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初武力解放台湾计划搁浅原因探析论文
台湾问题一词及其相关概念,或者叫台海问题或者两岸问题,是指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集团退守台湾,至今所衍生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问题。以下是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建国初武力解放台湾计划搁浅原因探析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建国初武力解放台湾计划搁浅原因探析全文如下:
一、台湾问题的提出
1949年,当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已成定局时,中共中央就开始把解决台湾问题提到了议事日程。在3月15日发表的“新华社时评”中,明确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对台湾问题的立场和态度。时评指出:中国人民包括台湾人民“绝不能容忍国民党反动派把台湾作为最后挣扎的根据地。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任务就是解放全中国,直到解放台湾、海南岛和属于中国的最后一寸土地为止”[1]。同年6月,渡江战役之后,人民解放军直逼东南沿海,中央军委根据战局的新发展,多次电告第三野战军和华东局领导,请他们开始认真研究解放台湾的问题,争取以较小的代价,在较短的时间内解放台湾。7月上旬,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又进一步指示,人民解放军要做好渡海准备,并迅速组成和训练空军,争取于1950年夏一举攻下台湾。[2]
1949年底,由于大陆已趋于全部解放,解放台湾的问题再次被提到了党的议事日程上来。12月31日,中共中央发布《告前线将士和全国同胞书》,明确表达了“一定要解放台湾”的决心。指出中国人民的光荣任务“就是解放台湾、海南岛和西藏……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3]。根据中共中央的这一要求,在1950年初基本完成解放全国的任务之后,人民解放军开始调兵遣将,向东南沿海集结,随时准备进攻台湾,完成统一祖国的大业。
二、武力解放台湾计划搁浅原因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一直是党坚持不懈的奋斗目标。但由于种种原因,解放台湾的计划被长期搁置。建国初期影响中共解放台湾的原因主要有五个方面:朝鲜战争的影响;美国对台湾的政策取向;苏联对中共进攻台湾的援助力度;中共自身军事技术和力量不足;国民党自身的抵抗。
1、朝鲜战争的影响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突然爆发,这场意想不到的战争对国民党集团的命运、美国的对台政策以及武力解放台湾的计划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朝鲜战争爆发之后,美国出于远东的利益和全球战略角度考虑,重新审视了台湾的战略价值,迅速改变对台态度,及时调整对台政策。在朝鲜战争爆发的当天,美国远东军司令麦克阿瑟立即在东京盟军总部召开紧急会议。会上,麦克阿瑟提出了《在亚洲遏制共产党扩张的战略计划》并上达杜鲁门总统。该计划的主要内容有两项:一是立即援助南朝鲜,并建议由台湾调一个军驰援南朝鲜;二是认为台湾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应以海空军保卫该岛,并给予蒋介石广泛的军事援助。紧接着麦克阿瑟又连夜派出“军事联络组”进驻台北。
与此同时,杜鲁门也认为朝鲜战争“造成了巨大的混乱,形势令人担忧”,为防止人民解放军渡海攻台应采取措施“保卫”台湾。6月2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就朝鲜战争爆发后的局势及台湾问题发表公开声明,一方面表示要出兵干涉朝鲜内战;另一方面攻击中共解放台湾“将直接威胁到太平洋区域的安全”及在该地区的美国军队,因此下令“第七舰队阻止对台湾的任何进攻”[4]。接着美国第七舰队就进入台湾海峡,担负起所谓的“保卫”台湾的任务。
朝鲜战争开始后,美国根据其调整后的对台政策,加大了对国民党的援助力度。不仅派出庞大的军事顾问代表团进驻台湾,还将大量的军事装备、作战物资和经济援助源源不断地运往台湾,扶植国民党政权。从而大大增强了台湾与大陆相抗衡的能力,增加了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使中国共产党武力解放台湾的计划面临严峻的挑战。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准备武力干涉朝鲜内战,这不仅使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遇到强大阻力和困难,而且还使中国东北边防面临巨大的压力和严重的威胁。中共中央在全面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权衡各方面利弊之后,决定暂缓攻台计划,将军事战略的重点转向东北。为此,中央军委于7月正式决定组建东北防务,任命正在组织准备台湾战役的粟裕为东北边防军司令员兼政委,具体负责东北防务。解放台湾的进程也因此被迫中断。
