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管理论文范文
随着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高,作为支撑中小企业发展的信息管理与服务体系的完善也显得越来越重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中小企业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中小企业管理论文范文一:中小企业会计规范化问题
摘 要:本文基于我国中小企业的特点和发展现状,对中小企业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凝练,并对导致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剖析,最后从提高中小企业人员整体素质、提高中小企业会计核算水平、加强中小企业内外监管、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会计制度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加强中小企业会计规范化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 :中小企业;会计制度;规范化;管理
引言
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以来,中小企业在我国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多,从多到精”的发展过程。但在这一过程中,虽然中小企业总体数量一直处于增长态势,但从微观层面看,却只有很少的中小企业能坚持下来,不断实现“从有到多,从过到精”的质量提升式发展。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与中小企业中会计工作有着直接的关系。由于中小企业中会计工作缺乏规范的流程和制度,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制约,甚至导致了企业走向衰落和破产。为了让中小企业的会计工作更加地规范化和制度化,以发挥其对企业发展的助推作用,笔者就当前中小企业种的一些会计规范化问题进行了针对性的研究,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针对问题和原因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一、中小企业概述
(一)中小企业的概念
“中小企业”的概念源自20世纪80年代末期的"Small Business"概念,在不同的国家的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对于小企业有着不同的界定标准。而在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依据企业从业人员数量、营业额、资产总额等指标,并根据不同行业的特点,将中小企业分为了中型、小型和微型三种类型。顾名思义,中小企业指的是在经营规模上较小,雇用人数较少,营业额不大的企业,并且其在经营上大多由管业主进行直接式管理。
(二)中小企业的主要特点
1.经营方式灵活,具有较高的工作效率。相比于大型企业,中小企业具有小而精的特点,并且经营方式灵活,在特定的经营领域也有较强的创新能力。中小企业大多采取蓝海战略、特色化经营、突破战略等使企业能够迅速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谋得生存并占领蓝海市场先机。然而,由于中小企业在资金支持、政府政策扶持等方面仍处于弱势,使得中小企业必须大力提高自身的经营效率,以此来抵御自身在融资困难和技术能力等方面的不足,因此,市场的多方面压力使中小企业往往具备了较高的工作效率。
2.规模较小,业务单一。由于融资渠道较为单一,中小企业的经营者大多通过向亲戚朋友借款或自身企业内部积累等方式来进行融资,银行等金融机构所提供的资金有限,所以大多数中小企业的资金投入量都不大,由此决定了企业的营业规模一般都较小,属于小规模纳税人。于此同时,由于经济实力较低,导致中小企业大多只侧重于单一产品的研发销售或提供单一的业务服务,缺乏多元化经营,企业的业务流程也相比大型企业要更为简单。
3.组织结构相对简单,信息传递速度快。在组织形式上,中小企业一般为独资、合伙和有限责任公司三种。前两种形式没有法人资格,需要企业经营者承担无限连带责任;而有限责任公司具有法人资格,所承担的有限责任与出资额度相关。中小企业的这三种组织形式中,管理模式都具有典型性,即企业的投资者大多同时是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高度统一 。同时,由于大多数的中小企业为集权制的组织结构,企业内部组成比较简单,因此,使得信息能够在企业中快速传播,并且保持较高的准确性,但这也在另一方面导致了“老板一言堂”现象产生,对企业发展造成影响。
4.企业人员较少,管理水平不高。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大多没有经历过系统化的管理培训学习,同时由于缺乏专门的管理、决策部门,这就容易导致企业在制定战略和进行决策时,容易受到企业经营者一人主观情绪的影响,难以实现科学经营。此外,中小企业也更容易出现家族式的经营模式,从而出现了任人唯亲、相信血缘关系等现象出现,使企业的其他员工失去工作信心和积极性,最终导致了优秀人才的流失。
