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雪景抒情散文

2016-12-18

冬天的天气变冷了,人们的衣服越穿越厚了。树上的叶子都落光了,小草也黄了,鸟儿也飞走啦,冬天哈尔滨最美的景色就是雪景;下面是有描写雪景抒情散文,欢迎参阅。

描写雪景抒情散文:城市雪景

暮色中,老天依然全白,全白却不再属于大街小巷——

小巷中银蝶飞舞的悠悠乐章,转眼被喧嚣的音响舞姿和闪烁的灯红酒绿所吞没。

大街上传统的白玉雕塑,怎能经得起川流不息滚滚车轮现代速度的碾压?

城市的雪天,大街繁忙小巷拥挤,季节的本色已被粉身碎骨。

只是季节无处不在,季节的本色也便无法消失。老城区一时难改老观念,新城区则已是全新的现实——

一处处公园全都银装素裹,就像山野那样——白了,白了,天白,地白;

一座座居民大院,也像乡村那样——可以静静地演奏银蝶飞舞的乐章;就是一幢幢别墅群间,也像乡村那样——能够轻轻地雕塑白玉的画卷……

崭新的现代建筑风格,古朴的传统宁静气息。季节居然有力量挽回自己的本色。

千万扇窗口升起了千万个新月亮。月色下的雪地,银装更银素裹更素:石亭高了,假山壮了,花坛宽了,大树胖了,小桥厚了,流水细了。

此时,尽管不见了小鸟们的腾飞奔跳,雪球和雪人却依然守望着孩子们;由远而近渐渐回响起来的,依然是那首银蝶飞舞白玉雕塑韵味千古的唐诗——

“千山鸟飞绝,万径行踪灭……”

描写雪景抒情散文:断桥残雪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真可谓是人间天堂。而杭州最有名的情人桥断桥,也别有一番风味。

断桥,位于白堤东端,在西湖古今诸多大小桥梁中,恐怕她的名气最大。据说,早在唐朝断桥就已经建成,平湖秋月的白堤到此中断,故称断桥。宋代叫宝桥,元代又因桥畔住着一对酿酒为生的段姓夫妇,又称为段家桥,明代又有“短桥”之称,与另外一座“长桥”遥相对应。

今日的断桥,是1921年重建的拱形独孔环洞形石桥,长约8.8米,宽约8.6米,单孔净跨约6.1米,虽然多次大修,但古朴淡雅的风貌基本未变。桥东堍有康熙的“御题景碑亭”,亭侧建有“云水光中”水榭,青瓦朱栏,飞檐翘角,掩映在新绿浓荫之中。桥,亭与四周的湖光山色和谐的融为一体,构成了西湖东北隅一副古典风格的画面:外西湖湖域宽广,波光跃动;内西湖小巧玲珑,一平如镜。举目四望,三面青山如黛,四周绿树溶溶。南有淡荡的烟霞,北倚参差不齐的的楼宇。而作为断桥本身,倚着水波不兴的湖面,如带的白堤恰似一道弧线,既不单调,也不冗长,使白堤显露出流畅的线条美,令人赏心悦目。

江南的杭州,雪期短促,大雪天更是罕见。一旦银装素裹或在冬末春初,积雪未消,春水初生,拱桥倒映,便会营造出与常时,常景迥然不同的雪湖盛况来。有人说:断桥残雪是每至雪后初晴,来到断桥上,往西,往北举目眺望,孤山,葛岭一带,楼台上下,犹如铺琼砌玉,晶莹朗澈,有一种冷艳之美而闻名;又有人说;大雪初晴,登上宝石山,往南府瞰,白堤皑皑如链,在日出映照下,断桥向日的一面积雪融化露出褐色的桥面如一道痕,仿佛长长的白链到此中断,故以“残雪”名之。

往时至湖上,从断桥一望,魂销欲死,还谓所知,湖之潋滟熹微,大约如晨光之着树,明月之如庐。盖山水映发,他处即有澄波巨浪______《断桥春望》

由此观之,断桥观瞻,可得桥之神髓,岂独西湖?大善!

描写雪景抒情散文:夜幕中灯光下的雪景

下班了,刚走道7楼走廊时,商场里嘹亮的女广播声响起来了,从她哪清脆悦耳的声音里我得知,外面的世界又下雪了,我踏着轻盈的步伐急速地奔跑下楼去。雪下得很大,但因为没有寒风的肆虐,雪花飘落得很均匀,整个天空显得安静而淡雅,我漫步到雪中,不停地扫视着空中的每个角落,终于我的目光落到了那灯光下飞舞雪花的身上,灯光在无数雪花的映衬下显得微弱柔和,而白色的雪花在灯光的照射下发出一缕缕金色柔弱的红光,整个画面和谐动人。此刻灯光下显然成了雪的世界,他们不停的舞动像是经过严格排练过的芭蕾舞蹈演员们在舞台上完美的表演,让我赏心悦目,激动万分。

我把冰凉的双手放进衣兜这个避风港里, 挺直蜷缩的身体,抬起头呆呆地凝视着微弱灯光下的雪景,渐渐地融入到这片雪的世界里了。

瞬间感觉眼前的画面静止不动了:有点像天然水晶柱里静止悬浮的小气泡,奇妙而又动人;再一看但又好像是动的:像大海里翻滚的波浪,一波接一波,没有丝毫间隙,世间一大奇观,此场景时动时不动,我被怔住了,此刻我记忆模板中的一个画面清晰地浮在我的大脑里:那天中午,我在做菜,厨师长拿着手机走到我的身旁,他把手机屏幕凑到我的眼前,问我手机上的图案是静还是动,我随便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