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提高卷
相关话题
以实力验证自我,关于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提高卷有哪些可以供大家练习提升学习成绩呢?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提高卷,希望会给大家带来帮助。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提高卷:
一、积累与运用(26分)
1.下面一段文字顺序已被打乱,顺序调整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大自然在生成其事物中的丰富性,其方式在感觉与经验尚未向我们启示之时,都是我们无法设想的,即使经验有时仍不足以弥补我们的无能。②况且我从未声言能够做到这一点,因为我懂得它会以某种不同于我们任何臆度的方式形成。③故此,倘若我不能准确地断定彗星的形成之因,那么我是应当受到宽宥的;④对于握在我们手心的蝉儿,都难以弄明白其鸣声生自何处,因而对于处在遥远天际的彗星,不了解其成因何在,更应予以谅解了。
A.②③①④ B.①②③④ C.④②①③ D.①③②④
2.下列对课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宇宙里有些什么》按由近及远、由已知到未知的顺序生动地介绍了关于恒星、星云和恒星系等天文知识,证明宇宙是物质的、运动的、无穷无尽的,人们一定能认识和征服宇宙。
B.科普作家贾祖璋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标题是个设问句,它起着三个方面的表达作用:一是抓住人们所熟知的花的特征(“红”)提出问题,有助于揭示文章的中心;二是可以设疑激趣,富有吸引力;三是文章主体部分从六个方面说明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原因,每一方面都用“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开头,使文章脉络分明,节奏明快,增添了艺术情趣。
C.竺可桢的《沙漠里的奇怪现象》一文,为我们介绍了“魔鬼的海”、“鸣沙”这两种怪异现象。作者按由现象到本质、由科学到迷信的顺序将这两种现象解说得清清楚楚。
D.在《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一文,以“从前有一个人”对声音的探索为例,说明大自然在生成其事物中的丰富性,希望人们对他不能准确地断定彗星的成因予以谅解。《活板》是一篇程序说明文,文章按照印刷程序依次介绍了制印、排版、印刷、拆版的过程。
3.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换成括号中的词语好不好?为什么?(4分)
①这一魔鬼的幻术(魔术)到了19世纪初叶,才被法国数学家和水利工程师孟奇所戳穿。
②一日晚间,他在家听到附近传来一种声音,十分悠扬,遂臆断(断定)为一只小鸟,出去捕之。
4.仿照示例,造两个句子。(4分)
如果你种下的是莠子,秋天收获的定是一片杂草;如果你种下的是秕子,秋天收获的定是一把糟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沙漠里有“魔鬼的海”,有“鸣沙”,还有哪些奇怪现象呢?请你用科学道理对某一种奇怪现象作说明。(2分)
6.修改病句。(在原句修改,每句只改一处)
(1)我们中学生如果缺乏创新精神,也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2)为了防止大灾之后无大疫,驻榕某部医院的医务人员日夜巡查,吃住都在堤岸上。 (2分)
7.仔细观察右边的漫画,说说漫画的含意。
8.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类感觉、经验的丰富,人类掌握的知识越来越多,可是还有许多未知的领域等待我们去探索。请你以“知识”为话题,写下两句富有哲理的话。(不可摘录名人名言)(4分)
二、现代文阅读(32分)
(一)罪恶的噪音(14分)
教室里,同学们正专心听老师讲课,忽然窗外传来劈劈啪啪的鞭炮声,咚咚锵锵的锣鼓声,大家再也无法专心学习了。
建筑工地上,一会儿,装卸钢材发出了金属撞击声,一会儿,电锯飞转响起刺耳的尖叫声,其中还混杂着震耳欲聋的电钻声,吵得附近的居民心绪不宁,坐卧不安。
噪声不同于音乐,音乐动听迷人,噪声是令人讨厌、令人心烦的声音。噪声污染,常常是经济发展、城市兴起的“副产品”。
科学家把声音的强度用分贝来表示。人耳刚能听到的声音是0~10分贝,手表的声音、落叶时的沙沙声是20分贝,两个人的轻声耳语是30分贝,一般居室里的声音是40分贝,农村里安静的夜晚也有30~40分贝,公共汽车的响声、闹市区的噪声是80~90分贝,织布车间是100分贝,喷气式飞机的噪声高达120~140分贝。
一般居民区里的噪声,白天不超过45分贝,夜晚不超过35分贝,人们感到环境还是比较安静的,有点声音也不会干扰人们的工作、学习和休息。一般的学习和工作环境,噪声不超过90分贝的时候,人们还可以忍受。超过90分贝的噪声,就会使人感到烦躁不安。长期生活在噪声90分贝的环境中,就会对人的健康造成损害。
