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乡村留守儿童的调查报告范文
乡村留守儿童是现在社会的一个现状也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那么调查报告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乡村留守儿童的调查报告范文,欢迎阅读。
关于乡村留守儿童的调查报告范文篇1
调查时间:20XX年6月28日 20XX年7月1日
调查地点:石湖乡大娄村、徐庄村、尤塘村、水库村
调查对象:石湖乡本地的留守儿童
调查方法:调查问卷、访问
留守儿童是未成年人中的一个特殊的群体,随着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许多农村儿童远离双亲或单亲,成为家庭的留守儿童,多数依靠爷爷奶奶监护。据调查显示,留守儿童大部分处于14周岁;87%的留守儿童性格内向、自卑,平时不愿意和同龄人玩耍;在他们当中,39%能每周和父母通电话,46%能每月和父母通电话,13%一年才能和父母通一次电话,还有2%不确定,由于缺乏来自父母和完整家庭的亲情呵护,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这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上的严重断层和缺位。。。种种现象表明,父母外出打工后,与孩子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绝大数的隔代教育存在诸多不尽人意之处,缺少亲情的关怀和应有的家庭教育,往往导致留守儿童 亲情饥渴 ,心理健康和性格方面出现偏差,在心理成长发育中容易偏离正常轨道。
从来到石湖乡的第一天起,我们 爱心天使 实践团队就依次对大娄村、徐庄村、尤塘村、水库村这4个村庄的留守儿童进行调查。针对还没认字的儿童,我们采取问答的方式或访问其监护人;针对学龄儿童,采取填写调查问卷的形式,共发放100份调查问卷并收回100份。在走访中我们发现,村里基本上不是小孩就是老人,年轻人极其的少。同样调查结果也令人惊叹:仅仅一个大娄村就有94%的孩子是留守儿童,并且大部分处于0-14周岁。通过与家里老人的交谈发现,这些孩子的父母想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出去多赚点钱,反正平上课有老师照看,在家有老人照看,吃喝拉撒没有问题。等孩子上到初中时再回来,届时可以管管孩子学习,家里经济情况也有所改善。调查发现,这种教育观念在整个石湖乡都盛行,老人也非常赞同自己的儿女这么做,对现有的生活状态也比较满意,这么多的留守儿童了也就不奇怪了。以下是经过组内讨论发现几个主要问题:
留守儿童方面:
性格缺陷。主要体现在不愿意和同龄人玩耍,总是喜欢一个人静静地坐在角落里。由于外出务工的父母常年在外奔波,回家次数较少,与留守子女联系少,对于孩子的成长缺乏足够的关注和指导,而青少年处于情感、性格变化的转折时期,长期与父母分离。极易使他们的性格变得内向,自卑、悲观、孤僻,另外,在留守儿童中,放纵溺爱型家长比例较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家的监护人管不了,不敢管,不会管。
学习较差。一方面,打工父母对子女总体期待不高,调查中发现,部分农民工潜意识里认为,农村孩子学业有成的不多,将子女的学业定位在完成人年义务教育上,将孩子的定位在外出打工上;另一方面,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学习过问甚少,与留守儿童思想观念差异较大,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加之他们还承担家务劳动和田间农活,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和学习。当然,我们也惊喜得发现留守儿童中也有拔尖、品学兼优的,过早的独立生活和承担家庭劳动,让他们过早体会到生活的艰辛,也磨练了他们的意志,坚定了他们求学的志向。他们能够很好的调整自己的心态,把对亲情的渴望转化为改变生活改变人生的强烈愿望,这种被激发的潜能令人震撼,感受颇深。不过这个现象很少并且集中在高年级的学生当中。
心理障碍。数据显示留守儿童监护人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介入较少,关注不够。小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对自身变化、学业压力、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独特的理解与认识,也发生了许多烦恼与冲突,这时,他们需要亲近畅通倾诉,而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绪,情感变化,这种情况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引发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封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等心理问题。