5.逃避纳税的愿望较强烈。中小企业往往面临着多重的市场压力,一些企业经营者为了企业利益,往往存在着偷税漏税的想法,特别是在企业经营状况走下坡路时,这种想法就更加地强烈。有些企业经营者甚至让会计去做假账,蒙骗和应付税务人员的检查工作。这些现象都折射出了中小企业在会计核算上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二、中小企业的重要地位及加强中小企业会计规范化的意义
中小企业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中小企业在促进市场公平竞争、打破大型企业行业垄断、增加大学生就业机会,缓解紧张就业形式等诸多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些年,中小企业取得了飞跃式发展,为经济的增强和社会的发展贡献出了重要力量,在我国可持续化发展战略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然而,正如上文所述,中小企业在企业规模、组织结构、管理水平和经营意识等方面仍在存在着很多的“先天性”不足,特别是在中小企业的会计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这些问题已经对企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了制约和阻碍。因此,我们必须对这些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切实解决好企业会计工作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建立起合乎中小企业自身特点的会计管理体系,使中小企业会计工作实现规范化发展。
三、当前中小企业会计工作缺乏规范化的表现
(一)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会计人员作为中小企业经济活动的重要主体,其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经营质量。从当前整体来看,许多中小企业的会计仅仅进行一些日常会计业务,如记账、销账、填写报表等等,难以整体地运用会计知识进行综合地业务分析和经营数据分析。同时,由于中小企业人才吸纳力有限,在人才引进方面缺乏竞争力,使得一些没有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的人由此进入了企业,对企业财务工作的效率造成很大影响。
(二)核算工作缺乏制度约束
如前文所述,许多的中小企业以家族的形式进行经营活动,由于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交织在一起,整个企业有时成为企业经营者的“一言堂”,由此导致企业内部经常出现管理混乱和决策失误的现象,在企业的会计核算中也市场存在着主体界限不清楚的问题。同时,在一些以家庭继承方式经营的民营中小企业中,企业财产与家庭个人财产难以清晰严格地区分,公私财产难以进行明确地界定,因此时常出现相互占用的现象,给会计核算工作带来很大的阻碍。此外,由于中小型企业会计电算化还未普及,企业仍处于手工记账的阶段,这不仅使会计核算工作变得繁琐,加之缺乏制度约束。也给贪污舞弊行为和虚假账目的出现创造了可趁之机。
(三)监督力度比较薄弱
会计人员担负着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会计监督的职责,然而,由于大多数的中小企业仍然缺乏完善的内部监督机制,导致一些会计人员会因利益趋势,或者人情关系等因素,在工作中不顾道德约束和法律原则而主观行事,甚至出现了违法犯罪的行为。此外,由于缺乏外部监督机制,有些会计与企业经营者私下联合起来进行违法活动,不仅给企业带来严重危害,也使国家税务工作蒙受了损失。
四、中小企业会计工作缺乏规范化的原因分析
(一)企业自身内部原因分析
1.经营者法律意识淡薄,缺少诚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一些企业的经营者注重追求利润而忽视财务管理制度,置法律制度的严肃性和强制性于脑后,绞尽脑汁地想着打法律擦边球的路子。在这些经营者眼中,利益高于一切,甚至违背诚信原则,明知会计报表存在违法行为,却仍明目张胆的顶风作案,给社会来带了眼中的负面影响。
2.岗位职责不明确,管理工作存在隐患。在许多中小企业中,会计人员不仅要负责基本的财务工作,还要承担企业的票据录入、报销等业务,有的还要进行银行和现金日记账,签发财务支出等等,存在着严重的不相容岗位混杂工作的现象,不仅容易使企业内部出现假账、坏账,导致企业资金流向不明,而且还造成了会计监督的职能变为了空谈。
(二)企业外部环境原因分析
1.生产力较为落后,会计职能难以充分发挥。一个企业的各项制度越是明确和完善,会计就越能发挥其在企业财务数据处理和管理方面的作用。然而,由于大部分的中小企业经营规模较小,生产力也相对落后,这就决定了整个中小型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层次不会太高,从而就导致了企业会计职能的弱化现象出现,对会计工作中发生不规范操作也就在所难免了。
