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人的酒量

2016-11-29

为什么有的人喝酒“千杯不醉”,而有的人喝一点酒后就情绪激动甚至酩酊大醉?酒量的大小到底与什么有关呢?

醉酒会损坏神经系统

俄罗斯人的酒精消耗量差不多是世界上最高的,一个俄罗斯人一年喝掉的酒中至少含有15升纯酒精。过量饮酒曾一度造成该国的健康危机,上世纪80年代,原苏联人的平均寿命仅为59岁。有研究表明,醉酒会导致神经系统损害,尤以视神经损害为重,严重的可导致失明甚至死亡。醉酒对肝脏、肾脏及其他组织器官都会造成一定的损害。

酒精在人体内的分解代谢主要靠体内的两种酶,一种是乙醇脱氢酶,另一种是乙醛脱氢酶。前者能把酒精分子中的两个氢原子脱掉,使乙醇成乙醛。而后者则能把乙醛中的两个氢原子脱掉,使乙醛被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人体内若是具备这两种酶,就能较快地分解酒精,中枢神经就较少受到酒精的作用,因而即使喝了一定量的酒后,也能很快代谢。在一般人体中,都存在前一种酶,而且数量基本是相等的。但缺少后一种酶的人就比较多。这种乙醛脱氢酶的缺少,使酒精不能被完全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而是以乙醛继续留在体内,使人喝酒后产生恶心欲吐、昏迷不适等醉酒症状。

关于人的酒量

晚上喝酒不易醉

据金峰博士介绍,乙醛脱氢酶又分为ALDH1和ALDH2两种,前者受制于人体基因,既不能增加也不能减少,后者则受后天刺激及后天习惯的影响。金峰博士举了一个例子:很多平时不喝牛奶的人,突然喝牛奶就会产生胃肠不适、闹肚子的状况,这是因为在牛奶消化的过程中,一种叫乳糖酶的物质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放牧人群对牛奶的接受程度远远高于非放牧人群,这是因为放牧人群的生活习惯使他们分泌的乳糖酶量大大高于非放牧人群,乳糖酶与ALDH2相同,可通过刺激增加。

近年的研究还证实,上午喝酒要比晚上喝酒容易醉。这是因为人体内乙醇脱氢酶的活性有时间规律,上午活性降低,晚上活性增加。科学研究表明,凌晨2时至中午12时,乙醇在血液中维持时间较长,因而它对中枢神经的影响较强;而下午2时至半夜12时,血液中乙醇浓度下降较快,所以乙醇对中枢神经的影响程度较小。这就是上午喝酒容易醉,而晚上喝酒相对不易醉的缘故。

易醉酒与基因有关

俄罗斯医学家最近研究发现,俄罗斯人原本并不容易醉酒,但是许多俄罗斯人身上留下了蒙古人的基因,因而体内酒精的新陈代谢方式就变得跟蒙古人一样了,比其他欧洲人慢了许多,所以容易醉酒。

俄罗斯卫生部麻醉研究中心的专家们进行了一系列实验,专家们发现,带有蒙古人基因的志愿者血液中酒精浓度比其他人高了一倍,由于体内酒精分解速度慢很多,他们醉得更厉害,表现为站不直,容易激动,思维混乱,情绪突然低落等。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金峰博士说,人的酒量大小与人体基因有直接关系。不同人种及不同地域的人,体内的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的含量是不同的。总体上说,白种人60%的人是较能喝酒的,黄种人60%的人是不大能喝酒的,而黑种人能喝不能喝的各占一半。

我国与欧美国家不同,人口中乙醛脱氢酶缺陷所占比例很大,所以酒量小的人较多。此前,国内的一项调查表明,乙醛脱氢酶缺陷型者,朝鲜族中占24%,蒙古族中占44%,壮族中占45%,侗族中占48%。另外,从性别看,一般女性比男性占的比例大,从地区看,南方人比北方人占的比例大。所以,男性通常比女性能喝酒,北方人比南方人酒量大。金峰博士强调,统计数据是在大的范围内的宏观描述,其中个体差异也不容忽视。不过,饮酒贵在适量,人的酒量大小各不同,饮者要根据自己的酒量量力而行。若饮酒过量,特别是饮高度酒,就容易喝醉,有害身体,严重的会引起酒精中毒而死亡。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