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5月旅游景点攻略

2016-12-02

苏州古城座落在水网之中,街道依河而建,水陆并行;建筑临水而造,前巷后河,形成“小桥、流水、人家”的独特风貌,那么,大家知道苏州5月有什么好玩的旅游景点吗?下面小编为你介绍苏州著名的旅游景点。

苏州5月旅游景点1:拙政园

拙政园,江南园林的代表,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位于苏州市东北街一百七十八号,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今园辖地面积约八十三点五亩,开放面积约七十三亩,其中园林中部、西部及晚清张之万住宅(今苏州园林博物馆旧馆)为晚清建筑园林遗产,约三十八亩。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特殊旅游参观点,被誉为“中国园林之母”,一九九七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苏州5月旅游景点2:盘门

座落于苏州古城区西南隅的盘门景区,拥有久负盛名的瑞光古塔、绝无仅有的水陆城门、享誉海内外的吴门古桥,分别为国家、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具有传统古典园林“一池三山”格局的中央庭院及古建精品、水乡风情、山池亭榭、湖光山影为一体,显得雄健、舒张、大气,使盘门景区既不失苏州古朴沧桑的历史感,又具豪放、明快的现代气息,让游客在休闲中时刻感觉到苏州吴文化、历史的深厚底蕴。届时盘门旅游景点将成为苏州环城绿化带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以苏州“三古一湖”的代表迎接世界的眼光。

苏州5月旅游景点3:山塘街

山塘街东起阊门渡僧桥,西至苏州名胜虎丘山的望山桥,长约七里,所以苏州俗语说“七里山塘到虎丘”。山塘街历史悠久,它始建于唐代宝历年间,至今已有一千一百余年。据传说乃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所建。山塘街一直被誉为“姑苏第一名街”。

苏州5月旅游景点4:狮子林

狮子林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至今已有650多年的历史。位于苏州市市城东北园林路。元至正二年(公元1342年)僧天如禅师为纪念其师中峰禅师建菩提正宗寺, 元末名僧天如禅师维则的弟子“相率出资,买地结屋,以居其师。”因园内“林有竹万固,竹下多怪石,状如狻猊(狮子)者”;又因中峰禅师曾倡道天目山狮子岩,取佛书“狮子吼”之意,易名为狮子林。明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73岁的大书画家倪瓒(号云林)途经苏州,曾参与造园,并题诗作画(绘有《狮子林图》),使狮子林名声大振,成为佛家讲经说法和文人赋诗作画之胜地。

苏州5月旅游景点5:留园

留园是中国著名古典园林,位于江南古城苏州,以园内建筑布置精巧、奇石众多而知名。与苏州拙政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中国四大名园。一九六一年,留园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一九九七年,包括留园在内的苏州古典园林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苏州美食攻略

1.碧螺虾仁

以太湖流域活河虾与洞庭东、西山名茶碧螺春烹制而成,具有浓厚的苏州地方特色。

虾仁主要选用东山一带白壳虾最佳,主要是将活虾挤出虾仁,加上精盐、鸡蛋清、干淀粉制成的浆汁,待熟猪油锅烧至五成热时,将虾仁溜至呈乳白色,漏勺沥去油,再以旺火复炒,此时加预先用5克碧螺春茶叶泡出的茶水及味精,不可多炒,仅颠翻数下即出锅装盘。同时以泡过的茶叶作围饰边,绿白相映,形美味鲜。

2.白汁鼋菜

鼋菜,其实就是鳖(甲鱼),其蛋白质、脂肪、糖、维生素等营养成份非常丰富,尤以春季的“菜花甲鱼”和秋季的“桂花甲鱼”最为肥壮。所以,苏州人有在春、秋二季吃“白汁鼋菜”或“清炖甲鱼”滋补养身的习俗。

白汁鼋菜是将甲鱼切成块状,辅以山药、笋、香菇、葱姜、盐、酒等调料,煮熟后卤汁明亮稠浓,口味咸中带甜,是苏州的一道传统名菜.

3.西瓜鸡

以肥嫩母鸡为主料,将鸡放入西瓜内,倒入鸡汤,并放进火腿片、笋片、香菇等,加原汤,盖上瓜盖,蒸几分钟后便可上桌。西瓜鸡味美清香,汤清瓜香,营养丰富,是苏州传统的时令名菜。

4.松鼠桂鱼

此鱼色泽酱红,外脆内嫩,甜酸适口,乾隆食后大为赞赏,松鼠鱼便传扬出名。 如今,松鼠鱼以桂鱼作原料。桂鱼肉质细嫩,骨疏刺少,经剞花、油炸后、头大口张,尾部翘起,内似翻毛,形似松鼠,浇上虾仁、笋干、番茄酱卤时还会发出嗤嗤如松鼠的叫声。

提醒:唐诗中有“桃花流水鳜鱼肥”,因而品尝松鼠桂鱼最佳时节,当推每年三、四月间.

5.莼菜氽塘片

以太湖特产莼菜(又称莆菜、水葵)与塘鳢鱼(俗称塘鳢鱼、土鱼、虎头鲨)为原料,是苏帮名菜中的一道汤羹。

莼菜是一种多年生的水生植物,莼菜的叶子呈椭圆形、深绿色,背面分泌出一种类似琼脂的粘液,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葡萄糖等多种成份,可煮可炒,不仅是风味独特的珍贵蔬菜,而且有清热、润肺、利尿、消肿、解毒、健胃、止泻等功效。

塘片,即以塘鳢鱼去脊骨及鱼头后,制成净鱼肉片。加绍酒、清盐、葱末拌匀,然后入猪油、肉汤清水制成的汤中煮沸;加绍酒、火腿丝、味精,随后出锅倒入莼菜碗中,淋上鸡油,遂成鲜美可口的汤羹,余味无穷。

6.叫化鸡

叫化鸡是江苏常熟名菜,又称黄泥煨鸡。相传明末清初时,常熟虞山麓有一叫化偶得一鸡,苦无炊具、调料,无奈,宰杀去脏后,带毛涂泥,放入柴火堆中煨烤,熟后敲去泥壳,鸡毛随壳而脱,香气四溢。适逢隐居在虞山的大学士钱牧斋路过,试尝,觉其味独特,归家命其家人稍加调味如法炮制,更感鲜美。此后,遂成为名菜,并一直流传至今。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