2、美国对台湾的政策取向
奉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美国在做任何决策之时都以自身利益和全球战略为出发点。在国共内战时期,罗斯福认为:“一个稳定的中国对苏俄在远东的野心,将形成一道屏障,也可以当作一种最有价值的向心力,以限制亚洲革命暴动的影响。”基于这种考虑,美国计划要把中国建成一个“大国”,积极扶植蒋介石政权。也正因为如此,美国同意战后日本所窃取的中国领土东北、台湾、澎湖列岛归还中国。当时,对于台湾的政策,美国内部也出现分化,军方鹰派力主插手台湾事务,而以国务卿艾奇逊为代表的政界鸽派则表示反对,认为可以使北京政权在美苏间保持中立。最后,杜鲁门决定对于中国解放台湾的问题采取袖手旁观的态度。1949年12月23日,美国国务院发出《关于台湾政策宣传指示》,指出台湾“政治上、地理上和战略上都是中国的一部分,它一点也不特别或者重要”。
1950年1月5日,杜鲁门和艾奇逊分别发表讲话和声明,声称“美国对台湾或中国其他领土从无掠夺的野心。现在美国无意在台湾获取特别权利或建立军事基地。美国亦不拟使用武装部队干预其现在的局势,美国政府不拟遵循任何足以把美国卷入中国内争中的途径。同样地,美国政府也不拟对在台湾的中国军队提供军事援助和提供意见”,“美国的安全线既不包括台湾,也不包括南朝鲜,美国不会为了保护这些地方采取直接的军事行动”。可以说当时解放台湾是一个较有利的时机,人民解放军在四月底解放海南岛和舟山群岛后,蒋介石政权已处于非常危险的境地。
其实,美国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从不甘心台湾落入中国共产党之手。就在杜鲁门和艾奇逊发表讲话的同时,又自相矛盾地表示,将继续对国民党进行经济援助,台湾仍能依法购买美国武器。1950年2月毛泽东访问莫斯科取得重要成果,双方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它完全打破了以艾奇逊为代表的鸽派使北京政权在美苏间保持中立的幻想,鹰派代表要求援蒋的呼声再次高涨。西方反共分子和台湾方面借机将这一事件同海南岛战役联系起来,向美国说明苏联将帮助中共占领台湾,并把它说成是苏联全球扩张计划的一部分。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而中国正准备渡海攻台,杜鲁门认为这都是执行苏联的战略方案。
美国考虑到,如在北部失去南朝鲜,在南部失去台湾,则日本将被南北夹攻,菲律宾和东南亚各反共国家将受到威胁,美国的西太平洋防线将被斩成几截,因此决心作出强烈反应。6月27日,美国操纵联合国大会通过议案,要求联合国出兵援助朝鲜,同日,杜鲁门宣布台湾地位未定,命令第七舰队阻止任何对台湾的进攻,确保台湾及台湾海峡的中立化。6月29日,美国第七舰队的6艘驱逐舰、2艘巡洋舰和1艘运输舰,侵入台湾海峡。7月8日,第七舰队司令史枢波到台北访问。随后美国派贾纳德少将出任驻台军事代表,7月30日,向台湾派出公使代办兰钦,31日,麦克阿瑟抵达台湾与蒋会谈。8月4日,美国空军第十三航空队也进驻台湾。接着,美国政府根据美国国会1949年通过的共同防务援助法,主动与台湾当局以换文形式签订了所谓《台美联防协定》。
美国态度的急变,使得解放台湾变得非常困难和复杂起来,中国不得不暂时搁置进攻台湾的计划,而将战略重点转向东北。
3、苏联对中共进攻台湾的援助力度
出于实际,考虑到渡海作战的困难,毛泽东在解放台湾的各项准备工作中特别强调空军和海军的重要性。然而,当时解放军的空军、海军建设才刚刚起步,未能形成作战能力。故为实现武力解放台湾,中共在不同场合,先后三次向苏方提出了提供援助的请求,但均未得到实质性的援助。
1949年,斯大林的密使米高扬对西柏坡进行三天的访问,期间,毛泽东在谈到关于解放台湾的问题上,向苏方表示如现在武力解放台湾,望得到苏方的积极援助,但米高扬没有作出正面的回应。1949年6月,刘少奇受中共中央之命,对莫斯科进行秘密访问。访苏期间,刘少奇以中共中央代表团的名义给苏共中央政治局递交了一份报告,报告实际上是向苏联表明中共准备在1950年解放台湾。7月25日,毛泽东给刘少奇发电报,要他同斯大林商量,能否“给予我们这方面的援助,即莫斯科利用6个月到1年的时间为我们培训1000名飞行员、300名勤务人员。苏联能否卖给我们100架至200架歼击机、40架至80架轰炸机,用于攻占台湾。在建立海军方面,我们还请求苏联给予我们帮助”。[5]在7月27日的会议上,刘少奇正式向苏联提出了援助请求。斯大林痛快地答应了关于提供飞机及培训飞行员的请求,但对于提供海军和空军的要求,斯大林明确表示难以赞同。
金门战役和登步岛战役的失利,毛泽东意识到没有苏联的军事援助,当时用武力解放台湾将非常困难。1949年12月16日,毛泽东第一次出访莫斯科。访苏期间,毛泽东第三次向苏联提出了援助请求。在12月16日见到斯大林的当天,毛泽东委婉地向斯大林提出:国民党的支持者在台湾建立了一个海空军基地,海军和空军的缺乏,使人民解放军占领这个岛屿更加困难。我们的一些将领一直在提议,请苏联援助,比如可以派志愿飞行人员或秘密军事特遣舰队夺取台湾。[6]但斯大林再次予以拒绝。
