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高效课堂论文

2017-05-26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复杂性活动。在新课改理念和素质教育新形势下,教师要提高课堂效益,努力打造高效语文课堂,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接下来小编为你分享中学语文高效课堂论文,一起看看吧!

中学语文高效课堂论文篇一:中学语文高效课堂认识与思考浅析

【关键词】

中学语文 高效课堂 发展现状 对策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主要阵地,是发挥学生个人潜能、提高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中学语文作为基础课程之一,对中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语文素养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建立高效课堂能够让学生学到知识、掌握知识,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公,让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去学习知识与消化知识。但是,从整体角度分析,现阶段我国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不容乐观,因此,加强对其研究与分析,针对性地提出建议与措施,才能促进我国中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

一、现阶段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低的现状与原因

现如今,我国中学语文课堂均存在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学习方法不和谐,换言之,便是教师与学生均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教师在教学方面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1)很多语文教师仍旧采用传统模式进行教学,不仅导致课堂缺乏气氛,并且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学生思维发散,导致学生与课堂出现脱节现象;(2)我国教育模式受到传统因素的影响,其传统教学方式根深蒂固,很多语文教师在课堂中过分重视结果,但是却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导致课堂教学出现重心偏移的现象,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3)教师在进行备课的时候,对教学内容过于重视,但是却忽略了课堂中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从而导致学生不仅缺乏语文知识素养,并且出现厌倦语文与教学不相配合的现象。

二、构建中学语文高校课堂的方法

从教育角度分析,教学是一项具有实践性的事情,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则需要进一步转变教学方法,根据实际情况解决现实中所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只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一)加强学生对语文价值的理解

众所周知,语文是学习其它科目的基础,但是从现阶段中学生学习语文角度分析,很多学生并没有认识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其实,从实际角度分析,语文学习不仅可以锻炼自身的语文素养以及文字表达能力,并且能够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语文教师要想提高语文教学效果,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对语文学习有所认识,清楚地认识到学习语文的重要意义,只有如此,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目标。此外,在语文教学中,还要积极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采取多种方式让学生对语文感兴趣,比如采用情景教学、合作学习等,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根本上树立学生学习语文的信心。

(二)积极提升教师的教学素养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作为指引者对学生的思维以及成绩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自身的素养对整个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在构建高效语文课堂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自身素养的提升。首先,语文教师要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能力以及专业素养,众所周知,教师自身所具备的知识水平对语文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师不仅在各科专业中学习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并且在课余时间内要多读文学作品,与教师之间进行交流与互动,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其次,语文教师要增加自己的个人亲和力,在语文课堂中,语文教师的亲和力对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语文教师所散发出的亲和力,能够获得学生在课堂中的支持与配合,能够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平等沟通,取得学生的信任以及支持,从而为树立高效课堂奠定有力的基础。

(三)积极强化课堂学习评价

作为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利用好课堂对学生进行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念,帮助学生对语文学生产生兴趣,及时发现语文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成为现阶段最为主要的问题。为从根本上提升课堂学习的全面性与有效性,语文教师可以采用同桌互评或者个别点评、小组评价的方式进行学习评价。其中,在课堂学习评价中值得注意的问题包括:(1)学生之间存在差异,对于不同情况的学生需要采用不同的评价策略,对于自信心不足的学生要多以鼓励为主,对于表现积极的学生要给予肯定,而对于表现不积极的学生则需要具有耐心,对其进行引导;(2)在评价过程中,要保证其公平性与公正性,要肯定学生的学习成绩,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3)要从长远角度分析,对学生的发展空间进行了解,加强对学生的鼓励,为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鼓掌。

作者:汪永海 单位:临泽县教体局

中学语文高效课堂论文篇二:中学语文课堂激情与活力探析

一、方向的迷失与思考

“曾经多少次失去了方向,曾经多少次扑灭了梦想,如今我已不再感到迷茫,我要我的生命得到解放。”听着汪峰的《怒放的生命》,总激起心中无数波澜。教书十载,曾有过多少梦想,多少次想振翅高飞,带着学生在语文的海洋中遨游;可时间的酒酿却让我品尝了迷惘和沮丧。记得刚教初一时,我询问学生是否喜爱语文,结果都是让人满意的,至少会有一半的学生说喜欢语文,而其他的也不讨厌语文。平时的课堂上会有渴求的眼神和积极的发言。但这股热情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变淡。特别是连续教了几年初三时,课堂都快成了独角戏了。为什么会这样呢?从学生方面来看,学生年龄渐长,阅历日渐丰富,心理日趋成熟,思想意识开始萌芽,他们不再轻易被老师鼓动;并且随着课程的增多,在数理化及英语等科目的夹攻之下,学生身心疲惫,兴趣无存;再加之语文收效不显著,在认识上又打了折扣。学语文的兴趣、对语文的热情怎能不下降?再看我们老师,面临着中考,随着学校需要的升学率,老师等待的是高分数,于是我们的课堂不再讲究个性上出特色,而是有意无意地往各类答题技巧上靠拢,学生的个性灵感被抛之脑后,充溢课堂的灵气被挤出窗外。这样的课堂也消磨了老师的激情,更何谈吸引学生?

