他们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克制自己的冲动,培养其坚持性和较稳重的性格。对于比较内向的孩子,可让他们扮演一些比较主动的角色,如招待来宾的主人、到商店买东西的顾客等,锻炼口语表达能力,克服害羞的心理。还可让他们担任游戏的主要角色,使他们变得积极主动,进而提高交往能力。在游戏中,幼儿展示了自己的能力,建立起对自己的自信心。当幼儿完成了游戏活动中的一定任务时,会获得成功的喜悦。在游戏结束后的评价中,可以促进自我认识的发展,从而获得自信,形成勇敢、坚强、活泼、开朗的良好性格。

健康的心理是人在成长和发展中所必须具备的素质,幼儿园在对幼儿进行体、智、德、美诸方面教育的同时绝不能忽视幼儿健康心理的培养。游戏以其独特的吸引力,对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有着其他活动所无法替代的优势。教师应充分利用游戏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把我们的孩子逐步培养成全面健康发展的有用人才。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