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案例及分析

2016-12-07

创业就是折腾,人要有梦想,需要敢闯敢干。这是很多年轻创业者的内心写照。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创业案例及分析的相关文章,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启发。

创业案例及分析1:初中毕业从800元到168亿 :奥飞娱乐蔡东青的传奇创业史

2009年9月10日,奥飞动漫顶着“中国动漫第一股”的光环顺利上市。上市后,蔡东青也成为了亿万富豪,2012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蔡东青以43亿元身家位列富豪榜第222位,而去年2015年更以168.3亿元位列富豪榜第72位。

地道的农家娃,到坐拥168.3亿元(2015年福布斯富豪排行榜数据,单位为人民币)的富豪,动漫第一股——奥飞动漫董事长蔡东青的经历颇具传奇,可以说,是一部典型的中国沿海企业家的奋斗史。

没有华丽的简历,也没有煊赫的身世,更没有令人艳羡的学历,蔡东青身上有的是上一代沿海企业家明显的风格:低调、务实、智慧、坚韧、变通。

为外界津津乐道的是,蔡东青把每一次失败都转化为获得更大成功的转机。因此他也常常自称是“失败的赢家”。

令很多人好奇的是,一个初中毕业、文化水平并不高的小伙子是如何成为一家文化产业上市公司的掌舵人?

生产“小喇叭”起家

1969年,蔡东青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父母是老实的庄稼人,祖父早年在新加坡做生产,后回乡务农。70年代初期,蔡东青的两个弟弟相继出世,一家人的生活就依靠父母在田地干活,用收成去换回所需。日子十分艰难。

1986年,蔡东青初中毕业,面临选择,是继续读书、还是帮助家里挑起生活的重担。说是选择,其实也别无选择,书是无钱再读了,17岁的蔡东青开始寻找适合自己做的事。

80年代中期,潮汕大地已吹遍改革之风,光是澄海西门,蔡东青所住的附近管理区,就有许多个家庭手工作坊,生产塑胶玩具、塑胶制品。

这些作坊规模不大,设备简陋,但所生产的—些制品却很有销路。蔡东青动心了,他想自己也可以来仿效,别人能做我就能做。

东凑西借,蔡东青用800元购置了一台老式铸塑机,用人工手压完成操作。生产什么,蔡东青也有了目标:塑料小喇叭。这是一种可以吹出声响的玩具,适合低幼儿童。

因为左右邻居多数都生产小喇叭,所以开工之后,蔡东青便在琢磨,如何能提高质量,超过周边这些先他一步的人。

蔡东青跑到孩子堆里,仔细探听孩子们的想法。有一天,一个两三岁的男孩因吹不响手中的喇叭而急得哇哇哭,蔡东青连忙将自己生产的一支吹得很响的喇叭给了男孩,男孩子破涕而笑。

蔡东青知道了,喇叭最重要的是音色好、音量大,同时颜色也要鲜艳、漂亮。这些都成为了蔡东青严把质量关的标准。果然,蔡东青的小喇叭吹响了,周围的客户、销售商都找上门来订货。

在为外地客户托运货物时,蔡东青又一次捉摸,别人都是一箱装2000支喇叭,我是不是可以装多一些呢?经过试验,蔡东青的货箱里装的喇叭是4000只,从而降低了一半的运费。

蔡东青的家庭小作坊虽然极其简陋,但效益却相当不错。初次涉足商海,蔡东青对自己的成绩还是满意的。

这一次,蔡东青与朋友合作,开办了—间较大规模的工厂,但蔡无奈由于两人思路不和、产品不对路,投资全部赔光,蔡东青经历了人生第一次失败的打击。结果合作失败,蔡东青赔进了前一段自己辛苦赚来的利润。沮丧之余,蔡东青意识到自己是一时冲动、不够冷静;同时也更坚定了继续走玩具生产这条路的信心。

