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台湾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对比研究论文
“在现代社会中,民生和民主、民权相互倚重,而民生之本,也由原来的生产、生活资料,上升为生活形态、文化模式、市民精神等既有物质需求也有精神特征的整体样态。”市民阶层开始争取自身的话语权,“民生”与大众传播媒介的结合就变得势在必行,于是,便出现了“民生新闻”这一概念。而且现在这个社会关注民生将会是一个很大的趋势。因此民生新闻比重也将会越来越高,同时关注民生方矶的新闻也会越来越重要。以下是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大陆、台湾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对比研究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大陆、台湾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对比研究全文如下:
江西电视台都市频道《都市现场》创办于2002年,目前是江西地区最受观众欢迎和喜爱的新闻节目。其收视率一直保持江西地区前列。相关数据显示,《都市现场》节目收视率在全国城市频道民生新闻节目排行榜中,位居前三甲。
《台视晚间新闻》是台湾电视公司的创始节目,迄今已有50余年历史,曾经享有“新闻王国”的美誉。现今,其在台湾地区有着较大的影响力。
一、选题内容对比
以2013年6月20日―24日的节目为例,《台视晚间新闻》四天的播出量分别是28条、30条、27条和30条,共播出115条新闻,《都市现场》则分别是19条、17条、11条和18条,四天共播出75条新闻。对比可见,《台视晚间新闻》单位时间内播出量明显高于《都市现场》:四天节目中,分别高出了47%、76%、145%和67%。除去6月23日当天《都市现场》进行演播室访谈的因素外,平均来看,《台视晚间新闻》的日播出量均高出《都市现场》50%左右。这与台湾民众的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在快节奏的生活下,民众对信息的需求量更大。
而电视媒体为了追求更高的收视率,不断迎合受众需求,进而使得新闻节目更加趋于“短”、“平”、“快”。反观《都市现场》,虽然在条数上明显少于《台视晚间新闻》,但却多以连续报道、深度报道为主,更加追求的是新闻的深度和广度。这一结论在两档节目的选题构成上表现得更加明显:《都市现场》中珍闻轶事性内容所占比重明显高于《台视晚间新闻》,约占节目总量的50%,而其娱乐类新闻比重则远低于《台视晚间新闻》,仅为4.61%。
再观二者选题排播,《台视晚间新闻》四天的节目当中,以突发新闻居多,更多的是在新闻的即时性以及对受众的吸引度上做文章,其四天所选择的头条分别是:“洋帅哥拍29女性爱光碟 重开羁押庭”、“遭收押!洋版李宗瑞痛哭:爱台湾”、“午后变天雷声大作 闪电近700次”、“食不安心:鸡蛋验出抗生素 知名超市急下架”,而《都市现场》选择的头条分别是:“高温补贴 有些随汗水‘蒸发’”、“记者调查:鹰潭:谁在卖盐时搭售食用盐?”、“成长启示录:黑帮少年”、“南昌:十三年前受人恩 如今要还救命钱”。
《台视晚间新闻》的头条,前两天都是土耳其籍留台学生王凯杰拍摄性爱光碟这一劲爆新闻,另外两天则是生活服务内容。笔者认为,《台视晚间新闻》在新闻编排上,并没有明显的“头条意识”,所注重的更多的是娱乐性,取悦受众。再观《都市现场》,四天的头条分别对高温补贴、食盐售卖等问题进行追踪报道,都是百姓所关心的民生问题。德国新闻学者托比亚斯?朴瑟曾提出,新闻要具有价值,就必须要有相关的构成要素,包括“及时性”、“接近性”、“显要性”、“异常性”、“冲突性”、“人情味”。因此两档节目的头条选择上,虽然《台视晚间新闻》更具有冲突性,但是却在显要性等方面明显不足,这一方面反映出《台视晚间新闻》注重的是新闻的“爆点”,《都市现场》更加注重对民生问题的关心;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两岸受众在文化背景上略有差异。
二、报道形式对比
两岸的电视新闻节目中突发性内容和珍闻轶事性内容所占比例非常大,约为节目总量的3/5。在突发性内容方面,《台视晚间新闻》更注重对事件本身的报道,让受众了解新闻事件的全过程,多采取“短”、“平”、“快”的方式。而《都市现场》的报道在短平快的基础上,会进行一定程度的横向、纵向扩展。
再看珍闻轶事性内容的报道,2013年6月24日《台视晚间新闻》头条新闻“食不安心:鸡蛋验出抗生素 知名超市急下架”,与同天《都市现场》中“超市买酸奶看日期也应留意温度”这一报道,新闻选题相近、内容相似,报道手法也都是同期加采访并辅以非正常拍摄,但“超市买酸奶 看日期也应留意温度”播出时长比“食不安心:鸡蛋验出抗生素 知名超市急下架”时长多出一倍多,其内容存在过于拖沓的现象。
通过两岸民生新闻节目中选题内容和报道形式的对比不难发现,台湾电视民生新闻节目有部分内容值得学习借鉴,我们应秉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精神进行学习。我们要注重使民生新闻真正的回归到“民本”上,不断提升节目品质,细化诉求,探索出适合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