行为偏差。这是由心理障碍导致的不良后果的直接表现。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少年,行为发生在文化程度上还处于他律阶段,自律能力很差。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儿童和监护人之间关系特殊,只要不犯大错,监护人对孩子的行为一般都采取认可态度。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部分留守儿童纪律散漫,存在行为偏差。调查中发现许多留守孩子在家里不听祖辈教导,在学校道德品质较差,不遵守规章制度,经常迟到、早退、逃学、说谎、打架、欺负同学等行为,对留守孩子的种种行为问题,监护人、家长、学校等方面都感到难以控制。
监护人缺乏保护意识且自身综合素质偏低。由于大部分留守儿童属于未成年人,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对突发性事件也缺乏应变和自救能力,没有父母的直接监护,容易受到不法分子的侵害和利用。加上不少留守儿童上学路途较远,经常起早摸黑赶路,人身安全令人担忧。并且留守儿童监护人大多数是老年人,年纪较大,文化层次不高,有的是文盲或半文盲,他们不知道从心理上关心孩子、照顾孩子,不能在学习上给予帮助和指导,在教育态度、教育方法上还是老一套,与孩子在交流沟通上存在困难。
学校的经费和师资力量的不足,在较大程度上制约了留守儿童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完善。心理教育和咨询是薄弱环节,没有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此方面的师资比较薄弱,缺乏专业老师。此外,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脱节。家校合作实效低下。家长方面重生活轻教育,把孩子推给学校,每到放假就发愁。
这些种种问题、原因、现象都直接导致了留守儿童亲情的缺失,心理发展的不平衡,从而导致更严重的后果,当然还有更多的问题需要我们用心去发现。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是我们不容忽视的,留守儿童问题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教育方面的问题,它已逐步变为一个社会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有待以家庭、学校、社会及政府各方面共同努力,协调合作。经过我们团队的讨论,整理出几条对策及建议:
家庭方面
目前多数农民文化程度不高,他们误以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家长只要给钱给物做好后勤工作就可以了,至于读书是学校和老师及儿童自己的事情,家长是没有什么责任的,他们一般认为儿童学习成绩的好坏是由儿童个人的素质决定的。家长应该改变这些不正确的思想,树立 子不教,父之过 的教育责任观,明确教育子女是自己的应尽之责,家长自身文化水平的高低并不影响对子女的教育。即使在外地务工,也要把教育孩子的那份责任承担起来,与学校、社会形成合力,把教育孩子的工作做好。应主动与子女的任课老师、村主任联系,加强沟通。向老师说明自己的情况,了解子女的发展变化,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策略和方法,这样才不致于使 留守儿童 的家庭教育方面出现盲区。家长还应加强与 监护人 联系及亲子间的沟通。及时掌握孩子的学业、品行及身体健康状况,并通过各种方式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进行指导,要求 监护人 一定要保证孩子充分的学习时间,一定要嘱咐其对孩子的严格要求,加强生活和学业的监护。另一方面,应采取多种方式,注意与孩子的沟通交流。沟通的时间间隔越短越好,保证熟悉孩子的生活、教育情况以及孩子的心理变化;沟通内容力求全面、细致,沟通中父母要明示他们对孩子的爱与厚望,希望孩子能理解他们的家境与现状,通过沟通以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情感变化;沟通方式可以多样化,除电话外,可采用书信等进行交流。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块无暇的 翡翠 ,只要心里装有父母和亲人的爱,他们就有积极向上的原动力,就会学得更棒,做得更好。
学校方面
(1)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档案
及时向监护人和外出务工家长通报其成长情况,形成学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局面。教师应承担起家长或监护人的部分责任,多与留守儿童交流谈心,提高亲密信赖程度,给予更多关爱和正面引导。
(2)为与留守儿童沟通提供方便
可开通亲情热线电话,为外出务工家长与子女沟通提供方便,权衡利弊,最好能建立起封闭式教育。各班班主任肩负管理留守儿童的第一责任人的重任,以家访、电话等方式和留守儿童家庭保持不定期的联系。