仿制义乌“大喇叭”获创业第一桶金

第一次失败打击后,蔡东青一度感到迷茫,不过,坚韧的他并没有放弃。通过仿制义乌生产的大喇叭,产品迅速成为市场的香饽饽,订单纷至沓来。这次成功也给蔡东青积累了创业的第一桶金。

从1987年、1988年到1990年间,蔡东青开始生产大喇叭,他又回到了早两年的状态中,对产品质量—丝不苟,对市场销路及时掌握。生产、销售—直顺利。

两三年时间,蔡东青赚回了一定的资本。

发展有了一点小规模,蔡东青开始思考该如何定位自己的工厂,也就是说,选择什么项目开发、上马。喇叭虽然吹得响,也只是喇叭。

这时,日本的四驱车技术传到中国,玩具市场也有人开始生产四驱车。得知这一信息,蔡东青立即赶到省城广州,在各大商场儿童柜台前考察。果然,四驱车已赫然上架,前来询问、打听的家长很多。

蔡东青想到一位前辈告诉他的话:“必须领先用优质、高档、新颖的产品去占领市场,如此方可赢得市场。”蔡东青感到这一优质、高档、新颖的产品就是四驱车。

嗅到四驱车风潮

虽蔡东青将四驱车引进到内地市场,产品一炮而红,深受青少年喜爱。但,面对全国成百上千家玩具制造企业,一个四驱车很容易就可以被仿制。如何让产品脱颖而出?蔡东青敏锐意识到了品牌的重要性,通过举办四驱车大赛,蔡东青的四驱车热销全国,年销售破亿元,占同类产品五成市场。

1992年,蔡东青办起了颇具规模的“奥迪塑胶玩具厂”。

奥迪——奥妙、智慧的启迪,这是蔡东青为自己企业树的名、定的位,也由此拉开了奥迪走上以高科技为指导的玩具生产之路。

也许是“奥迪”这名起得好,也许根本就是蔡东青预测市场极其准确,奥迪四驱车推出后,立即在玩具市场引起极大反响,受到青少年的喜爱。

“奥迪四驱车”是根据机械原理,利用干电池作动力,在设定轨道上,驱动四轮高速行驶的一种儿童智力玩具。外观设计精美灵巧,形态逼真多样,可以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真正做到启迪智慧。

产品是有价值的,但在产品的定位上,蔡东青的考虑是满足大众消费群体,应具有普及型、教育型、智力型,同时还必须大众化。

产品的定位及推广,蔡东青同时进行,尤其对推广工作格外重视。

如何让全国的青少年朋友都能认识这一有益身心健康的玩具产品呢?蔡东青苦苦思索。

这一晚,电视里播放法国一级方程式汽车大赛的节目给蔡东青带来了灵感,何不也举办一场四驱车大赛,让青少年朋友都来参加呢?这既是一次产品宣传,又是一次很好的社会活动。

主意一定,蔡东青找来几位负责人,将想法说出来,请大家补充意见,并且落实方案。

两天后,四驱车大赛方案出来了,蔡东青就其中一些细节作了修改,立即交到厂有关人员手中。“1995年全国少年四驱车大赛”正式拉开筹备序幕。

这次耗资200多万元的大赛,经过精心组织安排,在全国28个城市组织了近60万人次参加。1995年10月1日,正逢国庆节,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名四驱车高手汇集在广东省电视台演播大厅,进行最后的总决赛。中央电视台作了转播,盛况空前,奥迪掀起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奥迪四驱车旋风。

一时间,孩子们在谈四驱车,家长们在谈四驱车,媒体也大谈四驱车,最受影响的当算是国家体委的有关领导。经过认真调查,体委认为这是一项有益身心健康,有利于普及科学知识的活动,并决定将奥迪四驱车大赛列入全国少年车模常设项目,即每年举办一次,定名为“奥迪杯全国少年四驱车冠军赛”。