二、路的探寻与发现

如果做一只井底之蛙,那也许只能坐井观天,要走出迷惘就只能往前探寻、向外伸展。于漪老师说:“语文是诗———语文课堂应该是最富有激情的,最令人想象的,最具人文的,最富有终极关怀的。”王崧舟老师说:“诗化课堂,诗意语文,诗性人生。”更有老师说:“语文老师像疯子一样。”……这无不在强调———诗意、激情。是的,生命因激情而更美丽,教学也因激情而更生动。所以我们能看到很多好老师的课堂是欢声雀跃的,学生是欣然微笑的,诗意栖息在语文课堂上,这样的课堂学生怎会不喜欢呢?那么,激情来自哪里?激情源于爱心。对教育的爱,对学生的爱,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爱,对语文教学的爱,应该是激情的源头活水。于漪老师的语文课总是充满激情,那是她爱的表达与倾诉。语文教师和语文教学知交、知心、知己,心心相印,课堂里就会产生教育的能量,给学生以温暖。如果对语文缺少情意,冷淡、冷漠,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教学中就不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谈不到有共振效应。激情来自自信。只有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熟悉教案,才会成竹在胸。充满自信,才可能精神振奋,情绪饱满地走进教室,在课堂上风度翩翩,声情并茂,挥洒自如,游刃有余。有了自信带来的激情,可以营造语文教学的生动气氛,开辟语文教学的崭新天地。在语文课上,激情怎样表现呢?

1.教师在学生学习新课之前,用优美而精辟的语言导读,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契机。一个好的教师,三言两语就会使学生学习情绪高涨,趣味顿生。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钱梦龙等人的讲课,尤其重视课前导入,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如,钱梦龙先生以自己的名字为题来打字谜:“发了财梦想成才———钱梦龙”作为课堂开头,一下子使自己与学生缩短了距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以后的“习得”过程中情绪激昂,投入充分。教师的情感在活动系统中始终影响着学生。又如,一位优秀的年轻老师上《孤独之旅》时,首先用他带有磁性的声音讲述了他人生道路上的一次孤独,当时后面听课的老师都被吸引了,更何况底下的学生。陌生的师生拉近了距离,也能更认真地体会课文中杜小康成长中的孤独。

2.用激情多彩的语文活动营造浓郁的文学氛围———有的老师别具匠心地将中央电视台的经典栏目引入教学之中。如“开心辞典”:你准备了吗?“新闻调查”:你思考了吗?“精品一刻”:你赏析了吗?“梦想剧场”:你表现了吗?“实话实说”:你参与了吗?又如,一名特级教师,不仅注意课堂上的精彩,还不放过生活中的点滴,他会带着学生到热闹的街市找寻语文的精彩,学生学习的热情被充分调动起来,这样的课堂学生怎会不喜欢?

3.充分发挥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让学生体会到文章蕴含的情和意,激发内在的学习情趣。“文章不是无情物”,教师要善于披文入情,以情动人。如,冰心的《纸船》。一张小小的纸,一艘小小的船,却饱含着即将远去的女儿对母亲的深深的眷念,老师通过配乐朗读带领学生走进去。又如,余光中的《乡愁》小小的邮票、窄窄的船票、矮矮的坟墓表达了游子的思念,再转而以浅浅的海峡为两岸亲人们大喊一声,浓浓的思乡情飘然而出,师生共同有感情地诵读,其情也真了。

4.教学方法宜灵活多样。结合学习的文本和学生的实际,每节课要有针对性地选用教学方法。比如,教《春》,紧扣文章细笔细绘的特点,重在朗读吟诵,充分赏析优美生动的语言,让学生联系生活感受春天的美好。教《变色龙》则紧紧扣住一个“变”字,通过学生的角色朗读,深刻地感受到奥楚蔑洛夫变色龙嘴脸及其背后的深层原因……面对浅文,或描绘引人入胜的画面,或从某一点深入,讲出蕴含的精深道理。同样对那些内容博大的文章,则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加以取舍。充满激情的语文课表现形式可能是多种多样的,但不能为了追求形式的热闹,而忽略了语文课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任务。中学课本中一些教师的形象都是充满激情的典范,我们不妨借鉴:三味书屋中的先生读书到动情处“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拗过去,拗过去”,虽然不是在指导学生读书,但是他的充满激情的表现给学生做了极好的示范,以至于学生“疑心这是最好的文章”。

三、总结

语文教学当以情育情。教师以真情点燃学生的激情,便有了燃烧的焰火,便有了心灵的交融。行动起来,让语文课堂充满激情,怒放语文鲜活的生命!

