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自己成为教学中的“导演”

2016-11-19

在一节课上如何使自己成为教学中的“导演”呢?下面我就谈谈本人在一节新授课中的具体操作:

1. 自主探究过程(即演员熟悉剧本、了解剧情的过程)

在我们刚开始编写学案时,这块内容是放在课前自学部分,但后来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发现,教师的可操作性差、学生的随意性比较大,给上课带来的收效很小;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即花费时间又没有太多的收效。后来学校教研室经过一轮的“五过程”达标课的听取,改变了学生自主探究过程的实施时间,即在当堂课的前5~10分钟,这样既有利于教师和学生的互相监督,又有利于学生的互相检查,这样的学前准备的自主探究学习过程效率是很高的。

例如,在讲授电磁学中“简单的磁现象”内容时,我们在课前利用5分钟时间让学生看书完成预设的五个问题,即“什么是磁性、磁体、磁极、磁极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磁化”;而这五个问题也是我们本节课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的问题。这个过程类似于导演让演员熟悉剧本、了解剧情的过程,同时也让演员预知自己在该影片中适合扮演哪种角色。这样,学生的学习不像以前,而是一目了然知道自己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有的问题可以自己解决,让学生很有成就感;同时把解决不了的问题写在空白处,在教师讲解时有针对性的去听课。作为导演的我,在这一环节的任务就是收集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并写在黑板上有利于大家共同解决。

2. 小组合作探究(演员自己表演的过程)

本环节是本节课的重头戏(大约15分钟时间),是学生带着疑问在小组内解决问题,也是体现团队合作的好机会。物理学案在设计这部分内容时,是在前面自主探究的基础上主要体现学生动手动脑这一环节,即如何用实验检验结果的过程。作为导演的我,在设计学案这块内容时,提前给出学生要探究的问题,同时留给他们猜想、设计方案、如何操作实验、分析实验得出结论等环节足够自由发挥的空间。

例如,我在“磁现象”内容一节中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即探究问题: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如何?提出你的猜想:_______________;写下设计方案:_______________;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

有人会问我有那们多的时间一一进行实验吗?在课堂上我是这样处理的:如果是在3个实验以上,我在学生实验之前进行按组分配每几个组做同一个实验,这样合作能力强的组在保证自己所做实验成功的前提下,还可以体验其他组的实验过程。

如果一节课就一个实验,我采取的是“竟拍的方式”(因为每组都有一个举牌竟标者),即有四五个小组抢到了这个实验权,那其他小组是不是就没事干了?不是的,他们依然可以与其他竟标者竞争,在最后的汇报实验结果时可以展示自己组的实验成果,由大家举手表决哪个实验方案更合理。通过这种既竞争又合作的方式,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亲自体验了学习过程,加深了印象,这个过程就是学生自己当演员的过程。

3. 师生互动,教师精讲点拨(即导演现场导戏的过程)

这个环节是一节课最精彩的片段,也是本节课的高潮部分。因为经过以上小组合作探究过程,每位学生都参与其中,大家都想把自己的智慧呈现出来,当然每个小组的智囊团都想展示自己的实验成果,也迫切想让大家一起分享本组的实验结果;而刚才有疑问的学生有的问题在实验过程中自己就解决了,所以特别有成就感;而没有解决问题的学生也迫切想知道答案,因此他要特别注意听讲,否则在下一个自主环节中,他又得请求别人的帮助,同时因为自己的原因会给组内拉分,因此为了集体的荣誉他也得好好听课。在这个环节中教师的精讲点拨尤为重要,对于导演身份的教师来说,这一环节既是挑战又是机会;挑战是因为这个环节是真正考验一个教师专业功底,同时也是教师给学生呈现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提升自己威望的关键时刻。

例如,我在“磁现象”一节中“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是什么”是这样与学生互动的:

学生展示的典型实验方案有:用细绳把其中的一根条形磁体悬挂起来,然后用另一根条形磁体去接触,观察实验现象是由于排斥或吸引使其旋转;有的小组是把其中的一根条形磁体平放在桌面上,然后用另一根条形磁体水平接触,观察实验现象是排斥或吸引使其在水平桌上旋转或水平运动;还有的小组是把其中的一根条形磁体平放在桌面上,另一根条形磁体在桌子上方水平运动或旋转,看到的现象也是上面的条形磁体由于排斥或吸引在水平桌上水平运动或旋转;而有一个小组的设计方案特别突出,他们是这样做的:用一根条形磁体的北极去接触一根铁钉的一端,然后用另一根条形磁体的北极去接触这根铁钉的另一端,发现他们互相排斥,这也说明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当时有的学生一片哗然,因为他们没有明白其中蕴涵的物理知识,所以此时正是我发挥才智的最佳时机,我这样引导学生:用第二根条形磁体接触铁钉时排斥说明什么?学生说:“铁钉也有了磁性。” 我又问:没有用磁体接触的铁钉,它有没有磁性?学生说:“没有。”我又问:如何验证?学生说:“它不能吸引大头针说明没有磁性。” 我又解释:我们把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叫磁化,这个实验就证明铁钉被磁化。我们刚才把有磁性的物体称之为磁体,任何一个磁体都具有两个磁极,这就说明铁钉也有两个磁极。与第一根磁体的北极吸引的一端是铁钉的南极,而它的另一端就是北极,因此与第二根磁体的北极要排斥,这也能说明同名磁极互相排斥。所以同学们给这个组的智囊团鼓掌。同学们听我这么点拨,才明白这个组的实验方案的确有独到之处。总之,我校“五过程主体探究学案”的使用,让我的教学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学生的学习态度也发生了变化;而且更重要的一点是不管教师还是学生为了在课堂上体现自身的价值都在积极精心准备。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