1996年是“冠军赛”的第一年。在全国24个省市近80万学生参加比赛后,150多位来自全国各省市的学生选手云集北京西城区体育馆进行总决赛。比赛进行了3天。

颁奖会上,中国奥运会秘书长、国家体委宣传司司长、新华社副社长,以及共青团、国家教委的有关领导都到会并讲了话。

作为主办者之一的奥迪老总蔡东青也在颁奖会上讲话。北京各主要媒体都前来采访、报道。

平生第一次面对这么多人、这么多镜头,第一次站在这么高规格的会场讲话,蔡东青显得很激动:“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作为智力玩具生产企业,奥迪应为中国青少年的素质教育、为素质教育器材的发展,做出自己应做的贡献。”

随后,蔡东青力排众议花重金引入日本动画片《四驱小子》,这也让蔡东青首次接触到了动漫产业,为他后来的转型埋下伏笔。

动画片的热映带动了产品的热销。但商场风云变幻难测,正当蔡东青春风得意时,其公司再次陷入低谷,产品被仿冒严重,销售滑坡,销售团队信心低迷……

经历过多次失败的蔡东青显然不再是当年躲在被窝哭泣的年轻创业者,他认真研究美国孩之宝和日本万代的成功经验,决定进行战略转型,强化“动画片+玩具”的模式,要打造最有价值的动漫产业链,这一决策让公司成功转型。

对于蔡东青而言,动漫是个陌生的行业,为了避免风险,公司先与日本万代合作开发《迪迦奥特曼》中的人物和器械等动漫玩具产品。积累一定经验后,2004年,蔡东青决定投入数千万做动漫,这一决定引起了公司管理层抵触,很多人反对这一决策。

奥飞动漫郑宇东回忆:“那是一段漫长而艰难的过程,从决定投拍到第一部动漫做出来,经历了两年的时间,这期间谁也不确定这么做能不能成功,事后证明董事长的决策是正确的,在外人眼里董事长的‘冒进’,背后是对行业深入细致的了解。”这次成功转型也让奥飞动漫成功避开了2008年玩具行业的寒冬。

2009年9月10日,奥飞动漫顶着“中国动漫第一股”的光环顺利上市。上市后,蔡东青也成为了亿万富豪,2012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蔡东青以43亿元身家位列富豪榜第222位,而去年2015年更以168.3亿元位列富豪榜第72位,从800元起家到168亿元的巨大蜕变也引起了外界艳羡的目光。

经营策略:质量、品牌

在一次企业员工大会上,蔡东青说:“一个企业要在市场上站得住脚,要不断巩固发展,必须使自己的产品有——个响亮的牌子,企业的形象也需要进一步宣传,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因此,我们要把创名牌提高到—个战略性的高度。”

蔡东青坚持“高标准、高智能、高技术、高质量”的企业发展思路,狠抓产品质量,加大创名牌力度。他严格执行国际同类产品的质量检查标准,始终保持“奥迪四驱车”在国内同类产品的抽样检查中名列榜首。

他大胆拓展国内、国际市场,先后在香港、新加坡及国内30个省、市、自治区设立了分公司,并建立了完善的销售网络。他根据市场形势和发展趋向,制定了企业长远的全球经营策略,注意与国际玩具业接轨,向国内提供国际最新的智力玩具,并先后与日本任天堂株式会社等多家国际著名企业建立了经济技术合作关系。

目前,“奥迪”已成为国内外知名的玩具品牌,公司是全国规模最大、产品科技含量最高、市场效益最好的玩具公司,5年来公司累计创利税5000多万元,1998年产值2亿元,出口创汇550万元,利税1300万元。公司连年评为全国乡镇企业出口创汇先进企业、省模范纳税户、省轻纺工业质量先进集体。

2009年9月10日,蔡东青先生的奥迪玩具改组为广东奥飞动漫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并已经成功上市。

新征程“奥飞娱乐”

2016年2月3日,广东奥飞动漫文化股份有限公司更变为奥飞娱乐股份有限公司,蔡东青先生又一次带领企业进行新的征程!

