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形势与政治论文怎么写

2017-06-14

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而政治水平作为企业强有力的竞争因素之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关于形式与政治论文怎么写,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关于形式与政治论文篇一

基于政治社会化理论的《形势与政策》课程有效性探究

【摘 要】《形势与政策》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课程之一,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和改进《形势与政策》课程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分析当前《形势与政策》课程的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借鉴西方政治社会化理论和实践方法,文章对进一步加强《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有效性做出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政治社会化;形势与政策;有效性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和改革开放的关键期,随着社会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中国社会已经进入一个多元化的时代,新事物、新现象、新问题都在不断地涌现,引发社会思潮的剧烈变化,传统的价值标准和社会规范逐渐崩坍,而新的价值标准和社会规范尚未完全地建立起来。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统一全社会的思想认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大学生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那么加强大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显得尤为必要。

面对以上的任务和挑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之一,高校的《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有效性有待于进一步的加强。西方的政治社会化的理论和实践正好提供这样的一种视角和思路,在结合国内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借鉴政治社会化的理论有助于提升《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有效性,促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一、政治社会化的内涵及基本内容

(一)政治社会化的内涵

政治社会化最初是由美国学者戴维・伊斯顿和罗伯特・海斯在《政治社会化研究中的若干问题》的论文中提出。随后许多学者进入政治社会化的研究领域,政治社会化日渐成为社会化研究的重要分支。

政治社会化是“社会个体通过接触和学习某种政治文化,培养政治立场(包括政治信仰、政治情感和政治态度)和政治参与能力的过程”。也就是说个人通过政治社会化的过程学习相关政治知识和规范,掌握政治技能,最终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政治价值观、态度和人格,做出正确的政治行为。从这一角度可以看出,政治社会化的有效性直接关乎着社会政治体系的延续和发展,关乎着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政治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政治社会化的基本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政治知识的社会化。在我国,政治知识的社会化主要是指,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知识体系,奠定政治社会化的基础。

二是政治信仰的社会化。政治信仰是反映个体政治特性的心理状态,政治信仰的社会化是个体在学习政治知识的基础上,从心理层面认同和接受所掌握的政治知识和技能。也就是说,在我国,培养社会个体愿意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信仰是政治信仰社会化的主要目标。

三是政治情感的社会化。政治情感的社会化主要是培育社会个体对政治体系、人物和活动等的内心认同感。在我国,此种社会化的过程主要是指培养社会个体热爱祖国,拥护国家政权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样有助于维护国家稳定和团结。

四是政治能力的社会化。政治能力主要是指保证政治方向不偏离国家的要求,能够从事和参与政治活动等方面的能力。在我国,政治能力的社会化不仅体现在社会个体的政治方向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还要能够积极参与公共事务,建言献策等。

二、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的现状与问题

2004年中宣部和教育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按照文件要求,各大高校开始配备师资队伍,开设《形势与政策》的课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新形势下,高校《形势与政策》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多数高校均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改革与完善、考核评价模式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亟待加强的地方”。

(一)专业师资队伍不足

在部分高校,从事《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的专业教师比重较低,往往是以党政干部和辅导员为主,这种方式虽然能够暂时解决教师不足的问题,但是从长远来看,影响了《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目标的实现。首先,由于是兼职教学,其除了本职工作以外,可能无法全身心投入到课程教学,更谈不上在课程科研方面的取得一定的成就;其次,部分老师的专业背景、知识结构不符合教学要求,对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知识掌握不够充分,有时仅凭个人经验来完成教学。

(二)教学内容欠缺实效性

《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偏重时政类,要求必须贴近现实和社会,其教学内容处在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中,时效性较强。教学时不仅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指导和理论武器,还要联系国际国内热点和难点问题,尤其是大学生关注的一些事件和现象。对其进行正确的解析,透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认识。然而,很多时候因为课程时效性较强的特性,缺乏统一的教材,教学内容一般根据授课老师的安排,如果有些老师备课不充分的话,这种授课的效果就难以保证,甚至是流于形式。另外如果老师的教学内容不紧跟时势,不对教学内容进行定期更新,那么《形势与政策》课程也就丧失其针对性。

