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顺时养生

2016-11-04

保健养生是人们最关注的一个话题,中医养生讲究顺时养生。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顺时养生的相关知识,希望对你有用!

顺时养生1:喜乐忧悲各有时

喜怒哀乐的产生,与春夏秋冬的变化是相统一的。喜气为暖,春天产生;怒气为清,秋天产生;乐气为暑,夏天产生;哀气为寒,冬天产生。

天与人都有四气,并不是人自身本来就积存的。所以,对此可以调节,但不能制止。调节可以使之更为顺畅,对之加以制止,就会扰乱其变化规律。

人产生于自然,且能顺应自然的变化而变化。喜气来自春天,乐气来自夏天,怒气来自秋天,哀气来自冬天,这是四气的本质。

人的四肢各有其特定的位置,就像四季的寒暑变化,是不能随意加以更改的。说四肢可以变换位置的人,是巧言谄媚之人。如果四季更换了次序,就成了凶年。如果喜怒哀乐违背了常规,就会造成社会的混乱。

贤明的君王当春而喜,使喜得其正;当秋而怒,使怒得其正;当夏而乐,使乐得其正;当冬而哀,使哀得其正。全国上下都效法这种做法,以顺应四时的变化规律。

春气象征慈爱,秋气象征严厉,夏气象征快活,冬气象征哀伤。爱气使万物孕育,严气使万物成熟,乐气使万物得以补养,哀气使万物消亡。这是自然规律。

春天气候暖和,此时大自然的慈爱使万物孕育;秋天气候清亮,此时大自然的严厉让万物成熟;夏天气候温暖,此时大自然的快乐让万物得以滋养;冬天气候寒冷,此时大自然的哀伤而让万物蛰藏。

春天主万物产生,夏天主万物滋养,冬天主万物蛰藏,秋天主万物收获……所以人们在春天感到高兴,夏天感到快乐,秋天感到忧愁,冬天感到悲伤。

(西汉)董仲舒《春秋繁露》

顺时养生2:顺应天地之气

如果人的阴阳调和,则气机就平和,阴偏盛或阳偏盛则阴阳就乖戾,阴阳乖戾那人的气机就不调。所以,人们在春、夏两季调养阳气时,要适当补些阴气,使人体的阳气不至于偏盛;秋、冬两季调养阴气的时候,也要适当补些阳气,使人体的阴气不至于偏盛。

从书上可以得知,孔子在夏天的时候,穿着粗细葛布做成的单衣,让阳气向外宣泄;冬天的时候,孔子便穿上厚实的狐貉皮衣待在屋里。公都子说:“冬天喝汤,夏天喝水。”这很明显是顺应季节的规律。

《月令》上记载:“人们在春天要吃面食和羊肉,在夏天要吃豆类和鸡肉,在秋天要吃芝麻和狗肉,在冬季要吃黍和猪肉。”这是因为四季所吃的食物,要适应每个季节的气候。

顺时养生3:畏天之时,于时保之

四季的气,像春风、夏暑、秋温、冬寒,都能使人们得病,并不是只有八方之风才能使人生病。君子要谨防四季之气,生活起居要有规律,不要被食、色所伤。那样,就算是贼风苛毒,也不能伤害到人。

邪气聚集的地方,正气必然虚弱,就像木材腐烂后就生虫,河堤有了洞穴以后水就浸入那样。本身正气虚弱,恰逢天时之虚,又加上正好在上弦月之前、下弦月之后,月廓之空的时候感受邪气。这就是所说的三虚。三虚致病的人,轻者病情严重,重者死亡。

倘若春天本来应该温暖却寒冷,夏天本来应该炎热却凉快,秋天本来应该凉爽却炎热,冬天本来应该寒冷却温暖,这些都是天地的肃杀之气,并不是正常的气候,对此要尤为谨慎,以免发生瘟疫。

凡是大寒大热、大风大雾,都应该避开,不能认为自己身体强健就没关系。《诗经》上说:“畏天之时,于时保之。”说的就是这么一个道理。

(明)万全《养生四要》

顺时养生4:顺时养阴阳

冬至时,气起于涌泉,十一月行至膝,十二月行至腹,正月行至腰,这叫三阳成;二月行至臂,三月行至项,四月行至头顶,此月是人身阳气最盛之月份。阴气也同这一样,十月最盛。所以,四月十月不得行房事,这是为了避纯阴纯阳的月份。

每到冬至月,在北边墙下铺上厚厚稻草而睡,称之为受元气。每逢八月一日巳时后,就用微火暖脚,不要让下边冷而无生气。要经常运气于下,不要泄气于上。

春天冷冻未消,穿衣要下厚上薄。养阳收阴,则长寿不老;养阴收阳,则危害人体。所以冬天天地气闭,血气伏藏,人不可以劳作出汗,以耗泄阳气,有损于人。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道林养性》