现代城市里的噪声污染越来越严重,噪声已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在美国,总人口的40%,约8000万人受到噪声的严重干扰。在英国的几个大城市,有76%的居民受到噪声的严重干扰。在德国,一大半人受到飞机、火车和汽车噪声的危害。
受到噪声危害和影响的人数众多,因此,在一些国家,向环境保护部门提出控告,申诉自己受害的案件中,有关噪声污染的案件最多。在我国,人民群众常常写信向有关部门反映环境问题,其中反映噪声污染的信件很多,1979年大约占30%,1981年就上升到44.8%,上升速度很快。
这个数字说明,噪声的危害具有普遍性,人人都能感受到噪声的存在,都受到过干扰和危害。不过,也有人天真地认为,噪声污染不会造成太大的危害,噪声一过,影响也消失了。事实并非如此,噪声对人的危害主要有:
首先会影响睡眠和休息,因而也影响学习和工作。睡眠是人的最好的休息,对恢复体力、保持健康有着重要作用,噪声直接影响人的睡眠质量,造成人精神困倦,心情烦躁,使学习效率、工作效率大大降低。
第二是影响听力,人长期生活在高噪声的环境里,会造成噪声性耳聋,起初是暂时性耳聋,天长日久,就可能成为永久性耳聋。有调查说,美国纽约的20多岁的小伙子,听力竟比不上非洲70岁的老人,因为美国小伙子生活在闹市区,噪声干扰严重,而非洲老人生活在安静的大自然中。
第三会影响人体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使人患各种疾病。大量的动物实验也证明了这一点。把大白鼠放在实验箱里,播放达到165分贝的强噪声,健康活泼的大白鼠的行为马上失去控制,烦躁不安,失去常态,甚至疯狂蹿跳,互相撕咬,最后发生抽搐,僵直地倒下。实验还证明,170分贝的噪声,大约6分钟就会使接受实验的豚鼠有半数死亡。
噪声害人,也损坏建筑物。在20世纪50年代,一架飞机作低空飞行,离地面只有60米,速度却高达每小时1100公里,巨大的轰鸣声竟使地面的一幢楼房倒塌了。德国的韦斯特城堡附近,1970年时因为常常有超音速飞机飞过,使建筑物门窗上的玻璃受到损坏,房顶的石棉瓦也被掀了起来,还造成墙面开裂。超音速飞机的噪声危害,达到了可怕的程度。
现代城市的噪声时时刻刻在破坏着我们安静的生活,控制噪声,减少噪声对环境的污染正成为人类十分重视并且努力解决的重大问题。火车的噪声很大,主要因为它巨大的车轮与钢轨强烈摩擦产生的。人们已经研制出电磁悬浮列车,这种列车在行驶时是悬浮在轨道上前进的,减少了摩擦,噪声当然就降低了。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这说明,先进的科学技术将帮助人类有效地解决噪声污染。
9.根据声音传播原理,如果将声音由大变小,由小变大,最常用的方法有哪些?请列举三个例子,并简要说明。(3分)
10. 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举例说明。(4分)
11.日常生活中你的周围是否也遭受过噪音污染?试举两个例子。(2分)
1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噪声对人都有哪些危害。(2分)
13.文中举出电磁悬浮列车降低噪声的例子,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能举出一例降低噪声的例子吗?(3分)
(二)反光材料(18分)
夜幕下当你乘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时,你不但会发现路边的标志闪闪发光,而且会看见路面标线像一条条晶亮的光带,这真令人惊奇。但是,汽车开过以后再向后望去,那些发光标志却不见了,留下的只是茫茫夜色。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是一种新型回归反光材料起的作用。这种材料能够将汽车前灯的大部分光线按原路反射回去 ,使驾驶员轻松看清路标。这种新型照明材料对光的反射率比普通油漆高许多倍,可见度高达几百米甚至数千米。
大家都知道光的反射有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为什么回归反光材料能将光线按原路返回呢?其实,这主要归功于其中含有的高折射率玻璃微珠。当一束光线在一定范围内以任何角度照射到微珠前表面时,由于微珠的高折射作用而聚光在微珠后表面反射层上,反射层将光线沿着入射光线方向平行反射回去.就形成回归反射。当许多玻璃微珠同时反射时,就会出现前面的光亮景象。
实验表明,当玻璃微珠的折射率接近1.9时,入射光线能够很好地聚聚焦在玻璃微珠的后表面,这时的回归反射效果最好,当折射率小于或者大于1.9时,入射充线分别聚焦在玻璃微殊的外面和内部,这时的回归反射效果会有所降低。实际使用中由于客观条件的影响。玻璃微珠的折射率通常在1.9—2.1之间,而它的直径通常小于0.8毫米。如果在玻璃微珠的后面添加一层反射层,那么回归反射的效果就更好了。
如此神奇的玻璃微珠是怎样生产出来的呢?生产过程是这样的:先把原料在非常高的温度下熔化成玻璃液,玻璃液经过特殊的喷嘴形成许多雾状液滴,这些液滴在表面张力①的作用下自动形成规则的球形,冷却后再经过一定的处理,就得到非常有用的玻璃微珠。
用玻璃微珠可以制造许多回归反光材料,比如发光布、反光涂料、反光油墨等等。这些材料的使用范围遍及公安、交通、消防、铁路、煤矿等部门,在劳防用品及民用产品中都可以见到它们的身影。
夜间行车的驾驶员,由于受到对面车辆灯光、路边灯光、高楼探照灯及广告霓虹灯的影响,容易造成交通事故。而反光材料标志牌在车灯的照射下发出的明亮光线特别醒目,能够提醒驾驶员注意相关路况信息,提高行车安全。在雨、雾、风沙等能见度较低的天气下,反光材料就更能凸显其价值。所以,许多发达国家规定公路和铁路的交通标志、车身前后都必须使用反光材料,国际海洋救生机构也规定救生设备必须配备反光材料,以方便夜间搜寻和救生工作。