2.执法力度不够,监管力量较为分散。尽管《会计法》对企业会计的各项职责已经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会计工作仍然缺乏强有力的监管机制。政府审计、中介审计和银行监管还没有形成统一协调的共组机制,多方面的因素导致了会计监管效果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此外,由于一些地区执法不严等问题的存在,会计管理更是处于松散的局面,企业的违法犯罪现象也就有了生存的“土壤”。
五、加强中小企业会计规范化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会计队伍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
提高中小企业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是促进会计规范化的重要前提。因此,我们必须加强中小企业会计队伍建设力度,企业经营者应严格执行相关法律和管理办法的规定,不仅要组织专业的教育机构对企业会计人员进行业务技能的培训,还要定期对会计开展道德教育,使他们的业务水平得到提升的同时,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并肩负社会责任感,在工作中自觉约束自己,主动地进行学习和提升。此外,企业应当对会计及相关财务人员的岗位进行定期轮换,并设定合理的奖惩制度,督促其在各项工作中做到遵纪守法、按规章办事,发挥自身的才能,不断促进企业财务工作健康运行。
(二)加强会计核算规范化,推进企业会计电算化升级
企业能否高效运行,一方面与人员的使用有关,另一方面也与企业各项工作流程和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有着直接的联系。针对中小企业中会计核算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予以重视,不断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使会计核工作不断标准化和规范化。首先,企业经营者应当尽可能的避免自己将直系亲属出于人情关系而安排企业的会计人员,在企业经营中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尽管一些企业所有者会由此担心企业发展,对从长远来看,只有这样,企业才能科学地实现长久发展。其次,要加快企业会计电算化升级,实行统一的信息化办公和管理,使企业各项工作借助计算机软件科学地开闸,这不仅有助于提高传统会计工作效率,也将使企业的财务信息更为的清晰和准确,进而为经营者提供精确的数据参考,以制定出更为有效地未来发展策略。
(三)健全相关法律,加大外部监管力度
政府应当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并强化法律法规的落实环节,切实帮助中小企业实现高质高效发展。为此,首先,要针对当前中小企业自身发展特点和外部发展环境,加速出台一些列针对中小企业的政策,特别是对企业会计工作要有适当的倾斜,如从融资渠道、技术支持、社会服务、税务优惠等方面,进行重点考虑,切实解决中小企业因融资和技术等因素而导致的发展规模受限和管理水平低下的问题。其次,从当前中小企业的现实情况来看,光靠企业自身来的约束,是难以长效地实现窥觊工作规范化的,因此,还应加大企业的外部监管力度,发挥政府各部门力量,积极为企业建立健全外部监督体系。政府各部门要本着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服务的理念,认真开展协同工作,这样才能多方形成合力的局面下,不断推动中小企业会计工作实现规范化、有序化、健康化发展。
(四)建立适应中小企业发展的会计制度
需要我们给予关注的是,以往我们国家在制定会计规范体系的过程中,往往以大型企业或国有企业为对象和依据,而常常忽略了中小企业会计需要与大型企业的差异,从而导致制定出的会计制定并不能完全适用于中小企业。因此,我们要在遵循市场规律、企业成本效益、简便易执行等原则的基础上,从中小企业经营活动简单、企业人员较少的实际情况入手,为中小型建立适合其自身发展的会计制度,切实有效地帮助企业会计提高工作质量,在满足中小企业管理工作需要的同时,不断帮助中小企业实现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 于巧珍.论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J].现代商贸工业,2014(01).
[2] 王培培.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的现状与发展对策分析——基于财政部2011年度企业会计信息化问卷调查的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3(02).
[3] 郎东梅.基于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4(05).
[4] 张海鹰,徐睿.浅谈中小企业会计规范化建设[J].商业经济,2009(19).
[5] 于彬彬.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及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4(01).