顺时养生5:顺自然之气

清净,人的意志就平和。保持与自然之气相通,人体的阳气就固密。即使有外界的贼邪,也不能伤害人体。这是因为顺应了四时气候变化的规律。

所以,圣人能够精神专一,与天气相通,而顺应自然。若违反了这个规律,就会导致九窍闭塞,肌肉壅滞,卫气耗散。这是不能顺应自然所招致的损害,并使正气逐渐削弱。

《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

顺时养生6:应时之序

风是引起多种疾病的始动因素。若能保持意志清静,肌肤腠理就密固,即可拒邪于外。即使遇到剧烈的致病因素,也难侵害机体。这是顺应四时气候变化的结果。

《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

顺时养生7:勿逆四时之气

如果与春天之气相违背,则少阳之气不能生发,导致肝气内郁而生病变;如果与夏天之气相违背,则太阳之气不能生长,导致心气衰弱;如果与秋天之气相违背,则太阴之气不能收敛,导致肺气胀满;如果与冬天之气相违背,则少阴之气不能闭藏,肾气就会衰弱。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顺时养生8:春季摄生

春天宜用汗法、吐下和针灸,适合服用续命汤、薯蓣丸,效果甚佳。自冬至后夜半,阳气始发,阴气始纳。心膈间的宿热与阳气相争,就像虎在狭道相遇必定争斗一样……吐法胜于泻法,泻可使下焦虚冷,而吐可去心腑间的邪热,祛除百病。

小儿可与茵陈丸、犀角丸以泻下,乃因小儿尚未经历人事,不畏惧泻下。但也必须审察其冷热虚实,不可贸然从事。如果是男子须要泻下,除其脚气冲心、膀胱冷痛、脓水浸淫、三焦不通,以使之通畅,但不宜太过。夏季尤要忌泻,因为阴气随之而泄之故也。男子四十岁以上,不宜泻之太过。

春季宜用和平之法调摄,棉衣不要脱得过早,不能让背受寒。受寒则伤肺,导致鼻塞、咳嗽。天热可脱棉衣,稍冷应重新穿上,这样才有利于养生。

肺俞为五脏之表,胃俞为十二经脉之长,最不宜使其寒热失节。俗谚说:“避风如避箭,避色如避乱。勤解逐时衣(按季节时令增加或减少衣服),少餐申后饭(晚饭要吃得少)。”这话多么宝贵啊……自春秋季节,万病发动之时,应好好调摄身体啊!

(唐)刘词《混俗颐生录·春时消息第三》

顺时养生9:肝脏春旺论

肝脏在五行中属木,由五天帝中的青帝掌管,在八卦中属震卦,神的形体为青龙,肝的形状就像挂着的葫芦。肝就是主干,就像树一样,有主干,有枝叶,位置在胸腔的下部,比较接近心脏。肝脏左边有三片,右边有四片,颜色像染在素绢上的青红色。

肝是心之母,是肾之子。肝脏中有三魂,即爽灵、胎光、幽精。晚上睡前和天大亮时,叩齿三十六下,大声叫肝神的名字,能使人神清气爽。

眼睛是肝脏的宫。左眼是甲,右眼是乙。男人到了六十岁,肝气就开始变弱,肝叶变薄,胆汁的分泌量也逐渐减少,两眼就开始昏花。

肝显露于筋,肝脉合于木,是三魂隐藏的地方。在人身体的五种液体中与肝有关的是泪。肾中的邪气进入肝中,人就会经常流泪。在六腑中,胆是肝的腑,肝与胆互为表里,所以肝气畅通,就能分辨五色。如果肝气积存,眼睛就会变成黄颜色。

由于肝合于脉,如果手脚指甲有光泽,就说明肝气和脉血流动通畅。如果筋脉微弱不能随意运动,肝一定是先坏死。左右眼分别为甲和乙,在十二时辰中是寅时、卯时,在五音中是角,在五味中是酸,在五种气味中是臊。心中的邪气进入肝脏,就会厌恶臊气。

肝在外部同东岳泰山互相感应,同天上的木星互相交往。春天这三个月,常存想木星。青气进入肝脏,肝虚的病人会筋脉拘急不柔,屈伸不利。

皮肤干枯的人,是因为肝受邪热。肌肉上有斑点的人,是因为肝受风邪。人的身体显出青色,是因为肝邪气盛。人喜欢吃酸味的,是肝气不足的症状。头发干枯,是因为肝脏受到损伤。手脚多汗,则肝脏功能正常。肺中的邪气进入肝就会经常哭。

肝病可以通过呼吸治疗,缓缓吐气可以宣泄,深深呼气可以补益。在五德中肝气是仁,有仁爱同情之心,所以听到悲伤的事就会流下眼泪。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