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册语文第五课课堂复习题

2017-02-28

复习是学习的关键,关于初一上册语文第五课的课堂复习题有哪些呢?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初一上册语文第五课课堂复习题,希望会给大家带来帮助。

初一上册语文第五课课堂复习题:

第一部分:

1.本文作者 。(2分)

2.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6分)

迁徒( ) 祖籍( ) 妯娌( )( ) 劳l擻plain( ) 和僫( )

3.为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义项,选填恰当的词语填空:(4分)

⑴聊叙 ( ) A、姑且 B、聊天 C、依赖

⑵任劳任怨 ( ) A、相信 B、承受、担当 C、任命

⑶虽然自己不富裕,还 还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 )

A、救济 B、接济 C、周济

⑷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远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 是无法补救的。( )

A、惨痛 B、哀痛 C、沉痛

4.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不同含义:(4分)

⑴母亲是个好劳动。

⑵她直到临死前不久还在地里劳动。

5.用你自己的话,概括地说说作者的母亲有哪些高尚的品质。(4分)

6.摘出课文中作者概述母亲对自己影响的句子。(4分)

7、三个读书人凑在一块聊读书。甲说:“读书好。”乙说:“好读书。”丙说:“读好书。”请问他们各自的意思是什么?(3分)

8、把下列词填入空缺中,依次是 (3分)

⑴其实,在她那江南女子的秀气中,却蕴含着几分 。

⑵不知是喘息了一会儿,还是来了一股 ,招娣练球练得完全忘我了。

⑶小李也冒火了, 一上来,就不顾一切了。

(备选词语:愣劲 野劲 邪劲)

9、把下列成语按修辞方法归类:(4分)

⑴门庭若市 ⑵今是昨非 ⑶少见多怪 ⑷一日千里 ⑸鬼斧神工 ⑹手足之情 ⑺地老天荒 ⑻投笔从戎

比喻:⑴⑸

夸张:⑷⑺

对比:⑵⑶

借代:⑹⑻

第二部分

(一)

①每天天没亮,母亲就第一个起身,接着听见祖父起来的声音,接着大家都离开床铺,喂猪的喂猪,砍柴的砍柴,挑水的挑水。②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③她的性格( )(A、和睦 B、和蔼 C、和气),没有打骂过我们,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④因此,虽然,在这样的大家庭里,长幼、伯叔、妯娌相处很( )(A、和睦 B、和蔼 C、和气),母亲同情贫苦的人--这是朴素的阶级意识。⑤虽然自己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⑥她自己是很节俭的,父亲有时吸点旱烟,喝点酒;母亲( )(A、管教 B、管理 C、管束)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⑦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10.从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前边的横线上。(4分)

依次是:

11.“喂猪的喂猪,砍柴的砍柴,挑水的挑水”这句话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3分)

12.这段文字记叙的重点是( )(4分)

A、母亲勤俭持家的习惯及任劳任怨的态度。

B、母亲勤劳俭朴的习惯及宽厚仁慈的态度。

13.这段文字正确的层次划分是( )(4分)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③|④|⑤|⑥⑦

C、①|②③④|⑤|⑥|⑦ D、①②③④⑤⑥|⑦

14.对这段文字的内容归纳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写家人及母亲的勤劳、俭朴和仁慈。

B、写母亲勤劳、俭朴的品德和对我的影响。

C、写母亲勤劳、俭朴和仁慈的品德及其对我的熏陶。

D、写我对母亲教育培养之恩的感激之情。

15.这段文字运用的主要手法是什么?请作简要回答。(4分)

(二)

母亲的馨香

①窗外又下起了小雨夹雪。

②我站在窗前望街景,看着雨水、雪水和着泥土,只一会儿的工夫,马路上就变得浑浑浊浊的,车开过来溅起了一大片泥水,一个母亲带着孩子骑自行车正巧路过,好在母亲已将惟一的一件雨衣穿在了孩子的身上。结果,泥水溅了母亲一身。母亲顾不得擦拭身上的泥水,继续前行。唉,可怜天下父母心!此情此景,让我想起了给予我生命,同时也给予我无私母爱的母亲。

③母亲是50年代毕业的大学生,是位知识女性,也是建国前参加工作的老干部,与大多数母亲一样,既要工作,又要带孩子、照顾家庭。

④母亲对我们三个孩子的感情是很难用一两句话表达清楚的。母亲在我们身上倾注了她无私的爱,而且毫无保留。在那非常岁月,正是因为割舍不下对我们的爱,母亲才顶着各种压力,坚强而又乐观地走过来。