中小企业管理论文范文二:如何开展中小企业新项目培训
摘要:新项目建设是企业的创新实践,通常具有较高的知识含量和技术含量,新项目由企业员工具体实施,故新项目培训对于项目建设成功与否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文章通过分析中小企业新项目培训存在的问题,以珠三角地区M 企业新上ERP 项目为例探讨中小企业如何开展新项目培训工作,将知识转移理论运用到企业新项目培训实践中,为同类中小企业的新项目培训提供思路。
关键词 :新项目培训中小企业
0 引言
中小企业的持续发展必须适应技术进步或各种新理念的出现,通常企业通过新项目的形式来试验新技术或新理念,这些“新项目”主要包括企业在原来主导产品的范围内为了更新工艺流程或者改进管理流程而新建设或引进的项目,其本身具有较高的知识含量和技术含量。新项目的建设过程必然牵涉到先进工艺与技术设备或者先进管理理念的引进问题,这就迫使企业务必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新技术新理念的培训学习,从而使得新技术、新工艺和新理念在引进后适合企业并能够起到推进企业发展的作用。
但是当前中小企业新上项目普遍存在难以被员工顺利接受,实施过程中困难重重,投入了不少成本而产生的直接效益不高等问题,加上中小企业的员工学历和素质普遍不高,其新项目的培训更是难上加难。文章以珠三角地区的M 中小企业新上ERP 项目为例,运用知识转移理论探讨如何开展中小企业的新项目培训,可以为中小企业以后开展新项目提供参考。
1 中小企业新项目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中小企业参与市场化的程度比较高,随着行业竞争愈演愈烈,中小企业在产品、技术和信息化等方面加紧开发投入新项目是其生存并发展壮大的必经途径。但中小企业自身存在现代化的管理理念落后,信息化建设不完善,企业员工素质较低等劣势,这就大大增加了中小企业新项目培训的难度。经过笔者对珠三角地区部分中小企业的走访调查和网络信息资料搜集,总结得出中小企业新项目培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 对新项目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新项目从本质上充分体现了知识更新、技术更新和科技进步,也就是说企业的员工基本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培训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最基本途径。而有些中小企业的负责人对引进新项目很感兴趣,认为新设备或者新软件是关键,但是一旦要拿出比较多的资金用于新项目的培训就会犹豫不决。有些员工也认为在日后的工作中总能够学会如何去做,因而在集中进行培训时并不认真学习。由此可见,提高企业负责人和基层员工对新项目培训的重要性认识,是解决新项目培训问题的首要任务。
1.2 新项目培训团队建设不够合理。中小企业的新项目培训主要在实施初期由供应商派驻培训人员到企业内部负责培训及相关咨询工作,这就对进驻培训师要求很高,必须对整个项目有全面、清晰的了解,才能够胜任此工作。但实际情况是供应商的高水平培训师有限,多数不能够完全达到企业的培训要求。另外,新项目培训讲师团队建设过程也常常忽视企业内部讲师的参与,导致外部培训讲师离开之后,相关培训完全停滞。笔者建议在新项目建设初期就设立专门的新项目培训团队,由项目培训工作人员、外聘培训师、企业内部培训师共同组成,团队自始至终跟随项目的进展情况开发各类培训及事务工作,直至新项目完全融入企业正常运作。
1.3 新项目培训忽视联系企业实际。中小企业的新项目通常是从供应商处采购得来,这类项目产品多是在开发时把众多企业共性的内容抽象出来形成的,所以在引进之后一定要注意结合自身情况进行具体化处理。同时也就要求新项目的培训在项目引进之后要进行企业的培训需求预测分析,根据特定的培训需求调整培训内容。
1.4 多数新项目培训只是管中窥豹。新项目的实施通常是涉及到企业各个部门的系统工程,而新项目培训也需要涉及到各个部门的众多员工。中小企业的通常做法是各个部门仅培训跟自己部门相关的那部分如何使用或如何理解,表面上看似是节省了培训成本也节省了员工的培训时间,但这样做员工只了解自己那部分的工作流程,会影响日后工作中与其他部门的联系和协调性,对于后期项目改进尤为不利。所以,新项目培训在分析各部门的培训需求及确定培训内容时,需综合考虑部门之间的联系,使各部门员工经过培训,不仅熟悉新项目中自己部门涉及到的部分,还要了解协作部门的相关内容。
