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的成就故事 名人成功的故事
成功像水,是对所耕耘土地盼滋润而不是永久的收获;失败如风,是对理想双翼的测验,而不是无底的深渊。以下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关于名家的成就故事,一起来看看吧!
名家的成就故事篇1:赖昌星
赖昌星从默默无闻的农村少年,到富甲一方的商界大亨,再到逃亡海外的走私罪犯。12年后的今天,赖昌星再次进入公众视线。7月23日,“厦门远华集团特大走私案”首犯赖昌星被遣返回国。
在中国网友的眼中,赖昌星身负多种功能:打压油价、揭露FB等等。显然,赖独特的气质,以及他身上光怪陆离的传闻,让“赖昌星”这个普通的名字,在民间被演变成了一个集野心家与悲情英雄的传奇符号。赖昌星回来了,在多年与法律周旋中,他曾多次逃脱法律的制裁,但这一次,却不再侥幸。如同拉登被击毙后一样,中文互联网又陷入了集体狂欢中。
著名华裔评论家与媒体人丁果,在温哥华多次独家专访赖昌星。他在一篇对赖昌星的专访中这样写道:“他还是招牌式地戴着一顶帽子,当他倒茶时,我想象远华红极一时的时候,他在那座如今已经被拍卖掉的红楼里,被人簇拥着招待八方来宾,哪里用得着如今这般谦恭地让座倒茶?”
“赖氏”的“另类奋斗”
1958年,赖昌星出生,在8个兄弟姐妹中排行老七。与其他农村孩子一样,赖昌星上学很晚,直到9岁才踏入学校的大门。童年时期的赖昌星,就表现出了与同龄人不同的经济头脑。儿时玩伴赖永独回忆,早在读小学时,赖昌星就跟他一起卖过油条、包子、冰棒,还从果农手里买进水果,再在公路边卖给路人。1973年小学毕业后,他先是在家种了一阵地,然后跟着哥哥一起到部队挖了一年多水井,之后又去了泉州挖防空洞。工程做完后,赖昌星回到了烧厝,与5个村民集资办了一个小的汽车配件厂,每个人出几百块,几个人既当老板又当工人。由此,他完成了人生中的第一笔投资。
两年后,他单起炉灶,开了一个纺织机械厂。纺织机械厂的创办赶上了改革开放之后来料加工型经济的发展大潮,这为赖昌星的工厂带来了巨大的商机。之后,他又相继开办印刷厂、雨伞厂,并从中积累了人生中的第一笔财富。
然而真正触动他的并不是已有的产业,而是倒卖电子产品所带来的巨大利润。当时,几乎全国的客户都提着现金跑到南方沿海城市,寻找可能的货源,轻松转手间,价格便已翻了几倍。赖昌星发现,在石狮这个走私的前线,走私的利润空间巨大。
在确信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逐富之路后,赖昌星带着400万美元资产离开了石狮前往厦门,不久后移居香港。随后,他开始大规模走私活动。
1999年,中国开始大规模打击走私犯罪,赖昌星被查出其名下的厦门远华公司进行国际走私,走私货物的总金额高达500多亿元人民币,偷逃税款超过300亿元人民币。
十二载的“流亡生活”
1999年案发后,惶惶如丧家之犬的赖昌星逃至加拿大,开始了十多年的“流亡生活”。
逃亡初期,赖昌星在加依然出手阔绰,曾斥巨资130多万加元(近800万元人民币)购入位于温哥华西57街的一幢上千平方米的花园式豪宅。过惯了犬马声色、纸醉金迷日子,他的娱乐生活自然也不会冷清寂寞。这样的生活持续到2001年11月,加拿大移民局以非法移民罪将赖昌星夫妇拘捕,直到2002年6月两人才获准有条件释放。