作者:瞿成娥 单位:江苏省南京市八卦洲中桥中学

参考文献:

刘翠祥.如何让中学语文课堂变得有活力[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5).

中学语文高效课堂论文篇三:传统文化渗透于中学语文课堂教学

在当前的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已经逐渐认识到将我国的传统文化渗透到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并在教育界形成了共识。本文就是对将我国传统文化渗透于中学语文的课堂教学的意义进行分析,并对我国传统文化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应用于渗透进行分析。随着新课改的开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要求对学生进行素质培养,要求学生不仅具备一定的知识能力,还要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针对语文的学科特点,更要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不仅可以使优秀的文化得以继承和传扬,还能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从而促进人才的全面培养。

1.中学阶段语文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将我国传统文化渗透于中学语文的课堂教学,可以使我国的传统文化得到保护、传承与发扬,对塑造中学生的人格有重要的作用。我国的传统文化是经过历史的积淀,代代流传下来的,其中包含了丰富的思想、文化、审美和道德素质内涵,而且在传统文化中强调道德、重视智能、注重文化艺术修养等思想。在新课程改革和新课标的要求下,学生在中学阶段已经有积累了一定的认知水平,其思想认识、积累文化为关键的时期,传统文化中的游戏部分对其成长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包含了丰富而宝贵的文化遗产,其中有很多的文章都对个人或者是群体的优秀的品质描写。其中如仁民爱物,修省立诚等品质,通过对学生加强基础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学生会在中学阶段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通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习和积累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初中语文教材中一些具有典型的爱国形象的任务,如屈原、陆游、辛弃疾及至近现代的谭嗣同、闻一多等,这些古往今来优秀的人物,以及他们的文章,都彰显了深刻的爱国之情。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也能对其进行思想教育,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奋斗目标,并能在未来发展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价值,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在我国传统的文化中包含了较为丰富的文化底蕴,如诗词底蕴、历史底蕴、文学底蕴、民俗底蕴、文言底蕴等几类。学生在中学阶段是进行个人涵养的重点储备阶段,学生在这一时期学习诗词、历史、文学等都会帮助其形成初步的感性认识,并在无形之中就逐渐形成个人文化积累。在知识积累的过程中,既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对其发扬。在社会发展的新时期,人们的生活更加依赖于科学技术,但是无论科学技术如何发达,在对个人进行衡量时,还要对其个人修养与思想内涵进行评价。因此,加强个人修养,是永远不会褪色的。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知识,对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2.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

重视情感的浸染,加强同实际的联系。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有使学生形成情感共鸣才能更好的接受、理解相关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联系实际,将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并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把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到教学之中,能够在日常的生活中渗透传统文化,使学生能够更加容易接受和学习传统文化。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兴趣,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选取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教学。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对相关的中国传统文化内容进行补充,或是引导学生在课下进行自主探究。例如在学习《风筝》一文时,教师就可以启发学生联想起在童年时期的玩具,并能够动手制作玩具。这一方面可以更好的理解作者鲁迅包含在其中的浓厚的兄弟情谊和对时局的无奈之感,另一方面也能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在民主平等的环境中开展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如果不能很好的利用传统文化,否则很难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要求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能够营造轻松、民主的课堂氛围,并能在其中渗透传统文化。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使用恰当的方式进行教育,使学生既能受到传统文化的感染与教育。例如在《论语》中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名言,在一些诗歌中也有“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等名言,如果教师只是灌输式的要求学生接受该教育,学生反倒会产生抵抗的心理,教师要采取更加民主的,学生更加容易接受的方式开展教学。在教学互动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很多优秀的品德与品质,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就可以渗透传统文化。因为在中学课外阅读的文本中不仅包含了大量的知识,还能在阅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培养起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够在课堂教学之外利用课余的时间来阅读重要的书籍,从而培养其高尚的品德。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岳阳楼记》一文,其中就有比较经典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和学生展开讨论,首先要明确作者的社会地位与社会处境,从而对该句进行详细的解析,就能看出作者范仲淹以国为先的爱国情怀。教师还可以启发学生思考,是否还有与范仲淹比较相像的作者、文章。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在文人志士身上散发的爱国情怀,另一方面也能较好的启发学生进行联想,回顾以往的知识。学生可能会联想起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鲁迅的《故乡》等,这些都可以使学生能够逐树立起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并能更加理性的面对未来的生活。

3.总结

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水平的认知。在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使学生能够认识到我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另一方面还要充分的利用语文教学,能够将蕴含在语言、文字下的深刻情感进行挖掘,适当的对学生渗透品德教育,在促进学生学识培养的同时,提高其素质品德水平。

作者:苗影 单位:吉林省四平市第十三中学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