公司经过20多年发展,从简单的制造与授权到原创并围绕IP进行全产业链开发,打造与积累了众多知名的IP形象,并通过多样化的媒体传播途径使IP渗透到动漫、游戏、影视、文学等多个文化产业领域,并拥有在衍生产业中强大的运营能力,逐渐凝聚行业领先的品牌影响力,形成全产业链布局的泛娱乐生态系统。

公司指出,未来将结合多维度互联网分享平台,加强消费者与开发者的沟通交流;大力拓展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新型媒体渠道,扩大用户覆盖群体,加强品牌传播与流量聚集效应;积极拓展线上线下娱乐产业,提供基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新奇体验,开展家庭、娱乐、生活和消费的场景化运营;通过互联网技术革新IP运营管理体系,加强数据分析处理,合理挖掘IP的商业潜力,培育具有产业联动性的明星IP。

奥飞动漫认为,这一更名的核心目的在于契合公司目前状态以及以IP为核心的泛娱乐发展战略,进一步提升公司在泛娱乐领域的竞争优势,努力将公司打造成为兼具中国特色和全球视野的“新世代迪士尼”。

创业案例及分析2:用《从0到1》的概念分析海底捞:水平创新达到极限之后

人是海底捞借以安身立命的资本

海底捞“服务差异化”的核心就是人,人是海底捞的核心资源。

那本大家都耳闻过的黄铁鹰先生的《海底捞为什么》已经把海底捞怎么把“服务差异化”做到极致解释得很清楚了,在这里省去一千字。简单地说就是把员工当家人看,充分信任,充分授权。

海底捞的创新在“服务差异化”,也就是我们一提海底捞就想到等位免费饮料、修指甲、递热毛巾、比家还干净的卫生间、舞面条等等。

“服务差异化”,对白手起家的海底捞来说,其实是一种“低成本”创新,创始人张勇先生把服务员当家人待,让员工满意,然后员工让顾客满意,每个服务员都憋足劲把服务做出花来。结果是:

1.将服务变为营销,每个服务员都成了销售,海底捞服务员说他们是怎么“一桌一桌抓客户”的,这个“抓”字非常形象。

2.员工满意带来餐厅供应链和整个管理流程的改善——他们无意间实现了日本企业擅长的现场管理和精益管理,员工根据现实情况随机应变地处理问题,把张勇当恩人、把企业当家,就会替他们着想怎么做最好(又省钱,客人又满意)怎么来。

3.因为充分相信员工,海底捞没有现成的制度和流程,也没有条条框框的绩效管理,流程制度和绩效会把员工假设为偷懒和没头脑的,海底捞则是让员工大胆干。

“服务差异化”使海底捞实现低成本扩张,短时间内建立了竞争优势,在火锅这个低门槛的、红海中的红海杀出一条血路:从1994年在四川简阳开办第一家海底捞,到1999年走出四川把店开到西安,截至2014年底在北上广深等国内29个城市有110家直营餐厅,还把店开到了国外——新加坡2家、美国洛杉矶1家和韩国首尔1家直营餐厅。

对海底捞来说,这一个个员工——被激发得时刻满血的人——就是实现创新的根源,也是海底捞的核心资源,资金、店面、装修什么的都不是。

“服务差异化”的边际

但我们不得不说,以人为核心的服务差异化是有边际的,尤其对海底捞来说,把人当做核心资源和创新的基础的时候,问题来了。

边际在哪里?