⑤父亲被下放到县城之后,从没烧过火炕的母亲生不好火,做不熟饭,经常被呛得鼻涕一把,眼泪一把,大人孩子只好吃夹生饭;两间歪歪斜斜的茅草屋时而漏雨、时而漏风,面对如此的困境,母亲从没埋怨什么,只是默默地想尽一切办法让我们过得好一些。“文革”期间,因为父亲的所谓“问题”以及外公的“历史问题”,批判母亲的大字报铺天盖地,一向积极努力的母亲在精神上受到了很大的打击。也许母亲有过彷徨,也许母亲有过沮丧,但是母亲坚韧刚强的性格使得她有泪往肚子里流。几十年的风风雨雨,脚下的路沟沟坎坎,母亲咬咬牙,挺了过来。

⑥母亲从不把内心的痛苦表现出来,在人前,她的态度永远都是乐观的。记得那时,只要母亲在,家里便有欢声笑语,歌声不断;只有母亲在,家才有家的感觉,家的温馨。我敢说与母亲只见一面的人,也会记得她那爽朗的笑声。长大以后,我问母亲:“是什么力量支撑你走过那段艰难的岁月?”母亲说:“是你们三个孩子。你们就是我的精神支柱。”是的,面对困境,母亲没有扔下我们不管,而是一如既往地关爱我们。如果没有母亲,真不知道我们会怎样度过那二十年!

⑦由于我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在生活上,母亲对我特殊偏爱。记得考大学的时候,母亲总要在中午赶回家给我做饭,五十多岁的人要往返骑四十多分钟的自行车,而且风雨无阻,不曾间断。考大学的那三天,母亲天天很少休息,晚上怕我睡不好,给我扇扇了,驱蚊子,白天还要坚持上班。那时,我最爱吃西红柿,当时价格很贵,母亲每天要买两三个,我让母亲吃,她却说:“我不爱吃,你吃吧。”凡是好吃的,母亲就说不爱吃,其实她是舍不得吃而已。在穿着上,母亲也从不讲究,一件衣服穿四五年,但她总是把我们打扮得干干净净的,整整齐齐的。说起来很惭愧,考上大学后,我的衣服仍然是妈妈洗,后来姐姐看不过去,姐姐洗。不懂事的我还经常对母亲发脾气,一有不顺心的事就冲母亲发火,可母亲总是呵护我、迁就我,我还不以为然。有时甚至对母亲表示出来的亲昵还很反感,婚后才知道那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

⑧如今,我已为人母,六年做母亲的经历磨练了我,使我深知一个母亲的艰辛与不易,从而真正体会到当年母亲在政治上、精神上受到打击的,还能让我们三个孩子享受母爱的滋润,把我们健康地抚养成人,是要以多么大的毅力来承爱那巨大的痛苦和压力呀!我想这正应了人们常说的那句话:“世上最伟大的是母亲,世上最无私的爱是母爱。”从我母亲身上,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母亲的无私与伟大。我虽然没有资格与母亲相比,但我要像母亲一样,无私地爱我的孩子,少些烦躁,多些耐心,让她在温馨的家庭环境中健康地长大。

⑨在母亲节即将到来之际,仅以这篇短文献给母亲,不擅言词的女儿用文字告诉您:“女儿感谢您的养育之恩!女儿永远爱你!”

16、第二段写了一件事,写出这件事及在文章的内容上起什么作用?(4分)

事件:

作用:

17、第三段到七段,作者回忆往事:

①详写的两件事是:(2分)

②从3~7段的事件描写中,可看出母亲的性格特征是 、 、 、 、 。(3分)

③从全文看,重点部分是: 段—— 段。(2分)

18、为什么母亲说三个孩子是自己的精神支柱?(不超过15个字)(4分)

19、请概括第7段所写的事件: (不超过10个字)你对母亲的做法是赞同,还是反对,为什么?(4分)

20、第8段写“我”的感受和做法:所用的表达方式是 、 。(2分)

21、本文组织材料是按 顺序,1、2段叙事的时间 ,第3~7段叙事的时间是 ,第8、9段又回到 。(4分)

(三)

老妪

⑴那个老妪是一个卖茶蛋的老妪。在12月的一个冷天。在北京龙庆峡附近。儿子须作一篇“游记”,我带他到那儿“体验生活”。

⑵卖茶蛋的皆乡村女孩儿和年轻妇女。就那么一个老妪;跻身她们中间,并不起劲儿地招徕。偶尔发一声叫卖,嗓音是沙哑的。所以她的生意就冷清。茶蛋都是蛋煮的。老妪锅里的蛋未见得比别人锅里的小。我不太能明白男人们为什么连买茶蛋都要物色女主人。