说到这里大家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交通警察、消防队员等都穿带有反光材料的制服了。这些服装上的反光带或者反光标志能够有效地警示驾驶员谨慎驾驶提高了穿戴者的人身安全。现在许多公司都采用反光材料装饰自己的产品,使其在美观、实用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安全功能。
这种神奇的反光材料给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许多便利,他还有许多用武之地等待着我们每一位热爱科学、勤于思考者去开发。
注释:①表面张力:液体表面各部分间相互吸引的力。在这个力的作用下,液体表面有收缩到最小的趋势。
14.对选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实际使用中,玻璃微珠的直径都小于0.8毫米。
B.雾状的玻璃液液滴冷却后才能形成规则的球形。
C.许多发达国家规定公路和铁路的交通标志都必须使用反光材料。
D.在雨、雾、风沙等能见度较低的天气下,反光材料一般不能发挥其作用。
15.阅读选文,理清思路,请将概括后的内容依次填入方框内。(4分)
16.选文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17.选文第二段加点词“主要”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18.在现实生活中,反光材料有许多具体应用。除选文提及的实例外,你还能想到或设想出哪些实例?请举一例,并为它设计一则广告,其内容要体现反光材料给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便利的特点。(5分)
四、文言文阅读
管庄子刺虎
有两虎争人而斗者,管庄子将刺之。管与止之曰:"虎者,戾虫;人者,甘饵也。今两虎争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子待伤虎而刺之,则是一举而兼两虎也。无刺一虎之劳,而有刺两虎之名。 (《战国策·秦策二》)
19.解释下面加点词(4分)
①管与止之曰( ) ②虎者戾虫( )
③则是一举而兼两虎也( ) ④而有刺两虎之名( )
20.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①有两虎争人而斗者
②人者,甘饵也
21.从某一个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2分)
22.从这个寓言中,可以形象地概括成为" "这样一个成语。(2分)
四、作文(30分)
台湾知名作家柯青华说:“一本读了使人觉得心灵充实的书,是好书;一本读了使人行为堕落的书,是坏书。一本读了使人同情、使人产生爱心的书,是好书;一本读了使人残暴、使人狠毒的书,是坏书。一本读了使人心灵高贵的书,是好书;一本读了使人思想猥琐的书,是坏书。一本好书读后,使人辨别是非,分得出好歹;一本坏书读后,使人混乱了价值观,且自以为是而不知止。”
请以“好书与坏书”为话题,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文题自拟;(3)篇幅不少于600字。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提高卷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1.D2. C3.①不好。“魔鬼的海”属于自然现象,是一种幻景,并非玩戏法变出来的。②不好。“臆断”是凭臆测来断定,主观色彩比较浓;“断定”是根据客观情况下结论。4.如果你种下的是葵花,秋天收获的定是一片金黄;如果你种下的是甘蔗,秋天收获的定是一坛蜜糖。5.略 6.(1)将“也”改成“就”,与“如果”搭配。(2)将“无”改成“有”,“防止”后应与不好的人和事搭配。7.教育学生认识网络的危害性。8.略
二、现代文阅读(一)9.①用棉球塞住耳朵。②关起门窗。③远离声音。10. 主要用了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11. 略。12. 首先会影响睡眠和休息、学习和工作。第二影响听力。第三影响人体健康,易患各种疾病 13. 略。
(二)14.C15.回归反光材料的反光原理(原因);玻璃微珠的生产过程。16.作比较、列数字(1)准确地说明了新型照明材料(回归反光材料)对光的反射效果(作用)好。(2)准确地说明了新型照明材料(回归反光材料)对光的定向反射率及可见度之高。 17.不能。“主要”表限制,说明含有高折射率的玻璃微珠在回归反光材料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体现说明文语言的正确、严密。18.反光鞋:穿上我的反光鞋,轻便又安全。反光书包:反光书包让我喜欢让我“优”。反光制服:反光制服,清洁工人的“护身符”。
三、文言文阅读19.①阻止,使动。②动物,这里指老虎。③同时具有。④却,表转折。20.略21.①做事要把握时机,才能事半功倍。②利用矛盾,从中取利。22.坐山观虎斗。
四、作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