1.供给有边际:超越预期的服务不可能永远都有。

其实张勇自己就对“服务”创新的边际有清晰的认识。2012年海底捞进入新加坡,张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希望媒体帮助客人降低对海底捞服务的预期,他说,“因为网络的关系,大家现在提起海底捞,都觉得很神奇,好像海底捞很好;但是如果你抱着这种想法来,肯定会失望。”当时人们以为他是谦虚,其实他说的是真的。

2.服务好的基础是员工满意,但员工满意越来越难,换句话来说,成本越来越高。

一方面是员工的构成在变,80、90后和十几年前的员工的期望是不一样的,要满足他们的期望意味着更多的资金投入。

管理成本也更高了;而当企业变得更大,一百多家店、2万多人时,如何在柔性管理和制度化之间找到平衡就变得很关键了。但这并不容易,要知道海底捞创新的核心就是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流程规则要把这个破坏掉会要命的。

3.让海底捞觉得合适而又合格的人,是有限的。

张勇就曾经说过,制约海底捞开店速度的不是资金而是人,得有了合适的店长和一批人马才能开店。而这样合格的人不是不可以复制,但速度慢,费时间的事换句话说就是成本高。

4.市场规模有边际。火锅其实是一个餐饮行业的细分,它的规模是有限的。

市场规模的限制、开店速度的限制又让员工的晋升渠道变窄,晋升机会少,员工满意度降低,合格的人就越少,对海底捞来说,这无异于陷入一种两难。

总结起来,海底捞的核心资源是人、架构,这些复制起来是不容易的,在餐饮业整体服务水平偏低的环境下,好到变态的服务让海底捞在很长一段时间保持了一种相对的“垄断优势”。

但是这种优势,随着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比如整体服务水平的上升,新的竞争对手的进入正在慢慢淡化了。海底捞内部,人是关键因素,但合格的人越来越难找,一个原因是,海底捞员工横向发展的空间又有限。

因为,个体的服务只有在海底捞这个企业内部才是有价值的。现有人的激励也越来越难:员工成长空间受限,海底捞无法快速的扩张的时候,员工的上升通道受阻,必然出现不满。

除了在服务上花样翻新,海底捞似乎很久没憋出大招了,能不能继续保持竞争优势,从传统行业的窠臼中跳出来,这取决于张勇和他团队的选择以及行动力。

2014年起海底捞加快了扩张速度,据说2015年要在全国加速开更多店,好多店址都选好了。也许,海底捞还会经营下去,会变得更大,只是不再是个神话。

创业案例及分析3:外婆家吴国平创业经验分享,让顾客甘心排队的经营理念

第一,环境创造人。一个人的行为其实就是你周围的五个人影响的。首先老婆最重要,老婆给你影响最大,然后就是朋友。

上次西贝(莜面村)的贾总问我:你怎么好像都是在跟设计师玩。我说是的,为什么跟设计师玩?设计师行业早就建立了合伙制,他几乎没有成本,一台电脑就可以干活了。杭州已经有好几家拥有600多个设计师的公司,营业额都做到了七八亿元。它是怎么凝聚设计师的?这个行业的难度怎么跟我们餐饮比?所以我要跟他们玩,看他们怎么管理设计师。

我还跟做美发美容的学,跟杭州著名美发店里的人都非常熟。为什么跟他们玩?还是为了企业的管理。他们说厨师特别好管,店里走一个厨师,你的客人不会被带走,可是美发店里走一个理发师,客人也带走了。所以我可以向他们学到如何管理理发师。

我也跟做服装的玩,服装的创新能力是菜品无法企及的,一年四季服装的款式都在更新。周边的人脉决定你的方向,所以你要走什么路,首先要改变周边的环境,把你周围的人脉梳理一下。

第二,活水会比死水好。我们都是改革开放走过来的,三十六年的发展源于制度,制度产生竞争。但是我们餐饮人是怎么做的?我刚刚做餐饮的时候,厨师长想方设法把前厅搞定,他不要竞争,最好自己第一,其他人都不要竞争。然后前厅经理想着把老板搞定,他也不想竞争。一个企业在市场上,不可能避免竞争,所以人都要竞争。那么如何净化企业内部的生态?答案是竞争。