1.5 中小企业的新项目培训效果评估不到位。中小企业新项目培训评估的最大问题是没有成熟的评价指标体系可以用作衡量培训效果,评估方法单一,绝大多数企业只是在培训中以考试的形式来进行,考完后也不再做跟踪分析。同时,企业较为重视的是培训资金投入或如何改善培训的方法和技术等方面的问题,没有将精力放在项目培训评估上面,这些都导致在新项目培训上的投入并没有收到预期的回报。笔者建议采用柯氏四级评估模型来评估新项目培训,第一层次为反应层次,通过问卷调查或者直接询问的手段获得学员对新项目培训的评价;第二层次为学习层次,通过笔试、操作等手段来考察学员对新项目培训的掌握情况;第三层次为行为层次,通过观察学员在接受新项目培训后一段时间内完成与新项目相关的工作表现,以判断培训的效果如何;第四层次为效果层次,通过新项目培训后的比较长的一段时期内企业的经营指标来分析新项目实施带来的收益,进而分析新项目培训在其中所做出的贡献。
2 知识转移理论及其在新项目培训中的应用
新项目的实施一定少不了培训,而这种培训也是知识从一个企业转移到另外一个企业的重要一步。知识转移是知识从某个人的头脑中转移到另一个人头脑中、或从某个组织转移应用到另一个组织的过程,它不是随机的,而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识共享。知识转移是双方共同努力的过程,知识不断地从源单元经过调整、适应,最终成为接受单元的一项制度。在新项目培训过程中,项目供应商作为源单元通过培训这种主要方式与接受单元(中小企业)进行知识共享,接受单元(中小企业)将项目供应商的知识应用到自己的组织中去并转化为自己的知识,这其中的新项目培训即为知识转移的过程。
Szulanski 提出知识转移过程模型,并将知识从源单元到接受单元的转移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初始阶段(Initiation)以产生知识转移需求为起点,指源单元识别可以满足对方要求的知识;实施阶段(Implementa-tion)以做出知识转移决定为起点,指双方建立适合知识转移的渠道,同时源单元对拟转移的知识进行调整以适应接受单元的需要;调整阶段(Ramp-up)以首次将知识转移投入使用为起点,指接受单元对知识进行调整以适应新的情境;整合阶段(Integration)以从知识转移中获得满意效果为起点,指接受单元对知识进行制度化并成为自身知识的一部分。下图1 即为知识转移过程模型。新项目培训也可以对根据这个转移过程模型设计培训总体流程。初始阶段,包括成立新项目培训团队,双方合作进行新项目培训需求分析,培训项目策划等;实施阶段,包括确定培训内容及课程开发,培训教材的开发,培训实施计划制定、培训教学实施及监督管理;调整阶段,包括反应层、学习层和行为层的培训效果评估,培训课程内容的调整;整合阶段,包括效果层的培训评估,新项目培训资料归档等。
知识转移的目的是影响或改变知识接受者(中小企业)的行为,提高组织的绩效水平。为此,须设计一个方案来评价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知识转移效果,作为对知识转移的反馈信息,以期不断改善今后的知识转移效果。笔者采用柯氏四级评估模型对新项目培训进行评估,同时将四个评估层次分别嵌入到知识转移的调整阶段和整合阶段,作为知识转移的效果评价。
3 M 企业新上ERP 项目培训
M 企业是一家典型的中小型企业,主要从事铝型材的生产制造。公司由两间厂组成,分别位于珠三角的不同区域,以前曾使用某一系统数年,由于数据不能共享以及公司规模不断扩大,导致许多功能无法实现,且服务无法跟进。2007 年初M 企业引进同杰ERP-T3 系统,ERP 项目培训也同时开始。ERP 项目牵涉的面很广,其实施过程是一个动态的、持续的过程,故而ERP 项目培训也将随着项目的实施而不断深入,根据前面对知识转移理论的研究,笔者将ERP 项目培训过程分为初始阶段、实施阶段、调整阶段和整合阶段,每个阶段又包括一些具体步骤如下。
3.1 初始阶段。这一阶段以企业ERP 项目谈判达成协议为起点,继而产生了知识由源单元(同杰公司)转移到接受单元(M 企业)的需求。具体包括成立ERP 项目培训团队,三方合作进行ERP 项目培训需求分析,ERP 培训项目策划三个主要步骤。
3.1.1 成立ERP 项目培训团队。同杰公司在提供