根据苏联方面可能提供的援助情况和力度,以及苏联政府和斯大林在解放台湾问题上的消极态度,中共中央不得不再次推迟发动进攻台湾的战役,同时也错过了宝贵的时机。
4、中共自身军事技术和力量不足
首先,一、二、四野分兵西进造成了东部兵力严重不足。当时驻守华东的只有三野,陈毅、粟裕等三野首长都驻留上海、南京等大城市指挥防务和剿匪、肃清沿海等工作,辖下兵力十分散:第七兵团进攻浙江东南和舟山地区、第八兵团担任南京地区警备任务,宋时轮任司令员、郭化若任政委的第九兵团7个军中有4个军要负责上海地区防务,只能以3个军做进攻台湾的第一梯队。至于向福建沿海进军,只派出叶飞任司令员、韦国清任政委的第十兵团3个军。这些部队中许多战士是北方籍,畏难海战。客观地说,使得毛泽东把重点放在西部的原因,除了实行大迂回、大包围的战略考虑外,还有一些国际因素的影响。
在毛泽东原本的战略中,新疆尚未列入进攻的主要方向,西北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后,协助一野进军西北的贺龙第十八兵团、杨得志第十九兵团应调回东部。他甚至考虑可以暂时调彭德怀回来统一指挥二野、三野进攻福建和台湾。
6月27日刘少奇到达莫斯科后中苏两党举行的第一次会谈中,斯大林就提出,“不应当拖延占领新疆的时间。因为拖延会引起英国人对新疆事务的干涉”。斯大林并表示愿意提供40 架歼击机,帮助中共军队迅速入疆,斯大林的意见是不可以忽视的。毛泽东得知后立即要刘少奇通知斯大林,中共同意尽快占领新疆。这样一来,彭德怀在取得西北地区战略决战胜利后,还必须继续向新疆进军,故东部暂时得不到应有的支持。当时在西南投入较大兵力还有一个国际原因,已经成立的越南民主共和国领导人胡志明来电,担心西南地区的国民党军队会逃到越南,对正在解放国土的越南军民造成很大威胁。毛泽东为此特别致电林彪,要他部署程子华、陈赓部队切断敌人经云南逃往越南的道路。
其次,战争能否取胜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实力的大小。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人民解放军在当时既没有空军也没有海军。金门和登步岛战斗失利,充分说明跨海作战与打过长江有着很大不同。尽管1950年,在苏联的帮助下,人民解放军的空军和海军初具雏形,在华南各地修建军用机场30个,战斗机400架,福州、厦门、汕头等港口大量登陆舰及船舶随时准备起航,到7月台湾海峡风平浪静之时,数十万精兵便将越过台湾海峡。在正常情况下,人民解放军渡海攻台极有可能获得成功,但美国的第七舰队武装侵入台湾海峡后,面对拥有现代化的海空军的美国,毛泽东绝不会在此时冒然发动进攻。形势的变化给我们攻打台湾带来了巨大的困难,由于美国的插手,只好把“攻打台湾的时间往后推移”。
5、国民党自身的抵抗
内战失败基本已成定局之后,蒋介石退守台湾。为了把台湾作为反攻大陆的基地,蒋介石苦心经营台湾。1948年12月24日,蒋介石任命陈诚出任台湾省政府主席,不久兼任台湾省警备总司令;12月29日他又派蒋经国为国民党台湾省党部主任委员,协助陈诚经营台湾。
6月21日,蒋介石以国民党总裁身份首次出马,亲赴福州,召开驻闽部队团以上军官会议,一再强调台湾是党国的复兴地。之后,对国民党军驻守福建部队进行了整编,确定了新的防御部署。月底,蒋介石在台湾又召开东南军政会议,强调确保台湾作为反攻大陆的基地,要求集中可能集中的力量,巩固东南防务和台湾外围屏障。陈诚做了固守台湾的军事报告,7月18日他被任命为东南行政公署长官。此时,国民党军在福建沿海共有12万至15万兵力,超过解放军第十兵团入闽的9万人;在台湾有20万兵力,超过三野进攻台湾第一梯队的3个军,相当于三野准备动用进攻台湾的全部兵力。
1950年4月至5月,解放军攻占了海南岛,下一个目标直指舟山群岛和台湾,华东军区已经能够集中50万兵力投入进攻。台湾又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这时候,蒋介石作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放弃舟山群岛,于5月13日至16日将驻守的国民党重兵和海空军主力12万人秘密全部撤回到台湾岛。这样,形势又发生重大变化。台湾守军已经增加了由海南岛撤回的7万人和舟山群岛撤回的12万人,加上海空军,达到40万人。而且修建新机场、基地,将四散的空军、海军汇聚起来,变分兵防守为集中防守。蒋介石还招募了日本空军雇佣军五六千人到达台湾。此外,蒋介石在台湾的控制也得到加强,一些打入台湾政权高层的中共情报人员相继被捕。蒋介石的这些决策同样延缓了解放军对台湾的进攻。
1955年4月,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代表中国政府阐明了中共对台湾战略方针的调整。周恩来说:“中国人民解放台湾有两种可能,即战争方式和和平方式。中国人民愿意在可能的条件下,争取用和平的方式解放台湾。”至此,大陆以武力解放台湾的计划被长期搁置起来,和平解放台湾的构想逐渐取代武力解放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