我去年退休,退休是为了更多的业务线能够独立。我们的五年计划里,每条线必须完全独立操作,就是分成N个外婆家和N个吴国平,通过内部竞争才能提高企业的社会竞争力。

第三,市场比关系更重要。我这个人不愿意打交道,这也帮了我。我记得在杭州起步的时候,外婆家与旁边一家店是同一个业主。业主租给我的价格大概是其他人的两倍,因为其他店主与业主的关系好。我说这不是坏事,是好事。因为他让我先到市场中游泳。

我们杭州做商务餐饮的几家企业也非常优秀,但它们的发展局限于杭州,都是围绕自己的人脉去做。我觉得关系如果没有理清,就会阻碍企业的正常发展,没有真正地进入市场。市场是最公平的、最合理的,是按照人性基本要求发展的,市场一定尊重人性,所以我觉得与其找关系,不如把这个工夫花在自己的事业上面。

第四,创新创造未来。当年美国摩根的创始人与杭州企业家胡雪岩同时开办金融机构,为什么摩根现在还在,胡雪岩的企业却没有了?虽然这离不开社会背景,但最重要的就是人一定要更换。比如我们从做餐饮这天开始就担心企业会死掉,餐饮企业是有周期的,原来说五年,后来说十年。西贝到今天27岁了,上海的小南国28岁了,外婆家17岁,都还没有死掉。为什么没有死?这取决于人,如果人不更新,思想一定会老化,这是企业最大的危机。我现在最担心的是企业的领头羊,我们的班子成员全是60后。那我一定要改,让年轻人担任重要职位。

前段时间,外婆家做了十几年来的第一次改版,把麻婆豆腐改成了西施豆腐,这是在寻根,但是根必须要有创新的能力。我最反对因循守旧,创新一定是创造未来。这里有两个国家——日本和美国可以进行对比。日本今天为什么没有世界级的餐饮企业?它是师傅带徒弟,师傅说了徒弟就得听,没人挑战权威,面临的就是死亡。而美国的麦当劳、必胜客,都在不断地创新,是真正的世界级的规模化企业。

第五,傻蛋创造客人。我经常跟同事说,你根本没有我们的顾客了解我们。我们的同事在外婆家吃饭,在外面学习都是我买单的,他能有什么体会!所以现在我要求他们自己买单,这样就会有对比。如果不把客人利益放在第一位,我们就没有信心。只有让顾客幸福、让同事幸福,我们投资人才幸福。

第六,留客比拉客更重要。前段时间我在公司里发脾气了。这些年来,如果企业的营业额有波动,我从来没有怪过营运,而是自己把这件事情承担下来。但是他们理解吗?如果生意有波动,他们总是去找大众点评做团购。我说你们引客,最多能达到百分之二十几、百分之三十几,引客进来,又没有很好地留客,那我们是不是白做了?这就像吃毒药一样。企业要做长线,做品牌,留客的意义远远超过引客。

第七,客人比老板更重要。我有时候到店里面去,我们的同事搞不清谁是老板,他们以为我是老板,我说我不是老板,出钱的客人才是老板。我到每个店,他们服务很好,如果他们以服务我的态度去服务真正的老板,意义就不一样了。

第八,选材比培训更重要。我原先跟我们的质量部门是有争议的,他们认为一切靠培训,我却认为选材比培训更重要。很多人认为培训是可以改变人的,我觉得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不一样,把人才选对了比培训更重要,还能少花一点钱。

第九,改变自己比改变别人更重要。如果老板天天打高尔夫,他的员工不会太上进。如果老板天天在一线做,员工也会跟着做。老板若把眼前的利益看得很重,那么员工跟随你也是很困难的。员工到我们企业来,不光是为了赚点工资,很多情况下他是来学习的。老板必须要有好的思想给他,就像王品牛排一样,老板是在帮助大家创业,这种无私的精神使企业在台湾受到尊重,我觉得非常非常了不起。

以上就是我跟大家分享的餐饮创业经营理念。在企业里面,犯错是正常的,只要你的思想是对的;你的思想错了,行动没有用,迟早会犯错的。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