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随笔,青春励志随笔

2016-11-03

青春就是需要多读读励志文章。那关于励志的随笔都写有什么呢?来看看小编精心为你整理励志随笔,你就会有收获。

励志随笔篇一

1

昨天晚上,我发感慨,自己最近太懒了。

真的懒了吗?好像也没有,还是跟往常一样,该写多少就写多少。接了别的活,也在努力地完成。

可为什么觉得自己最近懒了呢?

我想着想着,顿时惊呼:我靠,我也有懒的时候吗?

自从做平台以来,还从来没有想过“懒”这个字。挂在我眼前的只有两个字“努力”。我要努力把平台做起来;我要努力把文章写好;我要努力接更多的活……

明明一切都照常进行啊,明明还在努力中啊,为什么还是觉得自己懒了呢?

我必须找到答案。

2

我相信你也努力过,那你有没有这种感觉:努力了一段时间就会觉得自己好像也不怎么努力了。一切照常进行,但总觉得少了些什么。

你刚刚进入一家新公司,最开始特别努力,努力适应新环境;努力学习新技能;努力和同事搞好关系……

等一切都搞定的时候,一切照常进行,但总觉得自己没那么努力了。

你刚刚学习一个新技能,最开始特别努力,每天花几个小时学习,努力提高;努力进步;努力掌握……

等做到差不多水平的时候,一切照常进行,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你刚刚谈恋爱的时候,对他特别好,努力照顾他;努力陪着他;努力让他开心……

等恋爱一段时间以后,一切照常进行,你还是一样爱他、照顾他、逗他开心,可还是觉得少了点什么。

……

是我们懒了吗?明明还在努力着呀!

非也,不是我们懒了,而是我们进入了舒适区。

3

什么叫舒适区?就是你觉得很舒服的一个区域。在这个区域里,无论时间、工作、技能等,都是你能掌握的。你做起来得心应手,只付出一点点的努力就能轻松完成。

为什么会这样?

无论做什么,我们刚开始学习或做一件事情时,都是陌生的。我们必须花时间、花心思在这件事情上,才能保证它能做好,或者能学好。

但随着时间的积累,很多事情我们做得差不多,或学习得差不多了,就不需要再花这么多心思了,于是,我们就来到了舒适区。

其实,很多人不是不努力,而是努力着努力着,习惯了而已。

最初做平台的时候,我两眼乌黑,什么也不懂,什么都要学。我每天除了要看自己写的内容以外,还要学习做平台。那时,我处在精神崩溃边缘。

我见人就求粉,见大咖就求知识,见书就抄笔记……

我朋友说:我看见你,我都要炸了。你特么能不能不要说粉丝……我们还能不能愉快地聊天了?

友谊的小船因为“粉丝”翻了。

说真的,我什么都搞不定,哪有什么心思聊天,哪有什么心思见朋友,哪有什么心思想别的?

我满眼是粉丝,是数据,是文章……

可是随着平台做得越来越久,很多东西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和规律,做起来渐渐不那么费劲了。虽然做平台还需要学习,写文章还需要继续提高,但是这些都是细节性的,在工作的时候做些调整就够了。

于是,我突然发现自己“懒”了!

我被吓出一身冷汗!

4

这种状态不是我想要的。我更喜欢最初做平台的时候,虽然很艰难,很痛苦,很没人性……但是我有血性啊,我在提高啊。

可是,我们人往往更喜欢呆在舒适区。

因为在这个区域里我们能做事,有收入,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于是,我们每个人手里都有能吃饭的技能,但就是做不到顶尖,做不到出类拔萃。其实,就是这种状态害了我们。

当努力成为一种常态,努力也就变得不努力了。

所以,努力并不是维持原有的量,而是是否一直能有最初做事的心态。

我们要提高,不管多难;我们要进步,不管花多少时间;我们要做到更好,不管花费多少脑细胞……

通过反思,我再一次明确目标,我必须向着更高的台阶迈进,我不能坐在原地等人追上我,不能看到前面的人继续向前跑。

可能我在做事过程中一直在进步,可这种进步太慢了,这种进步无法让我做得更好,只能让我做到差不多好而已。

我不要差不多,我不喜欢差不多。

如果,努力能成为常态,那么渴求进步,一直保持这种进步的刺激咸能否成为常态呢?

