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节电器原理?电子节电器有用吗?

2017-04-21

任何产品,要想知道产品是不是有用,了解产品的原理十分的重要,近几年,家庭用电量越来越大,所以,很多人想到了电子节电器这样的产品,希望能减少家庭用电量,那么,电子节电器的原理是什么呢?电子节电器有用吗?这也是的消费者想知道的问题,针对这些,我们来看看有关电子节电器的信息吧。

电子节电器原理:

1、当把电能表接入被测电路时,电流线圈中就有交变电流流过,这两个交变电流分别在它们的铁芯中产生交变的磁通;交变磁通穿过铝盘,在铝盘中感应出涡流;涡流又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从而使铝盘得到转矩(主动力矩)而转动。负载消耗的功率越大,通过电流线圈的电流越大,铝盘中感应出的涡流也越大,使铝盘转动的力矩就越大。即转矩的大小跟负载消耗的功率成正比。

2、功率越大,转矩也越大,铝盘转动也就越快。铝盘转动时,又受到永久磁铁产生的制动力矩的作用,制动力矩与主动力矩方向相反;制动力矩的大小与铝盘的转速成正比,铝盘转动得越快,制动力矩也越大。当主动力矩与制动力矩达到暂时平衡时,铝盘将匀速转动。负载所消耗的电能与铝盘的转数成正比。铝盘转动时,带动计数器,把所消耗的电能指示出来。这就是电能表工作的简单过程。

电子节电器有用吗:

1、在国外,节电产业的发展却已经有了几十年的历史。第一代节电技术为电容补偿,20世纪50年代产生,节电效果不明显,但是不产生谐波,对电网无危害;第二代节电技术为可控硅斩波技术,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节电效果较明显,但是会产生谐波冲击电网;

2、第三代节电技术为变频技术,产生于20年代 80年代,主要针对电机进行节电,节电较明显;第四代节电技术为抑制浪涌技术,于20世纪80年代产生,节电效果不明显而且现有仪器很难测试,但是该技术能够有效地清洁电网;

3、第五代节电技术为电磁转换和补偿,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节电效果明显,彻底实现了节电效果与电网质量的完美结合。国外节电技术普及的国家包括德国、美国、日本等。早在1972年,美国便开始出现比较成熟的电机节电技术,系统节电技术在1975年便已经面市,而灯光照明节电技术则是80年代初在西方发达国家兴起。中国早期的照明节电器产品,起源于90年代初,主要是借鉴和仿制美国、日本的可控硅SCR相控技术生产。从这些来看,电子节电器是用明显作用的。

通过上文的介绍,相信大家对于电子节电器有了一定的了解,从上文能看出,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电子节电器的使用量很大,而且使用的时间长,更重要的,给省电带来了明显的效果,所以,电子节电器是有用的。所以,如果有这方面的需要,可以考虑选择。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