ERP 项目服务之初即委派两个ERP 系统工程师跟进M企业的ERP 项目,同时M 企业设置一名专门的体系专员和两名内训师跟进本企业ERP 项目培训的开展,另外M企业还聘请了专业的咨询公司负责ERP 管理理念变革和流程改造工作的推进以及ERP 项目培训。这样,由同杰公司的2 人、M 企业的3 人、咨询公司的2 人,共7 人组成了ERP 项目培训团队,负责ERP 项目培训的需求分析、培训项目策划、培训课程及教材开发、培训计划制定、培训教学实施及监督管理、培训评估等工作。另外,ERP 项目培训团队要担负起前期ERP 项目推行的宣传工作,让员工清楚实施ERP 是企业的必然趋势,并且ERP 可以给企业和个人带来效益和效率的提升,使员工积极接受培训。
3.1.2 ERP 项目培训需求分析。ERP 项目培训团队首先访谈M 企业高层管理者了解其对ERP 项目的理解情况,接着访谈各部门中层管理者和业务骨干对ERP 项目的认识程度,同时向上述两个层级的管理者了解公司业务运行现状和员工素质情况,进而筛选培训需求。此外,ERP项目培训团队设计了ERP 项目培训需求调查问卷,掌握M 企业基层员工对ERP 的了解程度,从中筛选基层员工的培训需求。
3.1.3 ERP 项目培训策划。ERP 项目培训目的十分明确,培训目标根据培训目的进行细化,也可以明确提出来。随着ERP 项目的进展阶段不同,培训的对象、内容和形式都有着显著区别。ERP 项目培训团队在ERP 项目的不同阶段,根据项目培训需求预测针对企业中高层管理者和部门员工设计不同的培训任务。并且,在实施培训前培训团队结合ERP 项目培训需求调查问卷,对M 企业各层次员工进行素质摸底,以便针对不同基础素质的人员采用不同的培训方法和考核方法。
①培训目的:通过培训使信息化与企业管理实践更好的结合,增强企业各部门的全局观念,促进企业内部协同合作,提升工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②培训目标: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深入了解ERP 概念并清晰地了解企业各项实际业务在同杰T3 系统中的流程运作;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能通过同杰T3 系统进行业务数据分析和经营管理决策;企业员工精通自己负责的节点应用,并了解相关部门的节点应用和整套软件应用流程;信息部人员掌握整体流程的容错处理方式。
③培训周期:2007 年初起至ERP 系统在M 企业良好运行,不少于1 年。④培训内容、对象及方法:ERP 项目前期阶段是概念形成阶段,主要对高层管理者进行ERP 原理培训,可以采用主题研讨会的形式开展培训;在ERP 项目实施初期对中高层管理者和业务骨干进行业务流程重组和管理流程变革培训,对M 企业ERP 项目小组进行项目管理、实施方法培训,可以采用讲座、讨论、案例分析的培训方法;在ERP 系统上线前,需要对所有使用该系统的人员进行ERP 软件功能和操作培训,采用示范和上机操作的培训方法;在ERP 系统运行期间,需要对系统管理员和维护人员进行ERP 系统配置和数据维护方面的培训,采用上机操作和实际问题处理的培训方法。
⑤培训教材:ERP 项目培训团队负责编写和制作,具体包括:ERP 原理培训讲义;ERP 业务流程重组和管理流程变革培训讲义;ERP 项目管理培训讲义;ERP 软件功能操作手册;ERP 系统配置及维护说明书。
⑥考核方式:采用柯氏四级评估模型。首先,通过问卷调查向学员了解对新项目培训的收获;其次,设计笔试题目、上机操作题目考核学员对新项目培训的掌握情况;再次,由ERP 项目培训团队观察学员在接受新项目培训后1个月内完成与ERP 系统相关的工作表现及出错情况,结合前两个层次的考核做出学员个人参训结果的综合判断。最后,以ERP 项目开始实施至6 个月的企业经营指标数据为准,分析ERP 项目实施带来的收益,并进而分析新项目培训的在其中所做出的贡献。
⑦培训资源:培训师资以ERP 项目培训团队成员为主,间或聘请ERP 行业专家授课;培训场所根据每次培训人数选择在M 企业的大、小会议室,会议室里具备培训所需的基本设施;培训经费由同杰公司、咨询公司和M 企业根据项目及服务合同共同分担。
3.2 实施阶段。实施阶段以同杰公司开始将ERP 系统软件、硬件与公司现有的业务流程集成起来为起点,同时同杰公司调整自己现有的ERP 系统,以使其适应M 企业的实际情况。该阶段包括确定ERP 项目培训内容确定,培训教材的开发,ERP 项目培训实施计划制定、ERP 项目培训教学实施及监督管理四个主要步骤,其中培训内容确定和培训教材开发可参照ERP 项目培训策划。
