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诵技巧之重音
朗诵,指清清楚楚的高声诵读。就是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创作活动。那么朗诵应该怎么读呢?哪里应该读重一点呢?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朗诵重音的小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朗诵技巧之重音
一、什么是重音
在朗读中,为了准确地表达语意和思想感情,有时需要突出强调那些起重要作用的词或短语,被突出强调的这个词或短语通常叫重音,或重读。
在由词和短语组成的句子中,组成句子的词和短语,在表达基本语意和思想感情的时候,不是平列地处在同一个地位上。有的词、短语在表达语意和思想感情上显得十分重要,而与之相比较,另外一些词和短语就处于一个较为次要的地位上,所以有必要采用重音加以区别。
同样一句话,如果把不同的词或短语确定为重音,由于重音不同,整个句子的意思也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
练习:我是山东省滕州市的小学语文教师。
二、确定重音的依据
(一)依据语法结构。
有些句子,平平常常,没有特殊的感情色彩,也没有什么特别强调的意味。这种句子的重音可以依据其语法结构来确定。
语法重音的位置比较固定,常见的规律是:
①短句里的谓语部分常重读;
风停了,雨住了,太阳出来了。
②定语常重读;
家乡的桥我梦中的桥。
西方的天空,还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
③动词或形容词前的状语常重读;
为了看日出,我特地起个大早。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他一次次地昏迷过去,有一次次地苏醒过来。
④补语常重读;我上小学的时候,日子过得很苦。每一次比赛胜过时间,我就快乐得不知道怎么形容。
⑤有些代词也常重读:这就是我——一个共产党员的自白。他什么也没有看见。
如果一句活里成分较多,重读也就不止一处,往往优先重读定语、状语、补语等连带成分。
这类重音在朗读时不必过分强调,只要比其他音节读得重些就可以了。
(二)依据语意和感情。
有些句子或由于构造复杂,或由于表意曲折,或由于感情特殊,它的重音往往不能一下子确定,必须联系上下文,对它细加观察,进行认真推敲,尤其要把它放到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加以考察,才能确定其重音,通常把这类重音叫做逻辑重音(强调重音)。
强调重音指的是为了表示某种特殊的感情或强调某种特殊意义而故意读或说得突出一些的词句,目的在引起听者注意自己所要强调的某个部分。
语句在什么地方该用强调重音并没有固定的规律,而是受说话的环境、内容和感情支配的。同一句话,强调重音不同,表达的意思也往往不同,例如:
我去过上海。(回答“谁去过上海”)
我去过上海。(回答“你去没去过上海”)
我去过上海。(回答“北京、上海等地,你去过哪儿?”)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因而,在朗读时,首先要认真钻研作品,正确理解作者意图,联系上下文,进行认真推敲,尤其要把它放到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加以考察,才能较快较准地找到强调重音之所在。
它同语法重音有时是一致的,有时则是不一致的。当逻辑重音(感情重音)和语法重音不一致时,后者必须服从前者。
三、各种类型的重音
(一)突出语意区别的重音
这类重音意在显示语意中的某些差异,这些差异往往是句意的重心所在,必须加以强调。其中有:
1.并列性的重音
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鲁迅《拿来主义》)
(练习)桂林的山真奇啊,……桂林的山真秀啊,……桂林的山真险啊,……
古时候有一个人,一手拿着矛,一手拿着盾,在街上叫卖。
2.对比性重音
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 (朱自清《荷塘月色》)
(练习)我们的战士,对敌人这样恨,而对朝鲜人民却是那样的爱,充满了国际主义的深厚感情。(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世界上的任何东西,不管是大是小,是多是少,是贵是贱,都各有各的用处,不要随便就浪费了。
3.排比性的重音
排比性的句子,其中能显示彼此具有区别性特征的词语需要重读,而那些重复的词语通常不可以重读。
它既不需要谁来施肥,也不需要谁来灌溉。狂风吹不倒它,洪水淹不没它,严寒冻不死它,干旱旱不坏它。它只是一味地无忧无虑地生长。 (陶铸《松树的风格》)
(练习)井冈山的翠竹啊!去吧,去吧,快快地去吧!多少工地,多少工厂矿山,多少高楼大厦,多少城市和农村,都殷切地等待着你们! (袁鹰《井冈翠竹》)
没有一片绿叶,没有一缕炊烟,没有一粒泥土,没有一丝花香,只有水的世界,云的海洋!