外界判断,赖昌星之所以过起有如“红楼”的生活,是因为他刚到加拿大,误判了形势,以为可以太平无事。但赖昌星回应说,自己是为了排解恐惧的心理,所以经常白天泡在赌场,晚上才回酒店打电话给国内的人了解案情进展。“特别是在头两个月,每天都听到很多不好的消息,说不怕是不可能的,但也不想多想,就只好到赌场去麻痹自己。”
赖昌星表示他的饮食习惯很简单,平时只是自己在家里做些家乡菜。“我最喜欢吃地瓜稀饭。”他强调,“只要有地瓜稀饭和咸鱼,我就感到非常满足了。”赖昌星还自己亲手种植台湾青蒜。“过去在福建老家经常吃,但在加拿大则很难在市面买到。所以就特别到有后院的朋友家里借了一块地来种。”
“猫捉老鼠”的穷途末路
可以说,赖昌星从劣迹败露到出走加拿大再到被遣送回国接受法律的制裁并非易事,而是牵扯到多方利害关系的一场博弈。赖昌星之所以能够从1999年出逃加拿大至今十余年方才被捕归案,其中既有他不断上诉拖延时间的“耍赖”行为、“死刑不引渡”等原因,又与中西方文化、制度差异,中加双方的利益权衡等深层次的因素密切相关。纵使干扰因素如此之多,国际环境如此复杂,我们仍然可以在这场“猫捉老鼠”中体会到中国政府的种种努力。
1999年,中央政府成立专案组,一举破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经济大案”——厦门远华特大走私寨。
2005年,在中国政府的密切关注和加拿大有关部门的认真审查下,赖昌星的“难民”身份被否定。
2009年,加拿大总理哈珀开始了他的破冰之旅,在胡锦涛主席、温家宝总理与哈珀总理的会谈中,中方仍然要求加方尽快遣返赖昌星,了结相关案件。
2011年,正值中国领导人访问加拿大参加二十国峰会之时,中国外交部要求加方将厦门远华特大走私案的首要嫌犯赖昌星遣返回国接受法律审判。
最终,这种种的努力换来了今日之成果——赖昌星被遣返回国,接受中国法律的制裁。
“流亡者”丧钟的敲响
那么多年来的事实证明,赖昌星并非一般人物。他的呼风唤雨,他的缜密,也不一定所有的人都了解,因为事涉走私,事涉掉脑袋,所以关乎核心机密的事,他肯定不会轻易告诉别人。哪怕是最亲密的人,他也该留一手。
而一当赖昌星开了“金口”,该案是不是将真正彻底大白于天下?不管是当初因为赖昌星的不在而避重就轻,或者是查无对证而矢口否认,还是因为他的不在国内而漏了网,这一次怕已经不可能“神龙见首不见尾”。只要是这样的推理成为事实,或原来有的“小鱼”有可能成了“大鱼”,或一直隐着的“大鱼”将浮出水面,并不是没有可能。我们甚至可以作这样的推断,当赖昌星被遣返回国的消息一经传出,有人怕旱已寝食不安。
赖昌星的被遣返回国,是对那些犯罪分子利用各种手段畏罪潜逃的一个严正警告。包括赖昌星在内的该案30多名潜逃者被一一遣返,已经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在人民共和国的土地上犯下了罪行,以为逃亡到了国外就可以逃避法律制裁,那是一页已经被翻过去的“老皇历”了。
一则消息令人眼前一亮:6月26日晚,公安部工作组从马来西亚将“3·10”特大跨境电信诈骗犯罪集团27名成员成功押解回京,至此该案最后一批大陆犯罪嫌疑人从国外全部押解回国,这一消息无不让听者大称“痛快”。而赖昌星的被遣返回国和新的侦查开始,如一颗重磅炸弹再次引起一片叫好声,其意义不仅仅是说明厦门特大走私案的最后收网已经开始,而是用事实诠释着“法网恢恢,疏而不漏”:还是一个警示出逃外国的中国大陆罪犯只有戒掉“赖”字,举手投降,接受法律审判才是唯一出路:更为那些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的“流亡者”,敲响了丧钟,这场战斗却还远远没有结束!