我必须用行动去探索,等我了解了,我会告诉你们!

但是我最希望的是,我们一起进步,这个任务让我们共同完成。

努力着努力着,就习惯了!

进步着进步着,也能成为习惯吧!

励志随笔篇二

一个好久不联系的姑娘,突然联系我。她说,想来北京,但是不知道能不能找到工作,让我给她一些建议。这个姑娘是我老家的,比我大一点,29岁了,至今单身未婚。之前在老家的某杂志社工作,后来觉得没什么前途就辞职了。她说很喜欢北京,想来看一看,只是现在已经那么大年纪了,只身一人来北京需要付出很大的决心。家里人都在催她结婚,不同意她来北京当个北漂。

我给她的建议,当然是遵从她自己的内心。如果她很想来北京闯一闯,没有什么不可以。大不了失败了再回去,总比抱着缺憾过一辈子强。

事实证明在北京找一份工作也并不难,只要你付出努力,找一份工作在北京存活下来,还是可以做到的。但是我明白她自身的顾虑,如果我说太多就是对她过分强求了。谁也没有办法主宰别人的人生,她的人生我也左右不了,只有她自己能负责。

说一个正能量的例子,去年比较火的王德顺,一个79岁的老头,赤膊上阵走北京T台秀。之前看《重返二十岁》的时候,我搜过他的简历,但是我对他的详细了解,还是在我见到他之后。我读了他送给我的那本《活雕塑》,并且看了他在优酷上的讲演视频,才知道,他49岁时才选择来北京,当时,他抛弃了稳定的工作以及甚至可以解决后半生温饱问题的待遇,跟爱人只身来到北京。刚到北京时,连住的地方都没有,差点流落街头,十年坚持下来,他开始全国巡演话剧,去德国表演哑剧。现在他的境遇可想而知,他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了我们,人生没有太晚的开始。

当我看见一个快80岁的老人,活得容光焕发的时候,我想现在二十几岁的自己有什么理由不去努力。

在他做出人生艰难的、重大的那个选择的时候,他也犹疑过、踟蹰过,但最终他说服了自己,做出了选择。我们也一样,有时候面对生活,我们也可以选择,只是我们缺乏选择去做自己的那份魄力。我们害怕的与其说是太晚的开始,不如说是害怕面对未知的失败。所以,有些事情,我们只是想了想,还没有付出行动,就认输了。

一个前同事三十五岁,因为女朋友在广州,他离开了待了八年的北京,只身去了广州。走的时候很多人问他,为什么要走,现在的工作那么好,在北京也很稳定,去了广州,不仅一切要重新开始,而且什么人际关系都没有。

但是实际上呢,他在走之前就找到了去广州之后的工作,而且是一家国企。他向来是一个做事都很有准备的人,在没走之前就开始投简历、找工作。接到过几家不错的公司的offer,最终他选择了那家国企。很多人都怕重新再来,对一个城市依赖,对一份工作依赖,以至于永远停留在原地,不敢踏出那一步。

据说这个同事不久就在广州买房了,他现在的生活也不比在北京的时候差。他浑身散发的气息告诉我,自信的人从来不害怕重新开始。人生有时候需要面对各种重新来过,如果你没有勇气开始,你就只能永远原地踏步。

另一个前同事,也在公司待了八年,一直都是一个普通岗位的员工,没有加过薪,也没有升过职。很多人问他为什么不跳槽,不出去找一份更好的工作,因为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一个岗位,没有变化的工作,看起来的确没有什么意义。八年前他才二十多岁,现在一转眼他就三十多了,以前他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现在他将要面对的是结婚、买房等一些实际的问题。

他说,已经习惯了待在这里,并且也很久没有了解这个行业的变化,早就跟不上行业的发展了,很难再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与其毫无目的地出去找工作,还不如在这个公司继续待下去。