社会方面
(1)政策补贴。困难学生减免学杂费,主要得益于国家的两免一补和贫困生指标的阳光普照,而留守儿童往往不是贫困生的主体,因为在家庭收入方面,留守儿童没有明显的弱势,有的甚至比较宽裕。所以留守儿童和贫困生是两条线。然而国家并没有专门针对留守儿童的救济补助。一般来源于社会各界的资助。教师的自觉行动,学校的办学经费。留守儿童中仍有大部分家庭存在困难,所以仍然需要增设针对留守儿童的政策补贴。
(2)净化社会环境,加强对村庄周边环境的监督管理力度,尤其是网吧、游戏厅、录像厅等,这些不良社会环境对自制力比较差的儿童存在着很大的吸引力,容易误入歧途。
总之,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综合性问题,既牵涉到教育方面,也关乎心理、社会、法律、经济等方面。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影响的不仅仅是孩子的成长,同时也影响到他们的父母能否在外安心的工作,更远的会影响到社会的安全和稳定。因此,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及成长的根本出路就在于全社会能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和重要性,从而使大家自发自觉的来关爱、帮助、支持留守儿童,提高农村教育水平,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让祖国的花朵饱含着生机,期待着怒放的那一天。
关于乡村留守儿童的调查报告范文篇2
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转入城市,就出现了一些新生问题,对未成年儿童和失去劳动自理能力的老年人如何抚养赡养,俨然成为一大社会问题,他们也被称为 留守儿童 和 孤寡老人 。
关于留守儿童的调研报告
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 留守儿童 俨然成为一大社会问题。 父母外出打工,孩子留守家园 的现象日益突出,心痛之余,我们无法袖手旁观,寻求解决之道才是根本。家庭,社会,学校,在哪里打开缺口,就要在哪里补上漏洞。这次三下乡活动,我们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管理学院志愿者队伍对合川区钓鱼城街道鼓楼区街道其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做了几项调查。
根据我们从社区的了解和实地调查。该社区现有 留守儿童 258人,占全街道总数的8%。调查问卷显示, 留守儿童 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料的占83%。由叔伯舅姨等亲戚照料的占12%。有哥哥姐姐照料的占1%,寄养在邻居家的占4%。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打工后,一般半年以上才回家一次。其中62%的家长一年回家一次,有进13%的家长两年以上没有回过家。 留守儿童 主要是通过书信,电话与父母进行联系,但次数很少,一般至少要一个月才能联系一次,半年以上联系的占63%,有的一年到头都没有联系。在问及对父母外出务工的态度时,有63%的孩子表示不希望父母在外务工,渴望和他们生活在一起,8%的孩子表示 无所谓 。在生活上, 留守儿童 与监护人有矛盾的占41%。其中经常发生矛盾的占20%。在学习上,51%的 留守儿童 表示学习遇到困难时有无助感。在与同学的关系上,43%的 留守儿童 表示曾经受到过同学的欺负。在回答 平时父母不在身边,你最盼望什么,最担心什么,最大的困扰是什么时 ,有81%的孩子表示最盼望的是父母回家,得到他们的关爱;有73%的孩子表示最担心父母的健康和安全;有48%的孩子表示面临的最大困扰是遇到困难时不知道该怎么办。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特地去了一家有留守儿童的家庭。他们父母都是外出打工,由他们的爷爷奶奶来照顾他们的日常生活。因为家庭比较贫困,买不起新的文具和书,我们特意给他们送去了温暖和祝福。两个孩子看见我们给他们买的新文具和新书,脸上的笑容,是我们这辈子很难磨灭的记忆,这是最天真的笑容。我们不仅给他们送去了新文具和新书,并且给他们给予学习上的帮助,用自己的一些经历,告诫他们要努力学习。长大后,投身社会,实现自身价值的过程中,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孝顺父母和爷爷奶奶。做一个有用的人。我们此行的目的不仅仅是给他们送去温暖,更重要的是希望能给两个孩子一个深刻的印象,让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不迷失。
针对社区里的孩子,我们也采取了调查了解的方式,发现一些关于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的孩子自由散漫,不服管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