名家的成就故事篇2:许家印
许家印,男,生于河南周口太康县,一个靠8年积累迅速拥有120亿元资产的民营企业家。他是第一个登上中国内地首富“宝座”的河南人。全国劳动模范、中国十大慈善家,2005胡润百富榜第十一位,2005年福布斯中国慈善榜第三位。广州恒大集团恒大地产董事长。2011年福布斯富豪排名榜中,成为唯一入围的中国足球老板,他以51亿美元排名总榜单第200位,位居大陆富豪榜第七。
从车间主任到业务员
许家印说,他“个人经历很简单,但过程很艰难”。作为恢复高考后第二届大学生,许家印走了一条大多数知识分子当年所走的路毕业分配,满怀抱负地在一线工作岗位埋头苦干N年,此后适逢改革开放潮涌,终于按捺不住一颗驿动的心,放弃原有的铁饭碗,从内陆的河南直奔深圳,开始了商海浮沉。
在恢复高考的第二年,年轻的许家印“非常开心地”考上了武汉钢铁学院,学习4年钢铁专业,然后被分配到河南省的舞阳钢铁公司,在这里一呆就是10年。
“舞钢是大型国企,我一去就主动申请到了第一线——热处理车间,当时学钢铁的大学生比较少,所以受到重视,帮忙协助车间主任,一年后升为车间副主任,再后来做了车间主任。”许家印说自己当时是工作狂人,在做车间主任的7年里,他没有休息过一天,年三十都会跑去车间。
1992年初,许家印破例休假了,他南下深圳找工作去了。他没料到是23天过去,投出的简历都撞了白板。后来经别人提醒才知道原来是简历做得太厚了,50页,根本不会有人去看。于是许就把简历改短,
从50页改到了10页还是没用,再改,
三四次易稿后,只剩了2页,这时效果也
立竿见影——有了5个候选单位。
精挑细选之后,许家印选择了一家刚成立不过一年、只有几个连锁店规模的小企业,许选择它的原因很简单——是觉得这个企业有前景,最主要的是它有一个好老板。
他的新职业是业务员。曾做过车间主任、管理300多号人的他开始一切重新来过。那时许家印就连见到公司里20岁的小女生,都会喊“师傅”。3个月后,许家印做成第一个单子,为公司带来10万元的业务额,这让老板对他另眼相看,他也从此不用再东奔西跑,当上了办公室的负责人。
1993年,这个企业又注册了一个贸易公司,要和舞钢合作,许家印于是很自然地兼任了这个新公司的老总,不过这个“老总”只是个虚职,公司注册完以后老板再没投进去分钱,无奈之下,许家印只能东挪西凑借了10万元,开始了第一次创业。不过这次折腾一年,也无起色。
珠岛花园许家印第一次飞跃
1994年,老板本要派许家印去长春分公司做老总,但许家印却选择了去广州——这个当时还是公司市场空白地打天下。这年的国庆节,许家印带着一个司机,一个出纳,还有两个员工,总共5个人,从深圳来到广州,开始了他人生中的第二次创业。
许家印在广州的第一个落脚点是价廉物美的城中村。城中村里的这间不见阳光的房子,白天是办公室,晚上就是5人的住处。人生地不熟,再加上办公环境实在难登大雅之堂,这家位于城中村的微型小公司,生意自然好不到哪里。
不过,幸运之神似乎对许家印总能眷顾,每每在他陷入低潮之时,总会有奇迹助他渡过难关,后来的恒大上市波折、资金困难之时,也屡次出现。
当时,许家印的5人团队,通过相关渠道收购了 家公司,取得了一个名为珠岛花园的地产项目,这个对许家印乃至恒大开发、营销风格影响深远的项目,可谓许家印创业路上的第一次飞跃。
当时广州楼市盛行的是大户型之风,一栋楼都是三房,只有拐角的地方才会做小面积。许家印却反其道而行之,1995年珠岛花园第一期的几百套房子全做小户型,效果出奇的好,房子全部热销,在广州楼市轰动一时。
不过,当1997年5月珠岛花园二期销售了一半的时候,许家印选择了离开。
