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制度建设的步骤和方法

2017-06-08

企业制度建设是指企业围绕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和系统化等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下面小编要介绍的是企业制度建设的步骤和方法。

企业制度建设的步骤

一是疏理,企业要对现有的制度进行全面的疏理,通过疏理确定本企业制度是否缺失、是否与上级规定相冲突、是否适应实际工作和管理的需要、是否可行等,从而确定需要制定和修改完善的制度;

二是调研,对需要制定和修改的制度进行广泛的调研,从而使拟要制定和修改的制度更加适用;

三是策划,召开不同人员参加的会议听取意见,汇总大家意见后由主办部门拿出制定或修改制度的具体意见和方案;

四是建立,根据策划后的方案职能部门要根据上级的规定、企业的实际及领导的要求,安排专人负责起草或修改制度,及时制定出规范合理具有可操作性的制度;

五是审查,对制定或修改完成的各类制度要召开相关会议(如职代会,领导班子会等)对制度的合法性、规范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等等方面进行审查;

六是发布,对审查通过的制度以文件形式进行发布;

七是执行,确保发布的各项制度及时、准确、全面地执行到位;

八是修改完善,针对制度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及上级的新要求及时的进行修改完善,使制度始终保持在适用状态。

企业制度建设的方法

(一)制度要兼顾公平与效率

公平与效率是一对矛盾,要公平就往往影响效率,要效率又往往损害公平。但是,二者是有机联系的,没有公平,就不会有理想的效率,甚至效率为零;没有效率,公平也就失去了意义,甚至难以维持。因此,在制度建设的问题上要正确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辩证关系,做到二者兼顾,互相协调。实际工作中,公平与效率绝对协调是不可能的,通常情况下,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二)制度不要生搬硬套

企业管理规章制度要根据需要来制定,不要制定一些空洞没有内容的规章制度,也不要制定一些根本就用不着或不可行的规章制度,更不能生搬硬套,别人的东西再好,只能适应人家的企业,对我们自己就不一定适用。同时,制定规章制度不能违背国家的法律、法令、法规,也不能违背上级主管部门发布的有关制度和规定,违反了就是无效的制度。

(三)制度要威信并重

威与信的关系实质上是质与量的关系。“信”是积累,是“威”的基础和准备;“威”是结果,是“信”的升华与飞跃,二者可以互相转换,“信”可以成为“威”,“威”可以成为“信”。制度建设必须以信誉为基础,有制度就要执行,不能当做橡皮图章;执行就要全面、严格,既不能打擦边球,也不能打折扣。要维护制度的信誉,就要遵循制度的相对稳定性,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制度不是儿戏,不能朝令夕改,反复无常。这样,制度就会威力无比,神圣不可侵犯,真正成为人们行为的准则。

有这样一个故事,《史记》记载了商鞅变法的一则故事,大家可能都知道。“令既出,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徒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徒。复日‘能徒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徒之,辄予五十金”。因为商鞅守信,于是“秦人皆趋令”,“令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故事寓意。不言自明。

(四)制度要纲举目张

一个企业需要建立的管理规章制度很多,如果没有清晰的思路和严密的逻辑,必然造成制度杂乱无序,以致失败。各项规章制度要有完整的体系,减少各项规章制度之间发生重复或矛盾,规章制度应该先有一套母法,然后再根据母法制定各种办法、规则、准则、办事细则等。

(五)制度要刚柔相济

企业管理制度本身就是一个企业的法度。制者,制约也;度者,规范也;法者,不可违也。因此,任何一项管理制度都具有而且必须强调其鲜明的强制性。但是,如果由此而只强调制度的刚性,未免失之偏颇。作为社会主义企业,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提高广大职工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其制度建设的出发点也应落实到为民谋福利上,其本意就是柔性的。就制度的配套构成而言,既要体现其强制性的一面,又要具备褒扬、激励、教育的一面。就其约束力和操作而言,既要考虑有力,又要考虑有度,既不宽容,也不苛求,二者适度。形象一点说,制度可以是紧箍咒,不犯不痛,但不能削足适履,强人所难。制定规章制度要以发挥激励效果为目的,以事前的防范取代事后的责备,以积极的奖赏取代消极的处罚,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

(六)制度要推陈出新

任何一项制度都是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制度的生命力在于适应特定的时代、特定环境的要求。法无常法,制度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历史证明,统治者审时度势,顺应潮流,革故鼎新,则事业昌盛,民心归顺;因循守旧,故步自封,瞻前顾后,则事衰民穷,民怨沸腾。创新是企业生命力的源泉,是企业发展永恒的主题。企业制度就是企业法度,制度创新乃是企业创新的一个最基本的课题。制度创新需要勇气和智慧,既要敢于创新,又要善于创新。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