3.2.1 ERP 项目培训实施计划制定。ERP 项目的开发与投入有周期限制,其项目培训也需要根据新项目进展情况开展阶段性培训,培训内容根据培训对象的需求不同而不同,例如中高层管理人员培训以ERP 理论为主,而基层员工培训则以ERP 技能操作为主。ERP 项目培训目的明确,需要由一线的技术人员实施培训教学。
ERP 项目培训团队根据以下13 项内容制定完整的培训实施计划:培训目的、培训目标、培训对象及类型、培训内容、培训的组织范围、培训规模、培训时间、培训地点、培训方式方法、培训教师、考评方式、经费投入以及培训效益效果预期。
3.2.2 ERP 项目培训教学实施及监督管理。ERP 项目培训团队不仅要亲自承担并采用适合的培训方法开展培训教学,还要担负起培训教学管理和监督的工作。教学管理工作具体包括安排师资,根据学员时间安排课程,准备教学进度表、课程表、教学资料和学员守则等教学文件,确保教学设施可用,学员考勤等一系列工作。教学监督工作具体包括听课,收集学员反馈意见,对培训师的考核鉴定,薪酬的发放,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五项主要工作。
3.3 调整阶段。调整阶段以M 企业开始试用ERP 项目为起点,企业的中高层管理者和基层员工逐渐适应并开始使用同杰ERP 系统。ERP 项目培训团队以问卷调查培训掌握情况、笔试、上机操作考核及培训1 个月内工作表现为依据,对员工个人的ERP 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如果培训效果显示不良,培训团队要再次检查确认培训需求,及时调整培训课程内容、培训讲师及培训方法手段等。
3.4 整合阶段。整合阶段以ERP 系统在M 企业良好运行为起点,企业的ERP 系统及相关知识已经在M 企业被员工全面接受,成为企业运行的一部分。在这个阶段,以M 企业各项经营指标数据为依据来评价ERP 项目及培训的效果。同时,由ERP 项目培训团队对本次ERP 项目培训资料进行整理归档,实用性较强的讲义印刷成册供员工日常工作使用。
经过以上四个阶段的ERP 项目培训过程,同杰T3ERP 系统在M 企业从引进开始到后续培训、实施、跟踪都进展的比较顺利,到2007 年底该企业的ERP 系统基本运作正常,顺利实现了从旧流程到新流程的转变,达到了减少工作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效益和效率的目的。
4 结束语
有效的新项目培训可以使员工个人获得最新的技术和理念,提高其对新项目接受的意愿,更大程度地实现其自身价值,同时可以提高企业的整体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文章将知识转移理论运用到企业新项目培训实践中,突出了新项目培训中包含的先进技术和理念的传递方式,以区别于其它常规的项目培训。笔者通过对中小企业新项目培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亲身经历的M 企业新上ERP 项目为例探讨中小企业如何开展新项目培训工作,可以供中小企业的新项目培训作为参考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并深入实践。
参考文献:
[1]杨辉.我国中小型企业ERP 实施策略[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06(12).
[2]代碧波.企业资源计划(ERP)实施中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3]孟庆敏.科技服务业机构与中小企业之间的知识转移研究[D].江苏大学,2012(12).
[4]杨照庆.企业ERP 项目中人力资源培训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12).
[5]左林楠,刘欣.ERP 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培训管理[J].电力信息化,2011(1).
[6]陶林实等.用科学决策开发培训新项目[J].中国培训,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