临走时,许家印向老板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一个人的价值,应该体现出他的能力水平与贡献。许家印离开深圳老板的时候,项目通过审计,价值2个多亿,也就是说许家印花了2年半的时间,从零开始,为公司创造了2个多亿的现金流,而在当时,许的工资是每月3000多元。
许的个性和价值观,在他人生第一次跳槽中已经略有体现“我这个人要强,该我做的事我会做好,没做好是一回事,但做好了就要有体现。舞钢10年当了7年车间主任,总是不提拔,我肯定要走。”许家印说,他的出走与现在70后、80后的频繁跳槽不同,“他们跳得太多,已经没有了意义”。
第—枪要打响
1996年,许家印在广州注册了恒大地产,开始了第三次创业。许家印认为“用最少的钱拿更多的地,发展的时间持续更长”,所以他把恒大的第一个项目锁定在海珠区广州工业大道的原广州农药厂地块上。
现在的工业大道板块已是小区云集,房价过万,而在当时这里还是工厂林立、污染严重、市政配套都滞后的远郊区。不过,即便这个地块,首期也需500万元的地价款,恒大最多只能从银行贷到300万元,而且一穷二白的恒大还未必拿得到。
为了获得这个项目,许家印又再一次发挥了他的商务谈判技能,既描绘了个恒太的宏伟蓝图,也详细描述怎么付款方便。凭着三寸不烂之舌,300万元终于到手,于是许家印立即开发,并复制珠岛花园的模式——小户型,薄利多销,快速回笼资金。
1996年6月8日,金碧花园破土动工,8月8日正式公开发售,开盘价定为28D。元/平方米,这个价位对于属于广州老城区的海珠楼盘而言,十分具有诱惑力。当天上午首期的323套住宅就全部卖完,一共回款8000多万元。第二期开发的时候,有了现金流的恒大开始注重环境和配套,环境好了,售价自然也就高了,于是第二期的售价涨到了3500元/平方米。
1998年6月23日,在广州市首次的国有土地使用权拍卖会上,恒大集团以1.34亿元的价格一举投得位于原农药厂周边的5.3万平方米的土地使用权,在此之前还进行过几次征地。至此,5次扩地,实现了金碧花园占地52万平方米的发展目标。
金碧花园首期销售额8000多万元,一下子就彻底解决了恒大现金流的问题。金碧花园的成功是恒大发展关键的一步。
多年后,许家印话当年,说金碧花园的实践让他明白:无论何时,企业运作最重要的问题都是现金流,尤其是刚起步阶段。或许这个信念,是许家印在恒大此后的几次资金危机中得以脱身的根基。例如,大刀阔斧降价、敢于引进战略合作者:2006年A股高潮伊始出让绿景地产,而后又筹划香港上市,均是此哲学的继续。
许家印只想一点:机会不抓住,过去了就过去了。
意识的转变
接下来,恒大的运转就自然而然转入了高速奔跑阶段。当时广州有1600多家房
地产公司。而恒大成立的时候,绝大部分公司都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成立,比恒大要早五六年。恒大采取的是在广州快马圈地的策略。到了1999年,仅仅用3年时间,恒大就进入了30强的第七位,到了2004年,恒大进入中国百强房企前10,并于2004、2005、2006年,连续3年时间蝉联前十强。
了解恒大的人都知道,2004年对恒大而言是个分水岭:在此之前,恒大是以规模取胜,之后度过资本原始积累的初创阶段后,恒大开始走“规模+品牌”路线。
2004年后,恒大逐渐开始从产品上进行改革:金碧花园四期设计完后,他把全体员工拉到现场开会,许家印高呼“从今以后,公司都要宣传打造精品,创立品牌”的口号。
许家印首先动刀的是样板房,装修标准从最初金碧花园的每平方米400元一直提高到今天的2000元、3000元。