(二)突出句子关系的重音
这类重音意在表现句子(特别是复句)中的各种不同的语法关系,以此来强调句子是某种内在的逻辑关系。其中有:
1.转折性的重音
①他们可以承担一个浩大的战争,可以承担重建家园的种种艰辛,可是却承担不了如此沉重的离情。 (魏巍《依依惜别的深情》)
②是的,胜利来了,可是人们所盼望的经过流血争取的独立自由和平民主的生活又要为蒋介石和美帝国主义所破坏。 (方纪《挥手之间》)
2.呼应性的重音
文章中某些体现呼应关系的词语要重读。如:
用什么来表达自己的心意呢?战士们又有什么呢?他们只有一双结着硬茧的手,一颗赤诚的心。 (魏巍《依依惜别的深情》)
(练习)陈 毅:“关于详细计划,改日再与齐先生细说吧。”
齐仰之:“不、不,现在就说,现在就说!” (沙叶新《陈毅市长》)
(三)突出修辞色彩的重音
这类重音意在鲜明体现句子中某些修辞现象,这些不同的修辞色彩的语言表现力最强的地方,最能体现文章的意旨。其中有:
1.词语的锤炼
①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②两年前的此时,即一九三一年的二月七日夜或八日晨,是我们的五个青年作家同时遇害的时候。当时上海的报章都不敢载这件事,或者也许是不愿,或不屑载这件事…… (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
2.比喻。
重读文章中的比喻性词语,可以使被比喻的事物生动形象,加深对所描写事物或阐明道理的理解。但要注意,有比喻词的比喻句,不要重读比喻词“象”“好象“仿佛”等。如:
如果说瞿塘峡象一道闸门,那么巫峡简直象江上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
(练习)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鲁迅《故乡》)
3.夸张。文学作品中常用夸张的手法来表现人或事物的某一特征,表达作者对人或事物的感情态度,并引起读者的共鸣,使读者获得对事物的深刻印象。
如 : 每年特别是水灾、旱灾的时候,这些在日本厂里有门路的带工,就亲身或者派人到他们家乡或者灾荒区域,用他们多年熟练了的,可以将一根稻草讲成金条的嘴巴,去游说那些无力“饲养”可又不忍让他们的儿女饿死的同乡…… (夏衍《包身工》)
(练习)可是在中国,那时是确无写处的,禁锢得比罐头还严密。 (鲁迅《为了忘却的纪念》)
4.借代
你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个李公朴站起来! 闻一多《最后一次的讲演》)
(练习)我们应当禁绝一切空话。但是主要的和首先的任务,是把那又长又臭的懒婆娘的裹脚,赶快扔到垃圾桶里去。 (毛泽东《反对党八股》)
5.双关
①周繁漪 好,你去吧!小心,现在,(望窗外,自语)风暴就要起来了!(曹禺《雷雨》)
6.反语
中国军队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7.联珠
①他比先前并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但也还未留胡子,一见面是寒暄,寒暄之后说我“胖了”,说我“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新党。 鲁迅《祝福》)
(练习)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砍了,还有深埋在地下的竹根。 (袁鹰《井风翠竹》)
8.反复
①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朱自清《春》)
(练习)好个“友邦人士”!日本帝国主义的兵队强占了辽吉,炮轰机关,他们不惊诧;阻断铁路,追炸客车,捕禁官吏,枪毙人质,他们不惊诧。中国国民党治下的连年内战,空前水灾,卖儿救穷,砍头示众,秘密杀戮,电刑逼供,他们也不惊诧。在学生的请愿中有纷扰,他们就惊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