那家公司,听起来的确很好,名气很大,一家在美国纽交所上市的公司,在那里上班,说出去脸上有面儿。但这对他来说,其实是在自欺欺人,因为我们活着不是为了别人眼中的自己。他不敢重新开始,重新迈出那一步,他只能一直停留在那里,拿着一成不变的工资,过一成不变的生活。三十多岁害怕一无所有,没有勇气重新来过。事实上这不过是你整个人生的一个小小的开始,因为三十岁,只是人生的三分之一,你后面还有五六十年要过。

同属一家公司的两个人,会有这么大区别的选择,不禁让我诧异。前面去广州的同事比后面这个同事还要大几岁,这种对比真的很讽刺。

我的爸爸如今也五十多岁了,写了一辈子的诗,一辈子想出一本诗集,至今都没出成过。但是,他一直没有放弃过,一直在坚持写诗,甚至在我的建议下,他开始玩豆瓣,在上面发一些短的故事和诗歌。我觉得人只要对一件事情充满热情,就没有什么太晚的开始。因为他对诗的热爱,对他本身的自信,他愿意从头开始。他刚学会用电脑,还不熟练,打字也很吃力,但是他一直在坚持更新豆瓣。这件事最终意义有多大,能给他带来什么,我不知道。但是起码他不觉得自己年纪一大把了还要去学习和改变,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如果你想去做什么,就赶紧去做,不要觉得为时已晚。如果你想学一门语言,哪怕你不再是学生也没什么关系;如果你想学音乐,哪怕你不再年轻也没什么关系。是的,也许你现在不年轻了,但是你以后会更老,而且有那么多人在前面前赴后继,你没有什么好害怕的。

人生无时无刻不在重新开始,就像明天醒来又是新的一天一样,请你做好准备,迎接每一次重新来过的机会。

励志随笔篇三

输就输了呗,老子再闯一次嘛。

01

我的性格中曾有一处明显的弱点,太想赢但又输不起。

十岁时参加学校运动会,不擅长跑步的我最后一个跑过二百米的终点线,还未下跑道便急迫地对人讲,“我今天鞋子不舒服……”

十四岁时和小我四岁的表弟打牌,表弟聪明伶俐又技高一筹,我眼见他的牌顺利出手只剩下薄薄的几张,我甩开一把烂牌,污蔑表弟“你耍赖!”

十八岁时因为一次月考成绩不理想,我撕碎卷子,趴在桌子上痛哭,哭到声音嘶哑,哭得惊动了半个班级,甚至生出从教室窗户跳下去“一了百了”的想法。

……

在那些年里,已经习惯旁人对我说,“这孩子好强,以后一定有出息。”

却在后来的日子里感触到,“要强”是强者的共性,但输不起绝对是弱者的态度。

02

最怕和一种人打交道。

他们问我这样的问题,“恨死现在这份工作了,一直想换个营生,但是会不会到头来还不如现在过得好呀?”

他们也说,“我好想出国,做梦都想,但是我家境不富裕,你说我万一找不到工作,没办法养活自己怎么办……”

他们也说,“和恋人在一起有些日子了,两个人相处一般,不是特别满意,你说我应该分手去找个更好的人吗,但万一我找不到怎么办呀?”

……

诸如此类瞻前顾后的问题,即便用力去回答,很久之后依旧会看到这样的情形:

大多数人五年之后的生活没有丝毫变化,做恨死了的工作,和不爱的人结婚,诗和远方都成了别人的。

到头来才幡然醒悟,人生哪有那么多需要担忧的“万一”,每一道坎原来都有能跨过去的力气。

如果当初直面内心,辞掉工作,奔向远方,去爱真正爱的人,就算跌倒了也可以再爬起来继续走,现在的自己还会是这般疲惫吗?

那是怕输的从前,却给了你输掉的今天。

03

我常说远行是我的修炼,朋友常问我,“此路收获几多?”