许称之为“意识的转变”,不管是中端还是高端产品,只要楼盘素质好,投入产出比就会高。于是再后来就有了如今媒体圈熟知的恒大精品战略:恒大在全国中高端产品有恒大城、恒大绿洲、高端产品有恒大华府,旅游地产则有恒大金碧天下。目前,在恒大5000多万平方米的土地储备中,中端产品占到60%,中高端占25%左右,高端占10%左右。
危机之下应变术
当然,恒大也无法逃避2008年金融危机的第一个寒冬。
当时恒大全国有32个楼盘、906万平方米在建,加上大规模拿地,100多亿元的缺口对企业而言影响非常大。
地产圈有时是充满戏剧性的。每一个潮流过去,有人说最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了:有人说最艰难的时候才刚刚开始。许家印却说:“我的理念就是要员工艰苦创业,当然这个条件也不艰苦。我的面子不值钱,别人说你好又怎么样,不好又怎么样?别人说恒大都没有自己的写字楼,没有就没有吧。”追求实惠是许家印的生存之道。
在2007、2008年最难熬的那段时间内,许家印一方面重拾薄利多销的发家之本,全国几十个楼盘搞联动促销,快速回笼了海量资金,一方面与国际投行、香港富豪秘签融资协议,尽管条件苛刻甚至凶险,但毕竟帮助恒大熬过一个最艰难的地产寒冬。
“市场永远是正确的,行情不好,你想卖高,人家也不买,萧条的时候,只能便宜卖,我们去年卖的房,到现在我都心痛。不过没办法,卖房要根据当时的市场情况。”
而回顾近几年的发展史,我们又不难发现一个新的规律从2007年开始,恒大对外的合作伙伴必然是名牌企业与行业龙头企业,而高速发展的规模不变之下,恒大的资金流产生了很微妙的变化,可以说是裂变2006~2007年,恒大引进淡马锡基金、德意志银行和美林银行作为战略股东,同时引进4亿美元,并在当年美国的次贷危机半个月后还发了5亿美元债券。可以说,恒大的发展关键时期一个是借助于这两年的资本运作,一个是恒大全国规划战略,按部就班地实施,并在2007年显现效果。也难怪许家印说,目前恒大的优势不在于严格的管理体系,不在于独裁,而在于资源整合。
当下恒大已经走到第四个发展目标走向国际,跨越发展。这个公司从2006年开始用一年半的时间,从一个广州走向了全国23个城市,而万科用了10年时间扩展了29个城市。
名家的成就故事篇3:安格拉
在德国,有一名叫安格拉的小姑娘,从小身体协调性就很差,学走路、跑步都比同龄的孩子晚得多。5岁的时候,她下坡还会经常摔倒,甚至一度对下楼梯都有恐惧心理,根本没有生活的自信。
上小学后,安格拉最怕上体育课了,她总担心自己笨拙的动作会被同学讥笑,于是经常逃课。老师发现后,对她说:“你这样长期逃避,只会导致你更差啊!”
安格拉没法,只好硬着头皮练习,可是她总是拖延到快下课的时候再练。因为她认为,这个时间来练,同学们就很少有机会看她的笑话了。
12岁那年,体育老师教跳水。老师讲完跳水的动作要领后,同学们都急不可耐地冲上跳板,往泳池里跳。安格拉磨蹭地跟在最后,眼看着同学们一个个完美入池,心里越发惶恐。身旁不断有同学擦肩而过,他们已往返跳板数次。有同学嘲讽她:“你怎么还不跳?准是被跳板吓破了胆吧!”安格拉故作平静地回答:“我正在努力领悟。”她足足站了45分钟,大家都以为她要放弃时,她径直冲上跳板,果敢地跃起,纵身跳入泳池深处。她的动作虽然算不上十分优美,但她的压轴一跳,还是吸引了众人,赢得了喝彩。
这一跳,让安格拉找回了自信。她这才明白,拖延到最后,其实能给自己留下足够的时间来平缓心情,并从他人身上汲取经验。谁也想不到的是,安格拉大学毕业后,选择了从政,后来竟然成了德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理,也就是现在的安格拉·默克尔总理。