(三)教学方式单一

目前《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方式较为单一,以课堂教学为主。这种教学方式大多采用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学生吸收和消化所学知识的效果不明显。此外,光靠课堂教学,缺乏实践教学和课堂互动,大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动力和兴趣不足的情形,对于其加深了解当前的政治形势和动向,全面掌握相关领域的政策知识有着不利的影响,同时也展现不出实践育人的效果。

(四)考核标准过于简单

由于《形势与政策》课程没有固定的教学内容,其考核标准也难以统一,往往是依靠各自老师经验安排自己的考核,考核大多是以提交课程论文的方式,而这种课程论文普遍抄袭率较高,很多时候都是复制网上的内容或者期刊网等。这样造成老师很难从课程论文中分析出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无法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出合理的评价,影响学生上课的积极性。 三、提升《形势与政策》课程有效性的举措―基于政治社会化理论

经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目前《形势与政策》课程还有不少需要修正和完善的地方,那么引入政治社会化理论和方法很有必要。运用政治化的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政治知识和信仰的内化规律,利用政治社会化的方法来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政治情感和锻炼大学生的政治能力,最终教育大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那么基于政治社会化理论,结合《形势与政策》课程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有以下几种提升其有效性的举措: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进考核评测形式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提升课程有效性的关键举措。根据政治社会化理论,首先从结构上要建设以专业教师为主体,辅导员队伍和党政干部作为补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而且教师队伍必须保证相对稳固,能够保持教学的持续性。其次,对教师基本素质的要求上看,从事《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的教师务必要有较高的政治和业务素质,敢于担当,富于责任感。同时要加强业务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拓展知识结构,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还要学习哲学、管理学、历史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知识。最后,还要增强在教学中的科学研究,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应用到教学中去。

选择正确的考核评测方式能对教学效果有着更为直观的认识。一是对学生的考核,采用考试和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考试可以采用开卷考试加课程论文的形式,再结合平时对出勤、讨论、作业等环节的考核,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二是加强对授课教师的评测,建立完善的评测体系,促使教师认真组织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方式,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

(二)充实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方式

依据《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和《形势与政策教育概论》等相关教材,以学校为单位,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和时势背景统一备课,随时更新教学内容,增强其对学生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此外,可以借鉴政治社会化理论的基本内容,加强公民教育、法制教育、道德教育等,进一步充实教学内容。在教学方式上,有条件的高校可以采用专题报告会、主题辩论、座谈会等形式,加强与学生的互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同时授课教师要注意过程引导,启发学生的思考,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扩大教学主体,拓宽教学途径

在现代社会,由于信息化的发展,《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不仅仅局限于学校这一主体,可以将教育空间扩展至家庭、朋辈群体、大众传播媒介,利用它们形成一个立体化全方位的教学模式,尤其是利用QQ群、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洞察学生政治态度和行为,与学生进行“线上”教学,缩短时空差。另外着重发挥学校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引领和组织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等踊跃参与到课程教学。

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在实践中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活动。一方面可以邀请社会优秀人物,如优秀共产党员、人大代表、知名企业家等来校讲学,以他们的亲身经历和感受来感染和教育学生,同时帮助学生了解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当今国际国内的形势和现状等。另一方面最重要的是让大学生走出去,以暑期“三下乡”和其他志愿服务活动为载体,投身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检验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并通过实践来提高自身理论水平。

参考文献

[1] 陈宇波.近年来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研究综述[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9(02).

[2] 赵丽.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问题研究[J].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07(05).

[3] 向发意,张晓琳.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02).

[4] 张雪梅.谈社会转型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影响[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3).

[5]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杨洋(1989.09- ),男,安徽寿县人,法学硕士,安徽理工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政治社会学。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关于形式与政治论文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