还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成就,路漫漫其修远兮,但敢输是我最大的收获。

五年前的人生,没有钱没有绿卡没有“输了就输了”的霸气,这几年吃过苦受过累独自消化过委屈,从学会“如何赢”,到学会“习惯输”。

我输掉过工作,输掉了青春,输掉安稳,输掉爱情,输掉很多好想法好机会还有十万分的努力和期待,一度把自己输到社会的最底层,输到无人支持的境地,输回失败者的状态……

可即便在最糟糕的时候,我也从未有过逃避放弃抑或是终结人生的消极想法:工作丢了那就找一份更好的,爱错了就重新开始新的旅途,写的字无人看那就默默坚持,创业失败了那就重整旗鼓再次出征……

我不再是那个输不起的小女孩,我长大了,并长出一些英雄的气度,在输的状态里保留赢的信念,大胆去尝试人生,输就输了,那又有什么关系,只要心怀信念且坚持够久,我相信自己就能把输掉的东西一点点赢回来。

从踏上远行这条路起,我也遇见很多同路人,二十几岁独自去远方闯荡的年轻人,客观条件差别不大,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在踏上异乡土地的那一刻,一无所有,且前途渺茫。

可我开始在远行的人群中发现,在同等条件下,人与人的生活竟会产生巨大的差别。

无需很久,只需要几个月的时间,就能看到一种人陷于困境停滞不前,怀抱着“万一”的忧虑紧紧不放,而另一种人已经跳出了窘境,正在致力于新的生活,哪里都能成为新生的福地。

如果去看一看两种人的生活态度,不难发现,前一种人往往顾虑重重万事谨慎,他们瞻前顾后,极其怕输。后一种人破釜沉舟勇敢洒脱,敢输敢赢,摔倒也跌跤,但偏偏马上爬起,再一身活力地迎上去。

前一段时间,和两个久未相见的朋友联络,得知几年前两个以厨师为梦想的男孩子,一个还在抱怨着那份当年欲辞未辞的工作,一个已经成为了高级餐厅的大厨,在热气腾腾的炉灶间给我发来满是美食气息的问候。

想起几年前认识他们的时候,我们均走在梦想的路上,一个万分纠结地问我,“我这份工作稳定薪水高,万一辞职去做厨师失败了可怎么办呀?”

一个则爽快地辞掉工作去餐厅洗碗,对我说,“哈哈,等着我从洗碗工成为神厨的那一天!”

04

从前常以为,那些如今看起来生活平顺事业有为的人,一直走运。

后来才发现很多人第一步就输的极惨。

大卫·芬奇导演电影处女作《异形3》时连自己都无法接纳成品,影片备受争议且相当糟糕。

马云早年高考几次失利,为生计做过数份工作,创业之初被称为“骗子”,缺乏资金亦缺少支持。

李安在成为声名显赫的导演前,输掉了自己七年的时光,那七年里他碌碌无为,靠妻子一个人养家糊口。

最近读余华的《兄弟》,感叹其中李光头从一无所有到坐拥金山的故事,也未必不是真实人生的缩影。

他的人生从贫穷中来,又几度陷入一无所有的境地,人性中有不被称道的无赖成份,可我最佩服他每一次失败后,却能保持着“我会赢”的体面。

“输就输了呗,老子再闯一次嘛。”我猜他就这样想,他摔倒的次数最多,也数他活得最自在,最神气,最潇洒。

生活处处是哲学,愈来愈发觉,“万一……”与“那又有什么关系!”不仅是两种心态,或许也会把你带到两种不同的人生。

年轻时最好的事是有梦想,最坏的事是有梦想但又极怕输。

输了又有什么关系呢,摔倒了就站起来,继续走,一直走到赢的那一刻。

励志随笔相关文章:

1.人生励志感悟随笔精选3篇

2.人生励志感悟随笔3篇

3.青春的励志文章随笔

4.人生励志感悟散文随笔3篇

5.人生励志感悟散文随笔精选3篇

6.校园生活励志散文随笔

7.1000字随笔励志

8.励志日志心情随笔精选3篇

9.关于励志的散文

10.关于励志的随笔句子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