默克尔接受媒体采访,回忆起这个童年小插曲时说:“我就在那一刻有了勇气,后来遇到什么事都没有畏缩过。”她说自己是那种“需要很多准备时间,尽量想得多一些的人,而不是天生勇敢的人”。
默克尔成为德国总理后,仍告诫自己,办事要沉稳。即使面对国内外的各种危机,默克尔也一次次地选择了慢半拍再决策,多次力挽狂澜。她曾坦言,自己并非无所不能的女强人,所以需要更多的时间思考,在慢中取胜。
现在的默克尔身材有些微胖,她称自己是“一个行动迟缓的笨瓜”,甚至有人批评她胆小和不够鼓舞人。但是默克尔已经从一个普通物理学家,变身为令人生畏的“政治黑豹”,成为了深受德国民众爱戴的“德国人的妈咪”。
默克尔的经历表明,内心的胆怯是每个人都有的障碍,鼓足勇气,突破自我,你的人生就会大放异彩。还有就是:慢,并不是一种缺陷。相反,如果你能理智冷静地对待慢,你将会从慢中收获良多。
名家的成就故事篇4:汪涵
1996年,他从湖南电视播音专科学校毕业。一个中专生要想在电视台找到立足之地谈何容易?刚进湖南卫视时,他什么都做不了。
他的第一份工作,就是被安排去做剧务。所谓剧务,说难听点就是台里的打杂工。一次,编导让他搬200多张椅子。那是什么样的椅子呢?不是折叠的,也不是塑料的,清一色的粗笨木制高背椅子。一次只能搬动两张,这样要来回走上百趟,既费时,又辛苦。他累得满头大汗,也没一句怨言。
搬椅子扛凳,这种活儿干多了,谁都觉得没意思。他却能苦中找乐,给自己减压!一次,现场来了256个观众,台里还给每个观众准备50多件礼品。礼品多得让人看了就头痛,什么卤蛋粉,电灯泡,面条,酱油……好像把超市搬进来一样,林林总总地摆了一大堆。这么多椅子要搬进现场,还有如此多礼品要一一地分拣出来,送到观众的面前,有的剧务开始有意见了。他却乐乐哈哈地说:“没准!今天我扛的椅子,有可能会是毛宁坐的。”
当有人抱怨时,机会终于来到他身边。这一天距他进台时间仅一年。
一次,台里搞大型活动,搬椅子扛凳的事总是少不了的。忙活了一天,大家都很辛苦,想早一点回去休息。可是,台领导觉得东西摆好了,应该派人看着,别让人破坏现场,就点名叫他和另一个剧务留下。另一个剧务却说:“累了一天,总该让休息下吧!再说,这样的事应该由保安来做。”可他没有推辞,赶紧圆场:“没关系,我一人就行了,你回去休息。”
就这样,他泡了一碗方便面就算是晚饭,然后一直守在那里。台长半夜巡视,见到桌上的方便面碗,心疼地问道:“你叫什么名字?”他照实回答了。台长很赏识眼前这个不怕吃苦的小伙子,就提拔他为“现场导演”。
现场导演也不是什么光鲜的职位,可他干得很认真。由于观众人多,又没经过培训,稍有不慎就会影响现场气氛。他就抓紧时间给观众培训,告诉他们:什么时候要鼓掌,什么时候要举牌,什么时候起哄,什么时候保持静默。搞一场活动,录一次节目,他都要讲得口干舌燥。在现场录制时,他会随时根据节目的进展情况,带动观众配合,一时站起,一时鼓掌,一时举牌,成了场上最活跃的一个人,也是最累的一个人。
本来他鼓掌只是象征性的,自己也不一定要鼓,他却自己带头鼓,而且是很用力地鼓。有次演出结束后,台长让他过来,说:“把俩手伸出来。”他伸出拍得发红的双手,台长说:“你们看,这个现场导演多么的投入,连鼓掌都这么卖力。”
1998年,湖南卫视《真情对对碰》节目缺一位男主持,台长想到了他。
就这样,汪涵做起了主持人。近20年的主持生涯中,他获得过许多荣耀。从做剧务到节目主持人,汪涵只用了两年时间。对此,他感触颇深:“要学会承受!就是用心地做好该做的每一件事。上天抛给你的东西,用自己的双肩去承受,不管抛多少先扛着,扛着的目的是为了让你的身体更加坚强,双臂更加有力。这样的话,有一天它馈赠给你更大礼物的时候,你能接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