⑶老妪似乎自甘冷清,低着头,拨弄煮锅里的蛋。时时抬头,目光睃向眼前行人,仿佛也只因为不能总低着头。目光里无半点儿乞意。

⑷我出于一时的不平,一时的体恤,一时的怜悯,向她买了几个茶蛋。活在好人边上的人,大抵内心会发生这种一时的小善良,并且总克制不了这一种自我表现的冲动。表现了,自信自己仍立足在好人边上,便获得一种自慰。

⑸老妪应找我两毛钱。我则扯着儿子转身便走,佯装没有算清小帐。

⑹儿子边走边说:“爸,她少找咱们两毛钱。”

⑺我说:“知道。但是咱们不要了。大冷的天她卖一只茶蛋挣不了几个钱,‘隆不易的……”

⑻于是我向儿子讲,什么叫同情心,人为什么应有同情心,以及同情心是怎样一种美德等等……

⑼两个多小时后,我和儿子从公园出来,被人叫住——竟是那老妪。袖着手。缩着瘦颈。身子冷得佝偻着。

⑽“这个人。”她说,“你刚才买我的茶蛋,我还没找你钱,一转眼,你不见了……”

⑾老妪一只手从袖筒里抽出,干枯的一只老手,递给我两毛钱,皱巴巴的两毛钱……

⑿儿子仰脸看我。

⒀我不得不接了钱。我不知自己当时对她说了句什么……

⒁而公园的守门人对我说:“人家老太太,为了你这两毛钱,站我旁边等了那么半天!”我和儿子又经过卖茶蛋的摊前时,见一老叟,守着她那煮锅。如老妪一样,低着头,摆弄煮锅里的蛋。偶尔发一声叫卖,嗓音同样是沙哑的。目光偶向眼前行人睃,也不过是任意的一睃,绝无半点乞意。比别人,生意依旧冷清……

⒂人心的尊贵,一旦近乎本能的,我们也就只有为之肃然了。我觉得我的类同施舍的行径,于那老妪,实在是很猥琐的……

22.从具体语境看,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跻身她们中间:置身。

B.连买茶蛋都要物色女主人:挑选;选择。

C、佯装没有算清小账:假装。

D.我们也就只有为之肃然了:形容十分严肃的样子。

23.第(4)段“我出,于一时的不平,一时的体恤,一时的怜悯”,“我’,为什么“不平”?又为什么“体恤”和“怜悯”?(4分)

24.“我”故意多给老妪两毛钱,出于什么目的?后来“我”为什么自责“猥琐”?(4分)

25.第⑼段写老妪,用的是什么人物描写方法?结合全文思考,这样写作用是什么?(4分)

26.对第⒁段描写老叟的一段文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与前文描写老妪的文字基本相同,起到衬托和加强老妪形象的作用。

B.与前文描写老妪的文字基本相同,强调老年劳动者的尊贵人格不因性别而差异。

C.“绝无半点乞意”呼应前文“目光里无半点儿乞意”,突出两位老人自甘冷清、坚守人格的高贵品质。

D.“生意依旧冷清”呼应前文“生意就冷清”,暗含作者对市场经济下人们缺乏同情心的批评。

初一上册语文第五课课堂复习题答案:

1.朱德 2.略 3.依次是:ABCB 4.与“好”连用,意思为“劳动能手”;工作 5.略 6.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道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 7、略 8、依次是:野劲、邪劲、愣劲 9、⑴⑸、⑷⑺、⑵⑶、⑹⑻ 10.依次是:BAC 11.排比 12.C 13.D 14.C 15.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 16.事件:雨雪中,母亲将唯一的雨衣穿在孩子身上,自己身上被浇湿。作用:引出本文内容——我的母亲。 17.①文革期间母亲坚强地面对困境;母亲对最小的孩子“我”的关爱和牵就。②坚韧、刚强、乐观、爽朗、无私、慈爱③3~8段 18.伟大的母爱支持母亲克服一切困难。 19.母亲对最小“我”的偏爱。(自己的观点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20.议论、抒情 21.时间、现在、过去、现在 22.D 23、因为“我”不太明白男人们为什么连买茶蛋都要物色女主人。因为老妪年老贫因,不善招徕,生意冷清。 24、为了获得自信自己仍立在好人边上的自慰。 后来老妪退还了多给的两毛钱,表现了近乎本能的“人心的尊贵”;相比之下,深感自己类同施舍的行径十分庸俗。 25、肖像描写。以没有美感的外貌反衬老妪人格的高尚。 26、B (讲析:从标题和全文内容看,作者旨在赞美老妪的人格,并无表示“不因性别而差异”之意,故B不正确。)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